現在很多人都喜歡看古裝劇,特別是宮廷戲中,皇宮內苑奢至極、再加上皇帝「霸道總裁」的形象,不由得讓一些姑娘們心馳神往。而今天,我給大家講的這個男人,它符合現代女孩們擇偶的一切標準;他是大明王朝的合法繼承人(富二代算什麼?這個大明都是他們家的),雖貴為皇帝卻一生從未娶妻納妾,獨愛皇后一人,他就是明孝宗——朱佑樘。
按說帝王家庭培養出來的不是「紈絝子弟」、就是有能力的「紈絝子弟」,為何朱佑樘能成為一股清流,這與他的身世有關。明孝宗的母親紀氏原本只是一個宮女,負責管理皇帝的私人財物。明孝宗的父親明憲宗朱見深無意中發現了的她美貌,就臨幸了她一次,而後也就忘了,哪成想這一下子就中獎了,紀氏因此懷孕了。那時候在後宮權勢最大的是萬貴妃,萬貴妃這個人十分兇殘、而且嫉妒心非常強,她自己生不出孩子,也不讓其他嬪妃生孩子。得知紀氏懷孕後,便命人去打掉紀氏的孩子。皇帝身邊的太監張敏一看,這哪兒行啊!平常人家也就算了,在皇宮裡這麼搞,不是讓大明朝斷子絕孫嗎?於是在張敏等人的安排下,紀氏偷偷生下孩子,即朱佑樘。為了保護這個孩子,為了躲過萬貴妃的耳目,張敏把他藏於密室中偷偷撫養。
當時被廢後的吳皇后也對他有養育之恩,一直到朱佑樘長到六歲的時候。二皇子朱祐極夭折了,追諡為悼恭太子,一說是被萬貴妃所害。(大皇子出生後不就就夭折了)悼恭太子死後,後宮上下很久都沒有子女降生,包括朱見深在內朝中上下都很困擾。
一天,張敏正在伺候皇帝梳頭呢。只聽朱見深嘆息道:「哎,朕都人到中年了,膝下竟無一子,無顏面對列祖列宗啊!」聽到這張敏立刻跪倒在地:「陛下,老臣有罪,陛下有皇子,在就在西內,已經六歲了。」朱見深一聽也懵了,隨即問道怎麼回事,太監張敏就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呈報給皇上。朱見深大喜,遂命人去吧小皇子接過來。父子二人見面後,兩人格外親切,朱佑樘撲到父親的懷裡,父親朱見深也把孩子抱在膝上,喜極而泣道:「不錯,這就是我的兒子,這麼像我。」不久,朱佑樘被封為太子,位正東宮,群臣皆喜,紛紛表示贊同。
萬貴妃得知此事後,怒不可遏,日日哀怨哭泣道:「一幫小人竟然耍我。」紀氏母憑子貴移居永壽宮為紀淑妃,同年6月紀淑妃暴斃,一說被萬貴妃所害,張敏害怕萬貴妃報復也吞金自殺了。
朱見深雖然寵愛萬貴妃,可也不是啥都不知道,他把朱佑樘交給母親周太后撫養。有了周太后的保護,萬貴妃也不敢亂來。後來萬貴妃下毒宴請太子,太子機敏,沒有上當。再後來,萬貴妃叫其他嬪妃侍奉皇帝,又添了幾個皇子,萬貴妃慫恿朱見深廢太子。朱見深這時被迷得五迷三道的就答應了,群臣紛紛反對,但朱見深不為動容。還是老天爺幫了朱佑樘的忙,此時,山東泰山發生地震,泰山也是太子的象徵。群臣紛紛覲見說;上天已經示警了,太子非朱佑樘不可!萬貴妃氣急攻心,不久去世。
當時張巒在國子監任職,類似於現在的教育部。一說張巒負責教授太子讀書,太子朱佑樘學習勤奮,很受老師喜愛。張家有一個女兒,知書達理,聰穎活潑,二人經常一起學習,討論問題,一來二去兩人便好上了。在周太后的準允下,張氏女兒成為太子妃,也就是後來的張皇后。
朱佑樘還是太子的時候二人就朝夕相處,相互扶持,共同共渡難關。張皇后性格開朗、聰慧伶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常常在孝宗繁忙之餘。二人一起讀詩作畫、聽琴觀舞,談古論今,如同民間夫妻一樣伉儷情深。得知朱佑樘的身世經歷後,張皇后更是對他無微不至的照顧,甚至是皇帝的飲食起居都由皇后親自打理,這給予了朱佑樘莫大的慰藉。
不僅是生活上的,張皇后還在國事上與皇帝分憂,女人參政在古代是不被允許的。明孝宗繼位之初,就著手改革政事,整頓朝綱,剷除奸佞,重用賢臣;這一切都離不開張皇后的出謀劃策,再加上張皇后善於察言觀色、天資聰穎,二人感情有增無減。
明孝宗寵張皇后到什麼程度呢?有一次張皇后生了口瘡,朱佑樘親自去照顧,給她端水餵藥,也不敢大聲說話,怕驚擾到皇后。還允許皇后在自己面前自稱身份平等的「吾」,而不是「妾」。有時二人一同回宮,皇帝是摟著皇后回去的。朱佑樘怕皇后寂寞,允許她的母親自由出入皇宮來看她。
由於過去的經歷,他深知後宮爭鬥的殘忍,他對後宮之事非常芥蒂,不希望自己的後宮出現萬貴妃那種人物。後宮之中只愛張皇后一人,這在封建社會實屬難得,也是歷朝歷代嬪妃們希望和嚮往的。可後宮沒有嬪妃,皇家子嗣也就少了。為此大臣們沒少勸諫明孝宗,希望他廣納嬪妃。朱佑樘不為所動,在皇帝的堅持下,大臣們也只好作罷。
朱佑樘對張皇后家外戚的寵信也是堪明朝之最,張皇后的老爸不用說了,先封伯,後封候,死後還被追封為昌國公。兩個弟弟也被封侯、嶽母是昌國太夫人,姑父高祿榮升禮部尚書,張皇后的親戚基本上被封了個遍。
可惜,朱佑樘英年早逝三十六歲就去世了。張皇后一共為他生過三個孩子,除了老大朱厚照另外兩個孩子都先後夭折了。他和張皇后唯一的兒子朱厚照作為大明唯一的繼承者順理成章繼成了王位,是為明武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