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16個奇葩皇帝,最恪盡職守的居然是崇禎皇帝

2020-12-16 騰訊網

享國276年的大明奇葩何其多,其中連皇帝都一個比一個奇葩,其實哪個朝代還沒有個奇葩皇帝?只是大明有16個,這也太多了點。下面,我們就來一一了解一下這16位奇葩帝王。

名字決定命運——朱元璋

朱元璋就是個勵志傳說,放眼今天,連馬雲都要自愧不如。最為傳奇的是,這位大老粗親自製定了《大明律》,並順手做了全國官員等級的工資表。然而名字決定命運,朱元璋小名重八,又叫朱八八,一道小學生都會算的數學題,2*8=16,明朝居然真的只歷十六個皇帝便滅亡,深深的向朱元璋鞠一躬,千古神算第一人。

革自己的命——朱允炆

朱允炆相比後來大清的嘉慶是幸運的,畢竟他父親的命沒有乾隆那麼長,不然他得等到猴年馬月才能當皇帝。然而,朱允文好好的皇帝不好好的當,非要閒不住跑去幹革命,最後自己小命還被叔叔給革了,成了「朱氏孤兒」。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朱棣

朱棣放在現代就是狗血八點檔倫理劇裡的惡叔叔,聯合其他股東直接召開董事會,自己做了董事長。朱棣最大的功績就在於下西洋和編《永樂大典》,也給了鄭和這個身邊的太監多次公費旅遊的機會。

越胖越美麗——朱高熾

朱高熾是朱棣的兒子,輪到他成為朱氏家族企業董事長後,由於前任董事長老朱是天生工作狂,到了小朱手裡實在沒事兒幹。於是乎,朱高熾毅然走向了另一條道路——美食主播。然而僅十個月,朱高熾便因為過於肥胖而得病猝死。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蟋蟀——朱瞻基

永樂九年,朱瞻基被他爺爺朱棣立為皇太孫,數次隨朱棣徵討蒙古,而在後來親政時期,其實也頗具朱棣的風採。這位皇帝被譽為「太平天子,促織皇帝」,而促織便是鬥蟋蟀。不惜微服出行於市井,跟草民鬥蟋蟀。不過身為促織界的戰神,他還真的沒輸過。

我的一生都是逆襲——朱祁鎮

土木堡之變是公認的明朝衰落的開始,英宗朱祁鎮本來想學先祖帶著全家去蒙古打劫,沒想到最後反而被蒙古人綁票。這時,在明朝朝廷內部,他的弟弟朱祁鈺成功上位,沒想到等大明交了贖金,朱祁鎮回來後卻發現董事長沒得做了,白富美也沒了,還被弟弟關了小黑屋。英宗臥薪嘗膽七年後,居然逆襲成功,又是一部狗血八點檔倫理劇。

撿漏達人——朱祁鈺

就如同上面所說,英宗朱祁鎮被蒙古人綁架,喊著要撕票,於是朝中大臣三五成群在一塊合計,朱祁鎮的兒子太小,一個小屁孩當皇帝不像話,於是便一致商議由朱祁鎮的弟弟繼位。朱祁鈺就這樣一臉蒙地撿了個皇帝當,而等交了錢贖回朱祁鎮後,這個弟弟就顯得有些不厚道了,居然想也不想直接把哥哥關進小黑屋。也是因為這個,朱祁鈺在死後都沒資格進入皇陵。

戀母癖——朱見深

朱見深是英宗朱祁鎮的兒子,他父親回來推翻叔叔逆襲成功後,他才當上了太子,不過他卻很宅心仁厚,輕易便原諒了叔叔朱祁鈺,由於朱見深少時很少得到母愛,並且靠萬貞兒保護長大,所以他居然愛上比他大19歲的萬貴妃,二人天天膩在一起。傳言,這位萬貴妃其實長得很醜,可見,朱見深對她是真愛無疑了。

專情——朱佑樘

相比朱見深的痴情,朱佑樘比他父親更甚,都說皇帝三宮六院很正常,但朱佑樘一生只愛一個人,那便是孝康敬皇后張氏。她作為朱佑樘的專寵,後來卻成為最悲催的妃子,不過相比朱佑樘的專情,朱佑樘的身世則更加悲催,他的父親朱見深見朱佑樘的生母紀氏美麗動人,便寵幸了她。卻不想紀氏卻懷上了朱佑樘,而那時,朱見深的寵妃萬貴妃卻是個善妒好殺之人,若不是宮女謊稱紀氏是生病而不是懷孕,並且後來對朱佑樘照料有加,估計朱佑樘早就夭折了。

動物園園長——朱厚照

威武大將軍朱厚照就是上面說的悲催的孝康敬皇后張氏的兒子,因為朱佑樘的專情,朱厚照的皇位自然沒得跑,一心鑽研如何玩的朱厚照,甚至建立了動物園豹房,整日與嬪妃嬉笑於園中,最終沒有留下子嗣,皇位不得不落的旁枝,還讓他的生母從「聖母」變成了「伯母」。

煉丹長壽——朱厚熜

朱厚熜便是最仙氣飄飄的嘉靖皇帝,因為朱厚照沒有兒子被選為皇帝。朱厚熜本為藩王,掌權於道教發達的荊楚之地,因而朱厚熜最大的愛好便是煉製丹藥,整日進行化學實驗,不僅自己吃,還經常賞給有功之臣。然而朱厚熜神一樣的體質吃這些奇葩的丹藥,竟然沒有副作用,反而活了60歲。

吃春藥而死的皇帝——朱載垕

朱載垕一上臺就把嘉靖帝身邊的煉丹方士全都給誅殺了,同時違背朱元璋祖訓,開始開放沿海貿易。做著沿海生意的他,同樣喜歡魚水之歡,最終因為吃春藥過多而暴死。

專注罷工三十年——朱翊鈞

萬曆皇帝朱翊鈞創造一項紀錄,三十年不上朝而不亡國。朱翊鈞親政後,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期間主持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徵,鞏固了漢家疆土,也或許是張居正過於強勢了,這位皇帝後來懶得跟他喘氣,直接天天后屋睡覺了。而他的廟號神宗確實是挺神的。

短命真君——朱常洛

光宗朱常洛是明朝最最悲催的皇帝,盼星盼月亮做了皇帝,火急火燎地寵幸了幾個美女,吃了點大臣進貢的補藥居然就被補死了,可謂明朝皇帝中第一悲催皇帝

我比魯班強——朱由校

倒數第二個皇帝,在歷史中都不怎麼樣,不是橫徵暴斂就是窮兵黷武,可這位明熹宗卻不一樣,那些壞事有魏公公和東林黨幫忙幹,一點不用他操心。他一生專注木匠事業,甚至連當朝一流的木匠都自愧不如。

上吊天子——朱由檢

崇禎算是最恪盡職守的皇帝了,雖然在決策時也常有大腦短路的行為,江山已經被前面的幾位大神毀成這樣,最後明朝亡國可以說是天數使然。如果換做其他時代,朱由檢雖稱不上明君,至少也不算昏君,而他直至上吊前仍不忘百姓的安全才是最令人動容的。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被滅的前一晚,崇禎皇帝做了什麼?
    崇禎皇帝是大明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歷史上對於崇禎的解讀褒貶不一,大明王朝被滅之際也是崇禎死亡的時候,崇禎去世的前一夜裡,崇禎將自己的三位兒子都叫到自己的跟前,但是這三位皇子依舊衣著光鮮的來到父親的身邊,這時候的崇禎非常的驚訝,因為就在當夜李自成的軍隊已經攻破了北京城,這時候正朝著北京的內城來
  • 大明王朝的覆滅跟崇禎皇帝有多少關係?
    崇禎是個亡國皇帝,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奇怪的是,他是一個比較不挨罵的亡國之君。且看看歷史上有名的幾個亡國之君。漢末的漢獻帝,軟弱無能。陳後主陳叔寶,是個荒淫無恥有了名的皇帝。隋煬帝楊廣,不說了,暴君的名氣可與秦始皇並列。
  • 大明崇禎皇帝「落寞」的背影,太勤政而過早顯露出了老態?
    但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明末的最後一位皇帝:明毅宗朱由檢(崇禎),很多人也認為他是大明最悲劇性的一位皇帝。作為大明的最後一位「總經理」,這位仁兄心裡的滋味可想而知,因為伴隨他皇帝生涯結束的還有另一個稱呼:「亡國之君」,這可是歷史上任何一個皇帝都不想獲得的稱號。
  • 崇禎皇帝為什麼不選擇南遷?如果學宋朝南遷,大明能延續下去嗎?
    大明王朝歷經兩百七十多年的風月,即使它的帝王成為了歷史上少有的奇葩,但好像他們又有著自己的魅力,自朱棣遷都,明朝天子守國門的傳統便一直延續,作為戰事集聚地的北方,天子對其尤為關注。但是因為各種原因的出現,大明也最終只能消失於歷史的煙海之中,成為一段回憶。
  • 堂吉訶德式的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
    在中國古代歷史,歷代王朝的末代皇帝除了那些不能做主的兒皇帝比如1912年的只有六歲的溥儀外,一般都是被後人詬病的,要麼昏庸,要麼暴政,要麼荒淫無度,當然,也有被稱讚的,比如李煜雖然醉心於詩詞歌賦,但是就是很努力,也作出成效,只不過無力回天,但是崇禎皇帝朱由檢是個特殊的存在,一方面他對政事非常勤勉,這跟很多不務正業的末代皇帝不一樣
  • 她是明朝最悲情的公主,被崇禎皇帝砍斷手臂,懷孕5個月去世
    崇禎皇帝的命運是比較悽慘的,因為他的剛愎自用,導致大明王朝最終沒有擺脫滅亡的命運。可是他死就算了,在臨死前居然屠戮了後宮。據說他吩咐自己的周皇后上吊自殺,隨後又持劍砍殺後宮妃嬪和公主。長平公主當年才十五六歲的模樣,是個剛剛青春年少的姑娘,崇禎皇帝擔心她會遭到李自成大軍的侮辱,所以狠心砍斷了長平公主的左臂。少年公主因為流血過多而昏死過去,誰也沒想到,她居然並沒有死。長平公主在外公家活了下來,卻失去了自由。
  • 他是最後一位漢人皇帝,心繫天下、勵精圖治卻拯救不了大明王朝!
    他是最後一位漢人皇帝,心繫天下、勵精圖治卻拯救不了大明王朝!明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明太祖朱元璋於1368年初建立,國號大明,初期定都在南京。到了明成祖時,將都城遷往北京。大明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很神奇的朝代,主張: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相對於其他朝代而言,明朝歷任皇帝都很有血性!
  • 除了大明王朝,為何各個朝代都有太后垂簾聽政的情況?是皇帝的錯
    她可以隨意更換皇帝,幾個兒子在她手裡被玩得團團轉。甚至於到了後來她把兒子們都踢走,自己做了皇帝。宋朝是最牛的,18位皇帝時期,居然有9位垂簾聽政的太后。第一位執掌朝政的太后是宋仁宗時期的劉太后,她足足掌權11年之久。
  • 誰斷送大明王朝?「問題青年」崇禎與晚明悲劇
    《誰斷送了大明王朝》  邱紫華 邱牧 著  世界知識出版社  2011年3月  定價:32.00元  大明朝,作為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最近,著名美學家、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邱紫華的著作《誰斷送了大明王朝》從悲劇美學的角度,重提了這個話題。他從明朝末年的悲劇切入,沒有循例從制度、經濟、軍事上剖析朱明王朝的衰亡,而是著重從細微的人性角度闡述崇禎、魏忠賢、楊嗣昌、袁崇煥、吳三桂等晚明精英人物的性格悲劇。作者認為,明亡實自滅也。其實質,不在於清的強大,而在於明的腐朽,在於晚明決策者與執行者的性格悲劇!
  • 李世民面臨大敵,採取緩兵之計,假如崇禎效仿,能保住大明王朝
    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是歷史上著名的皇帝。 他之所以被認為是過去最優秀的皇帝,是因為這四個字:德才兼備。 在個人道德方面,李世民沒有一個壞習慣,心胸寬廣,善於聽取建議,沒有隨波逐流,善於對待下屬而不殺人。 在個人能力方面,李世民更像是一個神童。
  • 明朝滅亡是崇禎皇帝打破魏忠賢與東林黨平衡關係造成的?
    崇禎上任之後就決心要改革朝政,拯救風雨飄搖中的大明王朝,而他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剷除奸佞。朝中最大的奸臣正是扶植他上位的九千歲----魏忠賢。魏忠賢雖然是個不識字的宦官,但是多年來把持朝政,幾乎成為了大明王朝真正的主人,不僅後世將此人評為史上第一奸宦,就在當時整個大明王朝也知道魏忠賢是禍國殃民的魁首。
  • 大明王朝滅亡,錯不在皇帝卻又因皇帝,朱元璋:我棺材板壓不住了
    導語:大明王朝滅亡之謎:真是錯不在皇帝卻又因皇帝,朱元璋的威望,朱棣的能力,後任皇帝:我們差遠了,還有它;朱元璋:我棺材板壓不住了大明王朝是歷史值得濃墨重彩讚賞的朝代,明朝前期的皇帝都是比較英明神武,因此,明朝前期也是社會國家極為穩定的時代;但自我宮廷之亂,亂在內部,亂在朝綱
  • 大明王朝16帝結局盤點,正說、實說或戲說
    大明王朝為明太祖朱元璋開創,1368年建都南京,明成祖朱棣於1421年遷都至順天府,即北京。南京作為陪都。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共計276年。大明王朝的皇帝寶座上,坐過16位皇帝,其中有有為的,有平庸的,還有胡鬧的,最終都走了。今天,只說他們的結局,有正說,有實說,也有戲說。
  • 崇禎皇帝的死要面子,錯失了最後一個機會,不然大明還有救
    崇禎皇帝是個勤政的皇帝,但也有太多的缺點,他生性多疑、喜怒無常,都要當亡國之君了還死要面子。正是他的位置沒有擺正,失去了最後一個挽救大明朝的機會,成為煤山上的吊死鬼。這是發生在崇禎十七年即公元1644年的事,李自成的大軍進抵北京彰義門,但他沒有馬上下令進攻北京。
  • 16歲少年崇禎,如何用三個月弄死了魏忠賢?
    熹宗皇帝那位只當了一個月皇帝就掛掉的、短命老爹明光宗朱常洛,在七年前(1620年)將帝位囑咐給長子朱由校,也就是後來的熹宗皇帝時,也是這麼說的。可惜朱由校做了七年皇帝,卻將明帝國繼續搞得烏煙瘴氣。臨死前,明熹宗還不忘殷殷囑咐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檢說:你即位以後,要幫忙保全我的張皇后。還有魏忠賢是個大大的好人,恪盡職守、謹慎忠心,「可任大事!」
  • 大明萬曆皇帝定陵
    然後換成汽車,上高速至昌平區治所,再從昌平乘公交至定陵,一路費三個小時。雖如此,卻依舊感覺不虛此行。明代是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十三陵位於燕山之天壽山,乃大明自南京遷都北京之後歷任皇帝安息之處,共有十三座帝王陵墓與八座陪葬墓。
  • 李自成攻破明朝都城後,崇禎皇帝為何不選擇外逃?
    1644年4月25日,當李自成大軍浩浩蕩蕩地開進北京城之際,崇禎皇帝在司禮太監王承恩的陪同下,登上煤山,自縊於山腰一棵歪斜的老槐樹上,終年33歲。 崇禎皇帝親手為享國276年的大明王朝劃上了句號。
  • 大明末代皇帝崇禎,寧願在煤山上吊身亡,也不願遷都南京,為何?
    崇禎16年10月,李自成率軍拿下潼關,將孫傳庭處死,並佔據了西北地區。次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地區成立大順政權,並率領大軍北伐作戰,直指北京。此時大明迎來了最大危機,但崇禎卻始終沒遷都南京。很快,李自成大順軍攻破北京,崇禎帝在煤山上吊身亡,實際上崇禎完全可以遷都南京,此時大明的南部地區還沒有淪陷,他完全可以發號施令組織兵力再戰,和吳三桂裡應外合,滅掉李自成的大順軍,為何崇禎始終沒有遷都?其實崇禎帝很早就想要遷都南京,但卻被張皇后反對。
  • 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為何非要自殺,到底是誰逼死了他
    縱觀歷史,各朝各代的亡國之君都有著傳奇的一幕,例如歷史上最有名的「甲申之變」,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在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城後。殺妻,殺子,殺女,一頓屠殺後,自己跑到了故宮後面的煤山上,上吊自殺了。常言道,「就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堂堂的大明皇帝為何會淪落到如此地步。
  • 如果崇禎皇帝足夠聰明,不殺魏忠賢,重用了袁崇煥,明朝還會滅亡嗎?
    也就是說,即使崇禎皇帝沒有殺掉魏忠賢,重用了袁崇煥,大明王朝終究還是會走上滅亡的。那麼導致大明王朝走向衰落的根由又是什麼呢? 明朝時期,太監專權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崇禎皇帝即位以後,為了削弱閹黨對自己的威脅,就開始大量啟用東林黨人。 但是,由於崇禎皇帝最後對閹黨擇了網開一面,致使東林黨在追殺閹黨的過程當中無法做到斬草除根,給自己留下了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