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泰媒援引美國非營利組織「氣候中心」消息,全球海平面逐漸上升,在未來31年內(2050年前),全球各大城市將有被沉沒的風險。其中,泰國、孟加拉國、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國家將有超過三分之二的民眾受到影響。
新華社/路透資料圖
該組織稱, 未來31年內,泰國的情況令人十分擔憂,超過十分之一泰國民眾們所居住的城市將有可能被淹沒,而首當其衝的便是泰國的政治經濟中心曼谷。
泰國曼谷大部分地區低於海平面,存下沉危險
據泰國《世界日報》9月5日報導,國際海平面組織公布了全球10個下沉速度最快的主要城市,泰國首都曼谷排名第五。
泰國地理信息與信息發展局的調查顯示,曼谷絕大部分地區已經低於海平面,且每年在以1至2公分的速度持續下沉。
數百年前曼谷建立時,市內運河都高於海平面,如今多數運河卻位於海平面之下。根據泰國地理信息與信息發展局調查,曼谷絕大部分地區已經低於海平面,且每年還以1至2公分的速度持續下沉。
2018年,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預測,曼谷到2030年時,將會有40%的土地面積沒入海平面。
居住在曼谷的聯合國災難風險分析員表示,氣候變化給曼谷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全球變暖帶來的洪災問題正在加劇,農民們不得不放棄自己的田地前往城市打工,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人滿為患汙染嚴重 泰國總理巴育:或考慮遷都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近日,泰國總理巴育表示,受到人滿為患、嚴重汙染、海平面上升、交通擁擠等困擾,從曼谷遷都或許是克服這些挑戰的選項之一。這意味著,泰國可能繼緬甸和印度尼西亞之後,成為另一個考慮遷都的東南亞國家。
據報導, 9月18日,巴育提出了兩個新都條件,即距離曼谷不遠、遷都成本不昂貴的城市,以及搬到曼谷外圍,疏緩擁擠與交通流量。但他補充,這需要全方位的深入研究,找出遷都可能造成的社會和經濟衝擊。
但他補充,這需要全方位的深入研究,找出遷都可能造成的社會和經濟衝擊。
根據2018年公布的全球交通最糟城市排名,曼谷高居第八,僅次於雅加達,而孟買則排名第一。
泰國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委員會秘書長託薩蓬表示,巴育尚未要求該機構認真研究這種可能性,稱巴育最近的建議可能「只是隨口一說」。
他說,遷都茲事體大,需要各機構認真合作。「我認為總理只是拋出議題,讓民眾想想如何解決曼谷交通擁堵問題。」
報導稱,過去,前總理他信也曾建議遷都,包括遷往曼谷東北部100公裡的那空那育府,或曼谷以東80公裡的北柳府,但都沒有下文。
根據2018年公布的全球交通最糟城市排名,曼谷高居第八,僅次於雅加達,而孟買則排名第一。泰國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委員會秘書長託薩蓬表示,巴育尚未要求該機構認真研究這種可能性,稱巴育最近的建議可能「只是隨口一說」。
託薩蓬說,遷都還需要各機構認真合作,「我認為總理只是拋出議題,讓民眾想想如何解決曼谷交通擁堵問題。」
延伸閱讀:
海平面持續上升 11座可能」消失」的城市
8月26日,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發布了國家遷都計劃,稱新首都將坐落於東加裡曼丹省三馬林達市和峇里巴板市附近,距雅加達約1400公裡,目前還沒有確定正式的名稱。
佐科在電視講話中說:「地理位置非常具有戰略意義,它位於印度尼西亞的中心,靠近市區」。同時,與印尼其他地區相比,新地點遭到自然災害的風險「極小」。
據了解,印尼國家遷都計劃將在2024年啟動,遷都費用預計將達466萬億印尼盾(約合2339億元人民幣),包括新建政府辦公地點和安置150萬名公務員。而之所以讓印尼總統佐科如此「著急」遷都,則是現實的問題已經刻不容緩。
佐科說:「雅加達目前負擔太重,無法作為治理,商業,金融,貿易和服務的中心。」
全球下沉最嚴重的地方
印尼雖然被稱為「千島之國「,但全國2億600萬人口中,有大約一半人口都居住在爪哇島上,使得該島成為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雅加達位於爪哇島西北海岸,是島上最大的城市,擁有大約1000多萬人口,從荷蘭殖民時期開始便一直是印尼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的中心。然而, 如今它卻被稱為「即將被淹沒的城市」。
印尼雅加達,國家紀念碑公園全景。雅加達交通擁堵、空氣汙染和地面下沉問題十分嚴重。一些預測說,到2050年,雅加達95%的土地將被淹沒。
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雅加達正以平均每年1至15釐米的速度在下沉。在北部地區更是嚴重,在近10年內,北雅加達地區已經下沉了2.5米(即平均每年下沉25釐米),導致幾乎有一半區域位於海平面以下,極易受到潮汐風暴和洪水的侵襲。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冰川融化,海水膨脹,是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據美國宇航局(NASA)調研顯示,格陵蘭島和南極冰原融化的速度持續加快,海洋暖化與膨脹的速度也遠遠超過以往所見。自1993年以來,全球海平面已上升了約90毫米,每年增加3.3毫米。
雅加達地處低洼衝積平原,整個城市海拔僅8米,13條河流流經這座城市。因此,海平面的上升勢必影響雅加達。除此以外,首都圈人口密集,大多數家庭沒有清潔的城市供水,只能依賴水井生活,地下水的過量開採也加劇了地面下沉的速度。
研究員Heri Andreas曾在萬隆技術研究所的研究雅加達過去20年的地面沉降問題,他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的採訪時,稱,「根據我們的模型來看,到2050年,北雅加達95%的區域都會被淹沒」。
11座可能會「消失」的城市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兩極冰蓋融化日益加劇,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在2017年曾發布報告指出,到210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0.3至2.5米。而雅加達不是唯一一座正在「沉沒」的城市,全球許多大型沿海城市都將面臨「被淹沒」的威脅。
美國商業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在8月27日的一則報導中列舉出了「全球11座可能消失於水下的城市」,除了印尼雅加達之外,還包括——
奈及利亞的拉各斯。拉各斯曾是奈及利亞的首都。1991年,奈及利亞遷都至阿布賈,遷都的原因是拉各斯人口眾多、交通非常擁擠。同時,作為一個海港城市,低海岸線長期以來受到海水侵蝕,全球變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使非洲最大的城市面臨洪水泛濫的危險。
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敦。由於地下水被過度抽取,休斯頓的部分地區每年以2英寸的速度下沉,其所受自然災害的影響也越大,例如2017年的颶風哈維,這場災難造成近135,000所房屋損毀,約30,000人流離失所。
孟加拉國達卡。據《紐約時報》報導,孟加拉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總排放量的0.3%。而到2050年,海洋可以淹沒孟加拉國17%的土地,大約1800萬公民流離失所。
布裡岡加河曾經是孟加拉國達卡的生命線,目前仍然是旅客、食品、建築材料和其他重要的運輸路線。但由於河流沿線的製革廠、造船廠和其他工業產生的有毒廢物,數百萬人暴露在有毒的空氣和水中。
義大利威尼斯。威尼斯每年以0.08英寸的速度下沉。2003年,義大利開始建造一個由78個門構成的巨型防洪屏障,並稱之為「摩西」,原計劃2011年完成,但可能要推遲到2022年。
美國維吉尼亞海灘。從水位上升和土地下沉來看,維吉尼亞海灘是美國東海岸海平面上升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估計,到2100年,維吉尼亞海灘附近海平面上升至12英尺。
泰國曼谷。據英國《衛報》報導,曼谷每年的下沉速度超過1釐米,到2030年可能會低於海平面。為了防止洪水泛濫,特別是在泰國夏季雨季期間,泰國一家建築公司建造了一個佔地11英畝的公園,可容納多達100萬加侖的雨水,該公園稱為「朱拉隆功大學百年公園」。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紐奧良一些地區地勢偏低,低於海平面以下15英尺,並位於在河流三角洲地帶,因此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和洪水帶來的影響。除此以外,據美國宇航局(NASA)2016年的一項研究顯示,紐奧良的部分地區每年下沉2英寸,到本世紀末可能會完全淹沒在水下。
荷蘭鹿特丹。據《紐約時報》報導,鹿特丹市90%的地區都低於海平面。隨著海平面上升,洪水風險也在增加。與曼谷的朱拉隆功大學百年公園一樣,荷蘭人也建造了一個「儲水公園」,並命名為「Room for the River」項目,作為水位暴漲時的水庫和阻擋風暴的屏障。
埃及亞歷山大港。由於海平面繼續上升,亞歷山大港的海灘已經消失。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稱,到2100年,地中海可能會上升2英尺。
美國佛羅裡達州邁阿密。邁阿密的海平面上升速度超過世界其他地區,導致洪水,飲用水汙染以及房屋和道路受到嚴重破壞。
除了上面這些外,度假勝地馬爾地夫、太平洋島國吐瓦魯等也一直以來也被認為是海平面持續上升後「岌岌可危」的受害者。其中,吐瓦魯更曾被預測為第一個「沉」入海底的國家。
然而這些所帶來的更可怕的結果是龐大的經濟損失和更多的「氣候難民」的出現。2013年,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的一項研究稱,到2050年,世界上最大的沿海城市平均每年因洪水產生的損失可能從每年約60億美元增加到每年1萬億美元。其中防洪成本最高的前20座沿海城市中,中國上榜的有5座城市,分別是廣州、深圳、湛江、廈門和天津。
美國宇航局(NASA)地球科學部主任Michael Freilich說,海平面上升對全球有「深遠的影響」,而全球有超過1.5億人居住在高於海平面不到一米的地方,其中大多數住在亞洲。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封面新聞 中新網 澎湃新聞
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