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特別喜歡聽人講故事,甚至常常願意為故事買單。
一樣的會所嫩模,大學生兼職是自甘墮落,嫩模兼職上大學是出淤泥而不染。
一樣的茶,一樣的品質,仙人模式的老師傅用千手神通炒出來的,是茶中名品,藝術品,普通流水線工人用鐵鍋大鏟子機械化炒出來的,是工業貨,便宜貨。
一樣的物質構成,一樣硬度的石頭,用唯美愛情故事講出來的,是訂婚聖物,用化學工業方式講出來就是切割玻璃的工業產物。
一樣的小電影,放在P站你看都不會看一眼,但是編造一個出軌的小故事,微信裡無數人轉的恨不得手都不要。
開局一張嘴,產品賣更貴,故事扛起KPI,憑空創造ROI。
講故事,切實成了這個年代的核心生產力。
人們願意為故事買單的熱情實在超出一般人的想像。
同樣的產品,用不同的敘事邏輯講出來,就能給人帶來不一樣的觀感,賣更多的錢。
你可以管這叫做空口套白狼,而在商業領域上,我們一般把這叫做「場景化」。
專業人士,割韭菜都有這麼多專業術語。
同樣的產品,安上不同的故事,就能獲得更高的溢價,這是故事的魅力,也是場景的威力。
場景的威力這麼大,是因為它用一種非常高效的方式精準的切中了用戶的需求。
用戶的需求是什麼?
這年頭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物質已經極大豐富,很難再讓人為了柴米油鹽出大錢了,用戶對產品的閾值已經被提得極高,要重新找到一些產品上面的痛點,要發現用戶在目前生活中的新需求是一件難度非常高的事情。
但馬斯洛老師說過,需求是一層一層遞進的,物質需求解決了,會有精神需求。
而現在的用戶、消費者普遍需要的是精神需求。
場景就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給產品賦能,用以滿足用戶的精神需求。
人們要買的是精神需求,是生活,是理想。
而場景就是用來滿足這些的。
不要把用戶當傻瓜,但可以把用戶當小屁孩。
怎麼收拾小屁孩?講故事。
拼團名媛的故事大家都聽過,但名媛姐妹們拼團的目的是為什麼?
那些愛馬仕,豪車,酒店,城市中心的風景為的是什麼呢?
講道理,拼團名媛去拼團還是要付出成本,500元的入門門檻,而即便是靠拼團,也是要錢的。
付出是為了回報,而拼團名媛的回報就是給產品賦予額外的價值,賺取更高的溢價。
拼團名媛的業務是包裝產品來釣凱子,用戶是凱子,產品是自己。
非常精準的定位,非常高端的打工人。
她們通過拼團拍照,通過這些一兩千的酒店,上百萬的豪車,給產品講了一個故事,成功將自己從一個沒有穩定工作的普通女性,拔高到了在凱子眼中跟「白富美」「女神」等價的地位。
她們自己,就是用來滿足凱子們娶個白富美,至少是睡個白富美的精神需求的產品。
至於她們到底是不是,這根本無所謂。
同樣的業務內容還有混跡於各大動漫二次元QQ群的二次元福利姬們。
同樣是賣的,在穿上一身小櫻、saber、團長的cos服就能讓死宅們多掏幾千塊錢。
甚至都不需要是真的二次元女生,只要在各種二次元群裏白嫖資料,網購幾套劣質COS服,交易的時候喊幾聲「斯巴拉西」就能讓死宅們以為自己真的在實現理想。
為了理想,衝。
二次援這個產品就是在原本的會所嫩模產業上,用場景化進行了一次升級,用宅文化給自己賦值,以此精準的打擊那些二次元宅男的需求。
雖然這個價值不一定是真的,但,誰知道呢?
總不能開場先拿套B站的試卷給她做吧?時間就是金錢,做題得加錢。
你問值不值?
開玩笑,你買的是小姐姐嗎?是那個茶嗎?
不,你買的是一種生活,你買的是人上人該有的生活品質,你買的是自己的理想,是你幻想中那個更好的自己。
像你這樣的優質文藝青年怎麼能喝機器炒出來的茶葉呢?
像你這樣的優秀老法師怎麼能睡三次元妹子呢?
像你這樣的青年才俊怎麼能用跟大家用一樣的手機呢?
你,和其他人不一樣。
都是韭菜,你綠到人發慌。
產品的用途是一樣的,但通過講故事,運用場景,讓消費者認可產品中那種附屬價值,情感價值,通過你的產品,他們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成為他們想要成為的那種人。
這就是場景的作用。
儘管這個價值不一定真的存在,甚至這個故事本身都不一定是真的,但這都無所謂,只要消費者願意買單就行,只要他們聽完故事,拿到產品,在付錢拿貨的瞬間能夠感受到腦內溢出的多巴胺,那就已經值了。
別以為這種事情只在男女交易上有,商業上遍地都是,說到不當人,那還得看消費主義。
鑽石,皮草,奢侈品,珠寶玉石,無一不是這樣起家,只不過現在這種套路開始用到了大眾常見的各類消費品身上。
你喜歡二次元萌妹?我就是童顏巨乳,會說宅語會跳宅舞,還會穿上小裙子cosplay的二次元小萌妹,衣服別撕破,我等會兒還要去漫展。
你喜歡網紅臉白富美?我摩天大樓的下午茶俯瞰城市CBD最美的風景,酒店打卡豪車自拍,BBA太窮別往我這邊來,還有比我更白更富更美的嗎?
你喜歡人文藝術?我的手機金屬框架都是老師傅一手一刀刻出來的,會生鏽證明用的是古法鋼,線不直說明是純手工,這才是人文,才是藝術。
茶藝大師炒的茶,印度法王煮的咖喱,南非大師磨的咖啡豆。
鑽石珠寶奢侈品就只有那些人文功能,可我這個不一樣,既有原本的產品屬性,又有人文藝術價值。
手機你又能用,又能爽。
茶葉你又能喝,又能裝。
會所嫩模你又能推,又能爽。
一份錢,兩份爽,沒有比這更划算。
這就是用場景賦予產品的額外價值,通過講述各種產品的應用場景和將來可能發揮的作用將在用戶內心調動起對產品的期待值,提高產品溢價,以此快速變現。
俗稱割一刀就跑。
如果你以為場景的威力只是用來說給消費者聽,我只能笑著說你真的太年輕。
一樣的故事,講給消費者,是賦予商品價值,但講給投資人,那就是提升品牌價值。
跟各種改變舊世界,創造新生活,要讓我們全死在火星上的創業者們對比,那些只會在產品上做文章,點對點騙騙消費者的小資本家看起來都不怎麼體面。
真正的猛男,只割資本的錢。
小打小鬧那都是無理取鬧。
「中國人不喝咖啡,但中國有14億人口,所以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潛在咖啡市場,而我們就要去攻略這片最大的藍海。」
一句話,收割了無數的華爾街老菜狼。
「這個產品只是雛形,之後我們將通過物聯網打通消費者的生活,建立一個全生態包圍圈,未來所有人都會用上我們的產品,讓我們一起為夢想窒息。」
一句話又收割了各路幻想圈錢的圓夢大師。
老字母圈玩家了。
在現代社會,講故事就是創業者路演用來騙錢,啊不,用來吸引投資的標配。
你以為那是PPT嗎?不,那是用圖片呈現出來的夢幻場景。
這年頭,不會畫PPT,不會講故事的人甚至都不配說自己是出來創業的。
PPT裡都是金錢的模樣。
我,創業者,講故事,打錢。
你以為這就是場景的威力僅限於此嗎?
不場景的威力你根本想像不到。
中國強者的商業是用故事讓騙外國人的錢,而世界強者的商業則是用故事騙全世界的錢。
現代的商業源於西方,而場景學的鬥宗強者,也在西方。
在那個神奇的矽谷,那個金錢燃燒的創業聖地,那個夢想實現的彼岸之地,這種靠著故事改變世界騙光投資人錢包的在那裡創造了自己的極限。
騙錢的味道,還是那邊更正宗。
當年Juicero靠著一臺號稱前後耗時1200天,經歷了120個原型才搗鼓出來的冷壓果汁機成功的矽谷頂尖風投KPCB、谷歌母公司Alphabet等一大批頂級風投手裡撬來了1.2億美元。
因為被人發現,其所有的工藝都來源於把蔬菜剁碎扔進塑膠袋裡這一匠人操作,16個月不到這一健康飲食科技的明日之星就黯然倒臺。
1.2億美金成為了一個美好故事的註腳。
而這,還只是前菜。
同樣在矽谷,故事天才伊莉莎白福爾摩斯,03年從世界名校斯坦福輟學,創立了的科技醫療公司的theranos,號稱其產品能用一滴血從你身體上檢測出從膽固醇到癌症的全部問題。
名校輟學,青年創業,黑科技改變世界,這放現在來看,妥妥的拳打賈伯斯,腳踢馬斯克,標準美式天選之子模板。
傳統血液全面檢查幾百上千美元,而伊莉莎白,這位天選之人,命運之子,她的檢查最低只需要2.99美元,甚至還有無針採血黑科技,連針都不用扎。
別問為什麼,問就是科學,再問就是量子力學。
故事裡的福爾摩斯可以一眼識人,我現代福爾摩斯滴血識人,問題不大。
這位獨角獸騎乘者號稱要把美國750億美元血液檢測市場,做到1250億美元的規模,並開始四處找醫療巨頭合作,在全美國開了42家採血中心。
故事越寫越長,估值越估越高,融資越融越多。
2015年的時候,這家公司已經融資7.24億美元,估值高達90億美元,職工人數800名。
伊莉莎白本人成為了繼葬身火星馬斯克之後又一科技獨角獸巨頭。
然而,她這家公司創立十幾年的公司,連一個成型的產品都沒有。
2015年《華爾街日報》一紙文章爆出Theranos檢測數據存在大量造假,隨後這家號稱要改變世界,估值一度到90億美元的公司開始面臨審查以及民事、刑事訴訟。
這次福爾摩斯不再是故事裡的人,而是要做編故事的人。
一個故事把金融中心的華爾街,科技中心的矽谷騙到了一起,用7億美元給他們做了一個春秋大夢,這才叫創業,這才叫路演,直接演給全世界看了。
至於WeWork一把把孫正義老師的褲子都給扒了,那只能算是常規操作。
畢竟孫老師自己就是個故事大王。
講故事的人,在故事破滅之後,活在了更多人給他們改編的故事裡。
有的下周回國,有的努力還錢,有的吃起了美利堅牛肉罐頭。
他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場景化的產品邏輯很多時候都成為了一種消費者的附庸,用來哄抬產品價格的套路,讓消費者為了那些虛無縹緲,幾乎沒有實現可能的場景去付更多的錢。
在消費主義的邏輯下,場景的一切價值,僅僅來源於你聽到那個故事和為其付錢時候產生的多巴胺。
為了持續獲得多巴胺,消費者必須不斷的去聽故事,不斷的去付錢,才能不斷的複製那種快感,像那個實驗室裡的老鼠一樣不斷的按下按鈕直到死亡。
當故事被揭穿,當場景被消解,你所收穫的東西除了一堆無用的產品就只剩下一長串的帳單和隨著對面跑路一同破碎的幻想。
消費主義的毒打從未停止,故事和場景也不過是給毒藥披上了一層糖衣而已。
但有一說一。
相比於魔幻的現實。
這顆糖,真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