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導演呂克貝松,相信愛看電影的人都不陌生,《終極追殺令》、《第5元素》等經典片皆出自於他之手,本片題材說不上新鮮,畢竟女殺手的電影市場上已經層出不窮,但是導演依舊有玩出些許新意,劇情轉折豐富,動作戲也設計的相當精彩。
故事講述了一名謎樣莫斯科女子,闖入巴黎飯店殺光所有惡徒,隨後旋即被逮捕,但她卻能機警的避開所有監視器,鏡頭只拍到她進出飯店,但是整個殺人證據都沒有拍到一絲痕跡,於是只能將安娜釋放。她同時是黑白兩道的臥底,也能彈無虛發懲治惡徒,是當今世界上最令人恐懼的頂級刺客。在她引人注目的美麗外表下,深埋著無人知曉的秘密,所有人只知道她的名字--安娜。
主角安娜從一開始掙脫毒販男友的枷鎖,到電影最後擺脫蘇聯政府的操控,中間的過程不難看出安娜對自由的渴望,初以為加入KGB可以擺脫非法交易、擺脫男友控制,起碼活個像個人,殊不知加入KGB後只是換了一個更大的牢籠困住自己,要從政府的手中逃離不容易,替KGB賣命幾年後,安娜意外地找到了掙脫牢籠的曙光,就是與CIA合作,當雙面間諜。安娜一方面百依百順執行兩邊政府交代任務,一方面暗中盤算,為自己的遠走高飛做準備。
電影很巧妙的運用時間跳躍的方式來陳述整個故事的發展,對於動作的描寫於拿捏恰到好處。節奏明確又有故事性算是近期看到電影中難得的佳作,雖然電影預告不斷強調女殺神,一直以女版的基奴李維來主打,影片中的動作戲像當爽快可以媲美捍衛任務的打鬥場面。
與近期同是女間諜題材,且都是講述KGB殺手的《紅雀》相比,本片不論是敘事步調、故事轉折,以及動作場面,都比較適合多數觀眾的口味。《紅雀》節奏緩慢,動作場面偏少,加上片長很長,儼然是比較偏劇情類型的諜報電影。
相比之下《安娜》動作場面豐富,第一場在餐廳內的開戰,其一個打十幾個的動作場面,猶如女版的殺神上身,爽度非常足夠,劇情的推演也蘊含多重的轉折,看著美俄兩大情報單位在互相算計彼此,且用的是同一個情報員,一個女人的身體串聯兩個國家的情報單位,只有盧克貝松能想出這樣的劇情啊。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花俏厲害的敘事手法,不只動作戲,就連臥底拍攝時裝照都絲毫不馬虎的紮實製作,昭示著迷人的娛樂大導盧克貝松回來了,把追求自由的苦澀比喻成一場如遊戲般的勝敗棋局。導演新捧的謬斯女神莎夏露絲,表現非常亮眼,本身也是模特兒身份的她,在片中用模特兒的身份臥底儼然毫無違和感,片中不少動作場面親自上陣,更是集性感與冷豔於一身。
《安娜》之所以讓人著迷,是因為故事聚焦於安娜身為人和女性,面對社會不公不義仍一再站起的反擊英姿,這正是如今這個世代需要的勇氣和共鳴,而安娜也是所有人所渴望的,一個極具隱喻和代表性的寫實英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