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被香港人炮轟,這位設計中銀大廈的世界級大師走了

2020-12-12 新港人

來過香港的人,應該沒人不知道下面這棟建築吧?

(圖源:維基百科)

沒錯!就是坐落在中環的中銀大廈!香港的地標性建築!從維港一眼望去,它絕對是顏值最高的那個!

(圖源:網絡)

可是,你知道嗎?就在昨天(5月16日),設計這棟中銀大廈的國際知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老人走了,享年102歲......

(圖源:香港01)

這消息一出,港媒轟動,微博、朋友圈也紛紛刷屏。今天,圈妹就給大家講講這位傳奇建築大師,以及他和香港的故事。

(圖源:網絡)

作品遍布全球的頂級大師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貝聿銘這個名字,就算沒聽過,你也一定看過他的作品!香港中銀大廈各位都已經知道了,北京的中國銀行總行大廈也是貝聿銘設計的:

還有北京香山飯店

東海大學的路思義教堂,現在成為了遊客去臺中的必打卡之地:

讓蘇州人民引以為傲的蘇州博物館,這是他的封筆之作,也是留給家鄉人民最珍貴的禮物(貝聿銘祖籍為蘇州)

帶給孩子們無窮歡樂的澳門科學館

(圖源:網絡)

這些都還只是貝聿銘在中國的作品,放眼世界,就更多了!比如,位於巴黎的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位於美國華盛頓的中國駐美大使館

位於美國波士頓的甘迺迪圖書館,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項目」:

(圖源:網絡)

位於日本滋賀縣的美秀美術館,曾獲美國《時代周刊》選為全球十大建築,據說貝老先生的設計靈感出自《桃花源記》:

(圖源:網絡)

位於卡達多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圖源:網絡)

位於德國柏林的德國歷史博物館

(圖源:網絡)

還有位於美國克利夫蘭市的搖滾音樂名人堂

(圖源:網絡)

除此之外,他在美國多個城市如休斯敦、波士頓、丹佛、阿特蘭大、印第安納、達拉斯也留下了作品,1986年還榮獲美國裡根總統頒予的藝術勳章!

貝聿銘(右1)在白宮與裡根總統(右2)及夫人合影

(圖源:網絡)

當然拿大獎也是拿到手軟,是名副其實的一代建築大師!

部分建築業獎項

1979年美國建築學會金獎

1981年法國建築學金獎

1989年日本帝賞獎

1983年第五屆普利茲克獎

縱觀貝聿銘的所有作品,香港中銀大廈並不是最知名的那一個,但它可能是爭議最大的那一個,對整個香港意義重大!

(圖源:iStock)

大師與香港的緣分祖籍為蘇州,貝聿銘卻是在廣州出生的。而他的父親,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央銀行總裁、香港中銀創始人貝祖詒,可以說,貝聿銘與中銀大廈的緣分在那個時候就隱隱埋下了。

貝祖詒

(圖源:百度百科)

1918年,為了躲避戰亂政爭,貝家移居香港,當時貝聿銘只有1歲。他在香港度過了童年時光,還入讀了香港傳統名校聖保羅書院

年輕時的貝聿銘

(圖源:百度百科)

到了讀中學的年紀,他回到上海;後來又遠赴美國留學,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拿下學士和碩士學位。

(圖源:網絡)

原以為貝聿銘與香港的緣分已被時間衝淡,沒想到一座中銀大廈,讓貝老先生與香港再寫新的情節!1982年,中國銀行派人拜訪貝祖詒,請求他讓兒子為中銀香港建設一棟新樓

(圖源:網絡)

那個時候,中國歷史發生轉折,中銀希望建造一幢威嚴的新辦公大樓,以表現一種樂觀、和解的氛圍。也有坊間傳聞,是因為當時中銀的老對手——滙豐銀行,已經邀請建築大師諾爾曼·福斯特在香港港灣設計一棟高技術總部大樓,也就是後來的滙豐總行大廈

(圖源:維基百科)

當年的貝聿銘65歲,早已是知名建築大師。能夠碰上給自己的建築作品添加一棟與眾不同的摩天大樓的機會,實在很難得,貝聿銘剛完成北京香山飯店的項目,就接下了中銀的委託,還跑到香港視察場地!

但是,中銀大廈這個項目卻沒有想像中容易

1988年,正在建設中的中銀大廈

(圖源:維基百科)

為啥?首先,就地理位置來說,中銀所買下的地皮位於商業區的邊緣,土地狹窄,而且三面都環繞著高架橋,海景受到阻礙,還位處斜坡之上,位置不便

被高架包圍的中銀大廈

(圖源:網絡

在資金方面,中銀總部只願出資10億港幣(約1.3億美元),而隔壁正在興建的滙豐總行大廈擁有10億美元的建造資金,相比起來差了不止十條街;再有就是當時香港的政局——恰好處於中英雙方開始就香港主權問題展開談判的時候,滙豐是實力雄厚的英國金融機構,而中銀大廈勢必會成為現代化中國的重要標誌,兩棟大樓之間,怎麼可能沒點火藥味?

夾在中間的是李嘉誠的長江中心

(圖源:網絡

雖然難度很大,但貝聿銘畢竟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他先跟政府換地,以原定地皮的一角換另一角,令場地變成更易處理的平行四邊形;而針對資金有限問題,貝聿銘從結構入手,儘量有效節約

(圖源:網絡

某天,貝聿銘跟同為建築師的兒子貝禮中在商量大樓結構時,聊著聊著突然畫了一個正方形,並畫上對角線分成4個三角形

貝聿銘與兒子,中間為貝禮中

(圖源:網絡

他提議兒子把4組三稜柱、頂部呈錐狀的實物做出來,然後隨意上下滑動三稜柱,令這幾個組件呈節節上升的形態,貝聿銘將它比喻為竹,寓意生機茁壯、節節向上

(圖源:維基百科

就這樣,香港中銀大廈的模型誕生了!萬萬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具有前瞻性的現代化建築,卻在當年受到香港群眾的集體炮轟!

風水問題引起爭議!

香港人民不買帳,說來說去,還不是因為風水問題!本身那塊地皮在二戰時被日軍總部佔領過,不少香港人始終相信,那些受盡折磨的囚犯依然陰魂不散,在那一帶作怪......

中銀高層則認為,外牆鋁條呈「X」形狀,為死亡象徵,不吉利。團隊考慮將「X」塗上紅色,而貝聿銘建議直接把鋁條中橫條的部份拿走,看上去就變成鑽石!結果,高層就真的接受了!

(圖源:網絡

但香港大眾還是不滿意大廈的外形,批評就像一把尖刀,會招來厄運;就連當時的港督衛奕信也曾向貝聿銘「投訴」中銀的尖角正對港督府,煞氣太重,後來經風水大師指點後,通過種植柳樹的方式化解了。

(圖源:蘋果日報

至於民間流傳最廣的風水傳言,還是這則「滙豐樓頂以兩個形似「大炮」的吊臂對抗中銀大廈的「尖刀」」......

(圖源:網絡)

雖然爭議不斷,但中銀大廈最終還是建成了!貝聿銘:「最美的建築,應該是建築在時間之上的,時間會給出一切答案。」的確,中銀大廈做到了,不僅成為香港地標,還令不少香港人感到自豪。

圖為貝聿銘在蘇州

(圖源:網絡)

早就幾十年前,貝老先生就移民到美國生活了,但他從未忘記自己中國人的身份。在接受電視節目《築夢天下》訪問時,他說:「對我來說,中國印記從未完全消失。現在我在美國住了七、八十年,仍然覺得自己是中國人。不是很怪嗎?我給了自己新的外表,但內心的一切早就存在了。

(圖源:香港01)

最後,用貝老先生這句話來結尾吧,「人類只是地球上的匆匆過客,唯有城市將永久存在」,祝大師一路走好。

(圖源:網絡)

相關焦點

  • 當年被香港人炮轟,這位設計中銀大廈的世界級大師走了
    來過香港的人,應該沒人不知道下面這棟建築吧?(圖源:維基百科)沒錯!就是坐落在中環的中銀大廈!香港的地標性建築!從維港一眼望去,它絕對是顏值最高的那個!就在昨天(5月16日),設計這棟中銀大廈的國際知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老人走了,享年102歲......(圖源:香港01)這消息一出,港媒轟動,微博、朋友圈也紛紛刷屏。
  • 當年被香港人炮轟,這位設計中銀大廈的世界級大師走了......
    就在昨天(5月16日),設計這棟中銀大廈的國際知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老人走了,享年102歲......今天,圈妹就給大家講講這位傳奇建築大師,以及他和香港的故事。香港中銀大廈各位都已經知道了,北京的中國銀行總行大廈也是貝聿銘設計的:
  • 香港中銀大廈的風水之說,貝聿銘:詩意化的承認
    中國建築設計自古以來就有風水之說,到了近現代仍不例外,這種理念已經與中國傳統設計思想融為一體,這是與外國建築思想的一個明顯的區別,對於香港中銀大廈,大家都比較熟悉,它因其獨特的外表造型已經深深的印在香港人的心目中,是香港的標誌性建築。那麼這座建築有怎樣的設計理念呢?
  • 香港中銀大廈的設計者,中國現代建築大師,在內地留下唯一的作品
    香港有一座經典的超高層建築,可以說是香港的標誌性建築——香港中國銀行大廈,其設計者是貝聿銘,這個名字對於一般人來說可能很陌生,但在建築界是絕對的宗師級人物,除了香港中銀大廈,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卡達杜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著名建築都是貝聿銘設計的,這位中國建築師被譽為
  • 香港中銀大廈
    在接受委託在複雜的內陸場地上設計中銀大廈的時候,貝聿銘被要求在颱風多發地帶設計一座獨特的高聳的總部大樓,這樣可以反映出中國人民的壯志
  • 樂高建築大師:香港中銀大廈-維港天際線
    樂高建築大師今天腳步來到亞洲四小龍的香港,一起領略下維港之濱的中銀大廈。當香港中銀大廈遇到樂高?「維港最美天際線」Bank of China Tower,作者:Spencer_R中銀大廈(Bank of China Tower),全稱:中國銀行(香港)大廈,是中銀香港的總部,位於香港中西區中環花園道1號。
  • 香港中銀大廈的風水之說,貝聿銘:詩意化的承認
    中國建築設計自古以來就有風水之說,到了近現代仍不例外,這種理念已經與中國傳統設計思想融為一體,這是與外國建築思想的一個明顯的區別,對於香港中銀大廈,大家都比較熟悉,它因其獨特的外表造型已經深深的印在香港人的心目中,是香港的標誌性建築。那麼這座建築有怎樣的設計理念呢?
  • 香港中銀大廈的設計者,中國現代建築大師,在內地留下唯一的作品
    香港有一座經典的超高層建築,可以說是香港的標誌性建築——香港中國銀行大廈,其設計者是貝聿銘,這個名字對於一般人來說可能很陌生,但在建築界是絕對的宗師級人物,除了香港中銀大廈,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卡達杜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著名建築都是貝聿銘設計的,這位中國建築師被譽為
  • 【建築】中銀大廈(香港中銀大廈)
    中銀大廈最著名,也是最值得欣賞的就是它那獨特的外觀。它由貝聿銘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大廈揉合了中國傳統的建築理念和現代科技,以玻璃帷幕及鋁合金所建成。它是一個正方平面,對角劃成4組三角形,每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節節高升。整個大廈的三角柱身在陽光下呈現不同的空間感,體現著貝聿銘「讓光線來作設計」的設計理念,大廈也因此成為了世界最美的銀行之一。
  • 貝聿銘的光影傳奇他的「金字塔」和中銀大廈都是好萊塢的最愛
    這位享譽全球的建築家一生也和電影結緣,當年他是因為一部電影《大學幽默》走上建築設計師之路,之後他的不少建築作品都成為電影裡的亮點,比如《蝙蝠俠暗夜騎士》裡的中銀大廈,《達文西密碼》中的羅浮宮金字塔。他生前最後一個建築作品伊斯蘭博物館,也被拍成了紀錄片《貝聿銘的光影傳奇 伊斯蘭博物館》。
  • 中銀大廈、長江集團、滙豐銀行的風水傳說
    當年的滙豐銀行大廈號稱最為聚財的風水第一樓,被譽為香港的「藏金庫」。但當中銀大廈矗立起來後,不但時任港督暴病身亡,而且滙豐業績突然倒退,股價隨之大跌。面對此境,滙豐銀行急請風水大師商量對策,於是一場「風水大戰」拉開了序幕,後來包括李嘉誠在內的「長江中心」等周圍大廈也都加入了這場「戰團」。
  • 香港最著名的風水大戰 中銀大廈「力劈」滙豐銀行
    新浪財經香港站站長彭琳曾撰文《香港金融圈的風水大鬥法》。文中提到中銀大廈造型猶如一把三面鋼刀,刀刃一面指向港督府,不久港督突發心臟病猝死。第二面遙指駐港部隊軍營(英軍)。第三面指向滙豐銀行,其時滙豐業績倒退股價大跌。
  • 香港中銀大廈錯片實寄始末
    歡迎各位關注我的公眾號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原定於1990年5月17日發行的J P 22《香港中銀大廈落成紀念》郵資明信片。每枚售價 : 1角6分人民幣1990年5月初就是在這座大樓的一樓營業廳實寄出中銀大廈錯片。    也許是我平時喜歡收集實寄郵品的緣故吧,使我有幸於1990年5月初購到了郵電部發行的香港中銀大廈落成紀念郵資明信片(以下簡稱中銀大廈)並進行了提前實寄,使全國各地不少郵友和我本人得到了珍貴的郵品。
  • 星邸丨貝聿銘:把錢用在刀刃上,中銀大廈如何成為香港矚目地標之一
    遊走在東西方文化之間,始終堅持著現代主義風格,在將建築人格化的同時,也在作品中注入了東方的詩意,被尊稱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作為站在建築界巔峰舞臺的華人,1983年便獲得了普利茲克獎(建築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被譽為「建築界的諾貝爾獎」),其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等材料。
  • 《香港中銀大廈落成紀念》紀念郵資明信片(未發行)
    《香港中銀大廈落成紀念》錯版 紀念郵資明信片,俗稱「片藍」,集郵界約定俗成的簡稱。當時沒有那一個集郵愛好者不知道,因錯而取消發行,引起集郵界風動。有人低價售出,有人轉送他人,還有人說是如何買到的,成為大家見面的談資。
  • 香港最著名的風水大戰 中銀大廈「力劈」滙豐銀行
    新浪財經香港站站長彭琳曾撰文《香港金融圈的風水大鬥法》。文中提到中銀大廈造型猶如一把三面鋼刀,刀刃一面指向港督府,不久港督突發心臟病猝死。第二面遙指駐港部隊軍營(英軍)。第三面指向滙豐銀行,其時滙豐業績倒退股價大跌。
  • 香港傳奇風水大戰期間,港府首腦不敢住官邸!
    香港可以說是我國最為篤信風水的地區,至今仍有舉世聞名的風水大戰流傳於世。為您介紹一下吧。中環地標中銀大廈,由國際頂級建築師貝聿銘先生設計。共70層,樓高315米,加頂上兩桿,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時是亞洲最高建築,大廈外型為稜柱狀,就像「節節高升」的竹筍一樣。據中銀香港網站內的介紹大廈設計仿照了竹樹不斷向上生長,象徵著力量、生機、茁壯和銳意進取的精神。基座所用的麻石外牆代表長城,則代表中國。
  • 香港的這處景點——香港中銀大廈,你有去過嗎
    香港中銀大廈中銀大廈是中國銀行(香港)的總部,位於香港中西區中環花園道1號。於1985年4月18日動土啟造,由熊谷組總承建,在1989年竣工,8月取得入夥紙,1990年5月17日正式啟用。原址為美利樓。
  • 中銀大廈中國畫
    中銀大廈,中銀大廈不僅僅是一座建築,它更是中國銀行在世界銀行界顯著地位的象徵,蔡律攝  中銀大廈因其反傳統、反華麗、反繁瑣,最具現代感,成為了香港的新標誌,它承載的不僅是建築本身的文化內涵,還包括城市的文化氣質
  • 為擋住貝聿銘中銀大廈的煞氣,李嘉誠放棄千億,把總部建成棺材盒
    昨天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引起了巨大的關注。貝聿銘一生有無數的經典設計,其中位於香港中環的摩天大樓中銀大廈就是他的代表作。90年代的港片裡面,中銀大廈曾經多次出現,它也是香港曾經的地標建築。中銀大廈高367米,是曾經香港最高的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