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林浩特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首都北京的正北方,是錫林郭勒盟盟府所在地。市境南北長208公裡,東西長143公裡,總面積14785平方公裡,其中城市建成區面積37.5平方公裡。
2015年末常住人口26.3萬人,有蒙、漢、回、藏等30個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5.09萬人,佔總人口的19.4%。2010年被中國馬業協會授予「中國馬都」稱號,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譽。
錫林浩特市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低山丘陵,北部為平緩的波狀平原,平均海拔高度988.5米。地處中緯度西風氣流帶內,屬中溫帶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年平均降水量294.9毫米,無霜期110天。
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45天。年水資源總量2.6億立方米。
2018年10月22日,錫林浩特市入選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
歷史沿革
錫林浩特地區距今4000~6000年以前已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從事遊獵養畜和原始手工業生產。
漢為上谷郡北境,晉為拓跋氏地,隋及唐初為突厥所據。遼為上京道西境,金為北京路西北境,元屬上都路,明入於蒙古。清為蒙古阿巴哈納爾部駐地。
1938年,駐貝子廟日本軍隊組織偽錫林郭勒盟政府、偽旗政府。
1946年,錫盟分會和政府組織工作隊在阿巴哈納爾左旗改造舊政權,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權。
礦產資源
主要礦產有石油、煤炭、鍺、鉬、鉻等30餘種。鍺探明儲量3300噸,佔全國儲量的68%,佔世界儲量的38%。
太陽能
陽能資源為一類地區,年發電有效時數達3000小時左右,年太陽輻射總量平均達到150千卡/平方釐米以上,適宜建設大型光伏產業基地。
畜牧業資源
錫林浩特市是國家重要的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可利用優質天然草場面積2068萬畝。
野生動物主要有天鵝、灰鶴、蒼鷹、百靈鳥、黃羊等。野生種子植物624種,常見植物30種,其中天然藥用植物有黃芪、甘草、防風等。
風景名勝,貝子廟廣場
位於錫林浩特市北部的額爾敦陶力蓋敖包山南坡下。貝子廟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是內蒙古四大廟宇之一。
錫林廣場
廣場建成於1999年7月,位於市區南部,總面積22萬平方米,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廣場,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環保型廣場。
錫林郭勒文化園
位於市區西部,佔地面積38萬平方米。現由錫林郭勒盟博物館、民族歌舞劇院、會議中心、多功能演出中心、數碼影院和蒙元歷史名人雕塑群等部分組成。
錫林風景線:
1.渾善達克沙地
是中國十大沙漠沙地之一,是離北京最近的沙源。景觀奇特,被稱為「塞外江南」和「花園沙漠」。
2.白銀庫倫遺鷗保護區
區位於錫林浩特市南部的白銀庫倫牧場境內。
3.柳蘭草原
位於G207沿線55公裡處,與國道相連,交通便捷;規劃內地形地貌豐富,南部以起伏的丘陵地貌為主,北部地勢平坦。
4.火山地質公園東區(鴿子山景區)
主要包括鴿子山、大敖包、楊樹溝等景點。其中以鴿子山為代表的火山群在獨特性、完整性和稀有性方面為世界罕見。
5.大錫林九曲
包括百花灘、那達慕等景區範圍。錫林九曲位於錫林浩特市東南13公裡處。
6.錫林浩特市區
包括貝子廟、額爾敦敖包、錫林郭勒盟博物館、馬文化產業園、錫林浩特生態植物園、城市展覽館、錫林河溼地公園、錫林湖等。
7.火山地質公園西區
位於207國道30公裡處,是火山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之一。
8.錫林河谷生態體驗區
位於錫林浩特東南303國道52公裡處,地處錫林郭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中心地段,以河谷觀光為主要旅遊體驗,包括賽馬場、臥龍泉景區和石門景區等。
9.扎格斯臺湖生態度假區
位於白音錫勒牧場內,主要包括扎格斯臺淖爾、山地雲杉林、楊樺林、芍藥溝等景點,是一個以生態休閒、湖濱度假為主景區。
10.野生動物園
野生動物園佔地面積20平方公裡,是錫林河流徑的峽谷地段。
文章整理編輯,錫林浩特市歷史文化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