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坐我對面這位小夥子看來是「吃麵行家」,一碗麵都被他吃出了「藝術感」,面上來之前認真地剝蒜,老闆把面端來以後他先一絲不苟地攪拌均勻,再用筷子把面一圈一圈纏起來,左手的大蒜咬一口,再吃麵,吃得那個香啊!比著名演員侯勇在電視劇《人民的民義》中表演的那段吃麵可精彩多了,誰看了都想對麵館老闆說:「給我也來一碗同樣的」。
坐標成都,一家街邊夫妻小店,麵條做得很地道,我吃完以後的評價是這家店的面應該是正宗的成都味道了。不過不叫擔擔麵,成都最著名的美食除了火鍋就屬擔擔麵了,我沒來四川的時候,在外省經常見到成都擔擔麵,也吃過,很合我的口味,所以這次來成都特意去找,結果發現麵館倒是不少,可是沒有擔擔麵。
問了一下成都的朋友,他解釋說擔擔麵並不是指某一種面,而是成都麵食的一個大的名稱。原來如此,難怪我找不到擔擔麵,我以前在其它地方吃的成都擔擔麵就是特定一種面,有固定的做法和配料,這可能是為了在外省讓人容易識別吧。
查了一下資料,之所以叫擔擔麵是因為最早賣面的都是挑著擔子走街串巷的,久而久之就叫擔擔麵了。擔擔麵歷史悠久,流傳二百多年了,起源於四川自貢,主要流行於自貢和成都這兩個地方,是市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小吃之一,後來部分四川人外出謀生,成都擔擔麵就在全國各地都能見到了。
老陝都是「面肚子」,我到每一個地方,只要當地有特色麵食都會吃上幾碗,這幾天在成都幾乎每天都會吃不同的面,專門找巷子裡的小店,大部分做得都很不錯。成都麵食主要在配料,常見的有肥腸面、排骨麵、牛肉麵、雜醬面等等,幹拌和湯的都有,另外配有四川泡菜開胃,適應不同需求的吃貨。
這些平常的食材經過成都「大廚」之手都會變成讓人回味無窮的美食。當然,要想做到精益求精,麵條的加工也要接地氣,手工面最好,不過開店做生意可能很多老闆忙不過來只能用機器加工,手工和機器做出來的面口味差異還是很大的。在我們陝西,吃麵一定要手工的,所以陝西人自古以來不太願意去外地,因為出了陝西很難吃到一碗手工面。
我在成都這家店吃的這碗雜醬面,以我幾十年的吃麵經驗判斷是手工面,麵條比一般麵館的粗一些,是四稜的,不是常見的細圓面,吃起來更筋道。其實面好不好吃,喝口麵湯就知道了,我們陝西人講究「原湯化原食」,吃完面一定要喝麵湯,手工面和機器面的湯味道也是不一樣的,煮了手工面的麵湯清香恬淡,有麥香味兒,顏色也好看。
簡而言之,成都麵食味道當然沒得說,只是在麵條的製作工藝上有些單一,你覺得呢?你喜歡吃成都的面嗎?歡迎留言。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行者老張
【作者簡介】:行者老張,摩旅愛好者,當代徐霞客,用腳步丈量地球,隨時分享旅途見聞。歡迎關注、點讚、評論,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