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遠離性侵的傷害!從保護兒童安全開始!

2020-12-11 虎媽潘潘

#世界兒童日##別怕有我#

兒童性侵事件還在不斷的攀升。據不完全統計,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一個孩子受到性侵的傷害,這麼龐大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家庭的支離破碎,是一個個孩子的暗無天日。性侵讓天真活潑可愛的孩子失去了生活本該有的斑斕色彩,性侵成為她們心中的灰色地帶,在她們的心裡劃下一道永久都揮之不去的傷疤。

20多年都走不出那場噩夢:性侵兒童案背後的真實故事

性侵是我這輩子無法承受的痛!痛到我無法呼吸,痛到無數個夜晚輾轉難眠。這是來自一個30多歲女人的訴說。她現在已經是一個孩子的媽媽,然而性侵的夢魘自始至終都無法擺脫。在她10歲的時候,她被自己的親生父親強姦了!這場噩夢也就開始了,每當深夜她的腦海中都會浮現自己的父親折磨的場景,她的心就仿佛被一把刀子狠狠地划過,眼角的淚水不斷的湧出,抑制不住的抽搐、發抖,繼而世界變得一片漆黑。漸漸地她長大了,遠離了父親,找到了人生中的另一半,但是每當她和自己的丈夫親近的時候,要都會想起自己的父親,一陣噁心不斷襲來,後來她有了孩子,她依舊沒有從噩夢中掙脫,丈夫的疏遠、帶孩子的壓力、生活的壓力最終導致她精神崩潰了,在心理醫生的幫助和治療中開始了她漫長的治癒人生,期間她需要用藥物來控制病情的惡化,可見性侵對她的傷害是永無止境的。

性侵就像一個「毒瘤」,給人帶來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傷害,更是剝奪了一個人精神的寄託。兒童性侵的新聞一直沒有間斷過,一家醫院剛做完引產手術的13歲女孩曾經被她的班主任老師性侵十次以上;一個年僅12歲的智力障礙女孩被50多歲的大爺以吃飯為由騙到小樹林,性侵了這個女孩;新城控股原董事長王振華,在酒店內對一名9歲的女孩進行猥褻。當時一起被帶去的還有一個12歲的女孩。她們原本以為自己要去的是迪士尼樂園;前段時間被爆出韓國的「N號房事件」牽扯出十幾個未成年少女,其中最小的只有9歲!性侵的背後到底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格的扭曲!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心中的「牽掛」,每一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一丁點的傷害,所以孩子需要了解性相關的知識,才能更好地愛惜自己、保護好自己,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多關注孩子的動態,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細微的變化

性侵後的孩子不僅僅是以往的活力消失了,還變得易燥易怒,時常感到焦慮自責、大哭大鬧,還會伴隨著一些怪異的動作,如走路、坐下、躺下困難;衣服有撕裂的痕跡或者血跡;抱怨下體疼痛,那麼家長可要警惕孩子是否受到了性侵害。

儘早為孩子普及性教育,讓孩子活在陽光下

在中國,很多的家庭基本上都處於「談性色變」的地步,孩子們正是缺少性相關的知識,讓孩子五彩斑斕的世界變成了人間煉獄,所以家長們千萬不要抱著僥倖的心理,惡魔也許就潛藏在孩子身邊,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教會孩子學到更多、懂得更多性知識,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在性教育上,家長們需要從孩子有性別意識後開始性啟蒙教育,當然性教育不僅僅是停留在男女之間的差別,更需要教會孩子在危急時刻自保,家長需要告訴孩子三句萬能的話:「你有權說不行」無論是誰;遇到情況不對的時候高聲呼救,引起周圍人的注意;不要和壞人硬碰硬,要學會巧妙地運用方法擺脫困境。

性侵成為孩子一生都揮之不去的陰影,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性教育勢在必行!

註: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女童保護」兒童防性侵家長公益講座走進西鐵小學
    19日,女童保護基金志願者講師李劍宏走進蓮湖區西鐵小學,為六年級150餘名家長作講座,提高家長的安全防範意識和能力。活動中,李老師從「兒童防性侵的常見誤區、如何教會孩子保護自己、孩子的哪些異常值得警惕、父母需要養成的五個習慣、發現問題怎麼辦、相關法律法規」等方面,向家長作公益講座,並向家長們發放了兒童防性侵手冊家長版。家長代表裴先生說:「老師講得真好,希望李老師下一步能給為我們帶來更多更豐富的家長版課程,讓我們也多學習相關知識,為孩子從小進行防性侵安全教育。」
  • N號房在身邊:兒童性侵案每天都在發生,我們還能隔岸觀火多久?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們每個人的人性都具有「惡」的一面,我們必須防止惡的那一面出來為非作歹,因為只要符合條件,任何人都會展現出他「惡」的一面。「N號房」就在身邊:中國兒童性侵案每天都在發生,我們還能隔岸觀火多久?「N號房」事件不僅僅是韓國的「N號房」,在我們國內也同樣存在著,甚至可以說「N號房」或許就在我們身邊。
  • 我們與惡的距離
    當你痛心疾首,以為人性的惡只是在這些人身上的時候,你就錯了,你與惡的距離有多遠呢?01「破窗效應」和「斯坦福實驗」犯罪學中有一個理論叫「破窗效應」,意思是如果環境中的不良現象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
  • 平武北山小學開展「女童保護」專項安全教育課
    近年來,平武縣北山小學校長朱開勇等校領導班子在狠抓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高度重視學校安全工作和未成年保護工作。10月30日,在紅葉招展、漫山美景的金秋十月,三二班家委會在學校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邀請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女童保護基金四川綿陽志願者講師、平武縣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隊長李素秋女士和平武縣公安局國保大隊唐婧女士一起,為三二班的同學們講授了一堂「愛護我們的身體」兒童防性侵和「自我安全保護、遠離毒品」為主題的安全宣講課,為學校女童保護和兒童自我防護工作拉開了帷幕。
  • 作為媽媽,我從上海幼兒園事件中,看到了比性侵更嚴重的惡!
    其實,韓國N號房離我們並不遠,就在我們身邊。02兒童性侵者就藏在我們身旁精神科專家曾指出,性侵兒童者有一個共同的心理隱疾——性自卑。03從小事做好,讓我們的孩子遠離性侵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在去年3月發布的《「女童保護」2018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及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監測媒體報導案例共317起,涉及受害兒童超750人。
  • 香港如何實現兒童遭遇性侵後的人性化辦案?
    而這種害怕與對自己的不能接納,很可能源自當傷害發生在孩子身上時,他們沒有得到及時的保護、不能得到周圍的人理解和接納,甚至還遭遇了二次傷害。當傷害發生後,除了家長,第一時間介入的警方、取證人員等的做法也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影響。我們很高興地看到香港警方在保護兒童工作中做了很多溫暖的事情,讓我們感受到了法律的溫度。
  • 韓國N號房事件,最小受害者僅為11歲,兒童慘遭性侵案件何時休?
    前幾天,被朋友圈「兒童性侵」的話題虐心了,連著多起未成年慘遭性侵的事件發生,不禁讓我們反思,這個世界怎麼了?我們到底該怎麼保護自己的孩子?然而這樣優質的幼兒園裡竟然發生性侵猥褻兒童事件,這無疑像一把把尖刀狠狠地扎進了父母們的心裡。多少父母拼盡全力,買學區房,連夜排隊報名……只為了讓孩子進入好的學校,幼兒園。
  •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真實事件改編的嗎?原型故事介紹
    來看看我們與惡的距離是真實事件改編的嗎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改編自真實事件嗎:  許久沒有露面的賈靜雯,這次一出面就是帶著新劇回歸,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電視劇可以說是近幾年難得一見的佳作了,這部劇講述的是一件殺人案為開端,這殺人案背後帶來的一系列的影響,用鏡頭探討關於人性的一系列問題,可以說是很社會了,小編覺得跟韓國的素媛、匹諾曹這些電視劇是有的一拼的。
  • 《我們與惡的距離》口碑吹炸!我們與惡,只差一個平庸的轉身
    這部《我們與惡的距離》自播出就備受關注,在開播當天就榮登Google臺灣熱搜排行第一名。不僅如此,它在豆瓣也獲評9.3的高分,提前預定年度最佳華語劇。從海報中就可以看到,此劇吸引了不少臺劇的熟臉加盟,比如金鐘視帝吳慷仁,以及溫昇豪、周採詩、曾沛慈等等,但說實話,最讓我追捧的還是女主角賈靜雯。
  • 20名男生被男教師性侵10年,為什麼男孩更不安全?
    男孩被性侵,絕不是小概率事件。隨著METOO運動的火熱進行,女孩的權益逐漸被重視,越來越多女孩開始勇敢站出來,指責性侵者。韓國梨花女子大學更是發起了姐姐來了的活動,聲援被性侵的女孩/明星,女孩的公共意識、社會對女孩的保護意識正在覺醒。媒體上的報導還是以女孩被性侵的案件居多。
  • 「N號房間」事件熱議,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有多近,有多遠?
    事件本身的惡劣程度遠超我們的想像,對受害人造成的創傷更是不可估量的。「N號房間」事件對社會輿論造成了空前的影響,同時也再一次在全球範圍內打響了維護女性合法安全權益戰爭的槍聲。反觀在人們意識轉變的同時,女性群體受害事件的曝光率卻在飛速上漲,一方面,網際網路用戶網絡安全意識的增強,使得以往那些潛在的骯髒因素被披露、被譴責,另一方面,相關法律的不斷完善和社會對女性群體傾注的更多關愛,使得更多的女性敢於站出來尋求幫助,為自己所遭遇的傷害而發聲。
  • 快樂暑假、平安成長|宜賓兒童之家開展防汛減災安全教育活動
    以實現最大限度保護兒童為目的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防汛減災安全知識宣教活動受到了廣大兒童及家長的熱烈歡迎 翠屏區: 開展未成年涉水安全教育專題會近日,金沙江社區黨委、婦聯在社區家長學校和兒童之家開展了未成年人涉水安全教育宣傳活動,社區小朋友、家長,
  • 以案釋法 未成年人性侵,離我們有多遠?
    以案釋法 未成年人性侵,離我們有多遠?正因如此,此年齡階段的兒童更容易成為性犯罪對象。兒童處於生理髮育初期,人生觀、價值觀尚不成熟,欠缺足夠的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能力,法律對於兒童群體的身心健康應給予特殊和優先的保護。本案中嫌疑人雖也是未成年,但是在明知對方的幼女的情況下仍然實施強姦,而且兩名嫌疑人多次與被害人發生性行為,嚴重傷害兒童身心健康,因此:1.向公眾社會傳遞出依法保護兒童的明確導向,學校和家長要對性安全教育給予同等的重要。
  • 意外傷害為兒童首位死因 蹦床、充氣城堡安全提示看這裡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每天有2000多名兒童死於意外傷害,數以千萬計的兒童因意外受傷就醫,其中部分留下終生殘疾,意外傷害已成為世界各國0~14歲兒童的首位死因。 那麼,年紀小的兒童該如何保障安全呢?
  • 《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我們看到了什麼?
    「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我們看到了什麼?1與惡是一個真實的世界影片以一起真實發生的「惡性殺人事件」改編而成,編劇主要圍繞「李曉明為什麼殺人?他的犯罪動機是什麼」貫穿事件首尾。3#新聞媒體,社會大眾--所謂的鍵盤俠「與惡」更多的是揭露新聞輿論不爭事實,只追熱度而忘了新聞所應報導的真實的世界與存在的價值,一味的博關注與收視率,讓新聞變質,越來越驅逐著真實,但或許我們看到的只是我們被允許看見的。
  • 性侵兒童案例報告:去年曝光301起 熟人作案超七成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俊)5月18日,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髮布了2019年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報告根據全年媒體公開報導的性侵兒童案件作出分析,熟人作案超七成,家庭成員性侵問題複雜。
  • 深度解讀《我們與惡的距離》後的醒悟:惡的對立面,是愛與寬容
    那麼,世界上有沒有一種東西能夠從惡的對立面出發解決我們心中的惡呢?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宋喬安是一名結婚多年,事業成功的女性,但很不幸的是幾年前她的兒子在一次無差別殺人事件中死於殺人兇手李曉明的手下。
  • 令人髮指,貴州7歲女童被性侵致染性病!保護孩子要注意這4點!
    而就在前幾天,某上市公司董事長還因猥褻兒童被判有期徒刑5年。3月24日,公益人孫雪梅上了《奇葩大會》,講了一個沉重的話題,兒童性侵,講著講著幾乎所有人都哭了。·2013年5月,海南省萬寧市後郎小學6名小學女生集體失蹤。兩天後,孩子們才被找到,經醫院鑑定:處女膜全部破裂,孩子們被強姦了。
  • 《我們與惡的距離》比你想像中要近
    年末的《想見你》刷爆了朋友圈,確實也是臺灣偶像劇的一個新高峰,而年初的《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一部更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劇。整部劇圍繞著兩個社會問題來做探討:一個是新聞媒體的理想和現實,另一個是對精神病患的偏見。其實選任何一個話題就足以拍出一部很深刻的劇。編劇著實優秀,用短短十集表達出對這兩個問題的觀點。
  • 《我們與惡的距離》:所謂的原生家庭,到底為罪犯背了多少鍋
    去年那部《我們與惡的距離》刷爆朋友圈,最火的時候我沒有看這部劇,但前幾天突然翻出來看,哪知道就一發不可收拾,連續追了四五集。這部劇給我最大的感觸,倒不是所謂的「普通人與惡只有一線之差」,而是「是不是所有人都以為,那些罪犯的行為,都與原生家庭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