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華僑報微信公眾號:jnocnews
作者:蔣豐 來源:日本新華僑報網
在中國訪日遊客正逐步變為回頭客、又變成常客的今天,到日本觀光、購物已經不能夠滿足常客們的需求,大家更多追求一種深度旅行,品嘗日本特色美食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說到日本特色美食,很多人就會舉出牛肉這個例子。日本的「神戶牛」和「松阪牛」,可謂是全球範圍內平分天下。為烘託這些牛肉的美味難得,歐美國家甚至盛傳「神戶牛」是喝著礦泉水,吃著中草藥,從小有人按摩,聽著音樂長大的「神獸」。
估計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疑問,為什麼這樣著名的牛肉是用地域冠名的?是不是在神戶市內養殖的牛,就是「神戶牛」?那我們也去神戶弄它幾頭就發財嘍!
非也!日本的這種起名法,最初是借鑑了歐美國家的經驗,比如我們所說的「法國香檳」,就必定得是法國香檳省生產的,再比如世界三大火腿之一的「帕爾瑪火腿」,就一定是生產於義大利帕爾瑪省南部山區。
但是日本呢?就出現了很多同以地域冠名但品質參差不齊的特色食品。於是,從2015年6月開始,日本農林水產省開始推行《地理性表示保護制度》,在經過一環又一環嚴格的品質審核後,於2015年12月,首次對七個特色美食進行了地域冠名,並頒發登記證。
除了大家熟悉的「神戶牛」以外,還有兵庫縣但馬地區的「但馬牛」、北海道夕張市的「夕張哈密瓜」、福岡縣八女市的「八女傳統本玉露」、茨城縣江戶崎地區的「江戶崎南瓜」、鹿兒島縣生產的「鹿兒島壺造黑醋」和青森縣生產的「青森黑加侖」。
以上七種特色美食,都是日本政府舉起大拇指親自點讚的名牌。只要符合名牌的品質要求,同一地域裡的任何農家都可以使用這一名稱。
無論是北海道夕張市王二家的哈密瓜,還是北海道夕張市李五家的哈密瓜,只要符合品質要求,都可以冠以「夕張哈密瓜」的名稱,而世世代代是北海道夕張人的張麻子家,因為品質不達標,所以不得將自家哈密瓜冠以「夕張哈密瓜」的名稱。如果硬要竊名並被起訴,就要面臨巨額罰款。
而作為外國遊客,只要記住一個外圈為白色,內圈為紅色,上有金色富士山及「日本地理的表示」、「GI」這幾個金字的小商標,就可以從眾多美食中找出日本政府親自點讚的名牌美食。「GI」是英文「GEOGRAPHICALINDICATION」的頭文字。
對於日本的這一新制度,兵庫縣內的「神戶牛」生產者那是相當的高興,「神戶牛」美名遠播,出口歐盟、新加坡等世界各地,但無論是日本國內國外,都有很多冒牌貨,甚至以高出真實的「神戶牛」幾倍的天價售出。神戶肉流通推進協議會會長也發言力挺這一制度,認為這是國家在給「神戶牛」做靠山,也是將「神戶牛」進一步推向世界的一大舉措。
不過,該會長恐怕要失望了,因為這一制度只是日本人的閉門造車,受此制度限制的範圍僅限日本國內,完全無法杜絕海外濫用商標。另外,在2015年12月首次登記的這七種特產美食,今後也能否堅持依照品質要求出品,是由生產者自身每年至少向國家匯報一次,也就是說,生產者只要過了第一次的審核,拿到名牌標誌,今後就完全可以自產自誇。而歐盟的地域冠名產品,則是每年由第三機構進行抽查,監督制度相當嚴厲,跟日本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因此,日本本次強推的《地理性表示保護制度》,只是一場以國家為主導的自我陶醉、自賣自誇,目的就是找個噱頭多出口特產品,而不是保護特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