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過去的「蝦夷地」(如今的北海道)以及「鄂霍次克海域」一帯,生活著擁有獨特文化的「アイヌ」(阿伊努族)人。
由於該民族即沒有繪畫,也沒有寫文的習慣,所以其歷史與生活方式至今依舊留下許多謎團。
為了記錄這種有意思的文化,日本畫家曾在江戶時代後期至明治時代期間,動筆將「阿伊努人」的風俗繪入畫中。
從而誕生出了一類名為「蝦夷絵」(えぞえ)的日本畫。
比如「小玉貞良 」的《古代蝦夷風俗之圖》、「秦檍麿」的《蝦夷島奇觀》,以及「蠣崎波響」的《夷酋列像》。
可是,「阿伊努人」為什麼不自己畫下來或寫下來呢?
他們的理由,或許聽上去很玄幻:繪畫與文字有惡靈寄生。
「阿伊努人」認為,製造基本的物(尤其是生物)乃是「神(造物主)的領域」。
無此資格的人類一旦發生越權行為,製作出來的物便沒有「魂」,從而被惡靈附身(或成為惡靈)並作惡。
作為一門藝術,有的繪畫令人觸目驚心,有的令人陶醉其中,有的令人心神震撼。
更有甚至,除了引發心靈觸動外,還會對身體造成物理不適。
或許這就是「阿伊努人」認為有惡靈在搞鬼的原因。
因此,在「阿伊努語」中,與其說連直接表達「畫」或「繪畫行為」這些禁忌的詞彙都沒有,不如說這些詞彙遭到了封印。
至於文字,或與繪畫同理。
「阿伊努人」明知將語言作為文字書寫,對於信息傳達、共享、以及記錄的便利一面,卻出於對惡靈的畏懼,而一直不敢以身犯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