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文物中,青銅雕像倍受矚目。1986年12月10日的《光明日報》發表的一篇關於三星堆文物的通訊稱:三星堆的「青銅雕像群 的發現、清理,對研究中國巴蜀地區青銅器時代的歷史提供了罕見的實物資料,填補了中國青銅藝術和文化史上的一些重要空白,……其中最大的青銅人像,是我國所發現的商周時代最大的青銅製品之一」。同年12月21日香港《文匯報》載文稱:「過去,在世界青銅器時代考古史中,只有埃及、希臘才有出土的真人大小的青銅人雕像、真人頭部大小的青銅人頭雕像、真人面部大小的黃金面罩,如今中國也發現了這些文物。」英國學者戴維·基斯評論三星堆遺址發現的青銅雕像認為「無論在質量上還是數量上都使人們對中國金屬製造的認識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前述種種說法並未誇大其詞。
經整理統計,三星堆目前發現的青銅雕像包括大型青銅立人像一尊;與真人頭一般大的青銅人頭像五十四件;小型圓雕青銅立人像及幾組拼裝在其他青銅器上的小型銅人數十尊。此外還有二十多件形體巨大的青銅面具。除少數為寫實作品外,其餘的面部與造型基本一致。特別是二號坑出土的青銅人頭像,已經相當程式化,顯得呆板單調。由於不同類型的雕像各具顯著特徵,數年來關於這批青銅雕像所蘊涵的意義,尤其是它們由何人所制,它們體現的身份、地位、族屬,它們的用途等等諸多懸而未決的問題,一直困惑著專家學者。考古發掘者最初曾推測人頭像是「砍頭的犧牲」,是祭祀輛牲的;後來又認為應是祭祀活動中代表不同世代或不同身份的接受祭祀的祖先形象。其作用可能與甲骨文中「子」的身份近似。立人的身份屬於宗廟殿堂中央經常性向神靈獻祭的大祭司之類,為祭祀中的主祭者形象。
銅面具是鑲嵌、裝置在相應的軀體或宗廟裡其他物件上的。其功能是在祭祀儀式的作用下,讓祖先亡靈降居宗廟的面具上,由面具代表祖先接受祭祀。眼睛過分向外凸出的,可能與蜀人始祖「蠶從縱目」的傳說有一定關係,表現蜀人的始祖是動物神,人格神是後來才出現的。兩手扶膝的跪坐像可能表現的是巫祝形象。專家學者以及熱衷破譯三星堆文化之謎的人們通過不同角度的研究、觀察,得出一些結論。如趙殿增先生通過將三星堆青銅雕像群體與雲南納西族舊時舉行祭祀活動時「東巴」(主持祭祀活動的巫師和祭司)在形體、服裝、頭飾、動作、祭祀場合「東巴」所處的地位等進行分析、比較後認為:「青銅立人像、人頭像、各種小銅人像共同組成了三星堆祭祀活動的巫師、酋長和一般祭祀者的社會集團」,他們「代表的是參加祭祀活動的各階層民族、各部落的一般社會成員,同時,各自還分擔著一定的宗教祭祀職責」。
而他們的大小、繁簡「反映了從最高首領·群巫之長,到各階層、各部落、各民族代表人物的具體形象」。具體說來就是形體高大、衣著華麗、手持法器、威嚴地立在高臺之上的銅立人應當是具有特殊身份的顯赫人物,可視為「群巫之長」;按真人大小和形態塑造的五十四個青銅人像,應該代表著參加和組織祭祀活動的各種巫師和首領,他們的地位要低於銅立人,而銅面具具有明顯的五官、髮型、頭飾差別,其中幾個面部還戴有純金裝飾的面罩。這可能表示他們之間存在著地位等級和族屬的差別,或表示他們屬於不同的民族、部落,是不同社會階層的巫師和首領。而幾個面部戴有純金裝飾面罩的,則可能象徵他們是已經仙逝的著名首領和巫師;個體、神態、服飾、髮型、裝飾各有不同之處的數十尊小烈銅人像,表現他們之間有著民族和社會地位的差異。
雖然趙先生斷定這一青銅雕像群體是參加祭祀活動的巫師,但他們在祭祀什麼,沒有明確結論。與他的觀點相同的是劉弘先生。劉先生認為這些銅雕像是蜀巫,其中銅立人是蜀巫中的領袖人物,人頭像是巫師群體,即古籍中所稱的群巫,小圓雕像則是蜀巫中的最低等級,這些巫師再現的是蜀人心目中的巫師形象。俞偉超先生通過推斷青銅立人像手中所持物應為禮地的玉蹤,進而作出它應具有土地神的性質的結論。並且由銅立人、神樹進而推斷青銅人頭像表現當時蜀人信仰的多種神祇,而對土地的崇拜佔據最重要的地位。龐永臣先生通過考證認為,銅立人是象徵著姬屬的大宗伯;還通過分析銅人身上衣服的紋飾發現它們代表的是當時的宗廟制度。
據他研究,五十四件青銅人頭像所代表的是舉行祭祀活動時象徵先帝先祖的祭屍(或稱皇屍),由於祭屍所象徵的先祖的身份地位有差異,在銅人頭的面具上就有了相應的反映。二十餘件青銅人面具,「應為其直系遷廟之祖的祭屍所用」。《文史雜誌》2001年的第三期上,發表了一個中學生對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凸目人面具的原由的猜想,認為三星堆銅人之所以有這種凸目形象,既不是出於「蠶叢縱目」的傳說,也不是出於對太陽的崇拜,而是當時有些人患了某種眼病,使他們的眼睛看起來向外凸,與別人不一樣。在醫學很落後、人們對此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就把他們看成是具有神奇魔力的人加以敬畏。
為說明這一點,他還舉了古埃及法老埃赫那吞(Akhenaton)的例子,據考古發掘發現,埃赫那吞法老的雕像面容怪異,看起來「不那麼舒服」,開始,專家學者們有認為那是一種藝術誇張,有認為是由於他童年時得不到他人的重視和關愛,產生了很強的逆反心理,才不惜醜化自己以期引起別人注意。可以說,這種思路很開闊,不受歷史學、考古學案白的束縛;雖然此說缺乏依據,但從某種角度說,其結論也是值得考慮的。在三星堆青銅人物雕像中,還有一類高鼻、深目、頜下留一圈鬍鬚的面孔,被推測為古愛琴海或古埃及人。種種結論,熟是熟非,尚無人能夠明斷。在沒有更多的文獻資料、考古發掘能夠證明事實前,人們盡可以展開想像的翅膀,以勾勒出三千餘年前這些神秘的銅人、銅面具的真實身份。
我是「李老師看世界」,執筆走天涯,與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國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