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風波席捲汽車領域!德國大陸集團:瓶頸將持續到2021年?

2020-12-11 騰訊網

前不久,半導體領域傳來好消息。我國首顆(無機取向)QHD微顯LCOS晶片走向量產化。多年以來美日在微顯示領域的壟斷一朝被打破,中國投影儀廠商在製造生產方面不再受制於國外的價格壟斷,這對於目前極力尋求自主的中國半導體行業來說,是一個極好的成果。出人意料的是,晶片風波還沒有停下來。

日前有消息宣稱,全球半導體晶片供應緊缺的問題已經逐漸在汽車企業中蔓延開來,汽車行業因為晶片跟不上趟極大受挫,甚至於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已經出現了停產的情況。疫情之下的停產停工,確實給晶片供應問題的帶來了極大的挑戰。且不說如今伴隨著復工復產的到來,國內外的需求不斷增長,供不應求的現象使得情況更加嚴峻。

隨後,國內不少車企給出了回應,肯定了目前晶片供應緊缺導致了相關車輛生產出現問題的情況,但是也並沒有像傳說中的那麼嚴重,至少還沒有到已經沒有晶片支持車輛生產的地步。大眾也表示目前正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看來雖然晶片確實緊缺,但也沒有到要停產的程度。只是晶片緊缺這個問題可大可小,往小了說或許還可以給車企帶來一個抬價的機會,往大了說最糟糕不過停產了。

其實晶片緊缺帶來的汽車停產問題早已經出現端倪,之前德國大眾集團位於國內的合資廠就因為車載晶片供應不足的原因,新車生產受到了影響。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大陸集團也表示,此次的晶片供應問題很嚴重,即使已經給出解決手段,但影響仍然會持續到2021年。其實就和華為受美國禁令影響晶片被卡脖子的狀況大差不差,國外晶片一直是車企的主要來源,如果國外晶片出了什麼情況,國內車企甚至會比華為的處境還要糟糕。

縱觀我國半導體行業,雖然不斷地有好消息傳出,每一個好消息無疑都是讓人欣喜的,但是要是拿國外的技術和我們的對比,一下子高下立見,中國半導體行業仍不能樂觀看待。包括我國首顆LCOS晶片,即使是進入量產化也只能解國內微顯示領域的燃眉之急,並不能完全打破國外壟斷。

半導體領域,不僅是手機,微顯示還是汽車生產所需要的半導體技術,還需要我們通過自研實現質變。

相關焦點

  • 德國大陸集團:晶片短缺導致供應鏈瓶頸將持續到2021年
    圖片來源: 網絡集微網消息,據路透社報導,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大陸集團(Continental)上周五表示,中國在疫情導致全球銷量下滑後出現需求反彈,導致半導體短缺,供應鏈瓶頸可能持續到2021年。大陸表示,儘管晶片生產商已通過擴大產能來應對近期突增的需求,但市場所需的額外供應量將需要6-9個月才能實現,因此潛在的供應瓶頸可能會持續到2021年。近期德國大眾集團在國內的合資廠因車載晶片供應不足,新車生產已受到影響,中國整體汽車生產可能會出現中斷。
  • 德國大陸集團:晶片短缺導致的汽車供應鏈瓶頸可能持續到明年
    12 月 7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由於受到海外疫情的影響,晶片生產受阻、供應短缺。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德國大陸集團(Continental AG)表示,晶片短缺導致的汽車供應鏈瓶頸可能持續到 2021 年。
  • 晶片短缺持續蔓延 或成未來汽車「命門」
    晶片短缺持續蔓延全球半導體晶片供應緊張為何蔓延至汽車行業?記者了解到,此次汽車晶片短缺主要是由上遊晶片企業受疫情影響陸續停產,意法半導體公司罷工,東南亞晶片組裝工廠停工等多重因素導致,造成全球市場半導體缺貨嚴重。
  • 缺貨、漲價、搶貨引發停產風波?車規晶片市場到底怎麼了!
    市場行情多則報導稱,據知情人士透露,2020年全球晶片供應本身就緊張,加上最近東南亞晶片組裝工廠由於疫情停產,直接影響到半導體晶片的供應緊張。尤其是中高端領域晶片,全球都在搶資源,目前很難才能拿貨。
  • 晶片或成未來汽車「命門」
    晶片短缺持續蔓延全球半導體晶片供應緊張為何蔓延至汽車行業?記者了解到,此次汽車晶片短缺主要是由上遊晶片企業受疫情影響陸續停產,意法半導體公司罷工,東南亞晶片組裝工廠停工等多重因素導致,造成全球市場半導體缺貨嚴重。其中,車載電子穩定程序系統ESP和智能發動機控制系統ECO是受到汽車晶片短缺影響最大的兩個模塊。
  • 除博世之外,德國又一汽車零部件巨頭,年營收3517億
    而德國的大眾、博世及大陸集團均發出晶片不足的警告。其中,大陸集團表示晶片不足導致的汽車供應鏈瓶頸可能持續到明年。 時間拉回到1871年,這一年德國完成了統一,這一年大陸集團在德國漢諾瓦正式成立。
  • 汽車行業「芯」問題或持續至明年 上下遊產業鏈齊漲價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相關負責人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到了一些特定汽車電子元件的晶片供應。中國市場的全面復甦也進一步推動了需求的增長,使得情況變得更加嚴峻,導致一些汽車生產面臨中斷的風險。
  • 汽車行業缺「芯」問題或持續至明年,上下遊產業鏈齊漲價
    而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相關負責人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到了一些特定汽車電子元件的晶片供應。中國市場的全面復甦也進一步推動了需求的增長,使得情況變得更加嚴峻,導致一些汽車生產面臨中斷的風險。
  • 汽車也被晶片「卡脖子」?剛剛,中汽協回應:供應短缺真實存在!
    (二)在5G技術發展推動之下,今年消費電子領域對晶片的需求在快速增加,晶片產能遇到挑戰,搶佔了部分汽車晶片的產能。且這種趨勢在2021年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同時許多晶片領域製造商都在消減汽車行業的必要的資本開支,提升價格,降低汽車行業晶片的生產配額。
  • 「晶片」吃緊,汽車產業上下遊再次迎來「寒冬」?
    疫情再次伏擊了汽車產業,全球晶片供需的失衡,無疑給當下的銷售旺季降了溫。整個產業是否會出現間歇性回落的態勢,目前仍然極度不明朗。 近期,汽車產業面臨半導體晶片供應不足的問題正在業內持續發酵。
  • 大陸集團批評電動化進程過快 稱影響就業
    財經網汽車訊 大陸集團稱電動化過快影響就業。當地時間12月7日,據《金融時報》消息,大陸集團警告稱電動化進程過快,已帶來失業壓力並損害人們的生活。大陸集團人力資源主管Ariane Reinhart表示,儘管環保法規的制定是有必要的,但進展已如此之快,「我們無法從就業方面進行補救」。財經網汽車就此事聯繫到大陸集團相關人士,但未獲回復。《金融時報》稱,這家總部位於德國漢諾瓦的汽車零部件製造商正在努力適應汽車行業變革帶來的轉變。
  • 汽車晶片供應緊張問題中我們明白了什麼
    眼下,缺芯問題正蔓延至我國汽車領域。由於年初疫情等因素影響,全球晶片供應緊張,不少晶片廠商減產、停產。在此情況下,我國汽車市場的逐漸復甦,以及後續快速增長,加劇汽車晶片供需雙方的矛盾,導致不少國產汽車廠商陷入缺芯尷尬境地之中,企業發展也遭受嚴重影響。
  • 汽車晶片缺貨,多家車企尋找替代料或停產應對
    晶片供應短缺的波及面正在擴大,如今已經從消費電子蔓延到了汽車領域。剛從疫情中緩過勁,正在回暖的汽車行業,又遭受了一記悶棍,包括大眾、本田在內的部分汽車工廠出現了停產。
  • 盤點中國核心晶片各細分領域頭部企業;2019年進口晶片3055億
    重要公司: 第一名:海思 各位用的華為手機裡面就有大量的海思處理器和海思基帶晶片,另外買的智能電視,安防系統也有海思的晶片,海思在長時間內將是中國最大的晶片設計公司,未來將隨著華為集團的增長而上升。
  • 本田歐洲將停售燃油車,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智能汽車市場
    --文字版-- 12月7日,《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和《〈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實施細則》發布,並從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2021年小客車配置指標數量仍為10萬個,包括普通指標4萬個,新能源指標6萬個。
  • 臺灣晶片往事和大陸的「晶片之痛」
    臺灣的日月光集團是全球最大封裝與測試供應商,佔有19%的市場份額,為全球90%以上的電子公司提供半導體封裝和測試服務,日月光目前在中低端晶片領域是滿負荷運轉,在高端領域更是供不應求。除了日月光,臺灣的京元電、華泰、南茂、頎邦、矽格、矽品等,也都邁入百億新臺幣俱樂部,而且每年都保持正增長。半導體設備銷售激增。
  • 易圖通與全球領先的汽車科技公司德國大陸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公司3月5日宣布,易圖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圖通」)與世界領先的汽車科技公司之一德國大陸集團(FWB: CON)旗下的大陸投資(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陸」或「大陸中國」)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在中國的智慧城市、智慧出行、車聯網等領域展開系列合作。目前籮筐正在進行對易圖通100%收購的交割進程中。
  • 醉心於智慧城市,是大陸集團的篤行
    特別是在以汽車、道路為核心的出行領域,隨著中國在布局產業的系統型工程時,逐步將整車廠、晶片供應商、安全供應商以及雲端供應商綁定,身處在這一環節中每一個人,無疑都將扮演著推動人類社會大跨越的特定角色。此外,創新的伺服器概念可以同時集成來自於大眾汽車和第三方的軟體,提供諸如最優續航裡程路線規劃和電動汽車充電站本地化等功能。當然,大陸集團還為ICAS1開發了"即插即充"功能,用於控制和簡化車輛充電流程,該功能將於2021年啟用。僅需插上充電線,ICAS1中的軟體就能在支持的充電網點對註冊車輛進行驗證,並根據後臺存儲的充電合同接管充電過程和帳單。
  • 拯救德國汽車
    汽車產業鏈就是如此神奇,幾乎牽一髮而動全身,德國汽車行業正面臨一個充滿噩耗的秋天,裁員、破產和關閉工廠的消息接踵而至,序幕已經拉開:大眾汽車子公司、卡車製造商曼集團宣布將裁員9500人;汽車零配件供應商大陸集團計劃裁員3萬人以上。另外一份消息來源稱,該集團還將關閉位於亞深的輪胎工廠。
  • 【官宣】英特爾將於2021年量產7nm處理器;邑錡自有晶片完成研發...
    【官宣】英特爾將於2021年量產7nm處理器;邑錡自有晶片完成研發;奇力新LTCC月產能年底有望擴充至1億顆;中華精測積極建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