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微勢力 傳遞正能量
致力於打造儋州最好的便民平臺
新聞.城市114.論壇.策劃.推廣.小品.調聲
合作微信:13215800818
29日,海南大學生態學博士生導師楊小波教授帶領團隊等在儋州新英灣紅樹林市級自然保護區進行野外作業時,發現在該片區紅樹林正遭受魚藤迅猛繁殖危害。魚藤通過攀援覆蓋,蔓延成災,導致連片紅樹林植物生長「告急」,魚藤「瘋長」已經成為對紅樹林生態系統新的威脅,急需採取措施保護受危害的紅樹林溼地。
記者看到,在該片區的北門江入海口處,紅樹林受魚藤危害後的現象嚴重,原有紅樹林群落中出現被魚藤覆蓋的大小不等、顏色深綠的斑塊,並呈擴大趨勢。在北門江一帶的紅樹林群落裡,攀附於桐花樹、白骨壤等頂部的魚藤,產生了大量的分枝,生長了濃密的葉子,直至完全覆蓋所攀附的紅樹植物,蔓延到周邊的正紅樹、木欖等植物上,並形成半徑越來越大的被「吞噬」後的深綠色斑塊,而在斑塊的周邊仍能看到濃綠的魚藤以及部分逐漸枯萎或是塌陷的紅樹植物。
據了解,魚藤是紅樹林常見攀援類伴生物種,不屬於外來入侵生物,常生長於潮汐能到達的淤泥質灘涂或泥質堤岸上,在紅樹林靠岸林緣常大量生長,纏繞盤旋。
「魚藤爆發性的生長繁殖覆蓋,嚴重抑制原有紅樹林群落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會造成大量紅樹植物枯萎死亡,影響林內群落演替速度,紅樹林生態系統面臨嚴重的威脅。」楊小波教授介紹說,近些年他在海口東寨港、文昌清瀾港、澄邁花場紅樹林等地都有發現魚藤生長較快、種群發育過猛的跡象,目前省內對魚藤的認識常停留於紅樹林伴生物種層面,在其生物學特性、爆發性生長繁殖原因、對紅樹林的生態危害等方面缺乏深入研究。儋州新英灣受魚藤危害而「滿目瘡痍」的紅樹林警示,急需引起足夠重視。
被破壞後的紅樹林溼地生態系統很難自行恢復,為防止魚藤危害擴大,並儘可能恢復受危害的溼地生態系統,楊小波建議在了解魚藤「瘋長」原因之前,先以人工清除的方式。同時,他呼籲相關部門要及時對全省受魚藤危害紅樹林的現狀進行全面調查,對尚未遭受危害的區域,應加強防範措施,避免危害面積的擴大;關注魚藤危害,建立有效的監控管理範疇,制定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防治方法等來遏制其危害。
另據悉,目前對入侵植物危害影響的研究已有不少,但主要針對外來入侵植物,然而,並非只有外來入侵植物才會成為「植物殺手」,土著植物也會成為有害植物。在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作用等多種原因影響下,植被發生演變,會促使「土著」敏感植物狂長,使之與外來入侵植物一樣發生災變,如前些年海南本土植物金鐘藤的大量生長,侵蝕了大面積的次生林或灌叢植被,對森林生態系統及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嚴重危害。
來源:海南日報客戶端 作者:周曉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