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法官之死凸顯「三權分立」悖論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美國大法官之死凸顯「三權分立」悖論

2016-02-17 18:25:14來源:新華社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夏君

2016年02月17日 18:25 來源:新華社

參與互動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安東寧·斯卡利亞在一次狩獵之旅中平靜辭世,卻把進入大選季的美國政壇攪得更無寧日。圍繞斯卡利亞的繼承人選,支配美國社會的主要權力——白宮、國會、政黨、遊說集團、意見領袖等展開狂熱對撕,撕開了美國式「三權分立」的虛妄面紗。

  許多美國人覺得,享年79歲的斯卡利亞走的「不是時候」。其一,作為美國司法界保守派重鎮,斯卡利亞去世打破了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中保守派相對自由派長期保持的微弱優勢;其二,今年恰逢美國大選年,誰來繼承斯卡利亞,其對美國政治和社會的影響甚至不亞於誰是下一位總統。

  美國最高法院由9名大法官組成。根據美國的「三權分立」制度設計,大法官由總統提名後,需經參議院投票贊成才能出任,大法官可終身任職,除非任內發現重大節操問題遭國會彈劾。美國最高法院歷史上100位大法官中,只在1804年有一名大法官遭彈劾後辭職。

  在美國這個人種、文化、階級、宗教、利益群體、意識形態極度多元甚至相互對立的社會,由於最高法院對幾乎所有重大價值判斷問題擁有最終裁決權,最高法院和大法官的影響力怎麼說都不為過。上可以影響總統人選——2000年總統大選陷入計票爭議後,最高法院保守派法官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喬治·W·布希送進了白宮;下可以影響普羅大眾生活——由於斯卡利亞等保守派對持槍權利的頑固維護,儘管主流民意支持控槍,但美國社會至今未能從司法層面對槍枝泛濫做出有效管束。

  大法官人選如此重要,以至斯卡利亞去世未久,美國政壇就圍繞繼任人選開始了激烈爭奪。即將卸任的歐巴馬總統第一時間表態,將儘快提名斯卡利亞繼任人選,但控制參議院的共和黨人馬上嗆聲,稱歐巴馬應該把提名機會留給今年11月選出的下一任總統。共和黨還威脅說,即使歐巴馬提名,參議院也將拒絕審議。民主、共和兩黨主要總統競選人、各種遊說集團、輿論平臺也紛紛發聲,或挺奧,或附和共和黨。

  然而,包括歐巴馬和民主、共和兩黨在內,爭奪斯卡利亞繼任人提名話語權的背後考量只有「政治利益」,與三權分立和「司法獨立」並無多少干係。

  歐巴馬在乎的是,自己下臺後,諸如「歐巴馬醫改」、控槍行政令等政治遺產會否遭最高法院顛覆。民主黨在乎的是,最高法院能否翻開自由派佔上風的歷史一頁。共和黨則不僅在乎維持最高法院保守派傳統優勢,更想藉此給歐巴馬和民主黨一點顏色看看,並試圖將「斯卡利亞繼任問題」納入大選議題,從而重新激發因預選四分五裂的保守陣營的團結和鬥志。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標榜平衡、公正的美國式「三權分立」也未能例外。總統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偏好,政黨和府院勢力消長,大法官本人的宗教背景、價值偏好甚至如狩獵之類的個人嗜好等等,這些制度之外的主觀因素和個人色彩無一不在影響和塑造權力架構——而這種影響和後果,很多時候無關民意,甚至有違民意。有時則會導致令人無語的政治現象。例如,被最高法院保守派送進白宮的小布希在任內提名了有「史上最保守大法官之一」之稱的塞繆爾·阿利託。

  在最高法院幹了30年的斯卡利亞被譽為最淵博、最有才華的大法官,但就連他也曾在判例附議中抱怨,最高法院其實是一個9人組成的精英俱樂部,在諸多司法判例實踐中缺失社會代表性。

  圍繞斯卡利亞繼任人的熾烈政爭、黨爭和權爭,給斯卡利亞這個敏銳的觀察結論新增一個大號註腳。(紀時平)

相關焦點

  • 三權分立的真面目是什麼?孫中山為什麼要以五權憲法取代三權分立
    與中國古代三公或三省的制度相比,西方現行的三權分立已經足夠完美了嗎?事實根本不是這樣。在中國近代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站在歷史高度上的孫中山先生就敏銳地看到三權分立的弊病和假民主本質,他摒棄了這種至今仍有人為之吹捧的西方制度,提出了截然不同的五權憲法的制度主張。
  • 港媒:香港不搞三權分立並非新概念 鄧小平早就說過
    香港文匯網9月12日訊,香港不搞「三權分立」並非什麼「新概念」。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1987年在會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時,就表明香港回歸後不會搞「三權分立」。香港現在就不是實行英國的制度、美國的制度,這樣也過了一個半世紀了。現在如果完全照搬,比如搞『三權分立』,搞英美的議會制度,並以此來判斷是否民主,恐怕不適宜。」 鄧小平當時表示,「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權分立』,多黨競選等等。我們並不反對西方國家這樣搞,但是我們中國大陸不搞多黨競選,不搞『三權分立』、兩院制。我們實行的就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院制,這最符合中國實際。
  • 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三權分立」的說法必須糾正-光明日報...
    新華社北京9月7日電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發言人9月7日發表談話表示,近期香港社會圍繞香港通識教育科教科書中有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屬於「三權分立」的表述問題再起爭議。我們贊同林鄭月娥行政長官的有關表態,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在教材中刪除有關內容的決定。
  • 國務院港澳辦: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三權分立」說法必須糾正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國務院港澳辦發言人9月7日發表談話表示,近期香港社會圍繞香港通識教育科教科書中有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屬於「三權分立」的表述問題再起爭議。我們贊同林鄭月娥行政長官的有關表態,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在教材中刪除有關內容的決定。
  • 國務院港澳辦: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三權分立」的說法必須糾正
    應當毫不含糊地指出,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實行「三權分立」的說法是錯誤的,必須糾正。發言人表示,這一爭議涉及如何正確理解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的重大問題。正確理解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體制,必須首先準確認識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地位。
  • 林鄭月娥明確「香港沒有三權分立」,學者:她的話本質是在給香港...
    【環球時報記者範凌志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香港通識教科書日前刪改「三權分立」等內容,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日明確「香港沒有三權分立」,行政主導的核心是行政長官,形容「三權」是各司其職,但需要經行政長官向中央負責,「高度自治不等於全面自治」。這番表態在香港社會引發熱烈討論。
  • 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新三權分立論
    但我不贊成抄襲西方的民主自由、三權分立,因為實際上,若在中國簡單抄襲西方那一套,給中國帶來的影響肯定會比現在所實行的政治制度要好得多,但實際情況絕不會如此美妙。所有的大國,在實施三權分立和多黨制的初期,反而容易加劇腐敗,混亂和政府效率的下降。這已被英國、法國、美國乃至日本、德國、俄羅斯的歷史所證實。此外,西方的民主制度的良好運行也需要相當多的條件。
  • 曾4次打敗癌症,美國女大法官去世讓大選增添變數
    一旦金斯伯格離場,再有一位保守派加入最高法院,就會形成保守派對自由派6比3的絕對優勢,這意味著未來一代人的時間裡,三權分立的重要一極屬於保守派。5. 這個結果對自由派來說,將是一場巨大災難,種族平等、男女平等、環境保護等一系列進步事業都會被套上緊箍咒。
  • 美國為什麼要不斷的對外發動戰爭
    每個州的州長由本州人民選舉產生,總統既無權任命,也無權罷免;每個州如何發展經濟,也由各州自己決定,聯邦政府無權幹涉;法律也由各州自己制定,聯邦政府無權幹涉,同一件事,每個州的法律都可能不一樣……2、美國採取了「三權分立」制度:所謂的「三權分立」是指行政、立法和司法相互獨立,總統主要負責行政權,立法權在國會
  • 北美觀察|直擊大選:攸關宗教與未來,美國大法官「補席戰」涵義關鍵
    而就在此前一天,民主黨剛剛提出一項新法案,要將大法官任期由終身制改為18年,並且限制在任總統任內任命大法官的次數不超過兩次。可以說,圍繞大法官金斯伯格去世後的空位補席問題,共和黨與民主黨間之角力不斷。金斯伯格去世引發新一輪黨爭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的補缺職位程序是由總統提名,再經國會參議院確認生效。目前美國總統大選正處於白熱化階段,由共和黨人控制的參議院也將有三分之一的席位改選。
  • hualun、忽左忽右:「聲名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和她難以復刻的網...
    【文/ Hualun,「忽左忽右」程衍樑】戴著黑框眼鏡的長者——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魯斯·巴德·金斯伯格去世。今年以來,金斯伯格身體欠恙的消息時有傳出。她的特殊之處在於,每次一有關於她身體健康的消息,全美就會立刻關注,你可以從社交媒體、新聞報導等各個渠道搜到相關消息。
  • 疫情下紐約教堂可照常聚會,使女大法官將美國司法帶向何方?
    使女大法官與美國司法的歷史性拐點 Cuomo),法錘落下之後,標誌著五位硬派大法官,在巴雷領銜之下齊跳保守主義之芭蕾舞,羅伯茨以前的風光將成往事了,今後,羅伯茨固然可以繼續搖擺,哪怕唱著哈林的「擦擦擦,只有我最搖擺」,也可能不會有人駐足流連了。
  • 北大教授錢乘旦:美國為什麼不會「一統就死,一放就亂」
    最後,他只好又回美國,但美國仍舊不接受他。這樣一個為美國建國立下汗馬功勞的人被美國人所忘卻,在默默無聞中貧困而死。潘恩的最大過失是太激進,他與傑弗遜的最大區別,在於傑弗遜懂得迂迴,潘恩只知一路向前。美國是個沒有歷史包袱的國家嗎我們回到美國獨立。
  • 帶著鐐銬跳舞——大法官的任命與美國司法實踐中的隨機與約束
    Ruth Bader Ginsburg剛去世一周之後,Trump飛速提名了現年48歲的保守派聯邦法官Amy Coney Barrett為美國最高院大法官候選人;10月12日起四天,美國參議院對該提名進行為期四天的聽證;10月27日,Barrett確認通過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聽證,正式成為美國最高院大法官。
  • 作為美國總統,他有沒有權利解散國會
    作為美國總統他沒有權利和理由解散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美國嚴格恪守三權分立。而在其他西方國家,政府是有權利解散議會重新進行選舉。比如英國首相可以解散上下兩院。法國總統一年有一次資格解散國民議會。日本首相也是也一樣。
  • 美國,歷史性的共和國
    美國憲法為什麼這麼規定?這不是有反民主的嫌疑嗎?是的,這確實是反民主,但這就是美國憲法的規定。因為美國國父們設計的美國政體根本就不是民主制度,而是共和制度。在千年共和國威尼斯那裡,共和制度經歷了嬗變,從「人和」——各社會階層之間的合作與制衡,轉向「權和」——權力分立的國家機構之間的合作與制衡。因為在威尼斯,政權傳統上掌握在貴族手中,但是貴族們掌握的各個國家機構之間形成了制約與平衡。這在現實上成為以後三權分立的雛形。
  • 卡瓦諾宣誓就職 成為美國第114位最高法院大法官
    (圖片來源:法新社)海外網10月7日電 美國參議院於當地時間周六(6日)下午以50對48票,表決通過任命卡瓦諾為第114位最高法院大法官。當天晚上,卡瓦諾在最高法院宣誓就職,他由此正式成為美國第114位最高法院大法官,也是川普任命的第二位大法官。
  • 卡瓦納與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保守主義轉向
    圖為2018年7月11日,美國首都華盛頓,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被提名人布雷特•卡瓦納(中)出席國會山的一個活動。2018年6月末,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宣布,生於1936年的中間派大法官安東尼•甘迺迪(Anthony M. Kennedy)將於7月末正式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