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王勝男)要尋找濃濃的年味兒,不妨來堅守了千百年民俗傳統的古鎮——烏鎮,和劉若英一起回到她的「第二故鄉」,體驗你所嚮往的傳統中國年。烏鎮過大年活動也是從小年這天正式拉開帷幕。水上年市、璀璨水燈、長街盛宴……一系列活動從小年鬧到元宵,這不,經歷了烏鎮過大年的劉若英告訴我們「一切傳統又新奇,還讓人有著滿滿的歸家感」。
水上年市拉開新春序曲
「儂要嗎?」一口純正的吳儂軟語奏出烏鎮新年的第一序曲。新鮮的果蔬、滿滿的年貨、還有各種好玩的新奇小玩意兒琳琅滿目,叫賣聲此起彼伏,這便是迎著新春開張的烏鎮水上年市。
舊時,年前趕集採購年貨是準備過年的頭等大事,烏鎮的年市更加不同。昔日烏鎮地處二省三府七縣的交界處,河道密布,四通八達。四鄉八鄰的鎮村居民習慣於在清晨搖著船早早出來喝早茶,順便趕個早市,逐漸就形成了熱鬧的集市。到了隆冬臘月,水上集市就變成了水上年市,比起早市,年市上的四方攤販種類更多、更齊,農人們會把年貨衣物、陳年老酒一併拿來放在船頭交易,從早到晚鄉民吆喝、物物交換,頗為熱鬧。烏鎮西柵的水上年市今年依舊沿襲此傳統,保持著舊時的火熱和年味兒。
年市上少不了的當然是小吃。烏鎮特色的定勝糕、橘紅糕、春卷、海棠糕等美食小吃車前常常擠滿了遊客,新鮮出爐。逛年市的劉若英也被這琳琅滿目的年貨和小吃所吸引,一邊喝茶吃點心,一邊看著來來往往的村民和小吃車上的騰騰熱氣,日子都慢了下來。
今年烏鎮水上年市還請來了拉洋片、捏麵人、板凳拳等民間藝術表演人,傳統的打年糕、寫春聯也不能少。來到這裡就像進入舊時盼著過年的小鎮,擋不住的興奮和暖意不斷湧出。
長街盛宴再現,吃出濃濃年味兒
明代詩人趙桓曰:「長街迢遙兩三裡,日日香塵街上起」,說的便是烏鎮挖掘並恢復近10年的長街宴。古時江南小鎮每逢新春佳節,大戶人家會在坊間廣開宴席,街坊鄰裡們沿街擺上桌椅,木桌相連,形成了活色生香的「長街宴」。「長街宴」深扎在民間老百姓的生活中,是烏鎮民間特有的慶典形式,更是劉若英此次烏鎮之行中,印象最為深刻的情景。
如今,烏鎮堅守著這份幾近淹沒在歷史塵埃中的純真習俗,年初一至年初五,西柵景區長龍般的街宴年年開席。到了午餐或者晚餐時間,到茶藝街,有座即可入座點單,還可預訂經典套餐。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坐上一溜兒的木凳,圍著熱氣騰騰的紫銅暖鍋,喝著本地獨有的三道茶,吃著烏鎮羊肉,自在地抿一口烏鎮三白酒,或舉杯歡飲,嘮嘮家常,談天說地,暖了身子更暖了心房。
紫銅暖鍋是長街宴上最被人期待的菜品之一,可能也已經成了劉若英念念不忘的烏鎮美食之一。紫銅暖鍋中,以寓意美好的全家福暖鍋最受遊客歡迎,由土雞和豬腳熬製六小時以上的湯底之中,依次擺放爆魚、肉丸、魚丸、菌菇及時令素菜等,一鍋熱氣騰騰的暖鍋便上桌了。羊肉也是烏鎮秋冬必吃的一道菜,沿用土灶大鐵鍋舊法燒制的紅燒羊肉,肉煨得滑香溫潤,既酥且嫩,值得一試。
不止水燈會,烏鎮烏村大狂歡
燈會更是過年時一項必不可少的傳統民俗活動。據民國版《烏青鎮志》記載:「烏鎮新年,街市試燈……又扎造滾燈及龍象獅馬等燈遊戲街市,行至元宵為燈節。」今年小年到元宵,烏鎮水燈會如期而至,恭迎新春、福鼠賀歲、鳳冠霞帔、烏鎮戲劇節、烏鎮社戲等8組主題花燈遍布整個西柵景區,綿延1.8公裡,熠熠生輝,好不熱鬧。
擁有千年建鎮史的烏鎮,燈會只是「入門級」習俗。歷史悠久的烏鎮為注重傳統節日的人們準備了「保留節目」。擺上元寶頭、掛上活鯉魚、上酒、點燭、長者念祭詞……這些傳統的年三十「祭年神」習俗仍然在烏鎮流傳至今;還有水面上也少不了熱鬧,大紅裝飾的拜年船緩遊河道,身著傳統服飾的男女在船頭招手作揖,送上別樣的水鄉祝福。
烏鎮的年味兒和西北角的烏村連成了一片。不似北方天寒地凍,烏村裡大片的田地裡還長著些耐寒的小青菜。春節臨近,烏村各個組團已貼上了春聯和福字。村裡的空地上,村民們熱火朝天地打起了年糕、做起了鑊餈茶,香味順著空氣蔓延了半個村莊,氤氳出烏村的年味兒。
冬日的烏鎮,日子依舊很慢,年味兒這才來得及慢慢咕嘟咕嘟冒出來,瀰漫在小鎮的古老街巷間。這個冬天,跟著劉若英的腳步,一起在烏鎮過個「有滋味」的傳統江南新年。
新京報記者 王勝男 圖片 資料圖片
編輯 曲亭亦 李錚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