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子街師古齋紙莊
長沙師古齋紙莊是民國時期省內經營紙張、印刷、字畫、糊裱業的名店。初期以木版印刷為主,繼有石、鉛印刷,並經營裁刀、裱殼、開捶、折凳等業務。前店後坊,產銷結合。紙莊開業40餘年,三易其主,各有所長,經營管理頗有特點。
一、以品種質量創牌
民國元年(1912年)。易見龍以銀元1萬元獨資創辦師古齋紙店於長沙坡子街,修建了獨具一格的鋪屋店堂:石庫門面,陳設精雅,樓臺窗格,雕花飾金,桌案櫃檯,油漆光亮。書法家王運長隸書招牌,赤金裝點,光彩奪目。青龍牌由書法家周介祹(周昭怡之父)手書:
制傳蠶爾;
品重龍鬚。
尤以清末舉人粟谷青擬就嵌字對聯最具特色,聯云:
師竹友梅多異趣;
古書名畫發奇香。
店堂客廳中,羅致名貴雀鳥、奇花異卉,加上金魚池、假石山,入店如進書齋畫廊、如登大雅之堂。
民國初年的師古齋
師古齋以重金聘請高級技師,對產品製作,精益求精,注重質量,名牌產品有:
1.壽屏、對聯。(1)用料考究。採用大紅貢緞,真血牙冷金、衝泥金、杏黃絹心、蘇州朱尖、各種蘇州朱尖描金(這兩種朱尖水洗不退)。(2)花色多。各種片、冷金有大紅、玫瑰、珊瑚、血牙、鵝黃、淡青、古色、雪白等。(3)規格齊全。分整紙二尺二寸對開、一尺四、一尺六等。(4)裝璜美觀。裱邊用黃白大花錦、仿宋錦、各色萬字花錦,還有各色花綾裱邊。選用頂好的織錦,上等夾宣紙做珊瑚點、珊瑚片、泥金朱紅做芯子,上等內山杭連紙裱四層做底,再用石頭磨光。
2.帳簿。原料紙採用頭二牌福建花胚紙「大生乾記」和「大生祥記」兩種,由專人負責監製、裁切、裝訂、磨光、顏料、印刷、殼面、包角、用線,精工製作。並用品朱、品黃兌入滕黃等調色印刷,再用深藍緞子包角,殼面用淺藍色夏布或竹布糊裱,潔白的絲線(雙線)裝訂。每本百頁,外加目錄。
3.煮捶宣紙。宣紙分生宣和熟宣(煮捶宣),還有單宣和夾宣、薛濤五色宣、五色虎皮宣、珊瑚點、珊瑚片及朱紅宣等。煮捶宣是該紙莊獨特產品,系採用上等宣紙,加上適量明礬水,再以光潔的石頭打磨而成。
4.仿古信箋和信封(又名博古箋)。信箋選料用上等花胚紙和福建陳坊杭連裱兩層,繪以花卉,蟲、魚、禽、鳥,印以影花(即暗花),經木刻套印影條8行,顏料採用上等花青、赭石、大青、大綠、滕黃、西洋紅等,信封原料以較次的陳坊杭連紙,精裱二三層,繪製木刻影花圖案。此亦該紙莊特產。
5.八寶印泥。系用蘇州的上等艾絨,陳年印油及優質朱標和土燭、洋紅,盛於瓷擂缽內,擂槌攬拌成泥狀即成。有的還要加入珊瑚粉、珍珠粉、赤金葉,可保永不褪色。
同時,經常邀請當時的文士名流和書畫家來店作客,熱情款待,請其作對聯、吟詩、寫字、繪畫。也可訂立筆單(即書法、繪畫的價格),代售取傭。或將文士名流平日所作書畫加以精裱,訂價出售,紙莊抽三成。這不但為書畫家增加了收入,也為商店作了宣傳,提高了紙莊的聲譽,擴大了業務。
易見龍經營10年,創出名牌,業務發達,年營業額銀元10餘萬,最高年份達20萬元,獲利頗多,日漸富有。後易見龍吃喝玩樂,不理店務,營業日下,最後負債外逃,紙莊停業。
二、用競銷擴大營業
1922年,復昌紙號經理倪友松見師古齋招牌較響,願出價接頂。除當時紙莊庫存商品並家具器皿另行作價外,僅招牌頂費達4000銀元。倪友松接頂後,即以原招牌加「祥記」二字,繼續營業。新店股金仍為銀元1萬元。其中湘潭長發祥紙店7000元,倪友松3000元。倪友松任經理,原有人員大部留用,並新增人員共40多人。店員最高月工資20元,最低12元。整頓店務,重新安排人事,修訂規章制度,分別把關,各負其責。經濟上有湘潭長發祥和長沙袁大生紙莊,以及謙和、春茂錢莊的支持(均為江西幫)。
經營上除了繼承過去產品,注重加工質量外,還採取多種措施,為擴大銷貨打開局面。如廣泛與各銀行、錢莊、綢布、百貨、南食、藥材等行業大戶名流世家聯繫,發送往來貨折,憑摺取貨;或預約訂購,送貨上門,三節結帳,當年訂貨的就有200多戶。在門市銷售上加強商品廣告,擴大宣傳,以廣招徠。薄利多銷,大眾化品種微利保本。店堂內配齊品種,高、中、低檔俱全,打頭貨(即普遍有的品種)價碼劃一,童叟無欺。貨架豐滿,陳列整齊,插花間色,擺布得體。顧客進門,接待殷勤,不論是成批交易或小買小賣,也不論兒童、婦女,均不怠慢,不放走一個顧客。對於價昂的獨特產品,如壽屏、名人字畫等,價格面議,視不同對象定價,一般高於成本幾倍。批發業務請進客廳洽談。生意成交,各自清點,打包成件,快而不亂。特別是壽屏業務沒有定價,全憑店員銷貨技巧,顧主進店,大家都上,泡茶敬煙,搬貨看樣,盡心推薦。每銷一堂壽屏,給經手人一定的介紹費和獎金,以資鼓勵。
此外,還固定專人分行業、店戶上門聯繫(名曰上街),不管要貨多少,都及時送貨上門,貨不對路,質量不好,可以斢換或退回,以取得信譽。成批交易,實行「抹尾」優待。對機關團體,給總務人員1%的回扣,甚至可以隨客意開票。並千方百計地打聽竊取同行業投標的標底和標價,力爭本店中標。倪友松接替經營,使紙莊業務重振,名牌確保,盈利更豐。1930年,倪友松病故,其弟倪俊生繼任經理。友松子倪禎祥主管業務。1938年,長沙「文夕大火」,店堂財產付之一炬,營業遂停。
三、經營與管理並重
1942年,原股東梁漢臣、何楚賢等人,在南門口原長郡中學舊址殘垣開始恢復紙製品加工,併集合股東陳成甫、梁世文等,擬集資銀元8000元,恢復紙莊舊業。由於意見分歧,以周錫銘、石端猷為首在福勝街開發新師古齋紙莊;另以梁漢臣、何楚賢為首就原班人馬在坡子街舊地開設老師古齋紙莊。1943年老號落成開業,用工50多人(其中學徒15人),幾月內一棟新鋪屋的建築費就賺回來了。後來日軍再犯長沙,店員各散,又被迫關門停業。至抗日戰爭結束,店主店員陸續歸來,由梁、何等人策劃,先辦書畫展覽會,乃找過去與紙莊關係較好的知名書畫家求援,得到有關人士的熱情贊助支持,拿出不少作品,加以精裱展出,通過報紙廣告,擴大影響,顧客絡繹不絕,日營業額最高上千銀元。此次展覽會為紙莊復業提供了資金,還添置了鉛、石印刷機器。
梁、何經營期間,汲取前兩屆經理人所長,抓經營,重管理。注重人才,用其所長。對紙莊老業務人員,均以高薪挽留,如建店元老曾孝慈精通業務,一直留用下來。店員學徒按各人專長安排使用,門市、印刷、裁刀、裱殼、質檢等工種,各司其職,包幹負責。除一兩人專搞賣貨外,其餘都有手藝,既做又賣。大家都懂得加工技術、市銷行情。招收學徒歷來較多,最多時20餘人。學徒3年,無月工資,只每年春節才給少許「壓歲錢」。紙莊店員一般月薪比同行業其他店鋪優厚,年終並有分紅,發雙薪,平日設考勤記錄,月總年結,按考勤實績,等級分紅。此外,還有單項獎金,如銷出高檔壽屏、字畫,毛利多,均給一定比例介紹費作為獎金,業務成交後立即兌現。謄文錢、打格子錢亦歸個人所得,謂之「外快」。
產品講究包裝,既保商品質量和美觀,又可作宣傳品。比如:一般文具紙張的包裝用紙,附印廣告:「本庄自運中外紙張、蘇杭屏聯、八寶印泥、真陳印油、顏料泥金、文具儀器、鉛石印刷、各種表冊、文憑禮券、信箋客帖。」八寶印泥自醴陵瓷廠訂製大小不同的圓形蘭花圖案的瓷盒,嵌以「師古齋」招牌。仿古信箋是用彩色紙盒,盒蓋上嵌以玻璃,與信箋大小一致。各式對聯由裝璜店承制彩色紙盒,大花錦包邊或蘇金紙鑲邊,盒蓋上刻有空心字,嵌以各色臘光紙,美觀適用,便於攜帶和運輸。壽屏包裝採用衣鋪街遊德太小木店承制的樟木箱,塗上各色國漆,箱蓋上請名人題字,精刻「壽比南山」「延年益壽」等篆隸字體,貼金或填佛青、石綠等色彩,箱內分三屜或四屜,分裝12—16塊壽屏。紙莊各色包裝,均受顧客歡迎。
1949年梁漢臣去世,副經理何楚賢年老體衰,無力操店務,加之時局動蕩,市場蕭條,營業銳減,處境艱難。20世紀50年代後,國營商業給予加工訂貨,幫助擴展零售業務。1956年師古齋公私合營,後轉入長沙市文化用品公司。
(原載陳先樞編著《坡子街史話》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