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縣曲陽鄉曲陽村公共空間治理率先讓村莊「美起來」

2020-12-18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4月8日連雲港訊(通訊員 劉豔午)「咱們曲陽村以前村容村貌差,多條巷道被人佔用不通,部分村集體土地被個別人侵佔,大夥怨言較大,多虧了趙書記心裡裝著大夥,擔當有為,把公共空間治理與環境整治相結合,讓村莊美起來」。走在煥然一新的街道上,曲陽鄉曲陽村村民孫正寬動情地說。

2019年7月底,省選大學生村官趙中剛任曲陽村黨總支書記第一天起,面對眼前的村情實情,認準了「只有打開公共空間,才能走進群眾心間,只有治理公共空間,才能實現鄉村振興」這個淺顯易懂的道理。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趙書記到村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注重調研,深入基層,「心」到農家,了解民情民意,一次又一次與村黨員幹部、村民代表進行了座談交流。通過10餘天的認真調研摸底,召開黨員幹部會議集思廣益,他提出圍繞「三改兩提升一壯大」的工作思路,在全鄉首開先河,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公共空間大治理活動,並迅速讓曲陽村成為全鄉公共空間治理的「樣板村」、「示範村」。

公共空間治理敢於碰硬「嚴」起來。只有黨員幹部的思想通了,公共空間治理工作方能事半功倍。村黨總支書記趙中剛多次召開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制定了《致曲陽村村民公共空間治理的一封信》,嚴格要求所有黨員幹部必須率先垂範,以身作則。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年輕黨員盛哲主動拆除自家多年違建廠房約3000平方米,老黨員馮同嶺動員親屬拆除違建廠房約5600平方米,為全村的公共空間治理工作打開了良好局面。對於違法建築,村兩委始終秉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動員群眾主動拆除的工作態度,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治理工作實現了「零賠付、零投訴、零事故」。

公共空間治理推進「快起來」。曲陽村制定了公共空間治理領導小組和實施方案,把全村公共空間治理劃分成7個網格快速推進,實行「全域地毯式」清理,由內向外,由黨員到群眾,一周內砍伐了村莊內樹木4500餘棵,迅速收回村集體土地70多畝;清理不規範合同一份,追繳租金8000元,收回村西集體土地96畝。利用收回的村集體土地,趙中剛積極爭取項目資金60萬元,高標準建成42個村集體農業大棚,帶動村民發展特色農業,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預計2020年村集體經濟實現增收40萬元。

公共空間治理務求 「實起來」。曲陽村堅持公共空間治理與環境整治相結合,讓村莊美起來。截至目前,該村拆除亂搭亂建86戶,清除違建18000多平方米,砍伐公共空間上的樹木4500餘棵,清理出空間土地230畝,清理亂堆亂放260餘處,清理不規範合同1份,新建公廁2個,新建水衝戶廁210座,完成法桐、大葉女貞等植樹2600餘棵、道路拓寬硬化13800平方米。切實讓全村老百姓感受到了公共空間治理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有力有效提升了群眾居住環境,方便了群眾出行,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相關焦點

  • 東海縣駝峰鄉:推進公共空間治理 奏響鄉村振興樂章
    中國江蘇網4月14日連雲港訊(通訊員 李保成)連日來,東海縣駝峰鄉緊緊圍繞市縣關於公共空間治理的決策部署,科學規劃、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紮實推進公共空間治理和環境整治工作,以拆除違章建設、清理亂耕亂種、明確產權歸屬、盤活集體資產
  • 東海縣白塔埠鎮公共空間治理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中國江蘇網4月19日連雲港訊(通訊員 高小虎 徐黽 馬玉芹)東海縣白塔埠鎮紮實推進縣委、縣政府關於農村公共空間治理的決策部署,堅持 「治」「理」結合,為民惠民,以「治」出形象,依「理」贏民心,突出解決群眾反響強烈的以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耕亂種等形式肆意侵佔公共空間、損公濟私等突出問題
  • 東海縣牛山街道:農村公共空間治理出「出重拳」
    據悉,早在去年10月牛山街道就著手大力開展農村公共空間治理工作,該街道英疃村於2019年底成功清欠9000餘萬元村集體項目,包括8套門面房、6000餘平方米「英疃淨菜市場」項目。英疃村此次清欠村集體資產打響了牛山街道農村公共空間治理第一槍。
  • 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
    8公裡,總面積78平方公裡,耕地5.5萬畝,總人口3.l萬人,轄11個行政村,43個村民小組,是著名的「西瓜之鄉」,「創…[詳細]尤塘村大婁村黃塘村水庫村賀莊村團池村尤莊村喬團村池莊村廖塘村石湖村曲陽鄉
  • 東海縣房山鎮:奏響新時代鄉風文明「三部曲」
    黨群合力奏好 「協奏曲」在切實改善農村公共空間治理,推進移風易俗工作中,房山鎮發揮「關鍵少數」的示範作用,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化黨員模範帶頭和引領作用。空間治理彈好「進行曲」房山鎮黨委結合自身實際,系統推進公共空間治理,切實提高全鎮居民幸福感、獲得感,讓人民群眾真正受益。
  • 紅色引擎」激活公共空間治理「綠色動能
    「現在這兒的變化可大了,都是這幾年治理公共空間的成果。」正在公園內健身的居民耿大爺感慨地說。  在開展農村公共空間治理之前,胡集鎮有很多荒廢的土地,上面要麼長滿了雜草,要麼充斥著隨意搭建的豬圈、廁所,道路兩側與河塘裡還有不少被丟棄的垃圾。為徹底解決公共空間髒亂差的難題,為當地百姓打造優美的人居環境,胡集鎮黨委著手開展公共空間治理工作。
  • 兩江四岸美起來!長濱路珊瑚公園片區治理提升工程率先復工
    主城「兩江四岸」美起來!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2月24日從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獲悉,「兩江四岸」十大公共空間長濱路珊瑚公園片區治理提升工程已完成市、區兩級新冠疫情防疫驗收和工程復工驗收,於今(24)日率先實現復工!
  • 深化公共空間治理 推動邳州治理新路徑直通人民群眾
    邳州市堅持以新思想新理念為指導,在解放思想中創新縣域治理,把黨建+公共空間治理作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推動公權力全面介入公領域,打開公共空間,直通人民心間,創新推行「聽群眾說、向群眾講、帶群眾幹、讓群眾享」工作法,將黨的群眾路線這一法寶融入社會治理,算清「政治、經濟、社會、生態、文化」五筆帳,帶動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城鄉公共空間治理,城鄉環境明顯改善、社會風氣為之一新、公共民生福祉進一步增強、黨群幹群關係更為密切
  • 蘇北連雲港海岸線變化,導致東海縣沒有海?
    清朝在康熙、乾隆、嘉慶3代(1662~1820年)期間,統治階層曾經竭盡全力治理黃、淮、運河,康熙和乾隆,都曾多次到徐州、淮陰和洪澤湖大堤等地親自巡視,並加指示。當時的治理黃、淮、運策略,以靳輔為代表人物。靳輔的治理策略是,"疏以浚淤,築堤塞決,以水治水,籍清敵黃",也就是所謂"蓄清刷黃"。
  • 連雲港東海縣菸草專賣局開展結對幫扶 傳遞正能量
    金葉志願者陪孤寡老人聊天東海縣菸草專賣局供圖「我膝下無兒無女,在敬老院生活快30年了,如今生病臥床不起,你們不僅陪我聊天說話,還幫我理髮,真讓我感動。」一名癌症臨終老人握住趙成德的手,緩緩說道。趙成德是連雲港市東海縣菸草專賣局的一名「金葉志願者」,每逢中秋、重陽、春節等節日,「金葉志願者」都會走進東海縣20多個敬老院,為老人們送牛奶、襪子等慰問品,幫老人們理髮、陪他們聊天,還會包上一頓餃子陪他們過節。東海縣菸草專賣局黨組書記徐東說:「要大力倡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志願服務理念,在全社會營造『善待老人,孝敬老人』濃厚氛圍。」
  • 江蘇如東:培育「四美空間」,讓村莊刷新顏值提升氣質
    聚焦農民生活空間治理,實現庭院環境整潔美今年春節期間,如東縣結合村居疫情防控實際,在全縣廣大農戶中開展了「宅」在家園搞清潔衛生行動。聚焦農業生產空間治理,實現田園環境風光美在南通外向型農業綜合開發區近海村,有一個新建不久約40畝水面的「百姓親水公園」,被人們稱為「變廢為寶的傑作」。
  • 「後脫貧時代」的農村人居空間治理策略
    而後隨著跨越宗族界限的村莊集體自治組織的建立,以及外部行政力量的幹預,傳統「靜態—封閉」的農村社會系統轉變為「動態—開放」的社會系統。特別是進入人民公社時期以後,村莊土地劃歸集體所有,農村人居空間治理轉向以「公社」「村委會」等社會組織為主的集體治理邏輯。政府指導下的村莊集體組織成為農村治理主體,通過合理配置村莊有限的公共資源與公共產品實現村莊的小範圍初級公共治理。
  • 江蘇東海縣治理「大動脈」築牢汛期安全線
    位於江蘇省東海縣龍梁河沿岸的溫泉鎮朱溝村村民朱二寶高興的說。  據了解,龍梁河位於東海縣西部,全長65公裡,是一條等高截水平底河道,經沿線多座水庫調蓄後,多餘洪水進行有計劃地渲洩,既充分發揮了各水庫滯洪蓄水能力,又為農田灌溉提供了水源保證。
  • 東海縣牛山街道:下好鄉村振興「五子棋」
    這是東海縣牛山街道在鄉村振興中下的「五子棋」,牛山街道圍繞這個「五子棋」而確定的發展思路,開創了鄉村振興新局面。 同時圍繞水晶小鎮、西雙湖等重點旅遊景區周邊及東海高速出口段沿線村莊,集中打造張莊、湯莊、湖西、望西等4個美麗宜居鄉村,以點帶面逐步改善居民生活環境,不斷提升農村群眾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每年投入不少於1000萬元用於道路、排水以及路燈、綠化等公共服務配套。
  • 高州市山美街道:婦女當主力,「小三園」建起來,村莊綠起來美起來
    11月以來,山美街道在攻堅村莊環境「汙點」的同時,堅持黨建引領,發揮各村婦女群眾的作用,共同開展綠美鄉村「小三園」創建活動,並推行「有主題、有管護人、有農村特色、有牌子」的「四有小三園」做法,使村民房前屋後、村中閒置空地和髒亂區域,逐步實現綠起來、美起來、管起來。目前,已建成「小三園」示範點80多個、綠美庭院200多個。
  • 治理公共空間 邳州一把鑰匙解開多把鎖
    去年7月,在邳州第十三次黨代會上,新一屆市委首次提出加強公共空間治理,創新實施社會治理,為百姓營造更加美好宜居的生活環境,一場為城市「美顏」的活動由此展開。  公共空間治理,就從百姓怨聲最大的大榆樹街開始。去年12月,運河街道工作人員對大榆樹老街的商戶逐一統計,上門做思想工作,取得了絕大多數商家的理解與支持,紛紛將擺在門前的貨物收進了店裡,有違章搭建的商戶還主動拆除棚子,清理雜物,移走佔道車輛。如今走在寬闊的大榆樹街上,司機李師傅嘖嘖稱讚,「大榆樹街恢復暢通,車可以正常行駛,這在以前都不敢想。」
  • 連雲港東海縣在全國率先實現二手房交易1小時內領證
    因為孩子馬上要升初中,東海居民韓旭萍上個月看中了學校周邊的一套二手房。   去年底開始,東海縣探索不動產登記「四個一」工作法。採取「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搭建一個信息平臺、開闢一條綠色通道、合併一個辦理環節。讓數據多跑腿,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政務審批服務效率。
  • 東海縣石湖鄉:「有事好商量」 用集體智慧辦好集體的事
    中國江蘇網訊 東海縣石湖鄉依託黨群服務中心現有資源,按照「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和「六有」標準,建立了鄉、村兩級「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運用協商議事平臺,有效拓展協商參與面,動員人大代表、黨員代表、村民代表等,聚焦民生改善實事、農村治理難事,廣泛開展協商活動,傾聽民聲,收集民意。
  • 泗洪天崗湖鄉——奏響公共空間治理「一二三四五」合奏曲
    宿遷網訊  公共空間治理工作開展以來,泗洪縣天崗湖鄉緊緊圍繞「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加快推進,奏響了公共空間治理的合奏曲。堅定明確一個理念。該鄉緊緊圍繞「實施公共空間治理,促進鄉村振興」這一理念,將治理工作與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以實際行動促進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全面促進兩個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