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逸導演,奧卡菲娜主演的電影《別告訴她》這部電影根據導演王子逸的親生經歷改編,講述的是一家子人為了向奶奶隱瞞癌症晚期的病情,通過策劃一場婚禮讓漂流在海外的家人團聚的故事
這部電影上映後反響十分熱烈,IMDB評分7.6,僅僅比李安的《喜宴》低0.1分,女主奧卡菲娜更是憑藉這部電影成為了金球獎史上首個亞裔影后,這部電影展現了前所未有的真實,電影中並沒有出現以往好萊塢大片中對中國的刻板印象,比如說戴鬥笠的中國農民,或是普通話不標準的土豪,場景上由於電影是直接在導演的老家長春取景所以電影中無論是街道,小區,醫院,以及老人們鍛鍊的小公園都是原汁原味的場景
室內的置景也是常見的老年人畫風,並沒有出現特別奢華或是特別古典的建築,可以說這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都經歷過的城市,在畫面上,為了更好地營造家庭氛圍,電影中有大量家庭成員聚集的場景,一起聚餐,一起掃墓,為了同時容納這麼多的角色導演王子逸選擇了故事片不太常用的2.35:1的寬 熒幕畫幅,這種多用於大片史詩片的畫幅,配合上大量使用虛化很少的淺景深鏡頭讓一家子人物和背景都得以在一個畫面中清晰地展現
拍攝的時候電影也很少使用運動鏡頭,大多的時候都是定機位配合長鏡頭來交代角色和周圍環境和其他角色的關係,電影中的另一種鏡頭就是有著多為人物作為前景的中景鏡頭,給觀眾一種被攝角色被一大家子人同時注視的感覺,更加強調了家庭成員多的一個氛圍,導演王子逸這些鏡頭語言上的設計讓這部電影有一種紀錄片的感覺
讓觀眾能夠參與到家庭生活中,同時觀眾也是一個旁觀者,觀察這一家子在隱瞞真相時的一舉一動,據王子逸所說在2013年事情發生時,她在奶奶家中的三個月就已經拍攝了許多畫面,這讓電影中的許多場景在創作時有據可循,也最終讓整部電影都無比真實,比如說奶奶餵飯,男人喝酒宿醉,低頭玩手機的小孩,婚禮上各種賓客一起吹牛等場景,這些都是我們曾經經歷過的
這部電影在對白上顯然沒有那麼多的設計,許多對白像是導演從過去錄製的片段中摘取下來的,對白的數量和信息量都很少,沒有經過多少藝術的加工,這多少讓整部電影在真實之餘寡淡了許多,除了缺乏衝突讓我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繼續看的動力,同時也幾乎沒有任何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以至於整部電影看完除了女主和奶奶,其他的家庭成員我居然沒記住幾個名字
整部電影雖然呈現了一大家子人,但是群像的塑造是非常失敗,除了奶奶和碧莉,我更想知道其他的家族成員,比方說奶奶的兩個兒子,大兒子定居日本,基本看不出什麼痕跡,他在日本經歷了什麼,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些細節電影都沒有說,二兒子也就是女主的父親,甭說經歷了,我都看不出他身為翻譯角色的特徵,優秀的家庭互動細節下是並不優秀的文化衝突
在美國長大的女主碧莉並不贊同家人隱瞞病情的決定,在整個籌備婚禮的過程中,她獨自一人掙扎在謊言和真相中間十分煎熬,在她最痛苦的時候,電影用大伯一句最直白的話闡釋了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主題『因為你們把生命看成是個體的,這正是西方和東方的文化差異問題,東方人是把生命看作是集體的』
電影想通過是否要向家人隱瞞癌症作為切入點,討論集體主義和美國的個人主義上的文化差異,這樣的討論顯然是浮於表面的,電影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在用真相是正確的謊言是錯誤的這種道德主義的角度質疑隱瞞癌症的行為,一方面道德的角度很難上升到對集體主義的討論,另外一方面也忽略了隱瞞癌症的真實原因
癌症在中國被普遍認為無法治癒,其實是大多數人對健康管理缺乏足夠的重視,缺乏早期篩查的概念,身體不舒服開開藥,抗一抗就過去了,並不會去做深入檢查,以至於查出癌症的時候多半是晚期,所以治療和存活的難度很大,其實大部分癌症如果被早期發現是可以被治癒的,所以電影把中美的文化差異通過病情問題歸結到個人和集體主義的衝突這一命題其實是不成立的
現如今用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來概括中美文化差異對於雙方來說都是片面的,美國在大量的二戰電影中也有對集體主義的討論,而如今美國宣揚的自由和民主本質上是一種個人功利主義,但有趣的是電影主要探討的中美文化衝突雖然失敗了,但卻通過真實的家庭戲讓中國文化自然流露了出來,中國的文化是什麼,電影的最後奶奶在離別前告訴碧莉『生活中總會遇到很多困難,但你一定要想得開,千萬不能鑽牛角尖兒,因為生活不光是你去做什麼,更是你如何去做』
所以這部電影就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縮影,總的來說《別告訴她》不是一部給土生土長的中國觀眾看的電影,它更像是一部華裔尋根兒片,我們可以在這部電影中窺見那些早早離開故土的人,再重新踏足這片土地的陌生和彷徨,他們想要證明自己曾經來過但卻發現也只剩下了一口不太熟練的普通話,而對於看它的國外觀眾來說,我非常慶幸這部電影基本上做到對中國的直白展現,沒有過去熒幕中對中國的刻板印象,本文由戲言聊影視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