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探真】跨越六百年歷史變遷的菸袋斜街

2020-08-27 文旅北京

北京的街道

多數是正南正北

斜街不多

而內城規劃嚴謹

斜街跟外城比就更少

比如位於地安門外大街

鼓樓前的菸袋斜街


今天,文旅君帶您

走進這條老街

了解它的昨天與今天


菸袋斜街

名字的由來


元代及明朝初年,此街叫「打魚廳東街」。因為當年在這裡設有收貨船稅和漁民捕魚稅的官衙——「打漁廳」而命名。

清朝乾隆年間刊刻的《日下舊文考》一書中稱之為「鼓樓斜街」,後來才被稱為菸袋斜街。由此可見,這條街巷是非常古老的,至少有600年以上的歷史。

清末至20世紀二三十年代,菸袋斜街內以經營菸具、古玩、字畫、風味小吃為主,其鋪面建築風格樸素並有北京北城特點,是北京頗有名氣的文化街。

菸袋斜街的名稱來源有二。

●其一:據說當時居住在附近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菸或水煙,菸葉裝在菸袋中。由於菸袋的需求與日俱增,所以斜街上一戶一戶開起了菸袋鋪。

●其二:這條街形狀本身就宛如一隻菸袋。細長的街道好似菸袋杆兒,東頭入口像菸袋嘴兒,西頭入口折向南邊,通往銀錠橋,看上去活像菸袋鍋兒。

正是基於這兩方面的原因,這條斜街便以「菸袋」命名。

清代時

專為達官貴人服務


菸袋斜街最繁盛紅火的時代是清代光緒年間,這個名稱大約也是此時叫開的。斜街裡出現多家飯莊、酒樓、煙鋪、茶館、浴池等。特別是出現了以經營菸具為主的「同臺盛」和「雙盛泰」兩個店鋪。

據說,當時的慈禧太后愛抽菸,不僅菸絲講究,用的煙杆子也是價格不菲,但是再精緻的東西也有壞了的時候,老佛爺的菸袋堵了,宮裡沒人能修好,連造辦處的能工巧匠也沒能修好菸袋,只有菸袋斜街裡的兩家店鋪——同臺盛、雙盛泰,能通老佛爺的菸袋。

老佛爺大喜,特賞這兩家煙鋪,並讓它們專為清廷內宮提供菸草服務。從此這兩家店鋪名聲大振,連帶著這條胡同也開始在北京家喻戶曉。

菸袋斜街成了京城菸草買賣最有名的胡同,來這裡做菸草生意的人越來越多,鋪子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

有商家為了讓自己的招牌能一眼被顧客看到,就在門外立了一個巨大的木質招幌——一支金漆煙鍋,鍋內刷著紅漆,煙鍋外繫著紅布的穗子,煙杆仿照烏木的顏色刷成了黑色,菸袋嘴則按照翡翠的樣子刷白漆畫上綠色的斑點,這樣的招牌自然十分醒目。當時的北京還有這麼一句歇後語:菸袋斜街的大菸袋­——一竅不通,說的就是這個大菸袋。

當時在這裡的商鋪,不論是飯莊、酒樓,還是煙鋪、茶館,都是為達官顯貴提供服務的,一般百姓很少出入其中。

清帝退位後

菸袋斜街

走進尋常百姓家


菸袋斜街平民化應該是清帝退位之後,由於民國政府將首都定在了南京,北京城商業發展受到影響,菸袋斜街就此逐漸褪去了貴族氣息,成為了平民交易市場。

那時居住在附近的滿清八旗子弟們失去了俸祿,為了生計不得不變賣祖輩留下來的古玩字畫;宮裡的太監也將從皇家偷盜來的文物送到這裡交易,於是菸袋斜街上的古玩店多了起來,並有「小琉璃廠」之稱。當時斜街上比較著名的古玩店有寶文齋、敏文齋、繡古齋、抱璞山房等。

據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短短的菸袋斜街上共有各種各樣的店鋪八十多家,除了古玩店、酒樓、菸具店等較為高檔的店鋪外,還有理髮店、春餅店、鐵絲鋪等這些更為平民化的經營商戶。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菸袋斜街


現在,經過整修和梳理之後的菸袋斜街,不僅成為了一個具有特色的獨立存在,還是什剎海酒吧街的主要出入口。斜街兩側林林總總的各色店鋪吸引了人流,街巷人頭攢動,叫賣聲不斷。

菸袋斜街於2010年11月10日正式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成為北京繼2009年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國子監街被授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後第二個被授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的項目。


時下的菸袋斜街

已經成為京城中

最時髦、最熱鬧的街巷之一

不僅濃縮和匯集了

京城胡同文化的精髓

還成為了京城胡同旅遊的

招牌之一


今天的「古蹟探真」

就為您介紹到這裡

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菸袋斜街的古往今來
    進入菸袋斜街東口約40米,其兩側房基均高出地面1.4米,故東口內之店鋪均為高臺階。而在斜街向西北處即大石碑胡同南口處,房基漸比路面高0.5米,至斜街中部南側至義溜河沿處,路面形成慢坡,說明菸袋斜街的形成與什剎海之河岸變遷有關。
  • 探尋IN 西城|菸袋斜街,漫步進北京城的時光長廊
    北京菸袋斜街不過,另一說菸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隻菸袋,細長的街道好似菸袋杆兒,東頭入口像菸袋嘴兒,西頭入口折向南邊,通往銀錠橋,看上去就像一個菸袋鍋兒。菸袋斜街上的利通商店50多歲的楊金平出生在菸袋斜街,算是地道的老住戶。在楊金平的記憶中,小時候的菸袋斜街是黃土路,一到颳風天就要潑水淨土。上世紀60年代,菸袋斜街鋪上柏油馬路。
  • 北京城的時光長廊——菸袋斜街(下)
    除了菸袋鋪讓菸袋斜街名聲大噪,古玩業曾經在菸袋斜街也名噪一時,直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古玩業才在菸袋斜街慢慢消失。清朝末年,居住在什剎海附近的王公貴族、八旗子弟失去俸祿,又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於是紛紛開始變賣古玩字畫,這使得菸袋斜街重新定位,經營古玩的寶文齋、敏文齋、繡古齋、抱璞山房等紛紛落戶斜街。
  • 邂逅了菸袋斜街,觀摩了紫禁城,卻不巧沉迷在「後海酒吧街」的腳下
    作為一名青睞於傳統文化的歷史迷,對於首都的菸袋斜街總是充滿了嚮往。這個地方是首都特別有名的文化大街,可能很多人還不怎麼了解。菸袋斜街的街中心,曾經在清末時代的時候,這裡面主要經營的是水菸袋和旱菸袋,另外像是古玩、裱畫和書畫,在這裡也是經營得如日中天,更是引發各地人員的觀摩和體驗。
  • 遊記:菸袋斜街的大清郵局
    「菸袋斜街」對於我,最大的吸引力莫過於它的名字!菸袋斜街其實緊鄰「什剎海」的銀錠橋,遊客在湖邊遊覽的時候,看到邊上有很多商戶,我就是看見了賣「馬迭爾冰棍」的商店,進去買冰棍,然後就從胡同裡稀裡糊塗地進入了「菸袋斜街」的。
  • 遊記:北京菸袋斜街漫步
    ,街口還有一個門樓標誌,上面寫著菸袋斜街。說著叫斜街,其實和胡同差不多,一條窄窄的巷子。這條小街沒來過,就到裡面去逛一逛吧,感受一下菸袋斜街的風情和特點。       菸袋斜街的東口。北京菸袋斜街是北京歷史最悠久的斜街之一,屬於北京市西城區轄境,為東北西南走向。據清乾隆年間刊刻的《日下舊聞考》一書記載,此街原名為「鼓樓斜街」,清末改稱為「北京菸袋斜街」。
  • 2020初春:北京,靜悄悄的菸袋斜街(圖)
    今天的現實,明天的歷史。鐘鼓樓往南,就是菸袋斜街。這裡原本熱熱鬧鬧,熙熙攘攘。菸袋斜街東口,有人值守菸袋斜街,東起地安門外大街,西至小石碑胡同與鴉兒胡同交界處,東北西南走向,全長232米。據清乾隆年間《日下舊聞考》記載,此街原名「鼓樓斜街」,清末改「菸袋斜街」。現闢為歷史文化名街。
  • 北京特色步行街: 大柵欄、南鑼鼓巷、王府井、五道營、菸袋斜街
    大柵欄王府井:已有上百年歷史的王府井步行街位於市中心的東長安街北側,匯集了幾百家大大小小的購物中心和商店,是北京的老牌購物勝地,也是遊客來北京shopping的必到之處。王府井百貨大樓、APM(新東安市場)、東方新天地、樂天銀泰百貨等大型商場分布在步行街的左右兩側,國際、國內各大品牌應有盡有,商場內就餐也很方便。
  • 北京城的時光長廊——菸袋斜街(上)
    由於河流多是彎曲的,因此形成的街巷自然是斜的了。  菸袋斜街是北京最古老的斜街之一,原名「鼓樓斜街」,清朝末年,斜街上一戶一戶開起了菸袋鋪,因此改稱「菸袋斜街」。伴隨著南側也先後建築店鋪,菸袋斜街已逐漸成為街道,同時也北京著名的商業街,當時叫鼓樓斜街。清乾隆十五年的《京師全圖》上,依然表明為「鼓樓斜街」。  時光進入清朝,菸袋斜街慢慢迎來了它的繁榮期。  據說,當時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菸或水煙,因而菸袋的需求日增,所以斜街上開起了大大小小的菸袋鋪。其菸袋鋪又大都是高臺階,門前豎一個木製大菸袋當幌子。
  • 姚記炒肝 菸袋斜街 銀錠橋上說說不一樣的鼓樓什剎海
    向南過了馬路,拐進西邊一隻小巷,那就是有名的菸袋斜街。老北京最古老的斜街——菸袋斜街這是北京最古老的一條斜街,除了它,北京還有以楊姓媒婆命名的楊梅竹斜街,鐵樹斜街,高梁橋斜街……在這麼多斜街裡,菸袋斜街的歷史最早。
  • 北京——菸袋斜街,清代和民國一直是商業街區
    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別標明是斜街,如菸袋斜街、楊梅竹斜街。今天 北京 現存的最古老的商業街是鼓樓大街,地安門一帶,鼓樓大街現在叫地安門外大街,從元代起是市場、明代還是市場,到清代和民國一直是商業街區,而鼓樓大街通往什剎海湖面的最近的一條路是名氣較大的菸袋斜街,這條只有300米的小巷,曾是緊靠運河碼頭最著名的小街,元代叫斜街市,這條小巷是由於當時人們抄近道往來於熱鬧的碼頭和商業街之間的小街,清光緒年間,因街上有幾家著名的菸袋鋪子
  • 它形狀奇特,像支煙鍋袋,耍個性的菸袋斜街
    它確是一條斜穿而過的胡同。於是乎,它被大伙兒稱為「斜街」。所以說,這條胡同是條「出軌」的巷子。說得好,叫耍個性;說不好聽,叫擰巴。此外,它的形狀更是奇特,簡直就像是某個大爺在冬天的四合院的暖陽下抽的那支煙鍋袋!怪不得人們都喊它「菸袋斜街」。這也許正是大作家汪曾祺疏忽的一點,萬事都有例外。那麼,這條斜街是怎麼形成的呢?這個故事是相當遙遠的,至少要把往事追溯到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那會兒。
  • 北京這麼多斜街,這個短短200多米小巷,是老北京歷史最悠久斜街
    菸袋斜街位於北京市地安門外大街鼓樓前,屬西城區廠橋地界。在清末至二三十年代,街內以經營旱菸袋、水菸袋等菸具、古玩、書畫、裱畫、文具及風味小吃、服務行業等為主,其鋪面建築風格樸素並有北京北城特點,是北京北城較有名氣的文化街,曾留下不少文化名人的足跡。
  • 走進菸袋斜街,這裡夜景最具京城文化韻味
    北京菸袋斜街是歷史文化名街,在清末至二三十年代,這條只有幾百米的街道內以經營旱菸袋、水菸袋等菸具、古玩、書畫、裱畫、文具及風味小吃、服務行業等為主,其鋪面建築風格樸素並有北京北城特點,是北京北城較有名氣的文化街,曾留下不少文化名人的足跡。
  • 230米菸袋斜街:多情燕子往來築巢
    菸袋斜街,什剎海畔有名兒的一條商業老街。北京的商業街不少,但能引來燕子築巢的,恐怕只有菸袋斜街了。不信,您可以去數數,從最東頭開始,這條230米長的老街上,完整的燕子窩能找到十一二個,且都築在店家的房簷下頭。「這幾年,菸袋斜街的燕子確實是一景兒。春天三四月份來,夏末初秋走」。
  • 北京地安門外,火神廟,菸袋斜街,鼓樓,可以順路遊覽
    但這些廟宇中,最著名,歷史最悠久的還要數坐落在後門橋旁的「敕建火德真君廟」,俗稱「火神廟」。北京火德真君廟建於大唐貞 觀六年(公元631年),距今已有1370年的歷史。中文名稱 菸袋斜街 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門票價格 無需門票 著名景點 "大清郵局,廣福觀"菸袋斜街東起地安門外大街,為東北西南走向,全長232米。據說,當時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菸或水煙,菸葉裝在菸袋中。由於菸袋的需求與日俱增,所以斜街上一戶一戶開起了菸袋鋪。除此之外,菸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隻菸袋。
  • 北京城面積最大的街區,擁有眾多歷史遺蹟,旁邊是著名的菸袋斜街
    去北京旅遊,有景山公園、中山公園、天壇公園、北海公園、什剎海公園、頤和園、皇城根遺蹟公園等,北京分布著很多公園景點,而且,歷史悠久,不僅有市民休閒娛樂場所,還有很多遊客為了打卡而來。什剎海景區的歷史文化傳統尤其深厚,這裡分布著許多文物保護部門,在北京許多歷史文化保護區中,什剎海景區佔著最大的面積,在很多人眼裡,什剎海可能是一個有水的公園,事實上什剎海最大的特徵是這裡的胡同和四合院,當然有很多歷史遺蹟,如城郭、古墓、古墓、古墓等。
  • 北京菸袋斜街過境客流很多:成為胡同商區的景點代表,夜景也很美
    這條北京菸袋斜街的長度並不長。由於周邊還有其他景點,過境遊客較多。由於胡同片區街道不大,以優質胡同商業為主,夜景效果也得到了增強。北京菸袋斜街是一條歷史文化名街。這條只有幾百米長的街道,已經是北京胡同商業區精品一條街的代表。
  • 夢裡醒裡都是你,菸袋斜街
    菸袋斜街說起胡同,就不能不提北京的胡同。胡同,就是小街巷,在各地的稱呼不同,含義卻是一樣的:在上海一帶叫「裡弄」,在江南一帶叫「巷」,但是在蘇州卻是叫「巷弄」,明顯把二者融合起來。老北京的胡同據說有4000餘條,名稱各異,也有稱「巷」的,比如南鑼鼓巷;也有稱「街」的,比如菸袋斜街。
  • 羅一航領銜主創 演唱《菸袋斜街十號》同名主題曲
    羅一航領銜主創演唱《菸袋斜街十號》同名主題曲羅一航領銜主創演唱《菸袋斜街十號》同名主題曲  搜狐娛樂訊 最華麗鮮肉偶像陣容羅一航、宮政、楊曦、康榕、傅曉聯袂打造的青春純愛勵志劇《菸袋斜街十號》,將於5月底周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