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了菸袋斜街,觀摩了紫禁城,卻不巧沉迷在「後海酒吧街」的腳下

2021-01-12 北京範兒

作為一名青睞於傳統文化的歷史迷,對於首都的菸袋斜街總是充滿了嚮往。這個地方是首都特別有名的文化大街,可能很多人還不怎麼了解。菸袋斜街的街中心,曾經在清末時代的時候,這裡面主要經營的是水菸袋和旱菸袋,另外像是古玩、裱畫和書畫,在這裡也是經營得如日中天,更是引發各地人員的觀摩和體驗。

在如今的菸袋斜街當中,除了可以體驗到名人古蹟的痕跡之外,還可以看到體驗到各種名匯小吃。這裡面的特色小吃,更是引發各自吃貨們漂洋過海的光臨。然而在畢業後的朋友圈,菸袋斜街的邂逅讓人眼前一亮,光是隔著屏幕就可以感受到文化的濃鬱氣息。除了菸袋斜街的完美邂逅,終究還沒有逃脫,首都故宮的威嚴和古蹟的氣息。

首都北京,作為一個國家的領袖,是我們的驕傲,也是旅遊中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故宮的存在就是一個神秘的探索點,那三宮六院的牆角,處處都有著不同悽美的故事。牆面的痕跡,更是凸顯了古人精湛的手藝,和那些歲月留下的古蹟。

如果要去故宮旅遊的話,我們就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因為故宮的佔地面積大概有72萬㎡左右,其中光是建築面積就大概有15萬㎡。最醒目的三大殿:保和殿、太和殿和中和殿,以及內廷女眷當中的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是歷代皇后和皇帝的寢宮,這裡面每一處都有著不同威嚴和古蹟感。而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另外想要去故宮感受名勝古蹟氣息的朋友,最好事先在網上訂票。

對於京城中的後海酒吧街,可能很多人還處於懵懂的狀態,單從名字來分析的話,其實不難理解。後海酒吧街中的"後海"是一個地名,也是京城中的名勝古蹟之一,是屬於西城區的一個湖泊景點。而這裡的酒吧街,更是引發無數人的青睞。

在後海街當中,除了充滿潮流時尚的酒吧之外,在胡同之中還藏匿著一些民間小吃。那誘人的豆汁酸,和空氣中散發著濃香的灌腸和滷煮,遠遠地就可以聞到誘人的香味。後海作為京城裡有名的景點,它不僅僅有著獨特的文化特色,還是夏季裡的避暑佳地,來這裡所體驗過後的旅遊達人,通常都是讚不絕口的心得。

在炎熱的夏季,空調房的涼風的確可以緩解悶熱,但是卻止不住我們對名勝古蹟的熱愛之心,讓我們放下身心,去享受自由。那我們就不要把這份自由,放在空調房裡淹沒著。首都的景點,不僅僅在於菸袋斜街、故宮和後海酒吧街,大家準備好啟程去探索了嗎?

相關焦點

  • 酒吧一條街,菸袋斜街,北京攻略又來了
    當時小編也是第一次去什剎海,不知道什剎海分為前海,西海和後海。去了西城區前海西街,走著走著看到了一塊牌子指示著到了後海,小編的內心其實是很迷惑的(因為沒有提前做好攻略,大家可千萬不要學小編呀)直到現在我才知道原來後海也是什剎海的一部分。關於前海的話就是上圖那樣,是一個公園一樣的景區,一路上也能看到很多名勝古蹟。路邊也還有畫畫的手藝人來給遊客畫肖像畫賺取一些收入。
  • 2020初春:北京,靜悄悄的菸袋斜街(圖)
    鐘鼓樓往南,就是菸袋斜街。這裡原本熱熱鬧鬧,熙熙攘攘。菸袋斜街東口,有人值守菸袋斜街,東起地安門外大街,西至小石碑胡同與鴉兒胡同交界處,東北西南走向,全長232米。據清乾隆年間《日下舊聞考》記載,此街原名「鼓樓斜街」,清末改「菸袋斜街」。現闢為歷史文化名街。
  • 菸袋斜街的古往今來
    進入菸袋斜街東口約40米,其兩側房基均高出地面1.4米,故東口內之店鋪均為高臺階。而在斜街向西北處即大石碑胡同南口處,房基漸比路面高0.5米,至斜街中部南側至義溜河沿處,路面形成慢坡,說明菸袋斜街的形成與什剎海之河岸變遷有關。
  • 不是古村落的菸袋斜街怎樣4次繁華從高端到平民化,直至落寞
    這些大富貴人們的到來,造成了最初連接積水潭和地安門外商業區的斜街的繁榮。有人氣,就有消費。這裡在明代嘉靖年間,就出現了有名的天香樓。那個時候,這裡還不叫菸袋斜街。所謂崽賣爺田不心疼,這使得菸袋斜街重新定位,又一次畸形發展了起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也只有到了這時候,菸袋斜街開始慢慢變成了民俗商業街。
  • 走進菸袋斜街,這裡夜景最具京城文化韻味
    北京菸袋斜街是歷史文化名街,在清末至二三十年代,這條只有幾百米的街道內以經營旱菸袋、水菸袋等菸具、古玩、書畫、裱畫、文具及風味小吃、服務行業等為主,其鋪面建築風格樸素並有北京北城特點,是北京北城較有名氣的文化街,曾留下不少文化名人的足跡。
  • 姚記炒肝 菸袋斜街 銀錠橋上說說不一樣的鼓樓什剎海
    老北京著名的「姚記炒肝」鼓樓腳下的「姚記炒肝」是北京人的最愛。這個店有幾十年歷史,它的包子,炒肝,滷煮,炸灌腸,因為味道好,份量足,一直都是老北京人解饞的必去之地。說起炒肝,大家都知道一句話「北姚記南天興」「北」說的就是這裡,「南」指前門鮮魚口的天興居。姚記的炒肝柔滑香糯,醇厚濃香,吃的過癮。
  • 菸袋斜街:北京胡同中,人氣僅次於南鑼鼓巷,就屬它了!
    北京胡同中,人氣僅次於南鑼鼓巷應該就是菸袋斜街了。與大部分東西走向的胡同不一樣,這條胡同是斜的,地圖上看像菸袋。據說清末民初,街上有很多經營旱菸袋、水菸袋等菸具的店鋪,綜合這兩個因素,給這條街取名為「菸袋斜街」。
  • 遊記:菸袋斜街的大清郵局
    「菸袋斜街」對於我,最大的吸引力莫過於它的名字!菸袋斜街其實緊鄰「什剎海」的銀錠橋,遊客在湖邊遊覽的時候,看到邊上有很多商戶,我就是看見了賣「馬迭爾冰棍」的商店,進去買冰棍,然後就從胡同裡稀裡糊塗地進入了「菸袋斜街」的。
  • 北京夜生活的腹地——著名的後海酒吧街(組圖)
    店名也土洋結合,諸如「瀕海」、「湖畔」、「左岸」、「白楓」、「邂逅」、「美人魚」、「夢巴黎」、「星巴克」、「威尼斯」、「夏日冰屋」、「胡同寫真」、「犄角旮旯」、「英派萊客」等等,不一而足,這便是京城有名的後海酒吧街。陪同的劉先生是資深報人,見多識廣,說什剎海為元大都時發掘的水域,迄今已700多年了,它曾是連接大運河與海路的漕運樞紐,也是百市匯集、商賈如雲的貿易中心。
  • 遊記:北京菸袋斜街漫步
    ,街口還有一個門樓標誌,上面寫著菸袋斜街。說著叫斜街,其實和胡同差不多,一條窄窄的巷子。這條小街沒來過,就到裡面去逛一逛吧,感受一下菸袋斜街的風情和特點。       菸袋斜街的東口。北京菸袋斜街是北京歷史最悠久的斜街之一,屬於北京市西城區轄境,為東北西南走向。據清乾隆年間刊刻的《日下舊聞考》一書記載,此街原名為「鼓樓斜街」,清末改稱為「北京菸袋斜街」。
  • 北京城的時光長廊——菸袋斜街(上)
    本文轉自:北京西城報發布時間:2020-07-09  老北京有句諺語,說「出門奔斜街,不走正路」。明清時期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而興建的。元大都精心設計規劃好後的城中街巷胡同,像棋盤一樣,排列規律,縱橫交錯。  為了飲水和水運交通的方便,元大都在建城時,幾乎全保留下城裡全部的河流湖泊。天長日久,當這些河流湖泊乾涸後,就演變成街巷了。
  • 北京城的時光長廊——菸袋斜街(下)
    據相關人士推測,嘉慶或者道興年間,官方也將「鼓樓斜街」的名字改作「菸袋斜街」,作為正式街名,於是這「菸袋斜街」的俗名兒就這麼水到渠成地轉正了。不過,另一說菸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隻菸袋,細長的街道好似菸袋杆兒,東頭入口像菸袋嘴兒,西頭入口折向南邊,通往銀錠橋,看上去就像一個菸袋鍋兒。而更神奇的是,什剎海上的朦朦雲煙,棋盤錯落的胡同,還有活色生香的市井人家的炊煙,仿佛都是它噴出來的煙圈。
  • 逛菸袋斜街!看純正的明清風格建築,品味老北京文化!
    最有名的北京胡同當屬菸袋斜街,它也是北京胡同遊的一個重要景點。24小時開放,沒有門票和繁瑣的安檢過程,是菸袋斜街給每一位遊客的最初印象,走入這個別具風格的胡同,你會發現,它規模較小,全長不過百米左右,不寬的街道兩旁卻滿滿都是商鋪。雖然是標準的老北京式建築,但是菸袋斜街卻很好的做到了在發揚傳統文化的同時,發揚時代創新精神。
  • 後海無酒,前酒吧街時代的什剎海
    後海居民的生活2003年夏天之後就徹底改變了。隨著什剎海酒吧街逐漸興起,一間間酒吧、店鋪在周邊落戶,什剎海也從靜謐變為喧囂。起初街坊看見家口熱鬧起來還有些興奮,但時間長了,熱鬧漸漸就變味了,酒吧歌手們此起彼伏的歌聲慢慢也從享受變成了折磨,甚至到了高考的那兩天酒吧的喧囂也不會減弱,住在周邊的考生家長們沒辦法也只能報警投訴。
  • 【古蹟探真】跨越六百年歷史變遷的菸袋斜街
    北京的街道多數是正南正北斜街不多而內城規劃嚴謹斜街跟外城比就更少清朝乾隆年間刊刻的《日下舊文考》一書中稱之為「鼓樓斜街」,後來才被稱為菸袋斜街。由此可見,這條街巷是非常古老的,至少有600年以上的歷史。清末至20世紀二三十年代,菸袋斜街內以經營菸具、古玩、字畫、風味小吃為主,其鋪面建築風格樸素並有北京北城特點,是北京頗有名氣的文化街。菸袋斜街的名稱來源有二。
  • 北京城面積最大的街區,擁有眾多歷史遺蹟,旁邊是著名的菸袋斜街
    在我印象中,最深的是什剎海公園,可能是因為某個電視劇,我對一個熟悉的場面抱有疑惑,對什剎海有著特別的感情,什剎海公園位於北京市中心的西城區,由前海、後海、西海和近鄰地區組成,與被稱為前三海的北海、中海、南海相呼應,這裡被稱為「後三海」,什剎海中最有名的是後海。
  • 它形狀奇特,像支煙鍋袋,耍個性的菸袋斜街
    意思很簡單,大作家通過多年的京城生活,總結說明北京的胡同巷子都是直來直去,不拐彎,好走,人不容易迷路。這樣的胡同顯得莊重,整齊劃一。但是,偏偏有一條胡同,不那麼規規矩矩。它確是一條斜穿而過的胡同。於是乎,它被大伙兒稱為「斜街」。所以說,這條胡同是條「出軌」的巷子。說得好,叫耍個性;說不好聽,叫擰巴。此外,它的形狀更是奇特,簡直就像是某個大爺在冬天的四合院的暖陽下抽的那支煙鍋袋!
  • 北京地安門外,火神廟,菸袋斜街,鼓樓,可以順路遊覽
    就現在來看,最南端的隆恩殿距水邊不到20米,若像白雲觀那樣再在 靈官殿前修一道山門是不可能的,但並不排除原先山門就在現在的隆恩殿南。所以,最大的 可能就是元朝擴建太液池時將廟門及鐘鼓樓拆建到如今的位置。菸袋斜街位於北京市地安門外大街鼓樓前,屬西城區廠橋地界。
  • 230米菸袋斜街:多情燕子往來築巢
    菸袋斜街,什剎海畔有名兒的一條商業老街。北京的商業街不少,但能引來燕子築巢的,恐怕只有菸袋斜街了。不信,您可以去數數,從最東頭開始,這條230米長的老街上,完整的燕子窩能找到十一二個,且都築在店家的房簷下頭。「這幾年,菸袋斜街的燕子確實是一景兒。春天三四月份來,夏末初秋走」。
  • 探尋IN 西城|菸袋斜街,漫步進北京城的時光長廊
    是北京最古老的斜街之一原名鼓樓斜街清朝末年斜街上一戶一戶開起了菸袋鋪因此改稱菸袋斜街這裡充滿市井氣息也承載著許許多多的北京味道北京菸袋斜街不過,另一說菸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隻菸袋,細長的街道好似菸袋杆兒,東頭入口像菸袋嘴兒,西頭入口折向南邊,通往銀錠橋,看上去就像一個菸袋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