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在故宮的186萬件文物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今天,故宮博物院與鳳凰衛視在故宮建福宮花園舉辦發布儀式,宣布雙方共同研發的《清明上河圖》高科技互動藝術展演即將完成。
據悉,展演創製宗旨是「讓文物活起來」、「讓中華文化走出去」,以觀眾的體驗為核心,通過互動沉浸技術(MR)、全息多媒體技術等科技手段,對原作進行創造性詮釋。展演挖掘《清明上河圖》長卷所蘊含的藝術神韻和城市景象,並將科技與藝術徹底融合,力圖推動觀眾與作品產生交互,以感受傳統文化的當代生命力。歷時一年創作,此版展演將於今年春夏與廣大觀眾見面。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故宮博物院單霽翔院長認為,如何讓歷經歲月變遷的國寶再次煥發光彩,讓千百年後的我們重新讀懂當時的精彩,是創製《清明上河圖》高科技互動藝術展演要解決的最主要課題。鳳凰團隊通過對當今大眾文化需求和審美訴求的深入觀察,最大化地營造沉浸感、體驗感、互動性的展演形態,會讓觀眾認識到,文物並非是冷冰冰的,文物也是具有想像力和年輕活力的存在。
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劉長樂指出,鳳凰衛視與故宮志同道合,同為中華文化的堅守者與傳承者;此次聯手,不僅開創了國內博物館與傳媒集團深度合作的先例,也是故宮這樣一個世界文化遺產,深入影響5億鳳凰受眾,實現全球跨文化傳播的創新之舉。
2016年9月5日,故宮博物院與鳳凰衛視籤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宣布通力合作,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科技人文體驗,讓故宮瑰寶走進百姓的生活。雙方合作的第一個項目就是《清明上河圖》高科技互動藝術展演。圍繞這件國寶級文物,故宮研究室、故宮資信部、故宮出版社與鳳凰衛視聚集中國頂尖的藝術家、文化大家和高科技開發團隊,組成專項小組,經過一年半的反覆推敲,力求讓展演達到歷史性與時代性、思想性與觀賞性、學術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要求。
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劉長樂
去年,故宮博物院展出《千裡江山圖》,在原作之外,由鳳凰製作的3D畫卷作為主展廳背景襯託,受到大量觀展群眾的喜愛。這是當前中國人民文化訴求的自然流露。故宮與鳳凰聯手創製的《清明上河圖》高科技互動藝術展演,正值高品質文化需求的「井噴期」。
《清明上河圖》是一件傳世珍寶,也是國際上認知度最高的中國歷史畫作,面對《清明上河圖》這樣一幅藝術價值與學術價值都極高的畫作文物,如何處理原作與科技、藝術之間的關係,對專項小組提出了很高要求。故宮博物院研究室作為學術總指導,全程參與了項目的研發過程。
這次創新嘗試,既保留了作品原本的美學價值,又從觀眾體驗和文化信息獲取的角度,拉近觀眾與文物的距離,令人耳目一新。通過觀摩,可以從先輩的文化結晶中汲取精神力量,生動的展演,也會在年輕一代心中種下對中華文明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