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鹿城公共自行車有望下月上路,屆時市民就可以在80個網點租到公共自行車,1個小時內免費。市區目前的路況是否適合「騎行族」通行?1個小時,在市區騎車又到底能走多遠?
【熱問題】
騎行體驗人:王永勝
非機動車道時有時無
只能「糾結」地騎在人行道或機動車道上
昨天上午10點鐘,我從單位一名保潔員阿姨那借了一輛自行車。10時8分,我從新城大道晚報大廈出發,體驗鬧市區騎自行車之旅,習慣了駕車的我心裡還是有點小興奮:換個角度,體驗綠色出行。可能與平時缺乏鍛鍊有關,在快速騎行5分鐘後,來到市兒童醫院時,我開始感覺到累了。好在從市兒童醫院到王朝大酒店錦繡路這一段,行道樹茂盛,非機動車道又寬暢,騎車感覺很舒暢與愜意。不過從錦繡路轉入民航路後,交通擁擠感陡然上升,騎行難度也隨之加大。在蒲鞋市農貿市場門口,車流量變得更大,非機動車道時有時無,我只能「糾結」地騎行在人行道或機動車道上。
10時40分,我騎到南站天橋。騎了半個小時之後,要把車推上天橋難度更大了。這使我不禁回想起幾個星期前在西湖邊騎車的場景,頗有幾分豔羨。人民路上,有些地段設了隔離帶,隔開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有些地段沒設隔離帶。設有隔離帶的非機動車道騎行通暢,騎車感覺舒服,沒有設隔離帶的,得「借」機動車道……11時許,終於到了此次騎行體驗的終點——鹿城區政府門口,騎行時間近1個小時。
一個小時騎了6公裡
從南站天橋到廣場路騎車比開車快
我算了一下,1個小時的時間,可以從新城騎到廣場路,大約是6.2公裡。初定9月22日啟動的鹿城公共自行車,1小時內是免費的,事實上,1個小時6公裡的距離,基本上可以滿足市民需求。15分鐘內騎車,騎快點,大約可以騎2公裡,感覺最舒適,不會太累。
還有一名同事開車陪我走完全程,從新城到南站天橋,他開車比較快,要時不時地停車等我,可是從南站天橋到廣場路,交通變擁堵,我騎自行車比開車的同事早到目的地!可見,在鬧市區,騎自行車比開轎車更有效率。
跟車記者目擊
這一路,我心裡直呼「難」
機動車與自行車混行
錦繡路與惠民路交叉口,靠近宏德中學一側,有非機動車道,但上陡門住宅區出來的車輛被欄杆阻隔,只能開上非機動車道,與自行車混行。
黎明西路靠近南站天橋附近,原來設置的非機動車道突然消失。由於該路段車流密集,騎車人只得與汽車搶道。到了南站天橋,橋下沒有非機動車道,市民須推著自行車上天橋過馬路。
非機動車道停滿小汽車
民航路奧林匹克酒店路段,道路寬約10米,但道路僅有一側劃有非機動車道。酒店對面一側,因為沒有非機動車道,自行車只能在機動車道上騎行或者乾脆騎上人行道。民航路上村路段,小汽車一溜停在上面,自行車被擠到馬路中央,很多騎自行車、電動車的人,只能在馬路中與汽車爭道。家住附近的吳先生,天天騎自行車經此上班,他說:「騎車往往險象環生,希望有關部門對此加以整頓,讓騎車人有點安全感。」
很多非機動車道已被劃成停車泊位
在學院路上陡門路段,有寬敞的非機動車道,不過車道上已被劃成很多個停車泊位,停滿了車輛。自行車經過時,只能上人行道或拐到機動車道騎行。
【冷觀察】
調查
八成騎車人沒有安全感
昨日,記者在市區街頭隨機採訪了30名騎車者,八成騎車人認為市區騎車環境差,騎車安全感得不到保障,暢通感不強。
受訪者中幾乎每個人都曾遇到過「非機動車道被堵,只能在機動車道上和機動車混行」的情況。四成的受訪者表示常有「無路可走」之感,市民張樂樂堅持騎車已經一年,但她說自己即將放棄,因為現在的非機動車道甚至連盲道上都停著機動車,騎車沒有空間可言。
六成受訪者認為「在溫州騎車成了一項危險活」。市民張銳宏家住上陡門住宅區,單位在新城。他說,現在一些非機動車道成了停車位,自行車只能在馬路中間騎,「每天各種大車亂變道,膽戰心驚」。
交警
為騎車提供更多安全保障
根據目前公布的180個服務網點,主要涉及交警一大隊和二大隊轄區。昨日記者致電交警一大隊。「我們會為自行車的安全出行提供更多的保障」,該大隊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大隊已在市區人民路等地段使用隔離樁,在自行車道與機動車道之間實現硬隔離,保證騎車人安全。今後,他們會加強對佔用非機動車道行為的管理力度,特別是機動車佔用非機動車道停放和行駛等將加大查處力度。在人民路等嚴管街上佔道違停的,將增加扣3分的處罰,長時間停留還將予以拖車處理。交警二大隊也將在近期出臺具體保護「騎行者」路權的實施方案。
市民監督團聲音
市政協委員歐陽後增:
鹿城區推出公共自行車是倡導自行車出行方式的一個積極信號。但在實施公共自行車租賃服務前,市區亟待解決自行車「路權」問題。決策部門不該以犧牲自行車「路權」來拓寬機動車車道,以此解決交通堵塞問題。我建議,新建道路應該留有非機動車道,堅決反對限制使用自行車道的做法,近幾年為給機動車讓道而變窄或取消的自行車道必須恢復。
青年反扒志願者分團負責人單建文:
目前全國有很多城市推出公共自行車,但是有成功也有失敗,而在這些推出公共自行車的城市中,溫州的交通現狀並不佔優勢,缺乏系統的自行車道,如何保障市民的騎車安全感,鹿城區任重道遠。而只有保障了安全感,才能講求舒暢感,才能最終被大眾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