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抗戰故事·救亡②
「我有鐵血救中國」
——從九一八事變到八一三抗戰
湖南日報記者 文熱心
抗日救亡,湖南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就開始了。打開《湖南省近百年大事記》,人們可以看到如此記載:「9月19日,省城各界獲悉日軍攻佔瀋陽,群情激奮,22日對日援僑會召集各界代表開緊急會議」。此時,在江西中央蘇區的中國共產黨人發出文告,「主張堅決抵抗日本的侵略」。
九一八事變後,最感人的是「湖南青年抗日鐵血救國團」(以下簡稱「鐵血團」)成立,並於1932年組建團隊赴滬參戰的故事。
1「一致奮起,共赴國難」
據湖南參事室原參事李致中回憶:九一八事變後10月5日,長沙愛國青年彭楚珩、胡安悌等發起成立鐵血團。他們在報紙上刊登啟事《灑我沸騰之熱血,蕩彼東瀛》。
這篇啟事說:「慨自辛亥革命以來,內戰頻仍,外患日亟,喪權辱國之舉,重見迭出……然其傷心慘目,未有如此次日軍戰我瀋陽各地者……吾人痛國勢之阽危,見人心之未死,敢發起救國之團體,志在報仇雪恥,誓竭全力以赴,依軍法組織,具鐵血手段,採取嚴格訓練,作拼命事業……灑我沸騰之熱血,蕩彼東瀛。」此外並附刊組織規程與入團細則等。
這個啟事如火星,點燃了愛國情緒的「乾柴」。啟事刊登不到三天,長沙應徵參加鐵血團的青年達200餘人。李致中當時是安化萸江師範學生,看到啟事後徒步從安化來到長沙,加入鐵血團。
1931年10月5日午後,鐵血團成立大會在第一師範舉行,會場布置莊嚴肅穆,懸掛著「鐵血殺盡倭奴」,「誓以鐵血雪盡國恥」等橫幅、標語。參加大會的團員和各界代表共2000餘人。
大會通電全國:「日本帝國主義,圖謀滿蒙,已非一日;此次藉口中村失蹤,竟派大軍強佔我遼省,屠殺我軍民,擅捕我官吏,凌辱我婦女……近更進窺平津,佔據海口,國家危亡,迫在眉睫。同仁等目擊心傷,不甘坐視黃炎華胄之淪亡,錦繡河山顛覆,感雪國恥之決心,特發起組織,以我輩之熱血,誓與倭寇作殊死戰。願我全國同胞,一致奮起,共赴國難……」
2 「我有鐵血,可救中國」
鐵血團還有自己的團歌,歌詞是:
「我有鐵,我有血,我有鐵血,可救中國。還我河山,誓把倭奴滅;醒我國魂,誓把奇恥雪……忍不住,心頭痛,抵不住,心頭熱,起兮起兮,大家團結,努力殺賊。」
當時有個叫楊達真的知識分子,看到成立大會熱烈場面,心情激動,當場作歌一首,表達愛國之情。歌詞是:「自古三湘多英烈,每逢危世伸奇節,前有靈均後船山,愛國肝膽照顏色……籲嗟乎,倭奴恃暴摧遼東,男兒忍令金甌缺?值此強權蔑理時,殲仇要憑鐵和血!破釜沉舟期一戰,救一死地氣不折。一洗東方病夫差,更撲富士火焰滅。若道中華國可侮,除是三湘人盡絕……」
23日,鐵血團將全團編為8個隊,每日軍訓兩小時,政治訓練一個小時,出版《鐵血青年》三日刊。
團裡經費無固定來源,「開始的活動經費,僅賴團員捐款的六百多元銀洋勉為應付」,開展活動困難。但是,團員們沒有退縮,通過向各界的宣傳呼籲募集經費。唐生智以慈幼院院長的名義墊借了銀洋800元,柳菊生捐款銀洋600元……戲劇業救國會及本省京、漢藝人義演多次,捐獻票價收入千餘元。鐵血團的日常開支,就靠社會各界的支持而得到基本保證。
3 「旌旗白雪齊飛,志士山河共壯」
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鐵血團準備開赴前線。
此時,鐵血團就成了青年釋放抗日救國熱情的平臺,他們紛紛入團。周南女校學生黃鄜、陳上曉、潘美貞等,衝破家庭阻撓,報名入團受訓。長沙縣立高小13歲的學生彭季純留信離校,信中說:「願死在日人刀下,已加入鐵血團了。」水風井的喻鼎軒鞋店,20來歲的女主人廖氏「素具愛國熱忱」,聽到鐵血團即將開赴前線的消息後,便告訴丈夫,自己決心隨團殺敵。可是丈夫不同意,反而到市公安局北一分所「告狀」。該所勸這個丈夫:廖氏有此雄心壯志,堪稱巾幗英雄,不要加以阻攔。廖氏終於如願。廖氏事跡隨著「廖女士別夫從徵」的新聞傳遍全國。
1932年3月13日上午,鐵血團援滬第一大隊及各人民團體齊集教育會坪,舉行誓師大會。原民國時期《湖南日報》(舊)於14日頭版刊登大字標題:「旌旗白雪齊飛,志士山河共壯——鐵血團大雪開往上海抗日前線矣」報導。
4 蘇州城外,修城築堡
鐵血團就這樣踏上了開赴上海前線的徵程。他們赤腳草鞋,在平常裝豬的鐵桶子車裡席地而坐,外面大雪紛飛,身上衣衫難抵嚴寒,可人們更多的是自豪和熱情,因為終於有了殺敵的機會。
次日,車抵武昌,鐵血團下車登輪,場面引起了群眾圍觀。當得知這是獨立行動的湖南鐵血團時,群眾不禁齊聲歡呼,讚佩不已,同時還問接待人員,可不可以慰問一下,表達對這些熱血青年的尊敬?
就這樣,鐵血團到蘇州。他們要在十九路軍的統一安排下行動。4月1日,他們移駐閭門外上澤橋湖南公所——湖南同鄉會寄存厝屍的地方。團員們在前三進院中開地鋪,伴柩而寢,與「鬼」為鄰。這裡距前線數十公裡,敵機不時低飛而過,炸彈聲,槍炮聲,震耳欲聾。
十九路軍安排他們修築工事。因為蘇州離上海很近,一旦上海沒有抵擋住日軍,蘇州保衛戰就得進行。這個城防體系是利用蘇州城牆全部構成堅固堡壘,達到人員及重武器均可以通過城牆內交通壕運轉進出陣地目的。施工難度很大,限期完成緊促,任務十分艱巨。
由於長期不分晝夜在陰溼的地洞裡工作,又缺少防護用品和雨具,男女團員患風溼、斑疹等疾病者不少,但他們依然堅守著。
《淞滬停戰協定》籤訂後的6月16日,鐵血救國團援滬大隊由蘇州返抵長沙。
5 長城抗戰、七七抗戰
打開歷史的記憶庫,湖南的救亡活動一幕幕是那麼精彩。
1931年的長城抗戰,除了湖南將領指揮軍隊浴血奮戰外,還活躍著專從湖南奔赴前線的後勤人員。湘雅醫院組織的東北救護隊赴前方救治傷員。省公路局員工組成「北上抗日汽車運輸隊」。據記載:公路局撥汽車34輛,分三批出發。3月12日,第一批汽車10輛,由歐陽資生、劉奇善率領出發。4月1日,湖南第二批「北上抗日汽車運輸隊」汽車10輛由劉啟道、韓月譚率領出發,擔任從北平運軍械、軍火至古北口、喜峰口,又從前線運傷員回北平,其中六輛汽車被日軍摧毀。5月17日,第三批汽車14輛出發,車抵北平後,因國民政府與日本籤訂《塘沽協定》而返回。
七七事變,是一個同仇敵愾的時段,更是一個人心沸騰的時段。在湖南大地,人民抗敵後援會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省國術館民眾訓練班婦女組40餘人請纓抗日;南嶽的新老聖帝殿、南臺寺、祝聖寺所有的僧侶商量,聘請國術專家教練武術,待練習純熟,即請纓殺敵。
6 八一三抗戰,謝冰瑩上前線
1937年9月14日,長沙火車站出現了一個動人場面:
著名作家、北伐時期的女兵謝冰瑩率領一支17人的女兵隊伍,打著「湖南婦女戰地服務團」的旗幟,正朝啟動待發的列車邁進。
女兵們一律齊耳頭髮,身著灰軍裝,打綁腿,戴軍帽,背著被包雨傘。她們多為醫生、教師和學生,都是20歲左右的女青年。為了抗日,她們脫下旗袍,放棄體面的工作,告別故鄉和親友,開赴上海前線。
在火車站,「婦戰團」舉行了一個簡單而又雄壯的北上抗敵宣誓典禮。火車將要開行的前幾分鐘,突然有一位白髮老人找到謝冰瑩,對她說:「我是傅恩萍的父親,因為年紀老了,不能到戰地去服務,所以特地把小女交給先生帶到前方去。你要時刻督促她努力工作,萬一她受了傷或是死了,我……會感到光榮。」末了,他又把臉轉向站在他左邊的女兒:「恩萍,記著我的話……你也用不著掛念我……你也不必給我寫信,只要能多救護幾名傷兵,就能使我得到無上的安慰。」聽到這裡,周圍的群眾都鼓起掌來。
有4名周南女中和自治女校的女生,提著包袱和書本趕來,要求參加「婦戰團」。她們都流著淚,要求去前方,火車開了,她們還想跳上去。這場景令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深受感動。
■連結
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駐中國的侵略軍——關東軍,自行炸毀瀋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鐵路,並藉此突然襲擊了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和瀋陽城。隨即在幾天內侵佔20多座城市及其周圍的廣大地區。
一二八事變: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軍隊突然向上海閘北的國民黨第十九路軍發起了攻擊,隨後又進攻江灣和吳淞。十九路軍在軍長蔡廷鍇、總指揮蔣光鼐的率領下,奮起抵抗。2月14日,蔣介石也命令張治中率第五軍增援十九路軍參戰。後雙方籤訂停戰協定,恢復戰前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