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代接連關店,集合餐飲模式預警

2020-12-24 中國經營網

繼今年六月份從北京西單老佛爺百貨地下一層撤出後,日前大食代位於杭州萬象城的門店也被證實關閉,門店前的提示語還顯示,消費者可持萬象城大食代的充值卡到L2服務臺諮詢辦理退卡業務。而其空出的門店區域已經由食悅天美食廣場進駐,目前已被圍擋起來,正在裝修中。而在此前的2016年2月底,大食代剛剛關閉了在重慶解放碑大都會的門店。

根據大食代官網顯示,該公司是新加坡上市公司Bread Talk集團旗下的品牌之一,在全球擁有50多家門店,於1997年進駐中國市場後,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成都等地開出40多家門店,並宣稱每月為超過一百萬中國消費者提供餐飲服務。大食代在華發展將近20年,然而今年開始出現多家門店關閉的現象,作為美食集合店的老品牌之一的大食代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閉店或與自身品牌定位相關

《中國經營報》記者試圖聯繫大食代方面尋求關店原因,根據官網顯示的電話撥過去,卻處於無人接聽的狀態。

而在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看來似乎並不意外。「這可能是由於大食代與所在購物中心的定位不相符合造成的結果。事實上,大食代的定位是白領飯堂,或者說是升級版的單位飯堂,會比單位飯堂要精緻和豐富一點。但是和大型購物中心裡的休閒餐飲或者特色餐飲消費相比,無論是規模上還是檔次上還是有一定差距。而商場方面也認為大食代無法吸引高品質、高消費的群體,於是,出於對消費力、形象升級以及錯位競爭等的要求,低端的業態可能就會被調整掉。」

凌雁管理首席諮詢師林嶽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選址也可能成為大食代目前的問題之一。「比如,開在廣州的太古匯大食代門店,太古匯本身的定位都是一線奢侈品牌,而大食代裡面如麻辣燙、快餐、肉夾饃之類的菜品,可想而知是吸引不了這些人群的,這種定位更適合二三線商圈的購物中心。」

經營和服務導致消費體驗面臨挑戰

在購物中心租賃場地,將這些空間分割成不同的區塊,吸引個體餐飲品牌進駐並共享經營面積,進駐的商家可以不用考慮後勤服務(如就餐區的衛生維護和碗筷清洗等),和其他美食街或美食廣場一樣,「開放性的食閣」是大食代一直以來採用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它有點像「二房東」。

傳統購物中心不好做,引入更多的餐飲品牌,這本來就是當下發展的趨勢。林嶽也強調了這兩種業態相互依存的重要性,「餐飲街像是商場的標配,誰缺了對方都很難生存,因為購物中心可以帶來人流量,餐飲藉助商場人流,而商場藉助餐飲的人氣。」但他也指出,儘管開放式食閣容納了各種各樣的美食,實際上存在很多局限性,「比如特定的、精緻美食是做不了的,只能做一些粉、面,川湘類的快餐等,真正追求純正的地方美食的人群,也無法吸引的。」

他還提到了一些服務上的問題,「由於開放式經營,有些服務跟不上,比如清臺和清潔、提供額外的調料和碗筷等,如果不及時就容易導致顧客的體驗不好。」而記者在大食代的廣州太古匯店也發現,店內還是不能使用現金消費,也不能使用支付寶等手機支付方式,必須要統一辦理大食代消費卡,而這對於一些怕麻煩的消費者而言,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他們的消費念頭。

相關焦點

  • 大食代接連關店 集合餐飲模式預警
    原標題:大食代接連關店 集合餐飲模式預警 摘要 繼今年六月份從北京西單老佛爺百貨地下一層撤出後,日前大食代位於杭州萬象城的門店也被證實關閉,門店前的提示語還顯示
  • 「二房東」大食代為何受眾多餐飲品牌歡迎?
    在此期間,與大食代合作了近10年的美羅城經過幾輪主題化改造和業態調整,卻呈現上升勢頭,更是通過引入特色餐飲,擴大了餐飲業態的比例。面對更多的競爭對手,不甚理想的業績,大食代的調整,箭在弦上。美羅城的大食代負責人徐春華說:「大食代搬到六樓已經六年了,但是整個五年期間業績有所下滑。
  • 天津31個商業項目半年關店892家餐飲零售關店佔比近80%
    這兩類業態一直也都是購物中心調改最頻繁的兩個業態,疫情對餐飲零售兩種業態的衝擊也最為直接;其次兒童業態關店數量佔購物中心總關店數量的12%,而文體娛、生活服務類業態由於本身商業特性、在購物中心內佔比小,受疫情衝擊小等因素,關店佔比分別為5%;跨界集合店生命力頑強,在調查的31個商業項目、4892家門店內,僅有1家跨界集合店類門店閉店,預計在下半年的品牌調整中,這些業態的價值權重將進一步上升。
  • 大食代商業:打造美食界類孵化平臺 強調藝術餐飲
    只要是身懷絕技的烹飪高手,做得幾道獲得認可的地方特色,就算暫時沒有足夠資本入場開店,集團也會有一整套完整的方式幫助其進入大食代,這種美食界類孵化平臺的商業模式為業內津津樂道。 大食代採用利益共享的合作機制,主要是收取管理費、租金加抽成。王振福表示,這個模式可以很靈活:「如果對方有很好的手藝,卻沒錢投資,我們會給予支持,讓他分期付款,賺了錢再慢慢扣。另一種方式是由我們來投資,包裝他的技術,一起公開公司,變成我們的直營店。抽成比例,不同區域有所不同。」   王振福認為,只要有高的食物品質,廠商的投入可以很少:「鍋碗瓢盆、排水排汙等,整個系統都是我們投資的。
  • 西單老佛爺百貨難逃客流下滑魔咒 大食代撤離
    記者走訪看到,位於地下一層的大食代商戶全部離開,再一次隱現了商場客流不足的問題。按照商業規律,餐飲本是商場中聚集客流的中樞,三年的磨合與適應,讓老佛爺百貨摸到了一些經營之道,但這不足以緩解品牌孤軍奮戰的經營壓力與行業低迷的重壓。在電商等渠道的高壓之下,客流下滑是整個西單商圈面臨的共同問題,老佛爺則最為頭疼。
  • 涉水外賣業務 大食代美食廣場推「微信點餐」
    如何讓寫字樓白領有選擇下樓吃飯的理由,成為像大食代這樣的老牌美食廣場面臨的新挑戰。大食代華北區總經理王寅虎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除了調整檔口、引入年輕化新品牌外,今年大食代還將推出「微信點餐、預約取餐」的全新經營模式,力爭在堂食情景下提升顧客滿意度和商戶翻臺率。
  • 餐飲「比慘」!吉野家、麥當勞、星巴克等「大牌」為何紛紛關店?
    國外疫情的影響還在持續,不只是吉野家關店自救,麥當勞關店200家,星巴克關店400家……曾經「開疆拓土」的國際餐飲知名品牌紛紛關店應對經營危機。吉野家經營急劇惡化全球將關店150家!7月28日,以「日本百姓美食」牛肉飯起家的大型餐飲連鎖品牌吉野家宣布將關閉全球150家門店,其中日本國內將關閉100家,海外關閉50家。日本吉野家負責人表示,目前吉野家在全球共有約3300多家門店,其中海外共有1000多家門店,而中國就佔到其六成以上。此次計劃關閉的海外門店中也將涉及到中國市場。
  • 關店盤點:2020,我的餐廳就這樣倒閉了
    03老字號餐飲:模式固化,陸續關店猝不及防,2月份以來,多家老字號餐廳在不同程度地關停門店。圖片來源:半島便利店珍寶海鮮舫、美心、美而廉均是港式餐飲老品牌,關店原因多是因香港局勢變動,再就是餐飲競爭環境的變化,但老牌模式固化不變,根本不適應消費趨勢,只好退出市場。
  • 又有餐飲巨頭撐不住了!要關店150家
    原標題:又有餐飲巨頭撐不住了!要關店150家 摘要 【又有餐飲巨頭撐不住了!要關店150家】吉野家也扛不住了!
  • 大食代選址比較挑剔 未來重點拓展一線城市和省會城市
    有些城市非常適合運作大食代的這種模式,但是有些城市卻未必,因為在這些城市中,選擇大食代的客群沒有那麼多。  記者:目前大食代最看重那塊客群?  王英昊:我們需要我們店的周邊有三大類客群:一是辦公樓白領客群、二是附近居民客群、三是遊客群。
  • 解析大食代的開店邏輯 升級版「食代館」開店有限制
    只要是身懷絕技的烹飪高手,做得幾道獲得認可的地方特色,就算暫時沒有足夠資本入場開店,集團也會有一整套完整的方式幫助其進入大食代,這種美食界類孵化平臺的商業模式為業內津津樂道。  有趣的是,高端餐飲業低迷,偏大眾的大食代逆勢在內地推出升級品牌「食代館」。
  • 大食代擴張秘訣:支持個體美食家創業 打造80元精緻
    只要是身懷絕技的烹飪高手,做得幾道獲得認可的地方特色,就算暫時沒有足夠資本入場開店,集團也會有一整套完整的方式幫助其進入大食代,這種美食界類孵化平臺的商業模式為業內津津樂道。  有趣的是,高端餐飲業低迷,偏大眾的大食代逆勢在內地推出升級品牌「食代館」。
  • 民以食為天,百業餐飲為王!啟東本土「大食代」來了!
    衣、食、住、行,構成了生活,而「民以食為天,百業餐飲為王!」,國際經濟學家預測未來五年更具前途的九大行業,餐飲業位列其首。特別是在餐飲形成一定規模,有了穩定客源後,便可以保持相當可觀且穩定的收益。縱觀大都市,從成都寬窄巷、濟南寬厚裡,到上海黃河路美食街、南京五福街,再到北京「大食代」,我國正迎來一個餐飲業大發展的時期,市場潛力巨大,前景非常廣闊。
  • 樂天瑪特接連關店或被擠出中國市場
    對於關店的緣由,樂天瑪特相關負責人表示,與營業額不佳和布局調整有關。如今樂天瑪特在山東只剩一家門店。短期內關了4家門店,這家企業在山東的生存肯定是出現了問題。對於樂天敗走青島、濰坊等地,一位山東當地商超行業內人士表示:「樂天瑪特這些門店幾乎都處於虧損狀態。主要原因是租金、人工等費用居高不下,銷售額又上不去。加之在本土零售企業的擠壓下,日子一年不如一年。」
  • 王振福:食代館和大食代主打美食廣場 2016年將開至100家
    食代館和大食代美食廣場,創造了一種雅俗共賞的餐飲方式,以打造開放式主題食閣為目標,通過實惠優質的服務,將亞洲風味與中國各地特色小吃匯聚一堂,開啟一種全新的美食消費模式,給顧客帶來從口味、氣味、聲音、視覺等全方位體驗。  食代館和大食代,在大多數消費者的心目中就是吃貨的聖地,但對公司集團並無多大了解。
  • 又有餐飲巨頭撐不住了!吉野家要關店150家
    而對於在中國的具體關店數量及位置信息,負責人表示目前不便透露。至于吉野家此次大規模關店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疫情下經營狀況急劇惡化。由於緊急狀態下日本國內上千家門店停業或縮短營業時間,導致今年3月到5月累計虧損已達40億日元,全財年預計將虧損9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億元)。
  • 日本上市餐飲企業疫情期間關店超千家
    來源:金融界網站北京時間30日消息,根據一項對日本100家主要上市餐飲企業的調查,截至7月29日,這些企業受疫情影響計劃永久關閉的門店數量已超過1000家。一些企業認為低迷局面將會長期持續,開始轉向專注於外賣等或者跨行業共享員工。
  • 餐飲行業精英齊聚天山熙湖 聚焦石家莊開發區「大食代」崛起
    8月14日,「行業精英熙湖論劍——聚焦城東·大食代崛起」論壇在天山熙湖生活廣場銷售中心隆重舉行。由天山熙湖生活廣場主辦的這一高峰論壇,旨在凝聚行業智慧,重新發現開發區餐飲市場價值,探討餐飲業與商業綜合體的共贏之道,以更豐厚的行業資源和更高標準,將天山熙湖商業廣場3號樓打造成為東開發區乃至全市的餐飲美食基地。
  • 大食代撤出梅龍鎮 商圈平價午餐尷尬現狀調查
    徐家匯 商圈升級不會讓「平價餐飲」走開「美羅城的大食代,無論是人流量還是營業額,都是連鎖店中最高的,雖然經營的是大眾化的餐飲,但『坪效』相當高。」徐家匯美羅城企劃部主管朱黎炯告訴早報記者。2010年,美羅城也曾經歷過一次大規模的業態調整,目的是通過引入「五番街」等時尚前衛品牌來提升商場的能級,在此次調整中,側重於大眾化餐飲的大食代最終得到保留,而這一舉動也在此後的兩年裡給美羅城帶來持續旺盛的人氣。在朱黎炯的印象中,平價餐飲在徐家匯商圈曾經遍地開花,但最近五六年,隨著弘基廣場的退出,以及不少商城的業態調整,確實已經有所減少。
  • 廣州西部首家大食代進駐西城都薈 囊括多種中西美食
    來源:贏商新聞   來自於新加坡的大食代在廣州第二家店將進駐西城都薈!記者日前探營發現,西城都薈周邊已換上全新的廣告,從廣告畫面中可以看到,大食代、漢拿山及板長壽司將全新進駐。而早前媒體透露,宴薈、星巴克、千味涮、禾綠迴轉壽司、九毛九等餐飲品牌已進駐,另據知情人士透露,廣州面積最大的港式太興餐廳即將進駐。目前,西城都薈的餐飲組合已經囊括了不同類型的中西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