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芳:著力提升社區應對公共衛生事件能力

2020-12-24 中國經濟網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城市治理積累了諸多經驗。例如,利用高科技手段追蹤人們的移動蹤跡,切斷傳播途徑;基層政府部門與市場主體合作,通過物聯網保證社區居民的生活物資供應;社會力量投入疫情防控等。

結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實踐,社區在應對城市公共衛生事件方面的能力建設,要特別注重幾個方面。

第一,建好清潔衛生的環境,這是減少疫情的基礎。應將公共衛生服務納入社區公共服務,對社區中的生鮮市場、垃圾收集點、公共廁所、健身器材、小區門禁等加強清潔與消毒工作,減少疾病傳播風險;將社區環境整治納入社區治理,配合其他部門協同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改善老舊小區、城中村和城鄉接合部等重點區域環境衛生。

第二,立足長遠,重視15分鐘城市健康生活圈的規劃與建設,為市民提供鍛鍊活動空間,實現有限空間的高效利用。比如,學校、單位的球場、運動館等設施在周末或假期基本處於閒置狀態,要充分發揮這些基礎設施的作用。同時,應重視大規模疫情防控的公共衛生設施規劃與建設。如果資源有限,應立足現有資源有效利用,重視學校、運動場館建設與加固,在災害來臨時,可用於防災避險的應急避難場所等。

第三,提高基層工作人員能力建設。目前,城市社區會組織一些地震、消防等防災演練,但很少有社區組織過重大傳染病預防演練。在日常工作中,社區應對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危機事件等風險隱患開展全面摸排和系統評估,建立起應對災害風險的「四單一圖」,即社區災害風險隱患清單、災害脆弱人群清單、社區災害脆弱住房清單、社區災害脆弱公共設施清單和社區災害風險地圖,全面掌握社區在抵禦災害風險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做好社區防災減災工作。在公共衛生事件預防方面,以社區災害脆弱人群的清單為例,在日常管理中做好高齡獨居老人、殘疾人、未成年人等詳細精準登記,了解哪些居民需要特別幫助。

第四,重視志願者隊伍儲備建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眾多黨員志願者成為基層疫情防控的穩定力量。為應對社區工作者緊缺問題,向社會借力,與社會力量形成合力。落實黨員到居住社區報到工作,同時發動社區企業、商戶、社會組織等,依據職業、專長等建立交通、通信、消防、居民管理、搜索救援、醫療服務等方面的志願者隊伍。重視志願者隊伍的急救、救難、撤離等技能培訓和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演練。

第五,提前做好應急物資儲備。針對城市常見災害與風險,鼓勵居民做好家庭物資儲備;聯合社區衛生中心等儲備藥物、食物和帳篷等應急物資;通過籤訂災前合作協議等方式,與駐區企業、社會組織以及商場、超市、餐廳等商戶合作,做好實物儲備,建立災害來臨時的物資供應保障渠道,以社區活動範圍為中心,事先與學校、醫院、圖書館等協調,建設和指定臨時避難所。

第六,推動部門間協同機制,促進信息共享共通,實現信息資源效用最大化。許多城市以網絡為紐帶,以雲計算處理海量數據,建立起高科技支撐的信息系統,但部門之間信息整合、共享還不夠。醫療系統和公共衛生系統快速實現信息共享是疫情預警的前提。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要從國家頂層設計入手,清晰界定社區職責,使其回歸本位。同時,激發社區居民保衛家園的責任感,促進政府、市場、社會組織和社區居民攜手合作,共同建設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園共同體。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呂芳 作者系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提升社區全科醫生公共衛生能力
    如何培養直接面對廣大患者醫療需要和公眾健康需求的基層醫護人才,培養全科醫生、提升公共衛生能力,是當前醫學教育改革的重大命題。今天,我們刊發此版,希望對當前醫學教育深入改革有所裨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我國基層社區醫療工作者牢記使命,為遏制疫情擴散、保障群眾生活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 提高城市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能力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市面臨的不確定性風險不斷增加,特別是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會對城市生產生活帶來重大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著力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和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城市治理應以此次疫情大考為契機,根據新形勢、新要求不斷提高城市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努力增強城市發展韌性。
  • 提升社區公共衛生治理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6月2日主持召開的專家學者座談會上強調,只有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健全預警響應機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織密防護網、築牢築實隔離牆,才能切實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應急管理體系的「神經末梢」,其公共衛生治理能力將直接影響人民的安全保障水平。
  • 強化疾控機構建設、提升醫療救治能力……威海出臺完善公共衛生...
    比如,提出市縣兩級設立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同級疾控中心實體化運行,健全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協調機制;提出完善突發重特大公共衛生事件防控規範,細化部門職責,明確危機不同階段的責任和應該採取的行動,完善聯防聯控機制;推動三大醫療集團信息化系統一體化運作,實現醫療機構間數據互通、醫療機構與疾控機構間信息共享,提升公共衛生風險評估和預警能力;提出推動《威海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辦法
  • 應對風險挑戰,提升這項能力很重要
    城市風險的形成涉及到多方面多層次的因素,提升城市風險防控能力,化解重大安全風險,首先要提升風險識別能力,並根據風險預警的分級提示,紮實做好風險防控工作。城市規模龐大、人口密度大難免會積累各種風險和隱患,但這種風險並不必然會導致重大事件或危機的爆發。提升城市風險治理能力,不單單是要強化跨界治理能力,更要強化監測識別預警,提升風險管控能力。
  • 加強首都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內容...
    為全面提升首都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進一步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加快推進公共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制定如下行動計劃。加強街道(鄉鎮)公共衛生工作力量,結合實際配備具有公共衛生專業背景或工作經歷的工作人員,落實公共衛生政策、引導社區力量參與防控、開展健康知識宣教。發揮社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及其公共衛生委員會作用,推進基層公共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發揮優勢 提升城市社區公共衛生應急能力
    2020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極大考驗了我國社會治理和應急管理水平。  城市社區是社會細胞和國家治理基石,社區公共衛生應急能力提升是應急管理體系重要組成部分。
  • 【醫療】肥西縣多措並舉築牢公共衛生健康屏障
    穩步提升群眾健康素養觀。縣衛健委聯合縣疾控中心開展「三減三健」健康促進專項行動,推進健康促進縣和健康促進單位創建工作;組織健康巡講進社區、進工廠、進學校,全縣學校健康教育開課率達100%;開展以「全民健身、健康肥西」為主題的全民健身活動767場。緊緊把住重大疾病預防關緊緊把住重大疾病預防關。
  • 為應對公共衛生事件影響,韓國計劃2月底宣布經濟刺激措施
    為應對公共衛生事件影響,韓國計劃2月底宣布經濟刺激措施英為財情Investing.com-周三早間,韓國財長洪南基表示,計劃在2月底宣布初步的刺激性措施。受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自2月初以來,中國赴韓遊客數量大幅下降。由於中國是韓國最大的遊客來源國,中國遊客的減少可能會加劇對韓國經濟的負面影響。韓國總統文在寅在周二的內閣會議上表示,政府應當全力提振經濟。他表示,當經濟處於危急情況,需要刺激以提振內需。
  • 六大公共衛生項目在漢開工 投資合計超過100億元
    這也是武漢近年來最大的公共衛生投入,也是武漢首次大規模在新城區建設三甲醫院,意味著武漢市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公共衛生工作水平將得到提升完善。項目建成後,將彌補武漢市傳染病醫院和床位的不足,提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救治能力。  對於「兩院」項目,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方鵬騫教授認為:「『兩院』項目代表著國內醫療救治一流水準,這意味著武漢的整體醫療救治能力向國際高水平邁進。」  武漢市衛健委介紹,六個項目的總投資加起來超過100億元,這是近幾年來武漢市公共衛生領域最大的投入。
  • 全面錘鍊提升幹部「七種能力」 著力打通「兩山」轉化有效通道
    他強調,要對標對表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錘鍊提升幹部的「七種能力」,著力打通「兩山」轉化的有效通道。二是順利做好換屆工作,鎮黨委要扛起主體責任,把村(社區)組織換屆作為當前頭等大事抓實抓好抓穩,確保換出戰鬥力、換出凝聚力。三是紮實做好社會穩定工作,嚴厲打擊非訪等違法行為,切實抓好秋冬季防疫、防火等工作,牢牢守住社會大局穩定底線,確保社會平安和諧、群眾安居樂業。四是持續抓好「我們的家園」建設,進一步提升標準,不斷拓展內容和內涵,堅持因地制宜,挖掘特色文化,打造一批富有特色、個性鮮明的美麗村莊。
  • 第三節社區公共衛生服務
    三、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一)概念:1、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是指由政府綜合選擇確定,並組織提供的非營利的衛生服務。2、執行主體: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等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分別接受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業務管理,併合理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
  • 應對突發事件案例.點評.啟示
    選取全球範圍內的25個典型案例,通過對案例進行詳細描述,儘量還原突發事件的真實場景;點評則緊密結合案例的典型性,圍繞應對突發事件的預案、體制、機制和法制展開,在闡述基本理論的基礎上,結合專家的多種視角,著重從適合讀者需要的角度進行解析。
  • ...改革健全完善五大機制,切實增強基層社區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能力
    市委書記李強在會上強調,我們要著眼長遠、謀求長效,自覺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加快補短板、強弱項、增能力,努力走出一條超大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治理之路。
  • 武漢六大公共衛生項目同日開工
    提升全市公共衛生救治能力    四個新城區各建一家    「平戰結合」三甲醫院    「四區」重點項目,即分別在醫療資源相對薄弱的四個新城區(蔡甸常福、江夏鄭店、新洲雙柳、黃陂前川),按照三甲醫院標準,各新建1家平戰結合、常備床位1000張的醫院,其中蔡甸常福和江夏鄭店分別預留1000張床位的擴展空間。
  • 姜曉萍:加快提升社區疫情防控能力
    【姜曉萍:加快提升社區疫情防控能力】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四川大學社會發展與社會風險控制研究中心主任姜曉萍指出,疫情防控阻擊戰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也考驗著基層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這就需要我們加快提升社區疫情防控能力,使所有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 政協委員胡豫講述武漢戰「疫」故事 建議完善突發公衛事件防控救治...
    要堅持整體謀劃、系統重塑、全面提升,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提升疫情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完善公共衛生應急法律法規,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著力從體制機制層面理順關係、強化責任。「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事關人民身體健康、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穩定。
  • 春秋航空董事長建議:將民營企業納入國家突發事件應對體系
    雖然新冠疫情在我國得到有效遏制,但應對包括新冠在內的各類疫情的發生仍需要長期關注。我國也是各類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突發事件應對任務艱巨,應進一步發揮民營企業在國家突發事件應對中的作用。他介紹,從發達國家經驗看,普遍通過立法的方式強調發揮民營企業在國家突發事件應對體系中的作用。
  • 配合疾控入戶流調消毒,村(居)公共衛生委員會積極參加社區防控
    4月17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說,村(居)公共衛生委員會成立以來,在有效整合社區、村工作資源,組織開展健康知識宣傳、愛國衛生運動、解決相關公共衛生問題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建設西部醫學中心 打造西部醫學高地 重慶提升公共衛生服務及突發...
    重慶日報消息,3月19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衛生健康委獲悉,我市將實施一批公共衛生服務及突發事件醫療救治能力提升項目,帶動健康產業發展。市衛生健康委規劃處副處長劉亮晴說,我市還將實施一批公共衛生服務及突發事件醫療救治能力提升項目,帶動健康產業發展,並按照規劃,在主城、渝西、渝東北、渝東南分別建設1所應急醫院,建成公共衛生全民防控體系。「未來,我們還將拓展健康服務模式,推進產業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