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7億資管計劃爆雷探秘 人保資管等捲入保千裡漩渦

2020-12-14 網易財經

200多名投資者,牽涉至少7家公司,7億資金遲遲不能退出,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出品|網易清流工作室

作者| 何健

編輯| 趙妍

近日,數十位投資者蜂擁入中國人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人保資管」)上海總部,在年底給人保資管送來了一首「祝歌」。這是一首藏頭詩,每句開頭連成一段話,就是「人保還錢」。

網易清流工作室了解到,人保資管和大成基金曾成立大成創新資本,募集7億資金投入到百歲蘭投資、保千裡(600074.SH)設立的併購基金中。然而,併購基金投向的三家企業出現諸多財務異常,2017年因捲入莊敏事件,資產也面臨大額減值,導致7億資金無法按期退出。

2018年11月15日,40餘名投資人與恆天財富、大成創新資本以及百歲蘭的負責人進行對接,大成創新負責人當時承諾1月後給予解決方案答覆。2018年12月15日,本是214名投資人得到產品退出方案和費用補償的一天,但卻沒有得到滿意的回覆。

網易清流工作室注意到,該資管產品的資金投向指向三家與保千裡有大量業務往來的公司,且均存財務數據異常。與此同時,資金投資過程中,被投資標的方有兩位神秘股東出現並很快套現離場,借併購基金接盤獲得了數億元收益。

200多名投資者,牽涉至少7家公司,7億資金遲遲不能退出,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三投資標的財務數據異常

大成創新是由大成基金和人保資管於2013年合資成立的資管公司,大成基金佔52%股份,人保資管佔48%股份。

2015年12月,大成創新成立「大成創新-歲蘭千裡併購專項資管計劃(下稱「系列資管」)」,該計劃投資於深圳市歲蘭千裡產業併購基金合夥企業(下稱「千裡併購」),千裡併購在2015年8月由百歲蘭和保千裡協議設立。

值得注意的是,百歲蘭是一家2015年5月剛成立的投資管理公司,不到半年成為了千裡併購的GP(一般合夥)。網易清流工作室發現,百歲蘭實控人楊宇禧,旗下公司與保千裡之間原有業務往來。

楊宇禧此前是動力盈科實業有限公司(下稱「動力盈科」)實控人。動力盈科主營監控視頻設備,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對其2015年的審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15年6月30日,保千裡電子有限公司(簡稱「保千裡電子」)是動力盈科第三大欠款方,應還帳款822萬多。同時,保千裡電子是動力盈科第二大客戶,貢獻了其全部營業收入36.35%的份額。


網易清流工作室了解到,千裡併購10.31億元資金投向的三家企業,不僅均存財務數據異常,且與保千裡有大量業務往來。

三家企業分別為武漢赫天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武漢赫天」)、廣州澳視互動傳媒有限公司(下稱「廣州澳視」)與天津市嘉傑電子有限公司(下稱「天津嘉傑」)。

武漢赫天的盡調報告顯示,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武漢赫天2015年營業收入與上年基本持平,但淨利潤由2014年虧損1024萬轉為2015年的盈利3779萬元,毛利率亦並從2014年的2.68%,激增到2015年的38.76%。致同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武漢赫天2016年審計報告顯示,武漢赫天在生產工藝和產品結構沒有重大改變條件下,上期期末未分配利潤為-588萬多,但到2016年本期歸屬淨利潤驟增至1.29億元,財報附註裡沒有對此作出相應解釋和標註。


網易清流工作室從大成創新流出的投資文件中發現,武漢赫天當時淨資產為1.17億,但大成創新給出了高達16億元的天價估值,投入4億元(近淨資產的4倍)受讓25%股權。

根據亞太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廣州澳視2016年6月30日盡調報告,廣州澳視同樣存在財務異常。廣州澳視在主營業務、營業成本沒有變化的情況下,2015年毛利率比2013年、2014年提升20個百分點、ROE提升30多個百分點。

內部投資文件顯示,該公司當時總資產1.06億元,淨資產只有4000多萬,大成創新卻給予了投前估值2.8億元,投後估值5億元,對該公司投入2.2億元,是淨資產的近5倍,卻僅佔該公司44%股權。

亞太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天津嘉傑2016年6月30日盡調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天津嘉傑總資產8192萬元,總負債6419.6萬元,淨資產僅1773萬元,應收帳款金額3600萬元,佔總資產8192萬元的40%,同時還有3000萬元的應付貨款,存在極大經營風險。然而投資文件中,大成創新對其投前估值高達3.38億元,並向該企業投入1.82億元,高達該公司淨資產的10倍多,卻只佔該公司35%的股權。

網易清流工作室了解到,除了財務數據上出現異常,三家被投資標的實際上均為保千裡的供應商或客戶。

武漢赫天2015年前三大客戶均為保千裡控制公司,應收款項高達武漢赫天當年收入的43%。天津嘉傑則存在過大量應收帳款來自保千裡和莊敏關聯的公司。廣州澳視則於2016年後向保千裡購買了大量雲屏硬體設備,卻只收到三分之一,其餘的預付款至今沒有收回。

神秘人獲利

網易清流工作室2017年9月曾獨家報導,保千裡借殼上市後,開始頻頻對外投資。實地走訪以及員工訪談顯示,部分被投資標的存在突擊變更主營業務、控制人原為保千裡員工、同行等情況。保千裡在當年10月對該報導發布澄清公告,後又在11月公告承認莊敏存在侵佔上市公司利益的行為。上海證券交易所監管函後對前述澄清公告追究責任。

2017年12月保千裡收到證監會要求調查莊敏的協助監管函。莊敏涉嫌以對外投資收購資產、大額預付款交易、違規擔保等方式侵佔保千裡公司利益,具體操作手段是:通過控制投資標的轉讓方收款銀行帳戶的方式控制該等帳戶的股權轉讓款、通過介紹第三方與投資標的籤署業務合同的方式將增資款轉出、通過對外投資收購的方式侵佔上市公司利益。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千裡併購的對外投資標的中,發生了與上述類似的情形,如保千裡與武漢赫天之間就有大量預付款交易,而天津嘉傑也存在應收保千裡的大量款項。

網易清流工作室發現,其中一個投資標的武漢赫天,其股東在一年裡出現過劇烈變動,公司的大股東紛紛在千裡併購高價投資時減持手中股份。其中,有兩名股東在2015年6月以低價突擊,大舉買入武漢赫天53.42%的股份。此時百歲蘭剛成立1個月,而再過2個月千裡併購即由百歲蘭和保千裡合作成立,在2016年4月千裡併購和另一基金千裡財富就以數倍估值接過了這兩名股東的全部股份。

2015年6月,吳文峰認繳3041萬股、劉橋認繳2675萬股,以1.1元/股的價格大量買入武漢赫天的股份。

來源:武漢信宜鑫寶聯合會計師事務所2015年驗資報告

兩人合計持有53.42%的股份,而根據天眼查的高管信息顯示,兩人雖持有過半股份但在高管董事名單中並沒有兩人的蹤跡。

來源:武漢赫天2016年財報

2016年,吳文峰、劉橋將其所持股份全部套現,而董事長劉華也開始減持套現,其他高管陽青、張輝則將所持部分股份轉手給劉華,也實現了間接減持。上述權益變動表具有較強的迷惑性,似乎吳文峰3041萬元的股份加上劉華214萬元股份合併轉讓給了千裡財富,劉橋2675萬元股份全部轉讓給了千裡併購。

然而,仔細檢核武漢赫天2016年財務報表附註可以發現,事實是劉橋1605萬元股份加上吳文峰1650萬元股份轉讓給力千裡財富,劉橋1070萬元股份加上吳文峰1391萬元股份、劉華214萬元股份轉讓給千裡併購。路徑如下:

出讓

受讓

劉橋

吳文峰

劉華

千裡財富

1605萬

1650萬

0

千裡併購

1070萬

1391萬

214萬

千裡併購接盤的不是劉橋的全部股份,而是劉橋和吳文峰各近一半。這樣的會計操作易讓人以為吳文峰與千裡併購基金不存在聯繫。吳文峰、劉橋按照3041萬股、2675萬股的權益退出,按照1.1元/股計算,投入成本合計僅6287.6萬元,卻能在一年內套現併購基金近4億(不包含劉華部分),可謂最大贏家。

神秘人物「吳文峰」、「劉橋」是何許人?為何兩人能夠在1年內通過併購基金接盤套現4億元?從神秘股東2015年6月突擊大量低價買入,到2015年8月宣布併購基金協議,再到2015年12月大成創新以7億手筆入夥,直至2016年4月併購基金投資武漢赫天,神秘股東全身而退,這一切動作在不到1年的時間裡已經全部完成。

網易清流工作室聯繫到大成創新總經理鄧韶勇,對方回應稱將有專門應對人進行回應。工作室向應對人發去郵件,但截至出稿,尚未收到應對人回應。工作室又致電百歲蘭公司,百歲蘭則回應公司領導在出差,之前有過和投資人電話會議,目前無法給予回復。

作為該產品代銷與推介人恆天財富方面,該公司回應網易清流工作室稱:「產品的風控措施在當時是適當的,包括優先劣後安排、管理人大成創新的股東和團隊背景、劣後級合伙人保千裡整體市值超過300億元、保千裡實際控制人莊敏持有的保千裡股票市值超過100億。」

本文來源:清流 責任編輯:張梅_NF2100

相關焦點

  • 踩雷多家暫停上市公司 國盛資管、聯儲證券風控「形同虛設」
    06-08 10:25:03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證券市場紅周刊消息,5月中旬,深交所宣布7家退市公司名單,國盛證券資管子公司發行的資管計劃投向其中3家,聯儲證券發行的資管計劃投向其中兩家,均出現兌付逾期。
  • 華領資管被立案偵查 3家上市公司「踩雷」1.19億
    華領資管被立案偵查,3家上市公司「踩雷」1.19億  原創: 姜玥  《國際金融報》記者獨家獲悉,讓康力電梯(002367,股吧)、上海洗霸(603200,股吧)、中原內配(002448,股吧)三家上市公司合計「踩雷」1.19億元私募產品的上海華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華領資管」),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立案偵查,公司實控人兼董事長孫祺被刑事拘留。
  • 華泰證券子公司「換帥」 資管「老將」王錦海加盟華泰資管
    業界認為,王錦海推動了中信證券集合計劃產品、養老金業務、銀行委託業務、財富管理業務的大發展,管理資金規模從不到10億元發展到12000億元。憑藉這一履歷,2016年華菁證券「挖角」並給出了副總裁的職位。自2002年證監會陸續核准了券商受託投資管理業務牌照,王錦海也隨之進入券商資管領域,其深度經歷了券商資管牌照的逐步放開和業務形態變遷。
  • 2018年信託資管踩雷大全
    、工大集團違約、延期匯總:新華富時-工大 1號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大通資管-陽明 6號、18號、181號、210號、211號、212、213號資產管理計劃中江信託-金虎 310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工大集團)如有六、和合資管違約、延期匯總:和合資管-天業股份(600807,股吧)資產管理計劃
  • 2014券商資管大閱兵
    對於取得的成績,廣發證券資管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投資者報》記者,公司秉承著低調做事的原則,不願意接受採訪。  資料顯示,上述多款產品的投資經理均為王晶。王晶畢業於北京大學、四川大學,金融學、計算機應用專業研究生,擁有4年證券從業經歷,7年工作經驗。2010年加入廣發證券,現任廣發恆定5號、恆定8號、恆定10號、恆定14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廣發恆定?
  • 35億票據基金陷兌付危機:華領資管被查 3家公司踩雷
    來源:國際金融報原標題:35億票據基金陷兌付危機!華領資管被立案偵查,3家上市公司踩雷《國際金融報》記者獨家獲悉,讓康力電梯、上海洗霸、中原內配三家上市公司合計「踩雷」1.19億元私募產品的上海華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華領資管」),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立案偵查,公司實控人兼董事長孫祺被刑事拘留。
  • UDMZ——區塊鏈資管界的黑馬,引領下一代資管平臺
    一直以來,資管行業,存在幾大弊端,其中包括真假資管難辨、資管方式單一、難以實現持續收益,綜合歸納起來,還是因為不能做到公開透明,不能做到降低信任成本,在這樣的痛點面前,區塊鏈技術和通證經濟思維,就有這天然的用武之地。
  • 華領資管被立案偵查 3家上市公司「踩雷...
    原標題:35億票據基金陷兌付危機!華領資管被立案偵查 3家上市公司「踩雷」1.19億 摘要 【35億票據基金陷兌付危機!
  • 王宏宇、王文歡:基於資管新規視角下的證券公司票據資管業務風險...
    票據資管業務發展趨勢票據資管業務是指銀行委託券商成立資產管理計劃,並要求資產管理計劃買斷銀行貼現票據的業務,銀行通過資管計劃讓自身的票據資產出表,從而達到不佔用信貸額度的目的。伴隨著票據市場和券商定向資管計劃規模的下降,票據資管規模也有所減少,到2018年底,票據資管的規模大約在2萬億元,而受《資管新規》的限制,2019年以來,券商開展票據資管業務較為謹慎,新增規模較少,整體票據資管規模變動不大。
  • 券商資管排位賽:東證資管收入連續三年第一,國君躍升4位排名第二...
    華泰證券近三年資管收入排名則保持在第二和第三之間。2017年和2018年,華泰證券資管收入分別為14.83億元和13.37億元,僅次於同期的東方證券資管收入,連續兩年位列第二。2019年,華泰證券資管收入為15.52億元,排在第三位。
  • 接連踩雷康得新、豫金剛石 興銀基金旗下上海興瀚資管怎麼了?
    接連踩雷康得新、豫金剛石,興瀚資管怎麼了?來源:新京報網一連踩雷兩大「黑天鵝」,債主「熬成」了股東,興銀基金旗下上海興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興瀚資管」)最近就遭遇了這樣的「小概率」事件。興瀚資管怎麼了?
  • 日出東方「陰霾」:參股快手股價瘋漲 卻踩雷資管計劃
    2020年的第一個周末,日出東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日出東方」)公告稱,公司此前5000萬元認購的一個資管計劃,到期後一直未定延期或清算決議,項目存在延期或無法全額收回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財報顯示,日出東方2019年前三季度盈利4470.95萬元。若上述資管計劃無法收回,公司前三季度或許「白幹」。
  • 寶能系資管計劃全曝光 姚振華賭上身家做差額補足
    7月19日,萬科發布了一份《關於提請查處鉅盛華及其控制的相關資管計劃違法違規行為的報告》,舉報鉅盛華九個資管計劃合同及補充協議未作為備查文件存放上市公司,違反相關上市公司信披規則。此後,深交所發出監管函,鉅盛華近期向萬科提供九個資管計劃的合同文件。於是便出現了文章開頭一幕。
  • 期貨資管:「麻雀」變「鳳凰」不是夢
    截至今年6月30日,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公募基金規模7.11萬億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專戶業務規模9.05萬億元,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規模10.25萬億元,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規模3.89萬億元。「期貨公司資管沒有迎來爆發式增長,有多方面原因。」廣發期貨資產管理部原董事總經理黃邵隆對期貨日報記者說,整個期貨行業的投資者基數不大,而外圍市場對期貨公司資管、期貨私募等的認可度不高,仍認為都是高風險投資,評判標準非常嚴格。這一點引發了期貨資管行業人士共鳴,特別是期貨資管很難取得銀行這一「大金主」的認可。
  • 尚福林:迎接資管大時代,需要更統一的監管和更專業的資管隊伍
    只有建立更統一的監管框架,培育更專業的資管隊伍,壓實資管方的義務和主體責任,同時加強投資者教育和分層管理,我們才能夠進一步迎接資管大時代。以監管套利、隱匿風險為特徵的同業通道業務規模大幅下降,借道各類資管計劃,意圖讓不良資產非潔淨出表的違規問題得到重點整治,讓資金自我循環、資產高速虛假擴張的頑疾得到糾正。2017年以來,累計壓縮交叉金融類高風險資產約16萬億元,信託行業的金融同業通道業務較歷史峰值下降近5萬億元,證券、基金中以通道業務為主的資管計劃規模同比大幅減少,行業健康度不斷提升。
  • 龔德雄出任國泰君安資管董事長
    證券時報記者 楊慶婉  國泰君安資管人事變動終於塵埃落定。證券時報記者獲悉,上海證券原總經理龔德雄已赴國泰君安資管出任董事長,而上海證券總經理一職由原國泰君安董辦主任李俊傑接任。  國泰君安資管作為規模超過5000億的券商資管子公司,去年經歷了首席執行相關公司股票走勢官章飈及部分骨幹離開、今年又逢董事長顧頡辭職,在其他券商大力拓展資管業務的發展期面臨調整,所幸規模和收入排名雖有所下降但至少保住了前五。
  • 大資管時代:券商資管「馬太效應」凸顯
    所有這些政策均指向金融機構監管套利的「影子銀行」行為,而過去幾年野蠻生長的券商資管自然是首當其衝。  隨著資管新規出臺,監管層明確對資管產品分類型統一規制,至此資管行業統一監管的大幕逐漸拉開。短期看會有一定的衝擊,但長期看,將為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健康發展奠定基礎,且有利於回歸資產管理業務本源。
  • 國華人壽旗下資管公司落定 預計三年淨利破億
    本報實習記者 王曉珊 記者 鄭利鵬 廣州報導10月12日晚間,天茂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茂集團」,000627.SZ)發布公告稱,收到國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華人壽」)轉發的銀保監會批覆,同意國華人壽和新理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理益集團」)共同發起籌建國華興益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華興益資管
  • 國泰君安資管公司副總經理成飛:券商資管怎樣不輸在起跑線上?
    券商資管已成為債券市場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7月20日,國泰君安資管公司副總經理成飛在「2019中國資產管理年會」之債市投資主題論壇上表示。  數據顯示,目前券商資管債券投資規模已超過4萬億,而券商自營、公募基金的債券基金投資規模還不到4萬億。但在當前的市場中,券商資管往往被貼上了通道、嵌套之類的標籤。
  • 排名倒數、風格激進:華泰資管債基遭遇「黑天鵝」
    而重倉信用債的公募基金也損失慘重,華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公司(下稱「華泰資管」)就是一家。根據Wind資訊,自10月23日至11月17日,在收益率排名倒數前10位的債券基金中,華泰資管佔到5位,分別排名倒數第一、倒數第二、倒數第五、倒數第六及倒數第十,收益率依次是-13.38%、-11.35%、-7.23%、-6.65%及-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