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雞年深圳土拍第一棒:華僑城近60億奪龍華商業地塊】在新增土地尤其是宅地供應極度稀缺的深圳市場,公開拍地往往意味著一次擴儲的良機。(證券時報網)
在新增土地尤其是宅地供應極度稀缺的深圳市場,公開拍地往往意味著一次擴儲的良機。
2016年底深圳土拍潮中最受關注的龍華地塊以終止拍賣而告終,但雞年土拍「第一棒」龍華再次燃起了土地市場。今日,龍華拍賣一塊商業用地(編號A811-0322),經過萬科、龍光、中海、金茂、碧桂園和華僑城等房企300餘輪的激烈競價,最終被華僑城以59.8億元拿下,折合樓面價約每平方米3.7萬元。
深圳市規土委信息顯示,競拍宗地A811-0322位於龍華區民治辦事處,土地面積16030.57平方米,土地使用年限40年。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深圳市規土委的規定,競得人籤訂出讓合同後需在5個工作日內一次性付清成交價款,項目建成後公交首末站及其站務用房產權歸政府;地塊內公共連廊及其凌空部分的地面投影空間、連廊公共開放空間產權及運營管理權歸政府,由競得人建成後無償移交。
這也是龍華區商業地塊樓面價首度逼近每平方米4萬元關口,甚至高於深圳另一熱點區域前海的水平。市場資料顯示,2015年龍光曾以總價112.5億元競得龍華一宗商業地塊,折合樓面價每平方米1.95萬元。相比之下,2016年前海前灣片區迎來兩宗商業地塊出讓,其中T102-0263宗地起拍樓面價為每平方米30016元,創下前海起拍樓面價首度突破3萬元的紀錄。
此外,深圳中原研究中心預計,2017年商務公寓市場供應量受多方面的原因預計將達到頂峰,全市將約有63個潛在供應公寓項目,無論是供應體量或是項目個數將創歷史高度,市場競爭將非常激烈。正是由於商務公寓數量井噴,對這個市場加強價格監管已刻不容緩。此前,深圳市規劃國土委發布《商品住宅和商務公寓預現售管理操作細則》的通知,曾經游離於「限價令」之外的商務公寓、現售房、精裝房也一一「中槍」。
(責任編輯:DF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