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昨天的社交網絡被2017上海「維多利亞的秘密」大秀刷屏,來自世界各地的模特穿著誇張奢華的內衣走上T臺,這個來自美國的內衣品牌似乎已經與中國市場和中國女性無縫對接。取名維多利亞,到底意在喚起對那個時代某種禮節與體面的記憶,還是以性感張揚的姿態對那個時代的保守予以諷刺,我們不得而知。你或許想像不到,維密的出現正好與美國女性運動高潮迭起的上世紀七十年代重合,在經過了長期保守觀念束縛之後的男女看來,維密在美國閨房無異於平地起了驚雷。維密沒有秘密,而是把紅紅綠綠、或含蓄或暴露、能引起男女對性愛情節無限遐想的內衣,擺放在了商店櫥窗裡。
在《衣不蔽體:二十世紀中國人的服飾與身體》一書中,作者赤樺專闢章節,講述了中國從古代肚兜到情趣內衣的歷程,以及其中男女兩性權力關係的變遷更迭、社會審美與道德的悄然變化。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經出版社授權,節選部分內容以饗讀者。
從古至今,女人的標準,尤其是風騷妖媚的標準,都是男人的標準。如果要說內衣中的「褻」,現代男人倒是在女人內衣中注入了不少輕薄的元素。
古代的肚兜,原本並不蘊含情慾的寓意。女人穿肚兜的用意與西洋女人戴胸罩的心思完全相反。如果說西人發明的胸罩是要凸顯、張揚女人的胸脯,那麼,肚兜則是為了約束女人的胸部。這一點在中國古典繪畫中顯而易見。
國畫中所表現的古代美人,無論娼家還是良家,她們的胸部都沒有得到畫家頌揚。即或在不讓公眾染指的春宮圖畫中,畫師也很少強調女人的胸部。偷情和風月場中的女人,無非是寬衣解帶,讓色彩豔麗的肚兜慵懶地掛在胸前,酥胸一抹依稀可見。從唐代一些宮廷繪畫中,間或可以尋訪到衣裙絢麗、髮型時髦的女人豐乳半裸,但那絕不是有意的表現。在那個從文人騷客、達官貴人,到庶民百姓集體頌揚豐腴美人的時代,宮廷畫師並不在美人胸前流連,而是在整個肉感的美人圖畫上,均勻地撒滿主宰男人眼睛和性幻想的情慾暗語。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一些兼有西方和東方情結的時尚女性,把肚兜當成一面當代情慾風情旗幟,穿上隨意而精緻的繡花絲麻外套,敞著前襟,妖豔肚兜如一枝紅杏兀自跳出。
緊接著,本土和國際服裝設計師,爭先恐後,把肚兜這個內衣顛來覆去,為女人搞出了幾多令男人心花怒放的外穿肚兜。
最早引領內衣外穿潮流的不是本土初出茅廬的影星之輩,而是美國歌壇藝人麥當娜。這個曾經以性、以情色、以物質為身份符號的女人,1990年率先穿上錐子形狀的金屬胸罩與禁錮身體的塑身皮衣,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女人內衣外穿的概念開始流行。她在舞臺上瘋狂地又唱又跳,肆無忌憚地扭動著身體,她外穿的胸罩也不再是普通意義上的胸罩,它解構了女性的嫵媚和性愛遊戲中的纏綿。錐子形的金屬胸罩雖然冰冷堅硬,但仍是女人溫暖、豐滿乳房最生動的象徵。她藐視權威和規矩的做法,把身居主流的觀者弄得瞠目結舌。標榜婦德的人士開始撰文抨擊麥當娜,指責她是在誘導涉世未深的女性直接走向墮落。
近年來,這位曾經被眾多美國女人嫉妒並抵制過的物質女郎「改邪歸正」了。她收藏起所有賣弄風騷的伎倆,搖身一變,穿著打扮保守起來,「皈依」了美國主流價值體系,內衣也規矩地隱沒在外衣裡面了,再也沒用它張揚性的愉悅了。當年豔俗的麥當娜正在試圖做一個看起來既有文化修養又有母儀光輝的為兒童寫書的作家。然而,由她的內衣外穿而演變來的內衣化時裝,如吊帶裙、吊帶衫,卻成就了幾乎整個九十年代的穿衣潮流。
《尋衣記》在舞臺上發出的宣言,讓人不禁想到「維多利亞的秘密」。這家美國女人內衣連鎖店的店名,在含蓄而狡黠地作弄著男人性幻想的同時,又充滿了對遙遠的維多利亞時代的嘲弄。謙卑、貞操、自我克制,是那個一百多年前消失了的道德規範,或時代精神。社會不存在對性的公開涉及。當然,私下裡,或在妓院這樣的情色場合,維多利亞的道德觀就沒有地位了,也得不到尊重。
貞操觀念被一針一線地縫進了結構繁複龐大的服裝中。然而,繁複衣衫的設計手法是矛盾的,其初衷是掩蓋女人身體,達到控制女人的精神和欲望的目的。然而在這重重疊疊的外衣遮掩下,女人的胸部卻又被堅硬的胸衣高高託起,且半裸著。這就是在告訴女人,無論如何,你都是男人的性客體。女人自己也堅守著世代相傳的這個秘密:穿性感內衣,魅惑男人。
如今的美國乾脆把這個「秘密」亮出來給你看。儘管內衣品牌宣傳中從來都說「沒有秘密」,也「沒有維多利亞」。創始人羅伊·雷蒙德(Roy Raymond)選用「維多利亞」這個名字,不過是想喚起對那個時代某種禮節與體面的記憶。1977年,雷蒙德在西海岸舊金山附近的帕洛阿爾託的一個購物中心開設了首家「維多利亞的秘密」。他從一開始就把店面構想成維多利亞時代典型的閨閣場景:黑木地板,絲質帷幔,東方地毯裝飾。然而,在這精緻體面的外表下卻隱藏著一個「秘密」——非實用性的、充滿誘惑的女人內衣。
在此之前的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美國女人為了情趣而穿的內衣,都留給了蜜月或結婚紀念日等特殊日子。七十年代的婦女運動風起雲湧,號召女性解放身體,掙脫帶鋼託胸罩的束縛。女性內衣生產商反應積極,很快推出了新設計,既讓女性的胸脯看起來自然,又有足夠的襯託,以避免乳房下垂的尷尬。不過,多數款式依然是為了實用,而非為了情趣。但「維多利亞的秘密」的出現正好與婦女運動高潮迭起的七十年代重合。在經過了長期保守觀念束縛之後的男女看來,「維多利亞的秘密」在美國閨房無異於平地起了驚雷。它告訴男人女人,臥室情趣這事,不必等到特別的日子才做。「秘密」二字也毫不掩飾地洩露了女人穿「維多利亞」內衣的天機。閨房中的秘密,除了心儀的男人,豈能讓第三者知道?「維多利亞」把紅紅綠綠、或含蓄或暴露、能引起男女對性愛情節無限遐想的內衣,擺放在櫥窗裡,店家兜售的不再是內衣,而是女色。有調查說,光顧「維多利亞的秘密」的顧客,百分之四十是男人。
「維多利亞的秘密」曾經有專為男人開闢的消費時間。我有一位東歐的朋友曾是這裡的模特兒,她說,屆時,女模特兒穿上不同款式的性感內衣,擺出各種讓人浮想聯翩的姿勢,為男人表演。
美國社會對性的態度很開放,可以公開談,也可以不那麼堂皇,稍帶猥穢之意。在這樣的社會文化背景下,設計內衣的人就大張旗鼓地在透明的胸罩罩杯上,在緊身的比基尼褲衩上,使出纏綿激情的花招,內衣用詞造句倒是坦蕩敞亮,直白真誠,不扭捏作態。即便是把色情意思弄到內衣設計中,一樣是誠實的,不遮掩,不矯飾,堂堂正正。色情內衣,絕對不允許去到堂皇的商場。和成人電影一樣,它們有自己的專門店鋪,未成年人不得入內。
九十年代中晚期,國人開始有意識地在內衣上抒發情慾。1994年初春,中國舉辦了首屆女性內衣設計比賽。輿論對這場比賽的宣傳非常低調,幾百名參賽的服裝設計師帶來的內衣款式,更像是一種藝術性的試探。以「記憶合金胸罩」「浪漫三角內褲」等為主題的內衣,最終歸屬只能是T臺,冰冷而缺乏生命氣息,很難引起臺下飲食男女的共鳴。飲食男女在臥室裡,需要激情、熱烈、浪漫。
儘管不接地氣,但這次設計比賽還是首次公開了內衣的隱秘性,並將女性內衣推到了時裝化的軌道,在長期混沌的內衣領土上,出現了令人愉悅的天光。此後,商店裡的女人內衣款式和顏色陡然間掀開了多樣化的篇章。
1996年,「三槍」女式內衣開始採用蕾絲花邊,以期體現女人在臥室中的魅力。但是,由於質地是化纖,結果,蕾絲花邊營造出來的一絲溫情,是堅硬幹澀的,留在女人肌膚和感覺上的記憶,也是粗糙的。
這一年,另一女士內衣品牌的「古今」打出廣告:「古今胸罩,一戴天驕」,也是驚世駭俗,響徹大江南北。
如果說「一戴天驕」還略顯含蓄羞赧,1999年問世的北京「婷美」塑身內衣,在新世紀初推出的廣告就比較直接了:「做女人挺好」。廣告神速席捲各大商場,一個不可明說而女人們又心領神會的信息開始在都市中流傳:內衣是要穿給男人看的。女人內衣就這樣明目張胆地同男人搭上了界。設計師們躍躍欲試,開始研究女人內衣中那些情慾的密碼了。
2001年,一個後來招致官司纏身的女人內衣燈箱廣告現身上海人民廣場地鐵站1號線轉2號線的通道,廣告語粗鄙而駭人:「玩美女人」。廣告中四位女性穿著烘託乳房的品牌胸罩,挑逗著路人。這個名為「思微爾」的內衣,還有一個英文名字SWEAR,翻譯成中文有詛咒發誓的意思。誰在發狠誓?應該是男人。
廣告出來沒幾天,一位母親向《解放日報》投訴,說她每天帶著未成年的女兒經過該廣告,都有被侮辱和被褻瀆的感覺。不久,該廣告內容由於違反《廣告法》中「妨礙社會公共秩序和違背社會良好風尚」的條令,上海工商部門責令思微爾公司停止發布此廣告,並罰款20多萬元。思微爾不服,訴至法院,爭辯說此「玩」非彼「玩」,此「玩」意為「追求、崇尚」,「玩美女人」其實是「追求和崇尚美好女人」,絕非一些人想像的那麼低俗。工商部門駁斥,「玩」有「戲弄、玩弄」之意,廣告主對廣告的理解不能強加於受眾。法院做出維持工商局對思微爾公司行政處罰的判決。
而婷美的「挺好」廣告的潛話語,則是女人要討好男人:線條要錯落有致,胸脯要挺拔。挺拔,才能吸引男人,才能有好時光。這同美國「維多利亞的秘密」正好構成一陰一陽兩極。開放的美國,採用隱諱曲折的秘密敘事,撩撥男人對女人身體的幻想。含蓄的中國,卻有些開門見山,直奔主題,讓挺拔的女人與男人的私語大白於天下。
充斥著挑逗話語的廣告轟轟烈烈,國產情趣內衣卻不見起色。而外來的情趣內衣,已悄然影響中國男女。受西方文化薰染的男女,開始利用外來的內衣表達愛意和情慾。
1999年,美國的女人內衣「仙麗」(Shirley of Hollywood)在北京城西那個以時尚青年消費群體為主攻目標的崇光百貨擺出了櫃檯。不過,商家還是顯得十分小心翼翼。在內衣品牌翻譯上,有意省去了「好萊塢」三個字。仙麗的每一個款式,都張揚著異國情色。接受過良好培訓的女售貨員,很樂意告訴那些在稀奇古怪內衣前徘徊的人:「這是情趣內衣。」內衣上的情趣,當然只能在臥室展現,在情侶之間解讀。情趣內衣是為男歡女愛設計的。有一款法國丁字形內褲可說明一切。設計師在內褲前面設計了一行英文字:Time for Desert。用中文說,就是「吃點心的時間到了」。
一語雙關,既是嬉戲又是調情,恰到好處地把內衣後面將要發生的性愛故事的帷幕,撩開了一個縫隙,這足以調動起遊戲中人的好奇心和想像力。仙麗售價不菲,從睡裙到胸罩,其價格都是普通內衣的幾倍到十幾倍不等。然而,售貨員說情趣內衣賣得非常好。在中國初試牛刀的仙麗看到了內衣情趣的遠大前景,所以,緊接著在北京白領麗人聚集的東城燕莎購物中心開設了第二個櫃檯。浪漫的法蘭西人也帶著「夏娃的誘惑」粉墨登場。夏娃的誘惑款式雖不及仙麗放蕩不羈,卻也是直言不諱的。售貨小姐也稱,「賣得非常好,尤其在情人節,好多男士來買,作為禮物送給自己太太或女朋友」。
而「維多利亞的秘密」是跟在二十一世紀的身後,悄然抵達北京和上海的,不過都是維秘的代理。2015年1月,它才在上海來福士廣場開設了大陸首家官方店。上海的一位圖書編輯,在2002年他女朋友過26歲生日那天,為她買了第一件內衣——淡粉色睡裙。從那以後,這位遊學美國多年的中年知識分子,經常探究「維多利亞」的新「秘密」,為他熱愛的女人買內衣。在他眼中,沒有什麼款式能比半透明的粉色睡裙更能撩撥他的性趣。
遠在美國加州的露茜更是深諳此道。這位我曾經訪問過的美國海軍軍官的妻子,為了迎接她遠航歸來的丈夫,常去「維多利亞的秘密」。她最愛的一款,是猩紅色仿古典維多利亞時代的睡裙,鑲嵌著同一色調的花邊,胸部的鋼圈把乳房高高託起,前胸半裸。這樣的睡裙顯然不是為睡覺而穿的。
這麼一說,「維多利亞的秘密」在美國、在中國銷售的,根本就是另一種男歡女愛的親暱方式。這便是現代「維多利亞」隱藏在內衣中的秘密。女人總是要為她所愛的人打扮的,從外衣到內衣,煞費苦心,總是為了這一個人。然而,限於生活條件、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國內女人穿內衣給男人看的機會還不多,或者說懂得欣賞女人內衣的男人還比較少,更不用說欣賞穿著輕盈曼妙內衣的女人。
國內有女性雜誌說,內衣是女人的愛情日記。這雖然有些自作多情,但也表達了些許女人內衣與性愛之間的情愫。既然美國的仙麗情趣內衣和法國的夏娃的誘惑都進入了京城中高檔購物中心,既然電視連續劇裡已時不時地讓女主角穿著款式暴露的睡裙在燈光撩人的臥室走來走去,那麼,更多的女人有意識地講究穿內衣,更多的男人有意識地看女人內衣,有意識地為女人買內衣,有意識地欣賞穿內衣的女人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今天女人的內衣,款式和內涵大同小異:保護身體,或放縱身體。保護,放縱,都是女人自己的選擇。這樣的自由,是走過相當漫長曲折的路程後才取得的。女人內衣同其外套一樣,也是在與掌握話語權的男人無休止的鬥爭中逐漸形成進而取得獨立地位的。
今人熟悉的女式三角內褲,是從十九世紀西方男人內褲演變而來的。那時,歐美女人內褲長至膝蓋,頗似今日女人外穿的七分褲。女式三角褲,曾被視為挑釁男權最明火執仗的符號。十九世紀的美國,宗教勢力強大,主宰著人們精神和肉體,是社會道德秩序至高無上的監督者。然而,男人一面揮舞宗教這把利劍,要求女人品行端莊,一面又要她們輕佻可及。品行端莊變現在服裝上,便是以曲曲折折的式樣隱藏女人身體,摧毀她跑步或疾走的欲望。有教養的女人,步態如微風划過水面,輕盈和煦,賞心悅目。
女人同時又被看成是滿足男人慾望的性客體,又必須是唾手可得的。於是,隱藏在跌宕起伏外衣下的十九世紀或維多利亞時代的女人,基本不穿內褲。要穿,也只能穿開襠燈籠短褲。如果穿封襠褲,這女人一定被視為模仿男人的佻薄之流。
由英、美、法聯合製作的故事片《心火》(Firelight)再現了這一細節。瑞士女子伊莉莎白為了替父親還清債務,把自己出賣給英國貴族查理三個晚上。在海邊酒店相會的第一個晚上,伊莉莎白脫去厚重的外衣,一條長至小腿的白色開襠內褲赫然出現。出賣肉體和接受出賣仿佛都是道義上的,然而那開襠褲卻顛覆了道義,更像反諷男權之虛偽,反諷男權為女性設置的所謂道德標準之謬妄無稽。
異國男人對內褲開襠與封襠的道德闡釋,讓人記起中國的一個娃娃皇帝——漢昭帝。《漢書》說,昭帝八歲登基,天子年少,「政事一決於光」。大臣霍光專權,染指朝廷與後宮。昭帝十二歲大婚,皇后是霍光六歲的外孫女上官氏。為了防範宮嬪宮女親近小皇帝,於是宮中女子「皆為窮絝,多其帶」。窮絝近似今天的褲子,前後有襠,用帶系住,還不是完全的封襠。這樣做是為了防禦的需要:一是阻擋宮女勾引天子,壞了皇后獨享雨露、獨攬孕育太子的事;二是阻撓天子企圖荒唐時,不那麼方便。史書沒有交代令宮女穿窮絝究竟有多大作用,反正娃娃皇帝在位十三年,二十一歲就歸了西。漢昭帝是病死還是他殺,至今仍是一樁歷史懸案。這事發生在公元前幾十年,比維多利亞時代早多了。
東西方女人被禁錮的肉體與靈魂,在十九世紀下半葉迎來了解放的黎明。社會的進步使上流社會、中產階級、職業女性有了直接介入男性群體的機會。在男性社會的默許下,她們開始穿上漂亮的裙裝參與到專屬男人的體育運動中。
上流社會的一些男人主張民主自由,允許女人同他們一道在溜冰場上旋轉,在網球場上步履蹣跚地揮動拍子,或昂首挺胸地騎自行車,等等;但整個社會而言,鼓勵女人在運動場上奪取勝利的人寥寥無幾。
參與體育運動,促使女裝從裡到外發生了史無前例的根本性變化,首先是思想前衛的女性穿上了男性象徵的長褲。進步服裝雜誌推波助瀾,乘機刊登一些具有革命意義的內衣廣告,女人內褲居然以兩條腿分開的形式呈現在大眾眼前。
囂張的廣告旋即惹怒了衛道士,說這不是簡單的平面廣告,是別有用心。教會也以「道德領袖」姿態,出來指指點點。結果,廣告中的女式內褲再出現時,褲腿又疊在了一起。
真正在服飾上動搖男權根基的,是二十世紀初橫掃整個歐美大陸的現代舞蹈狂飆。充滿情慾暗示的倫巴、搖擺舞,把美國上流社會和中產階級的男女圈了進去。女人同男人一起公開演示著一場集體的狂歡,她們狂熱而恣意地同男人一起扭臀擺腰,要在瘋狂的肢體擺動中獲得肉體和精神的快樂,掙脫男人為她們預設的窈窕淑女的角色定位。商人們適時地開設了大眾舞廳,便宜的入場券讓普通階層的女人獲得了涉足舞廳的社交機會。
上流社會和下流社會的女人都在跳舞。倫巴和搖擺舞,肢體動作劇烈,穿維多利亞時代的緊身胸衣,就限制了自己在新潮社交舞中放縱。從前上流社會流行的正式交誼舞,要求男人和女人嚴格按照既定的舞步,矜持地旋轉,身體不可有絲毫搖擺。搖擺就是浪蕩。當然,女人身體牢牢禁錮在塑造蜂腰身材的束腰緊身胸衣中,胸衣有若干層,面料多是堅固的亞麻、帆布、棉布,並且還用鯨魚骨加固。如此這般,女人想搖擺也搖擺不得。胸衣壓迫了正常的呼吸,稍微劇烈的運動就可能導致暈厥。沉湎於倫巴和搖擺舞的女人們,迫切需要解放身體,於是,輕便的胸罩應運而生。
柔軟輕便的胸罩,讓跳搖擺舞的年輕女性欣喜若狂,卻把衛道士氣得咬牙切齒。鯨骨緊身胸衣塑造了男人眼中完美迷人的女性身材,又杜絕了女人身體隨意晃動勾引男人。因此,在象徵的意義上,鯨骨胸衣是女人堅守婦德的盾牌,放棄鯨骨胸衣,擁抱胸罩,無疑是放棄自律。身體的放鬆,意味著女人貞操的墮落。女人是不允許無拘無束歡樂的,無拘無束和自娛自樂本身,就是行為不檢點。時至今日,所謂講究品位的中西方男人,仍然要求自己的女人穿好內衣,穿規矩的內衣。
T型臺下,如果不是身體的原因,或生病,或年老體弱,女人不穿內衣仍會被解讀成放蕩。賈平凹在《廢都》中,從最細微處描繪與作家莊之蝶偷情的唐宛兒是如何的輕浮肆意,特別寫到唐宛兒有意不穿內衣去幽會莊之蝶:「婦人也隨後躡腳兒進來,無聲關了門,就又作一處狀,極快地將衣服脫了。莊之蝶說:『你沒穿乳罩也沒穿褲頭?』婦人說:『這叫你抓緊時間嘛!』」
然而,極端女權主義者也曾號召女人放棄胸罩,隨著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性革命的爆發,她們還當街焚燒為強調女人乳房而加了鋼託的胸罩。她們對胸罩有很深的怨恨,視它為男權強加給女性的精神枷鎖的物化表現。這個光天化日下的焚燒行為,更像是爭平權的象徵,掙開了枷鎖,意味著和男人站在了一個平臺上。六十年代的女性,出門依然是要穿胸罩的,她們更多是選擇輕便、輕薄甚至所謂無痕的款式。後來的女權主義者,理性而溫和,不刻意在穿衣打扮上向男性靠攏,也不刻意在服裝上搞出動靜。所以,她們也會流連於凸顯女性嫵媚的胸罩,也會為心儀男人穿撩撥性趣的情趣內衣。
本文正文部分節選自《衣不蔽體:二十世紀中國人的服飾與身體》一書,經出版社授權發布。
……………………………………
歡迎你來微博找我們,請點這裡。
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