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誦/春江花月夜(附賞析)

2021-02-08 淺海文苑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譯文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裡,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
江邊上什麼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
人生一代代地無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著什麼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著流水。
遊子像一片白雲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哪家的遊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麼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檯。
月光照進思婦的門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
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
(此二句寫月光之清澈無邊,也暗含魚雁不能傳信之意。)
昨天夜裡夢見花落閒潭,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自己還不能回家。
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裡,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注釋

(1)灩(yàn)灩:波光蕩漾的樣子。

(2)芳甸(diàn):芳草豐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瑩潔白。
(4)流霜:飛霜,古人以為霜和雪一樣,是從空中落下來的,所以叫流霜。在這裡比喻月光皎潔,月色朦朧、流蕩,所以不覺得有霜霰飛揚。
(5)汀(tīng):沙灘。
(6)纖塵:微細的灰塵。
(7)月輪:指月亮,因為月圓時像車輪,所以稱為月輪。
(8)窮已:窮盡。
(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種版本為「江月年年望相似」。 
(10)但見:只見、僅見。
(11)悠悠:渺茫、深遠。
(12)青楓浦上:青楓浦 地名 今湖南瀏陽縣境內有青楓浦。這裡泛指遊子所在的地方。
暗用《楚辭 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裡兮傷春心。」浦上:水邊。《九歌 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因而此句隱含離別之意。
(13)扁舟子:飄蕩江湖的遊子。扁舟,小舟。
(14)明月樓:月夜下的閨樓。這裡指閨中思婦。曹植《七哀詩》:「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
(15)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閨樓,徘徊不去,令人不勝其相思之苦。
(16)離人:此處指思婦。
(17)妝鏡臺:梳妝檯。
(18)玉戶:形容樓閣華麗,以玉石鑲嵌。
(19)搗衣砧(zhēn ):搗衣石、捶布石。
(20)相聞:互通音信。
(21)逐:追隨。
(22)月華:月光。
(23)文:同「紋」。
(24)閒潭:幽靜的水潭。
(25)復西斜:此中「斜」應為押韻讀作「xiá」(洛陽方言是當時的標準國語,斜在洛陽方言中就讀作xiá)。
(26)瀟湘:湘江與瀟水。
(27)碣(jié)石、瀟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遙遠,相聚無望。
(28)無限路:極言離人相距之遠。
(29)乘月:趁著月光。
(30)搖情:激蕩情思,猶言牽情。



賞析

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


詩人入手擒題,一開篇便就題生發,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裡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湧生,景象壯觀。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潑的生命。月光閃耀千萬裡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詩人真可謂是丹青妙手,輕輕揮灑一筆,便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同時,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蕩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膩的筆觸,創造了一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一輪孤月上了。


清明澄徹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進入了一個純淨的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繫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這種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應氏》:「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阮籍《詠懷》:「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詩的主題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恆,人生短暫。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他的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並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迴響。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是緊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來的。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一輪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著什麼人似的,卻又永遠不能如願。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去。隨著江水的流動,詩篇遂生波瀾,將詩情推向更深遠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無情,詩人自然地把筆觸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轉到了人生圖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


「白雲」四句總寫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婦與遊子的兩地思念之情。「白雲」、「青楓浦」託物寓情。白雲飄忽,象徵「扁舟子」的行蹤不定。「青楓浦」為地名,但「楓」「浦」在詩中又常用為感別的景物、處所。「誰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正因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別恨,詩人才提出這樣的設問,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往一復,詩情蕩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憐」八句承「何處」句,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然而詩人不直說思婦的悲和淚,而是用「月」來烘託她的懷念之情,悲淚自出。詩篇把「月」擬人化,「徘徊」二字極其傳神:一是浮雲遊動,故光影明滅不定;二是月光懷著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婦作伴,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輝灑在妝鏡臺上、玉戶簾上、搗衣砧上。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著她。這裡「卷」和「拂」兩個痴情的動作,生動地表現出思婦內心的愁悵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攪擾著她,此時此刻,月色不也照著遠方的愛人嗎?共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依託明月遙寄相思之情。望長空:鴻雁遠飛,飛不出月的光影,飛也徒勞;看江面,魚兒在深水裡躍動,只是激起陣陣波紋,躍也無用。「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向以傳信為任的魚雁,如今也無法傳遞音訊──該又憑添幾重愁苦!


最後八句寫遊子,詩人用落花、流水、殘月來烘託他的思歸之情。「扁舟子」連做夢也念念歸家──花落幽潭,春光將老,人還遠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遊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襯託出他悽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霧隱遮了落月;碣石、瀟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麼遙遠。「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無限路」也就無限地加深了他的鄉思。他思忖:在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幾人能乘月歸回自己的家鄉!他那無著無落的離情,伴著殘月之光,灑滿在江邊的樹林之上……


「落月搖情滿江樹」,這結句的「搖情」──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將月光之情,遊子之情,詩人之情交織成一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情韻嫋嫋,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與藝術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範水的景物詩,「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哲理詩,抒兒女別情離緒的愛情詩。詩人將這些屢見不鮮的傳統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藉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讚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遊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詩人將深邃美麗的藝術世界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氛圍之中,整首詩篇仿佛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裡,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間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去、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遊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這幅畫卷在色調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墨分五彩」,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詩的韻律節奏也饒有特色。詩人灌注在詩中的感情旋律極其悲慨激蕩,但那旋律既不是哀絲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夢幻曲,含蘊,雋永。詩的內在感情是那樣熱烈、深沉,看來卻是自然的、平和的,猶如脈搏跳動那樣有規律,有節奏,而詩的韻律也相應地揚抑迴旋。全詩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共換九韻。又平聲庚韻起首,中間為仄聲霰韻、平聲真韻、仄聲紙韻、平聲尤韻、灰韻、文韻、麻韻,最後以仄聲遇韻結束。詩人把陽轍韻與陰轍韻交互雜沓,高低音相間,依次為洪亮級(庚、霰、真)──細微極(紙)──柔和級(尤、灰)──洪亮級(文、麻)──細微級(遇)。全詩隨著韻腳的轉換變化,平仄的交錯運用,一唱三嘆,前呼後應,既迴環反覆,又層出不窮,音樂節奏感強烈而優美。這種語音與韻味的變化,又是切合著詩情的起伏,可謂聲情與文情絲絲入扣,宛轉諧美。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簡介:

張若虛(約660—約720),唐代詩人。揚州(今屬江蘇)人。曾任兗州兵曹。生卒年、字號均不詳。事跡略見於《舊唐書·賀知章傳》。中宗神龍(705~707)中,與賀知章、賀朝、萬齊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詞俊秀馳名於京都,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玄宗開元時尚在世。張若虛的詩僅存二首於《全唐詩》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陳隋樂府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豔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


朗誦者簡介



江  明,中華聲動誦讀聯盟會員,陝西播音主持委員會委員、陝西省朗誦協會理事,全民悅讀西安聲動悅讀會主席。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名家朗誦《春江花月夜》<附蔣勳解讀
    朗誦:侯焜 作者: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 名家名作|配樂朗誦《春江花月夜》(張嘉譯領銜朗誦)
    名家名作|配樂朗誦《春江花月夜》(張嘉譯領銜朗誦) >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張若虛 朗誦:張嘉譯、耿樂、於明加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春江花月夜》朗誦兼教學設想
    圖片來自網絡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教學構想【教學目的】引導學生欣賞自然美、文學美、情感意境美。【教學方法】不糾結於文字解讀。和學生一起賞析下面五個內容即可:①關於該詩意象意境。五個意象的特徵:美麗,澄明,寧靜,流逝而不可把握。春——美好,充滿生機,卻又短暫,傷感。「春女思,秋士悲」。春夢隨雲散,飛花逐水流。
  • 《春江花月夜》賞析並「孤篇壓全唐」質疑
    《春江花月夜》賞析並「孤篇壓全唐」質疑文/南郭居士有一首詩給人無限遐思,無限美感,自《詩經》之後的一千幾百年中,沒人把一輪江月寫得如此悽美多情。這就是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這其後的一千多年,又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張若虛一生僅留下兩首詩,卻因這一首詩而「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現在我們先欣賞一下這首千古名篇!
  • 春江花景,月夜情思:《春江花月夜》何以「孤篇蓋全唐」?
    但是,這首詩卻被譽為「孤篇蓋全唐」,聞一多先生更盛讚它是「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這首詩就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按照慣例,先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張若虛這位詩人。張若虛,生卒年、生平皆不詳,揚州(今江蘇揚州)人,初唐詩人,曾任兗州兵曹。
  • 此古詩是唐詩的頂峰,唐朝最美的古典詩詞,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賞析,附...
    《春江花月夜》在藝術上的成就達到了同類詩中的最高水平。整首詩的意境美到窒息。在這靜寞幽深的春江花月夜裡,有多少人天各一方,依託著月光遙寄思情,而落月的餘輝只能是無可奈何地帶著不能寧靜的情思,把樹影灑滿了漫漫無盡的江邊。原文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 虹雲和海霞朗誦《春江花月夜》
    在詩性中尋求教育的真諦  ――淺嘗第四屆全國中學生校園詩會的教育味道  虹雲和海霞朗誦《春江花月夜》  -校園詩會是個切口。不僅可以傳承在校園中甦醒的詩意火種,而且有利於推動教育在詩意中回歸本真。  -詩歌,讓師生的靈魂更加豐盈,讓教育的內涵更加凝重。
  • 孤篇壓全唐|唐詩《春江花月夜》
    潮生海丘群、江畔海山、孤月西海丘……我國南海部分島礁和海底地理實體標準名稱公布,不少海底地理實體便取名於《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壓倒全唐之作」,「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說的都是它,人間只此一首的《春江花月夜》。從此,岸上世人吟誦,深海之境有了回應。今夜,屬於春江花月夜。
  • 【如蘭音頻】春江花月夜
    【李之亮印痕】【舞蹈連結】《春江花月夜》
  • 春江花月夜電影講了什麼故事 春江花月夜劇情內容簡介
    春江花月夜電影講了什麼故事 春江花月夜劇情內容簡介  春江花月夜電影是近期陳立農主演的古裝奇幻電影,電影近期殺青,估計將會很快定檔上映了。春江花月夜電影講了什麼劇情?  春江花月夜電影講了什麼劇情  春江花月夜電影主要劇情是設定在古代,陳立農個人首部主演古裝電影《春江花月夜》,飾演男主「王子進」,少年狐妖緋綃領命去人間收割狐族寄養在人類身上的元魂丹,是為「成年禮」。騙術功課門門全優的他特意挑了副好皮囊,沒成想目標卻是個男人,從此,機智狐妖和呆萌書生踏上了一條驚險又逗比的不歸路的故事。
  • 賞析!徐正標書法《春江花月夜》
    西線詩廊也已經竣工,當然少不了「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徐正標書法《春江花月夜》是「江蘇藝術基金2016年度資助項目」,曾經在多次大賽、大展中亮相,是名副其實的金牌作品。
  • 沒有胡應麟,我們還能朗誦「孤篇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嗎?
    而《春江花月夜》被認為「孤篇橫絕」,可見是多麼牛叉的一部傑作,所以它是值得全文欣賞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 纏綿深邃、如夢似幻、情景交融—《春江花月夜》賞析
    《春江花月夜》本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最早見於陳朝。陳叔寶(陳後主)與宮中女學士及朝臣相和為詩;《春江花月夜》與《玉樹後庭花》是其中最豔麗的曲調。隋及唐初,仍有人作此調。然皆五言短篇,在題面上做文章而已。
  • 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唐代張若虛的經典名篇《春江花月夜》賞析
    說起膾炙人口的《春江花月夜》,那可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傑出代表作。自誕生以來,引得無數文人墨客競相吟詠歌唱。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詩歌原文:  春江花月夜  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 音樂漫筆:古詩,音樂,舞蹈《春江花月夜》——中國版的月光
    我從那檔節目中欣賞不少古詩,還聽了不少名家的字正腔圓的朗誦,那些都是我們語文課本中沒有的古詩。那天晚上,我剛好聽到《春江花月夜》,像往常一樣,我邊聽邊記,它一般是先讓觀眾聽一篇,然後再分析,分析完,又讓觀眾聽一篇,我聽完了兩遍,但卻沒有完整記下全詩,然而,光開頭的幾句便已經把我帶到了美好的意境中去了。
  • 《春江花月夜》到底是一首怎樣的詩,為何被譽為「孤篇壓全唐」
    今天我們要聊的《春江花夜月》是唐代詩人張若虛寫的一首詩,這首詩歷來享有極高的聲譽。晚清文學家王闓運評曰「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現代著名詩人和學者聞一多先生曾評價說:「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為了更好地賞析《春江花月夜》這首詩,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春江花月夜》這個名字或者說題目的前世今生。
  • 春江花月夜 作者:石頭(安徽)
    花謝,江瘦/月虧,那最忠實老牛/也不知所蹤」,感嘆之餘,彰顯作者的憂患意識和擔當之心態!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如果選擇簡練,樸實的語言,深刻地去挖掘內涵,結尾避免暴露出自己的寫作目的,並留下品悟回味的空間,會產生更好的詩意效果!
  • 春江花月夜(節選)
    春江花月夜(節選)
  • 春江花月夜,最美的月亮送給你
    本文來源於:讀散文賞美文dusanwen.cn 張嘉譯、耿樂、於明加朗誦《春江花月夜》
  • 當代崑曲《春江花月夜》臺北首演
    圖為4月28日,《春江》演員在臺北的舉行彩排記者會上集體亮相。王平攝 人民網臺北4月28日電 (記者 王平 吳儲岐)兩岸崑曲巨作《當代崑曲─春江花月夜》將於4月29日在臺北兩廳院展開亞洲巡迴首演場,展開為期3天的藝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