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譯名「接地氣」 廈門形象「顯洋氣」
福建廈門《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第1、2部分正式頒布實施
□ 賴奇峰 本報記者 江 東
「白鹿含煙雞曉唱,篔簹鼓浪洞天隆。」廈門這座風光旖旎的「海上花園」不僅風景宜人,經濟、文化也成為祖國東南海岸的一張格外亮麗的名片,吸引了無數的海外遊客慕名而來。然而隨著海外遊客的不斷增多,在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問題也日漸暴露出來,對這張名片的英文介紹也「眾口不一」。好消息是,從此以後再也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
你知道環島路的英文譯法不是「Huandao RD」,而是「Island Ring Blvd」嗎?如果不知道,那你就落伍啦!據悉,為助力「廈門會晤」成功舉辦,提升廈門國際化水平和國際形象,廈門市質監局聯合廈門市外僑辦共同推動了該市公共服務領域雙語標識譯寫規範標準的制定和出臺。日前,《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第1部分通則和第2部分道路交通標準由廈門市質監局正式頒布,並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英文譯名看似簡單,卻需要考慮周全,甚至回顧歷史,才能最準確地還原中文原意。於是,在開展研製工作過程中,為了使標準譯名更加接近地氣,廈門市相關部門還先後成立了標準編制小組和翻譯評審專家委員會,步步為營、全方位、多角度地對現實情況進行系統研究。廈門市標準化研究院作為技術支持單位,參與了主要的研製工作。該院克服人手短缺、任務疊加、時間緊迫等困難,多線作戰、加班加點為廈門市國際化進程添磚加瓦。標準編制小組在短時間內收集、查閱、分析了大量的相關標準及資料,結合廈門實際情況確定了本次標準的主體框架和主要內容,為滿足服務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迫切需求,優先起草了《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 第1部分 通則》和《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 第2部分 道路交通》兩份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標準》的編寫工作歷時1個多月,廣泛徵求了來自中譯協、廈門市譯協、各高校中外籍專家學者以及該市各相關行政部門意見,並提交專家委員會審議通過。記者從廈門市質監局了解到,這次出臺的最合理、簡明的譯法的英文譯寫標準可以說是既與國際化接軌,又相當「接地氣」。
此外,其他領域的標準將在未來1——2年內陸續推出,涵蓋組織機構名稱、旅遊景區、醫療衛生、口岸設施等12個領域,並且特別增設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閩南風俗》版塊。雙語標識英文譯寫規範標準的發布,將使廈門市各領域的雙語標識規範工作有章可循,進一步提升廈門市城市文明形象和國際化水平。
統籌兼顧、融會貫通,是這部《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的一大特色。針對廈門市碼頭數量較多,功能不一,英文表述較為混亂的特點,該《標準》根據指路標識所表述的含義對譯法進行規範,碼頭翻譯為「Wharf」,碼頭棧橋翻譯為「Pier」,如果指的是碼頭內具體客渡、貨運、郵輪等建築設施則翻譯為「Terminal」。針對廈門的一些道路通名使用上,則與道路實際情況有些偏差。如成功大道無紅綠燈,限速較高,其實應屬於市內快速道路,所以翻譯為「Chenggong Hwy」更為妥當,而湖裡大道則譯為「Huli Ave」。針對紛繁複雜的廈門的特殊地名通名,經專委會研究,裡、厝、宅、坑、埔、埕、頭、仔、墘、寮、尾、宮、地、廟、溝、口、前、後、內等均用漢語拼音,如:湖濱一裡Hubin Yili,何厝Hecuo,鍾宅Zhongzhai,八卦埕Baguacheng,大埔頭Daputou。
「廈門不僅是『一帶一路』的核心地區,也是2017年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的所在城市,從這個意義上講,廈門的城市形象同時也代表著我們的國家形象。」廈門市質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地氣」和「顯洋氣」相結合是《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最大亮點。廈門市建立公共場所雙語標識系統,是完成城市國際化過程中的必要步驟,為了迎接廈門會晤的到來,進一步推動廈門國際化城市建設,提升廈門城市標識國際化水平,加緊規範公共場所雙語標識英文翻譯工作,更換城市中有問題的雙語標識顯得尤為必要和緊迫。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可以預見的是,今天廈門市質監局規範標準譯名譯寫,做好雙語標識規範工作,將對推動廈門城市建設與環境整治、優化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展示廈門發展成就、提高廈門國際影響力起到點睛的作用。等到金秋9月,它更將把最好的廈門名片展現給全世界,更將為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的成功舉辦錦上添花。《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