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日月水火》,初步了解象形字構字特點,感受學習漢字的樂趣

2020-12-21 小學語文學習

我們經常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所以在這一節課的學習中,我們可以採用圖片導入溫故知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在認讀生字環節藉助圖片,學生能夠更容易地理解生字的含義,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口頭組詞更能加深學生對生字含義的認識和理解。寫字時,要讓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漢字,詳細說明每一個漢字的特點,每一個筆畫的不同之處。學生做到心中有數,落筆有致,減少出錯的概率。

圖文結合學習「日」「月」,感受象形文字之美

1.學習「日」字。

(1)可以引導孩子看圖片。

「日」字中間一橫表示太陽的光芒。觀察「日」和圖之間的共同之處。

(2)學生觀察課件,明白「日」的基本含義:「日」表示天上的太陽。

(3)利用「日」字口頭組詞(日子、日光、日月等),加深對「日」的認識。

2.學習「月」字。

(1)同學可以認真的去觀察圖片。

(2)學生觀察課件,明白「月」的基本含義:「月」表示天上的月亮。

(3)教師領讀「月」,學生跟讀,掌握「月」字的發音。

(4)利用「月」字口頭組詞(月亮、月光、日月等),加深對「月」的認識。

(5)小朋友們,我們認識了「日」和「月」,知道了它們分別代表了太陽和月亮,其實這兩個字還有其他意思:「日」和「月」還可以用來表示時間

相關焦點

  • 一年級上冊第4課:學習課文《日月水火》,了解象形字的構字特點
    本課採用象形字識字的方法,激發識字的興趣。課文呈現了生活中常見的8個象形字,每個字用圖文結合的方法展示。圖片與漢字對照,便於學生理解字義,識記字形,初步了解象形的造字方法,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了解象形字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麼呀!喜歡嗎?
  • 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第4課《日月水火》教學設計
    教學意圖一、教材解讀(一)人文主題及教學策略《日月水火》採用象形字的識字方法,讓學生感受漢字的文化內涵,激發識字興趣,每個字用圖文結合的方法展示,便於學生能理解字義,識記字形,初步了解象形造字的方法,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 一年級語文第4課《日月水火》課文全解,疑難點撥
    今天就和大家聊到這裡,下面繼續開啟我們今天的課程:一年級語文第4課《日月水火》課文全解,疑難點撥學習目標及要求:(1)認識 :日、月、水、火、山、石、田、禾八個字。(2)會認、會寫:日、火、田、禾四個字。(3)體會象形字的形象特徵,感受漢字演變的過程,用心體會學習漢字的樂趣所在。
  • 學習《日月水火》及課後習題
    大家好,今天我們接著分享一年級上冊第四篇課文《日月水火》。這篇課文的難度要比第三課要略微簡單些,這篇課文重難點,在認字和會正確書寫生字上面。課文中出現了「日月水火山石田禾」這八個生字。這八個生字要求孩子們會認。
  • 一單元拼音字詞專項練,有學習目標,有專項練習,用過得都說實用
    第一單元為識字單元,這是部編語文教材修改後的一大特色,先學習漢字,然後學習拼音,通過學生識記簡單、平常容易見到的漢字來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讓學生喜歡學習語文的目的。我們分四個模塊來學習。識字的學習目標。認識「天、地」等6個生字。識字。本課6個生字以三字一組分兩行的方式呈現,易於學生朗讀、識記。針對課文編排的特點,建議教學時以3個字為一組進行教學。第一組可以充分藉助課文插圖,讓學生說說圖意,在看圖說話中引出「天地人」3個字。
  • 學習語文的終南捷徑,掌握150個漢字字源,漢字學習不再難!
    我們都知道,我們的漢字是象形文字,我們智慧的祖先在生活實踐的過程中,看到日月山河,就用畫畫的方式發明了文字,這些文字被畫在崖壁上、刻在甲骨上、鑄在金鼎上,幸運的是,歷經四十多個世紀,4000多年的滄桑巨變,隨著考古的發展,這些文字被發現,被解讀,讓我們找到了漢字的源頭,也就是我們當今使用漢字的「字源」。
  • 從甲骨文到楷體字——漢字經歷了怎樣的嬗變
    所以最初的漢字採用的是借用方式,即借用古人異常熟悉的已有的書面符號圖畫。在文字產生前,古人已有書面交流和表達情感的形式圖畫,圖畫和語言都是對自然、人事的表達,指向相同,借用圖畫作為語言的書寫符號,無論是創製還是學習傳播都極為便利。早期漢字的字形表示物象是在特定條件下形成的,實際上是圖畫表意和語言表意的融合,有著鮮明的原始性。
  • 為來華留學生講好漢字故事
    象形和指事兩種方法創造的漢字,往往是通過描摹事物形象,所以容易給來華留學生形成漢字是「畫」出來的印象。在向留學生介紹象形字的過程中,比如介紹「日」字時,可以描畫出太陽的外形;介紹「月」字時,因為月亮大部分時間並非圓形,所以有「月有陰晴圓缺」之說,這裡的「缺」,古人選擇用彎彎的月牙形狀來表達。
  • 了解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六書」之法,知漢字構造由來
    從上述介紹中我們大概了解了漢字的演變過程,這種演變主要是體現在字形的發展變化上,而具體到一個個漢字是怎樣產生的呢,這就是今天要談論的話題:學習漢字「六書」之法,了解漢字構造由來,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漢字、傳承漢字。先來看什麼是「六書」。「六書」是古人解說漢字的結構和使用方法而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
  • 《三十六個字》,不可不看的國產動畫神作,讓孩子10分鐘愛上漢字
    三十六個特別的字,三十六幅特別的畫講述了一個特別有愛的故事……本片於1986年獲南斯拉夫第七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教育片獎。激發孩子學習漢字的興趣漢字記錄了古人對世界的觀察和探索,學習漢字是孩子必修的文化啟蒙課,但面對如今數量龐大的漢字,孩子們學起來往往會很吃力。這部動畫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激發孩子的興趣,對一筆一划的方塊漢字產生興趣和親近感。
  • 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預習,了解不同季節特點
    學習交流平臺了解更多理解詞語的方法,提升品悟語言文字的能力。同學們,讀書時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或者不認識的字你會怎麼辦呢?在二年級的時候老師就引導大家學會利用上下文來理解詞語,同學們學會了嗎?揭曉一詞我們可以聯繫上下文感受一下,意思大概是:出結果,明了。查字典得到的意思是:公布。同學們,在閱讀時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都需要去查字典嗎?答案是否定的,每個學生的閱讀習慣不同,如果動不動就查字典,會影響學生的閱讀感受,閱讀體驗會大打折扣。同學們可以根據自身需要決定。
  • 家有小一生 學習拼音也講究
    如果孩子在接觸拼音時就強迫著孩子學習,那麼在以後的學習中孩子會很難對學習再有興趣;如果在接觸拼音時,孩子能快樂、主動地學習,那麼在孩子心裡就種下了求知、探索的種子。一、輕鬆學習,體驗樂趣,激發學習興趣純拼音教學是抽象的、枯燥的。長達一個多月的拼音教學枯燥無味,很不適應兒童的心理特點。
  •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重點、知識點、生字組詞、讀讀說說、拼音學習
    各單元知識點:第一單元知識點1.認識本單元40個生字;會寫17個字和10個筆畫。2.學習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藉助象形字識字、看圖識字、對對子識字等多種方法識字。初步了解漢字的文化內涵,產生主動識字的願望。
  • 幼兒園大班教案:《看圖識字(象形字)》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看圖識字》(象形字)活動目標 1、了解漢字的起源,知道漢字是中國人發明的字。2、嘗試根據圖畫,象形字認讀相對應的漢字。 3、關注周圍環境中的漢字,產生對漢字的興趣。(中國,英國、美國 ,韓國)2.誰能找出圖片中的漢字?(知道漢字是中國人發明和使用的文字。)二、看圖猜字1.出示課件1以遊戲方式啟發幼兒辨識象形字。2.引導幼兒觀察漢字「日,木,山,川」的圖畫部分和象形字,猜一猜,認一認,並說說這些漢字是怎麼認出來的。
  • 特殊單元學習: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教材解析與知識要點
    01教材解析本單元圍繞「遨遊漢字王國」這個主題編排綜合性學習內容。我們讀到了五年級,經過前幾年的學習,已經認識近三千個漢字。本單元要求我們進一步培養學習漢字的興趣,增強對漢字的感情,樹立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在課堂學習與課外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全面提升語文素養。本單元安排了「前言」和兩個活動板塊「漢字真有趣」「我愛你,漢字」。
  • 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第2課《金木水火土》教學設計
    2.朗讀積累板塊(1)表達特點分析①文本特點分析《金木水火土》滲透了中華漢字文化,體現了漢字規律。可以藉助做動作調動想像、換一換、觀察直觀圖片形象記憶、在生活中識字等方法對漢字進行趣味識記。②語言特點分析本課是一首節奏明快、富有韻律的兒歌小韻文,讀起來朗朗上口,藉助拍手讀的形式調動學生參與熱情,感受朗讀的節奏美,培養語感,背誦全文。課後習題分析◆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 細說漢字:八卦是最早的漢字?日語和漢字?聲調、舞蹈和節奏?
    所以,最早的「家」字就是這麼來的,就是給予小野豬安全,是養小野豬的地方。所以家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安全」,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的觀念越來越重,人們成立一個個家庭,在家庭裡特別的安全,就把這個字引到了我們平常的「家」的概念。所以,我們看漢字,很多漢字的本意和現在是不同的,只不過具有相同的意,就演變成了現在的意思。
  • 如何理解學習漢字?從漢字造字法看漢字的優點和不足
    現代漢語雖然經過簡化,但大體上保留了象形和會意的真實畫面,只是有部分簡化漢字貪圖簡單,變得普通人沒法辨別了而已。也正是基於象形和會意,很多沒有見過的字,也可以知道她大概意思。比如說「酉」,一個酒缸,裡面不是空的,見過酒缸的人都知道,這不就是酒嗎?是的「酉」就是大缸裡面放上糧食,經過一定時間和方法處理後的液體,就是我們喝的酒。缸裡面也可以放水,但古人造字時,水是這樣的,更為直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