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零漏評零錯退"確保不漏一戶、不錯一人。
聚焦"一達標、兩不愁"推進產業脫貧全覆蓋。
聚焦"三保障"保障政策落地。
.......
近年來,萬山區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面落實中央、省、市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緊扣"五個一批",突出"六個精準",打好"四場硬仗",舉全區之力,走出了百姓富、生態美的脫貧新路。
發展產業 激活脫貧內生動力
初秋時節,走進萬山區敖寨鄉甕背村,200畝荷塘迎來採摘季,村民們正穿梭在荷塘中採摘蓮蓬。
在這裡採摘蓮蓬的村民每天能拿到80元工資,還能參與入股分紅,荷塘中養殖的56萬尾泥鰍,待到豐收時又將為村民帶來一筆收益。
一年下來,全村180戶建檔立卡戶通過這個荷塘能得到不少收益。
這是萬山區敖寨鄉甕背村村民與200畝荷塘的利益聯結,也是萬山區發展產業扶貧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萬山區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要求,立足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科學編制農業產業,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幫助群眾選好產業。
依託九豐農業博覽園發展模式,萬山在全區推廣高效大棚蔬菜技術培訓和產業發展模式,在11個鄉鎮(街道)建成標準化大棚蔬菜基地57個,面積1.2萬餘畝,覆蓋43個村,形成了"鄉鄉有大棚園區、村村有蔬菜產業、貧困戶戶戶有利益聯結"的產業新格局,帶動5160戶貧困戶1.82萬人脫貧致富。
目前,萬山已成功打造出敖寨食用菌、謝橋竹蓀、黃道油茶、下溪高山葡萄等"一鄉一特"產業,培育出一批"電商村""香柚村""蓮藕村",形成了"鄉鄉有大棚基地、村村有集體經濟、戶戶有增收途徑"的產業扶貧格局。
去年11月,萬山區創新實施的"622"利益聯結機制,入選"偉大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創新做法被印成展板陳列於國家博物館。
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幫助農民增收,萬山步履紮實。鼓勵和引導貧困農民以土地、勞動力、項目扶貧資金等方式入股參與水果、蔬菜、中藥材、食用菌等產業的發展,讓貧困群眾成為精準扶貧項目的參與者、建設者和管理者,大力發展特色富民產業,激發貧困群眾幹事創業的熱情,實現了由"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的轉變。
電商培育 打通群眾增收渠道
近年來,萬山區緊扣全省大數據戰略行動,以農村電商為突破口,緊緊圍繞"黔貨出山"目標,大力推進電商扶貧。
2016年,萬山區投資1.2億元,打造了2萬平方米的電商生態城。
先後引進米爾電商、思禹電商等24家企業,形成了集培育孵化、人才輸送、網貨供應、物流配送等功能為一體的電商生態產業鏈。
截至2018年,萬山已成功培育電商企業28家、網店147家,新建成農村電商服務站78個,培養出新型農村電商人才2170人次,帶動貧困戶就業創業3477人,年交易額從380萬元增長到4.05億元,被評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今年1月,萬山區億創電子商務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作為"銅貨進蘇"的運營主體,接到了來自蘇州的510萬元銅仁本土農特產品訂單。
其中蘇州高新區向億創公司訂購的"梵淨山珍·健康養生"年貨大禮包就達到432.94萬元,共計發貨13批,780立方。直接帶動貧困戶就業30餘人,累計支付勞務費1.4萬餘元,幫助農產品生產基地利益聯結農戶間接增收323萬餘元。實現了萬山區東西部扶貧協作產銷對接工作開門紅,為兩區在2019年產銷對接上開創了良好的局面。
目前,萬山區電商生態城已整合農特產品200餘種,截至今年2月,已銷售農特產品540餘萬元,並已成功在蘇州南環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建立"黔貨出山"蘇州集散點,進一步拓寬蘇州及其周邊市場的農特產品銷售渠道。
敖寨食用菌、謝橋竹蓀等曾經銷售不暢的農特產品,如今搭乘電商快車,銷往全國各地,萬山群眾的腰包也鼓起來了。
用活紅色文化 撬開脫貧致富門
"那個年代"一條街、"蘇聯專家樓"、"地下採礦坑道"、"汞礦工業遺產博物館",這些都是硃砂古鎮的特色景點。
2015年,萬山區引進江西吉陽集團投資20億元,按照5A標準,整合打包原汞礦區遺址、遺產、遺居,進行市場化開發,建設出中國第一個以山地工業文明為主題的礦山休閒懷舊小鎮--硃砂古鎮。
自硃砂古鎮開園起,便吸引來自海內外的大批遊客前來打卡參觀,2018年硃砂古鎮的營業收入達3800萬元,預計今年超過6000萬元。
硃砂古鎮旅遊業的蓬勃發展,直接為當地群眾創造了300多個就業崗位,有效解決了周邊群眾的就業問題。
與此同時,不少群眾們看準商機,紛紛在古鎮周邊開起家庭旅館、商店、小吃鋪等,200多戶貧困戶通過旅遊業的發展實現創業增收夢。
此外,硃砂古鎮旅遊業的崛起,還為萬山發展旅遊富民提供新思路。目前已有效帶動萬山彩虹海、濱河公園景觀長廊等旅遊景點的發展,為周邊群眾帶來致富新機遇。
2016年,為用好用活"丹都"資源,萬山區創新把全區58家硃砂加工企業聚集起來進行集中生產,建成全國最大的硃砂工藝品產業園。
園區鼓勵貧困戶通過在園區內就業、運用園區資源加工硃砂工藝品對外銷售以及注入資金參與產業入股分紅等方式實現增收。
截至2018年,該產業園已在北京、杭州、重慶等城市開設了專賣店,帶動就業創業2000多人。
舉目千帆揚,逐浪奔小康。萬山正以磅礴之勢,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譜寫千年丹都新華章。(楊紅)
來源:銅仁日報
(責編:羅彬月(實習)、陳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