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這個美國版的「孔融讓梨」,跟你想像的可能差別很大

2020-12-12 肯定式教養

對於「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應該都聽說過,說是耳熟能詳都不為過。

說的是孔融家有兄弟好幾個,有一天他媽媽拿了一盤子梨來讓他挑,結果他卻挑了一個最小的,把大的讓給了其他的兄弟。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用這個故事教育孩子,要懂得謙讓。小時候父母用這個故事教育我們,而現在我們長大了,又用這個故事教育我們的孩子。

謙恭禮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此這樣宣傳推廣也沒有錯誤,我也從來沒有懷疑過這個故事。但是今天我看書時,看到了一個美國版的「孔融讓梨」,但是結果卻截然不同,值得我們好好思考一下。

美國版的「孔融讓梨」

一位心理學家去監獄裡調查犯人的的犯罪動機,想了解他們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

一位犯人跟他這樣說到:

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的,特別好看誘人,而蘋果的大小也各不相同。我一眼就看中了中間那個又紅又大,特別漂亮,看起來一定很好吃,因此我非常想要那個。媽媽把蘋果放在桌子上,然後問我和弟弟想要哪個。我剛想要最大最紅的那一個,結果被我搶先說了我想要說的話。媽媽聽了瞪著他一眼,然後說:「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著自己。」於是我靈機一動,改口說:「媽媽,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把大的留給弟弟吧!」媽媽聽了非常高興,在我的臉上親了一下,並把那個又大又紅的蘋果獎勵給我。從此我學會了撒謊,後來我又學會了打架,偷竊,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我不擇手段,直到現在我被送進了監獄。

這便是美國版的「孔融讓梨」。

為什麼都是「讓梨」,結果卻截然不同呢?

「孔融讓梨」的反思

從表面來看,他們跟我們中國的「孔融讓梨」都差不多, 其實我們很多中國的父母也是在這麼教育孩子,要求孩子把大的蘋果讓給弟弟妹妹啥的。我們沒有調查過這樣的孩子長大了變成什麼樣,因此也無法判斷我們中國「孔融讓梨」教出來的孩子就一定懂得謙恭禮讓,有沒有變得像國外這樣走上了犯罪道路。

但是從具體事件分析來說,父母這樣的教育孩子,卻必然存在一個問題:壓抑孩子的真實需求。

古代的孔融還好說,因為「讓梨」是他自發主動的行為,並不是被父母逼迫教育的結果。但是現在我們的父母在採用「孔融讓梨」的故事教育孩子時,就跟美國這位母親一樣,都其實是一種帶著逼迫的教育。壓抑孩子的真實需求,使得孩子為了迎合父母而刻意的改變自己的真實想法。

這樣的教育只有兩種結果:

1、孩子認同父母的理念,從思想上做出改變

讓孩子從思想上做出改變,變得謙恭禮讓,這也是父母的教育目的。

但是這樣的教育是否真的能起到這樣的效果?我看很難。試想一下,你喜歡的東西,自己不能得到,要讓給別人,你還要從中感受到成就感,喜歡上這樣的做法?成人都很難,何況是一個孩子。這時候,孩子估計要恨死對方了,恨對方來搶自己的東西。這也是為什麼二孩家庭老大經常欺負老二的原因。

在有二孩的家庭中,父母經常讓老大讓著老二,這不就是現實版的「孔融讓梨」嗎?那老大有沒有變得謙恭禮讓,照顧老二呢?也許有,但是大部分的家庭都不會,大部分的家庭是老大憎恨老二,總想揍老二。

因此,這種教育別人「孔融讓梨」的做法,很難讓人從思想上做出真正的改變。

2、壓抑自己的真實需求,變得討好他人

大多數的情況下,孩子會變得壓抑自己的需求,討好別人。

為了討好父母,甚至避免父母的批評指責,孩子只能是違心的壓抑自己的真實需求,變得「孔融讓梨」,讓父母滿意了。

但是這種改變只是表面的,是做給父母做給別人看的。一旦父母不在面前時,他們就會暴露自己的本性,而且爆發的只會越強烈。因為孩子的欲望並沒有被消滅,只是被壓抑了。而欲望就像彈簧,壓的越厲害,反彈的就越厲害。

這樣的人將來長大了就會變成那種滿口仁義道德,內裡實則男盜女娼,像嶽不群一樣不折不扣的偽君子。這樣的偽君子還不如真小人來的可愛。

父母應該怎麼教育孩子

「孔融讓梨」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因為這是在壓抑孩子的真實需求,讓孩子討好他人。那是不是就說應該完全釋放孩子的需求,想怎麼樣就怎麼樣?這同樣也是不可取的,謙恭禮讓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提倡。

那麼我們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我們的教育應該鼓勵孩子表達真實的訴求,而不是壓抑

我們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否定孩子,不僅僅是否定孩子的行為,也一併否定孩子的欲望。

比如說孩子搶了別的小朋友的玩具,父母就劈頭蓋臉的教訓孩子,說孩子搶別人的東西不對。這樣的教育表面上看沒有錯誤,但是這樣的教育卻會打壓孩子的積極性,孩子容易變得無欲無求,喪失競爭心態,因為他會覺得跟別人搶東西是不對的。

我們的正確做法應該是肯定孩子的欲望,但是要糾正孩子錯誤的方法。

想滿足自己的欲望沒有問題,但是我們需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不要用錯誤的方法來滿足自己的欲望。比如說現在女大學生裸貸事件。有欲望不是壞事,你應該想辦法怎麼去賺錢滿足自己欲望,而不是靠走歪門邪道。

在挑選蘋果這件事上,孩子想佔有最大的那個本身並沒有錯誤,我們並不能因此就說孩子不懂的謙恭禮讓,不懂的照顧別人,這是沒有根據的。

那我們希望孩子學會謙讓,應該怎麼做呢?很簡單,父母以身作則。

其次,以身作則,引導孩子為他人著想

要想讓孩子學會謙恭禮讓,並不是靠父母口頭教育壓抑孩子的真實需求,而是靠父母以身作則,讓孩子感受到謙恭禮讓的快樂。

在生活中,父母就要多做這種示範。比如說乘坐公交,主動讓座;路上幫助他人;過年回家幫助老人幹活,有什麼好吃好喝的也給老人留著……這樣久而久之,通過潛移默化,孩子自然就把謙恭禮讓當做一種美德,會真心實意的付出。

這時的謙讓跟被逼之下的謙讓是不一樣的。這時的謙讓是發自內心的,表裡如一的,並不是為了討好他人,而是對的起自己良心;而被逼之下的謙讓是做給別人看的,是為了討好他人。二者之間是截然不同的。

相關焦點

  • 孔融讓梨的背後,被讓梨的哥哥吃個大梨,卻因此搭上了性命
    孔融讓梨的背後,被讓梨的哥哥吃個大梨,卻因此搭上了性命文|小崔來說歷史在我國悠久的文化發展之中,出現了很多的優良傳統,像尊老愛幼、尊敬師長、珍惜光陰、熱愛勞動、勤儉節約、團結力量大等,這些都是我們從小就受到的教育
  • 孔融讓梨的背後:被讓梨的哥哥吃了個大梨,卻因此搭上自己的性命
    說到孔融讓梨,大家都知道,小學語文課本的內容,那是老師要求必須背會的一課。隨著這篇課文的學習,在我們幼小的心裡便深深的佩服孔融,一個幾歲的小孩就懂得謙讓,真是值得學習。自然老師們的口中也經常會說,要向孔融的這種精神學習,從小做一個懂事的孩子。
  • 最難想像的反差:當初讓梨的孔融為何最後會以不孝的罪名處死?
    孔融讓梨是一個貫穿了學生時代膾炙人口的故事,當初的孔融估計也想不到自己為何最後會以不孝的罪名處死。孔融讓梨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孔融:孔融,字文舉,建安七子之一,孔子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喜抨議時政,且能詩善文。
  • 讓梨的孔融是個心機boy?融四歲能讓梨,背後真相令人大跌眼鏡!
    在我們小時候我們都聽說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作為弟弟卻把梨子讓給比他年長的哥哥,那個時候老師說孔融在小時候就那麼懂事,長大了之後一定不會差,孔融長大了一定會當一個好官。然而,大家聽過孔融讓梨之後的故事麼?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講講孔融讓梨背後的故事吧!
  • 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都應該知道吧?揭秘曹操殺死孔融的背後真相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
  • 孔融讓梨,長大後卻被曹操殺了全家,關於孔融老師不願告訴你的事
    小時候我們學習的《三字經》中有「融四歲,能讓梨」,講的就是孔融四歲的時候,有一次家裡大人給他們幾個小孩子分梨子吃,由於孔融年紀最小就先讓他挑,結果他挑了最小的梨,大人們不解,問他為什麼,孔融答道:我年紀最小了,所以我應該吃最小的梨。就這樣孔融受到了族裡大人們的喜愛,備受吹捧。
  • 八級2:《孔融讓梨》(古典舞舞姿練習)
    中國舞蹈家協會《中國舞蹈考級》第八級 二、《孔融讓梨》01訓練目的古典舞舞姿練習02主要動作及規格m、讓梨舞姿:右前踏步位,左手蘭花掌抱於胃前,掌心向內,右手蘭花掌於二點方向攤掌,眼視右手方向。03組合動作與順序節奏準備動作:面朝五點右前丁字步,蘭花掌雙背手,擰身目視六點方向。
  • 孔融讓梨的故事家喻戶曉,可長大後卻被自己的心直口快給害死了
    提到孔融中國人會想到什麼?那必須是孔融讓梨這個家喻戶曉的道德教育故事,讓梨的孔融與那砸缸的司馬光、稱象的曹衝可謂是三大少年模範,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不知多少兒童從小被家長耳提面命向這三位致敬、學習,尤其是孔融小朋友,曹衝和司馬光一個機智一個聰明這是人家的先天優勢。
  • 四歲讓梨的孔融因謙讓出名,但後來牽連全家被殺,原因讓你想不到
    說起孔融,想到的便是孔融讓梨的故事。從故事中可以看出孔融在四歲時便懂得何為謙讓,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最後死於的便是不懂謙讓,而且因為他牽連算計被殺。孔融任青州刺史時,袁紹之子攻陷青州,不得已孔融只能出逃,投靠漢獻帝。
  • 孔融四歲讓梨懂禮讓,最終卻因不守禮教被殺,怎麼給孩子講這個
    「孔融讓梨」的故事,我們是耳熟能詳的。因為這個故事是選入教材的,說的是孔融四歲的時候,有人給孔融家裡拿來了一筐梨。孔融的父親讓孩子們分吃。孔融先拿,但是他拿的時候,卻選擇了小的。他的父親覺得很奇怪,問他為什麼要拿小的。他說,因為他小,因此應該吃小的,大的應該給哥哥們吃。
  •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4歲就會讓梨的孔融為何死於曹操之手
    提起古代名人,孔融絕對算成名最早的一個,《三字經》上都寫了「融四歲,能讓梨」,這讓7歲才砸缸的司馬光羞愧的無地自容。不光是會讓梨,10歲那年,孔融去洛陽拜訪名士李膺,因為門人不肯通報,孔融就詐稱是李膺的親戚,果然得到了接見。李膺一看不認識,就問他說:「你說咱倆啥親戚?」 孔融就說:「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是師生關係,咱倆是世交呀!」
  • 孔融:昨天還稱讚我「讓梨」,今天就說我是「臭公知」
    01 讓梨人們當時為啥誇我來著?還不是因為我4歲那年讓了一次梨。有兩個梨擺在了我和我哥眼前,我習慣性得拿了小的那一個,別人問我說,「你怎麼總是拿小的呢?」「為什麼?因為我小,吃不了那個大的,我就吃個小的唄。」
  • 《華商報》:孔融讓梨的背後
    當把「田亮自己放棄免票就是孔融讓梨」的有關議論轉述給田亮時,他在電話那頭有些語調靦腆,「真的沒啥。有些低水平小隊員現在需要照顧,而且比賽這東西也有許多不可預測因素,我把這個名額讓出去也沒損失什麼,但對我們隊來說就是多了一個人次的保險。這是件很普通的事,沒有那麼高的高度,換成誰都會這樣。」
  • 4歲主動讓梨的孔融,長大後成了什麼樣的人?反轉太大讓人不敢信
    在教育孩子尊老愛幼,懂得分享時,我們都會用到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是我國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也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因為讓梨的事跡,讓他的名字在歷史上流傳下來。家裡買了梨,小孔融會把大的送給哥哥,小的留給自己,小小年紀便知禮節、懂謙讓,無論在古代父母還是現代父母的眼裡都是教育孩子的榜樣。於是「融四歲,能讓梨」成為教育膾炙人口的教育格言。很多父母甚至認為「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一個人一生有什麼樣的作為和品格,從小時候的行為中就能看出來。
  • 這個梨好吃的很,原來是因為喝了酵素,你知道酵素的作用是什麼嗎
    這個梨好吃的很,原來是因為喝了酵素,你知道酵素的作用是什麼嗎。酶:植物深層發酵提取的含有生物活性物質的低鹽液體。你身邊也應該有很多人在喝酶養生,它們幾乎取代膠原蛋白成為近年來最流行的護膚品。但你知道嗎,在新疆庫爾勒香梨主產區,有一片香梨比人更時尚,自7年前起天天喝發酵。
  • 「梨酒」瓶子的梨是怎麼進去的?事實可能超乎你的想像!
    酒瓶裡直接的裝了一個大大的梨,可以看到這個梨的個頭也還是不小的,據了解這個酒是叫做「梨酒」,也更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可以看到這款酒中也的確是有一個梨,就像我們剛剛提到的個頭還是很大的,雖然沒有葡萄酒、紅酒、藍莓酒更出名一些,但它的功效和含有的營養成分還是很多的。
  • 孔融:一個真正離經叛道的逆子,因孝順懂事出名,卻因不孝被殺
    大家都想不到這位潮人就是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之一的孔融,沒錯,你們沒有看錯,就是那位四歲就知道讓梨的孔融。如果讓在中國5000年的歷史中,從古至今所有的文人開一個「什麼時候出名才是正當時機,暨如何評判出名的標準」的會議的話。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越早越好。這一觀點一出,孔融哈哈大笑。
  • 最強蝸牛一大筐梨怎麼獲得 一大框梨獲得方法詳解
    最強蝸牛中玩家們可以獲得很多實用的貴重品,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遊戲中綠色貴重品一大筐梨可以從哪裡獲得,不清楚的朋友趕緊來看看哦,一定能給你很多的幫助,另外這個貴重品的屬性也為小夥伴們詳細講解
  • 《最強蝸牛》華夏梨怎麼獲得 華夏梨獲得方法介紹
    最強蝸牛手遊中綠色貴重品一大筐梨需要使用200個梨子,許多玩家不知道梨子要怎麼獲得,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華夏梨獲得方法,快來一起看看吧! 華夏梨獲得方法 首先梨子的獲得方法,就是華夏名將【孔融】給的,他有個技能叫讓梨。
  • 臺灣人的生活習慣價值觀跟我們差別很大
    並且臺灣人的生活習慣價值觀跟我們的差別真的很大。但是胃口可能比較適合南方人,我是北方人吃不慣太清淡的口味。我們陸生住的宿舍也有餐廳,價格稍高一點。西餐比較多。有時候會跟同學一起在外面買便當或者吃餐館。你好網:你們學校的學生社團活躍麼?大陸學生有哪些社團?小小:學生社團相當活躍。種類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