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香港零售業龍頭業績反彈 莎莎網購平臺明年有望扭虧
摘要
【香港零售業龍頭業績反彈 莎莎網購平臺明年有望扭虧】隨著內地訪港遊客人數逐漸回升,香港零售業亦開始復甦。「我們相信最壞的時間已經過去,香港零售業正在逐步好轉。港珠澳大橋、深港高速公路通車以後,有望給香港帶來更多的商機。」莎莎集團主席及行政總裁郭少明在23日的業績會上表示。(21世紀經濟報導)
隨著內地訪港遊客人數逐漸回升,香港零售業亦開始復甦。
「我們相信最壞的時間已經過去,香港零售業正在逐步好轉。港珠澳大橋、深港高速公路通車以後,有望給香港帶來更多的商機。」莎莎集團主席及行政總裁郭少明在23日的業績會上表示。
截至9月30日的6個月內,集團營業額同比增長1.6%至36.6億港元,盈利則按年增長14.5%至1.99億港元。期內,莎莎在港澳地區的同店銷售下跌2.1%,跌幅相比過去兩年大為縮窄。港澳市場的每宗交易平均金額則增加3.4%至329港元。
數據顯示,今年前九月訪港旅客人數同比上升2.2%至約4264萬人次,其中內地遊客的數量同比增長2.5%至約3250萬人次。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香港零售業總銷售額的臨時估計為357億港元,同比上升5.6%,創自2015年2月以來的新高。同時自今年3月以來,香港零售業已經連續第7個月上升。
零售龍頭調整開店計劃
由於零售市道好轉,香港本地的零售龍頭們亦開始重新調整開店計劃。
郭少明透露,由於香港零售商鋪租金近年大幅回落,公司選擇進行店鋪整合,「將一些樓上鋪或者位置欠佳的店鋪搬遷至交通位置較好的地段,以及在民生住宅區增加新鋪。」
截至今年9月底,莎莎在港澳地區的店鋪數量維持在115家,內地市場則減少兩家至54家。
以珠寶零售商周大福為例,公司執行董事鄭志剛透露,預計將於下個財政年度開始便無需再繼續減少店鋪數量。周大福在全球擁有2488間店鋪,其中,內地市場店鋪數量同比增加112家至2358家,而香港市場的店鋪數量則減少8家至112家。
周大福的財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的6個月內,公司營業額達到247.5億港元,同比上升15%,淨利潤亦飆升45.6%至17.79億港元。
周大福表示,港澳市場的店鋪租金開支在業績期內同比減少16.8%,續租租金平均減幅達到20%。周大福財務董事鄭炳熙透露,2017/2018財政年度的下半年大約有20家店鋪續租,街鋪續租的租金跌幅預計達到30%,全年續租租金同比的跌幅在20%至25%。
位於銅鑼灣的羅素街曾經是世界上租金最昂貴的商業街之一。以羅素街38號金朝陽中心一個地鋪為例,某鐘錶品牌曾以月租約250萬港元續租三年,但近日該鋪位被另一鐘錶品牌承租,每月租金僅為約150萬港元,跌幅達到40%。
雙線並進戰略
由於近年來網購平臺出現爆炸式增長,傳統零售龍頭均開始積極布局電子商務業務。
事實上,莎莎自2015年起已積極發展自營線上電商平臺Sasa.com,但由於物流成本高企,至今仍未扭虧。為此,莎莎於今年9月底宣布增加另一電商平臺「莎莎天貓官方旗艦店」,希望藉助第三方網上平臺帶動公司電商業務。
「過去我們的網購業務輸得很慘,我們希望明年能儘快實現收支平衡。今年雙十一天貓平臺的成交佔整體網購業務的比例達到30%,單日成交大增36%。目前,莎莎在京東、天貓等多個大型網購平臺均有設立店鋪,這有助於提升整體網購業務。未來,我們仍將會與更多大型電子商務平臺合作。」郭少明表示。
Sasa.com自2015年起營業額連續3年上升,以截至今年9月底的中期業績來看,其營業額同比減少6%至1.77億港元,佔集團整體收入4.9%。然而,自營網購平臺的淨虧損由去年同期的3390萬港元,大幅縮減至1630萬港元。
他表示,莎莎將於明年年初搬遷香港倉庫,從而改善物流營運,物流成本佔銷售額的比例有望由過去的24%降至12%-13%。同時,目前該平臺超過85%的銷售來自內地市場,為此,自營網站向內地送貨的周期已由過去的12-14日大幅縮減至6日。
此外,郭少明坦言:「實體零售店鋪很重要,雖然網購平臺的出現會對線下零售帶來更多的競爭。但我們相信未來線上線下必須雙線發展,這才是最佳的發展戰略。」
對於仍處於投入期的內地市場,他依然十分樂觀,「我們今年下半年將增加7-8家店鋪,過去兩年內地市場的店鋪數量維持在60家左右。我們現在是一個加快增開新鋪的好時機,由於實體零售業受到網購的衝擊,更容易以合理的租金在商場租到一些位置較好的店鋪。」
(責任編輯:DF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