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2 14: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自「紅色物業」攻堅月活動開展以來,威海經區皇冠街道黨工委堅持黨建領航「紅色物業」,把社區網格作為協同發力的前沿陣地,實現「大事全網聯動,小事一格解決」。同時,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牽頭的聯席會議為重點,聚焦居民反映多的亂堆亂放、車輛亂停、路面積水、樓宇門玻璃破損等熱點難點問題,建立小區綜合整治、攻堅提升和「啄木鳥」問題反饋常態化機制,讓業主真真切切感受到「紅色物業」帶來的變化,提升基層治理新格局。
強化聯動機制,群策群力解難題皇冠街道黨工委以黨建聯席會、物業聯席會為抓手,結合近期創建文明城市工作重點,促進社區黨委、黨總支,紅色物業,報到黨員,網格長,志願者等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多方聯動,共同探討交流。通過交流各小區整治小廣告、亂堆亂放、規範停車等工作的做法,為彼此更好地開展工作提供經驗借鑑,同時匯聚合力,為物業公司排憂解難,不斷提高紅色物業服務質量。在日常工作中,街道包社區幹部、社區工作人員和物業人員、網格員一起下網格,簡單問題立即解決,複雜問題通過召開聯席會議共同商討,群策群力解決難題,確保「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
在悅海社區物業聯席會及民情懇談會上,物業及居民對悅海花園小區西門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擁堵,反映強烈。為徹底解決此問題,悅海社區黨總支聯合物業、業委會開展專項研討會,經過充分的討論,道路修繕工作正式啟動。由社區提供停車路樁,業委會調解停車問題同時引導現場交通,物業負責安裝,三方通力合作、殊途同歸,確保小區西門暢通無阻。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小區西門交通擁堵的情況得到改善,車輛進出分流有序,緩解了西門交通壓力。
海峰路路北的東、西兩個市場中間由一段自建橋連接,在橋面上,擠滿了水果、生鮮等大大小小二十多個小販攤點,遇上人流高峰,「上難上、下難下」的尷尬局面更是讓周邊居民連連抱怨。長峰馨安社區做好前期排查,對橋上攤主進行勸導,協助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皇冠街道辦事處、公安分局對已鑑定為危橋的威峰市場中橋上的27處違規經營攤點進行了清理。原有的攤點將按照攤主意見分流至其他市場,我們將在海峰路和海峰北路規劃夜經濟疏導點,保障市場乾淨、衛生、規範有序,打造文明、和諧、舒適的經營環境。
暢通溝通渠道,建立快速解決機制秉持「合成一股力」,「擰成一股繩」的理念,由社區黨組織牽頭依照「清單制工作法」,建立各類微信群,各網格負責人與網格物業工作人員、網格長等建立直接聯繫,對小區消防、樓道堆積、環境衛生、綠化帶、公用設施、公益宣傳等進行逐一排查,明確工作重點、時間節點、職責分工,一旦發現問題可以即刻溝通即刻處理,簡化了溝通環節,縮短了問題解決的時間。對於無法短時間內整改的問題由物業公司、社區以及相關職能部門召開碰頭會,商討對策、共同清理、整改落實,形成工作閉環,確保不留死角。通過線上、線下暢通言路,使每一個難題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並形成問題處理臺帳,有效地提高了社區為民服務水平和工作效率。同時,社區工作人員和物業人員實行24小時電話值班制,在各樓宇進行服務電話公示,確保服務群眾「不打烊」。
木工小區128號樓東綠化帶旁常年閒置一臺大型設備,設備歸屬人總是以各種理由不予配合,社區工作人員聯合報到黨員對其進行長達近半個月的勸說工作,了解其真正困難,並對症下藥,設備歸屬人被工作人員的執著和熱情所打動,同意將設備搬走。
為解決亂停車的不文明現象,韓樂坊社區黨總支成立「交通維護志願隊」,隊員包括威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威海水務集團、區科技局、區宣傳部、裕豐能源、仁德公益等單位在職黨員和社區志願者共計40餘人,志願者統一佩戴紅袖標、穿馬甲每天下午在韓樂坊中街、西街引導車主文明停車、對不文明現象及時制止並進行文明引導,有效改善了韓樂坊社區行車難的問題,減少了路邊亂停車的現象。
精細網格管理,黨員先鋒展風採堅持網格化管理,將物業人員納入網格,物業黨員幹部帶頭進駐網格,劃分黨員責任區,設置黨員示範崗,充分發揮物業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進駐網格的黨員從此有了一塊專屬的「責任田」,他們積極參與社區的志願服務活動,隨處都可以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如今,物業黨員在服務社區的「田地裡」精耕細作,他們已然成為網格化服務的帶頭人、居民群眾的主心骨。
依託網格治理,長峰物業全面摸排停車位需求,馨安苑、怡安苑物業經理負責人充分發揮黨員先鋒引領,帶領物業人員力求做到「應劃盡劃」,切實提升停車管理靜態指標。自8月以來,清拖「殭屍車」39輛,在海濱路、海峰路、馨安苑、怡安苑等背街小巷、居民樓棟規劃機動車停車位馨安苑400個,怡安苑620個,海峰路231個。
老舊小區弱電線路縱橫交織形成「空中蜘蛛網」亂象,不僅影響社區環境面貌,還存在諸多安全隱患。樂天社區報到黨員對小區的樓體及樓道內的「蜘蛛網」進行梳理,通過「梳頭髮」「扎辮子」等辦法,讓空中「蜘蛛網」不再糾纏不清。
下一步,皇冠街道黨工委將繼續多管齊下,努力推動紅色物業各項工作落實落地,通過「紅色物業」把黨旗插在物業管理第一線,來解決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讓物業企業和群眾關係由「背對背」變成「面對面」,將「紅色物業」打造成基層黨組織聯繫服務群眾的工作平臺,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來源:威海經區皇冠街道)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