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意面必須有洋派作風,用叉子繞著吃,這樣的吃相絕對是優雅的
今天小編要帶給大家的文章是有關於義大利麵這一種外來麵食的一些故事。大家覺得意面是否好吃呢?小編覺得其實也就那個樣吧,並不如中國的麵條滷多,樣式多。話不多說,快點和我一起看看今天的文章內容吧!
繼11世紀美食作家東坡之後,21世紀上海出了位美食作家西坡。西坡認為,世界上有三個國家堪稱「麵條大國」——中國、義大利和日本。而世人傳說,義大利麵系馬可·波羅將中國麵條製法帶到意國,演變而來。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尚無確實證據可考。西坡寫過三篇吃麵的文章。其中提到新疆餐館的過油肉麵,「面是肉、元椒、蘑菇、番茄等和麵條的結合,帶有明顯的西域色彩;如果加忌司,不就是標準的義大利麵嗎?你還別說,現在的義大利麵的格局,沒準還是絲綢之路的『夾帶』。完全有可能,君不見新疆的饢,早已成為披薩餅的『底盤』!」
按照80後「美食工作者」殳俏所言,「美國的義大利裔公民卻是真正的播撒意面的功臣」,義大利後裔將超過三百種口味的意面精挑細選,帶著十數種意面配方,出地中海,向西跨越大西洋,做起美國夢。殳俏認為義大利北部廚師的肉醬面,和南部那不勒斯的蛤蜊海鮮面,算是招牌口味。而其實,這兩款意面,正是隨著美國的夢工廠拍攝的義大利黑幫片《教父》之類,傳播開去。
在徵服了美國人的胃以後,義大利麵又自美國西海岸繼續向西,跨越太平洋,來到太平洋西岸。如果以那不勒斯為起點,義大利人已經繞了大半個地球將意面帶到了麵條的故鄉。按照殳俏所說,韓國人寧願吃北京炸醬麵,而不喜意面,我本人補充認為,中國麵條品種實在太豐富,義大利麵在東方成不了主流。只有號稱脫亞入歐的日本人,在殳俏看來堪稱全亞洲最鍾愛意面者。殳俏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她有發言權。不過想來,吃意面的規矩,和吃醬湯裡所謂日本拉麵的規矩,那是大相逕庭的。老法吃意面,右手持刀叉將一根或者幾根麵條旋轉著繞到刀叉上,然後一口進嘴,抿嘴細細咀嚼,待到吞咽後再用刀叉繞下一根麵條。這樣的吃法,即使一盆普通的肉醬面,沒大半個鐘頭是吃不完的。當然,這樣的吃相看上去絕對是很優雅的。
而老法吃日本所謂拉麵,需要一邊喝湯,一邊嘴裡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可謂是越「吧唧」嘴越來勁,最好在吃光一碗麵後,將筷子「啪」放在碗口,再大呼好吃,算是尊敬廚子尊敬東道的禮儀。有人說這是東西方文化、觀念在禮儀上的細微表現。其實,這僅僅是日本麵條和義大利麵條,在進食禮儀上的細微表現而已。上升到整個東方和西方文化的對比,那真是把事情搞大了。比如在中國,就從沒聽說吃麵條必須發出響聲的規矩。當然,關中大漢,捧一大海碗蹲在村口,「呼嚕呼嚕」下去一碗褲帶子面,也是有的,可這樣的吃法,就和加勒比海盜大啖烤肉一樣,不涉及東西方文化禮儀這樣所謂的高層面。可如今,令人感到悲哀的是,日本人在吃醬湯麵的時候,也不再發出日式的「呼嚕」了,吃法照搬意式,甚至在有的所謂拉麵館子,上餐時,在筷子邊上會配柄叉子。
不提日本人假模三道的所謂拉麵吃法,回頭說吃意面。吃意面必須有洋派的優雅,用叉子繞著吃。但是,如果擴大到吃西餐的範疇,也並非必須用餐具。比如現在以供應意面和匹薩著稱的必勝客,是許多上海男女愛去的美式意餐館子。我就在必勝客裡見到不少人,拿刀叉叉一塊匹薩,一邊啃一邊說笑。其實,吃披薩,盡可以用手拿著啃,不必學日本人假裝優雅。而真要走優雅路線,那也得把匹薩當作牛排來對待,切一小塊送入口中,細細咀嚼,吞咽後再切一塊。我要對用刀叉叉一塊啃著吃的朋友說,那確實是您家發明的牛叉吃法,不在優雅禮儀的討論之列,也不在我等下裡巴人的吃法之列,純粹裝大尾巴狼的假洋鬼子行為。
當然,這樣裝腔作勢自以為是故作異國情調的行為,不獨東方人有,西方人也有。就比如說英國宮廷式下午茶,必須配備皇家道爾頓的茶壺、茶杯。這樣的規矩,少說也做了二百年了。可世人皆知,道爾頓瓷器最初不過是山寨版的景德鎮瓷器。英國式下午茶,最初無論茶具還是茶葉,都得由海上絲綢之路,自泉州港起錨運到不列顛。英國人為什麼愛喝紅茶?那是因為江南每年清明節前後採摘的鮮葉,焙製成的龍井、碧螺春等綠茶,如果存放不得法,過了盛夏葉子就發黃,品質急劇下降。那時候沒有冰箱保鮮,所以出口的茶葉,幾乎都是全發酵的紅茶。按照我妻子的姑父陳鑫堯先生的說法,紅茶之所以要配備精美的茶具,是為了藏拙。將衝入開水後紅茶沉在壺底如鐵屑般的醜陋樣子,藏到精美的茶壺裡。陳鑫堯先生還說了他少時在吳江的見聞,那村夫村婦喝紅茶,特別是低檔紅荼,必須用茶壺,而倒在茶碗裡的紅茶湯,則必須加一點點糖,以去澀。
這和英國貴族在紅茶裡兌牛奶和糖的做法,不謀而合。可見,英國宮廷初以中國瓷器為美,以中國茶為美。可英王以為非常中國的荼壺泡茶法,在中國不過是村夫村婦的飲茶之法。中國上層,原本崇尚煎茶,自明朝開始,就已經喝上了衝泡綠茶,直接將茶葉放在茶杯裡衝泡,感覺綠葉如雲如霧的美感。中國人領略抽象藝術之美,實實比西方早了很多年,這也是一個例證。至於如今斯裡蘭卡和印度的紅茶,最早是在1793年馬戛爾尼訪華時,在江南偷偷採摘了茶葉樹枝,到印度嫁接而來。法國著名報人佩雷菲特在《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一書中,有大篇幅的記述。至於日本綠茶,由於質量不過關,而一直效仿中國古法,蒸青碾成茶粉來吃,所謂抹茶是也。直到晚近,倭寇侵華才將衝泡綠茶的製法搶了去。
回頭再說義大利麵,當意面從太平洋西岸甫抵中國,影響到廣州、香港等地。而廣州在清朝盛時就是中國唯一的外貿口岸,受到英國影響,廣州、香港人有喝紅茶的習慣。即使到如今,在一些港式茶餐廳,點一份義大利麵,配紅茶,也是相當正常的吃法。比如上海有一家名為鬼佬的茶餐廳,就有三文魚意面售賣。至於滋味麼,我個人的感覺,不管好吃不好吃,一定很不正宗。起碼,三文魚,那是斯堪地那維亞人善於料理的玩意兒。
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大家看完以後有什麼感受呢?如果喜歡今天的文章的話可不要忘記給我們點讚收藏哦,如果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者給我們的建議也歡迎大家發表在評論區,小編都會仔細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