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果敢武裝展示繳獲緬軍戰利品

2020-12-25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在中國政府和軍方對緬甸軍機炸彈傷害中國公民事件做出強烈反應之後,果敢戰區上空不再有緬甸空軍戰機的蹤影,但這並不意味著中緬邊境戰事的降溫。《環球時報》記者3月16日和17日中緬邊境最直接的感受是,緬甸陸軍的攻勢更加兇猛,而炮兵部隊的隆隆炮聲讓家住中國南傘的居民都難以入睡。在此敏感時刻,中國外長王毅現身雲南,也引起媒體注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7日表示,王毅外長日前去雲南是就中國當前的外交工作向雲南省委省政府介紹情況。在雲南期間,他和雲南省委省政府負責人還就當前中緬邊境地區事態交換了意見,研商了工作部署。

17日中午12時30分,只需站在臨滄—南傘的公路邊,就能看到「果敢戰爭直播」。公路下方是大竹箐村,與這個雲南省鎮康縣村落正對面的,是緬甸果敢地區的扣塘村。「真是嚇死人了,緬甸的重炮昨天早上8點就開始狂轟扣塘村山頭上的果敢同盟軍陣地,然後是步兵衝鋒。步兵在第一波攻擊中退下陣線,再用重炮轟擊。10點40分左右,緬軍發動第二波步兵衝鋒,結果又敗了。後來,緬軍又從老街東城和其它地方調兵來,雙方一直打個沒停。」扣塘村的村民楊老三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說話間,眼看著1公裡遠處的山上,有同盟軍部隊在追擊潰逃的緬軍。這幕情景引來不少過往人員駐車圍觀,以至於過路的公安巡邏車不得不用廣播警告:「趕緊散了,小心流彈危險!」果敢同盟軍發言人林先生表示:「中國政府和軍隊的嚴厲警告讓緬軍戰機在果敢上空消失無蹤,但戰事激烈程度不降反升。」果敢同盟軍最高指揮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自16日起,緬軍地面部隊和炮兵先後對鄰近中國南傘國門的同盟軍211旅防區、311旅的扣塘防區發動猛烈進攻,果敢同盟軍17日下午1時42分也突襲了緬軍由臘戌至老街的運輸車隊。

相關焦點

  • 緬甸少數民族武裝組織北撣邦軍罕見用中文發布感謝中國政府的公告
    2020年12月22日,緬甸少數民族武裝組織撣邦進步黨/北撣邦軍(SSPP/SSA)發布了一份感謝中國政府援助防疫物資的中文公告。撣邦軍成立於1964年4月24日,此後撣邦進步黨又於1971年成立,並成為撣邦軍的政黨。撣邦軍分化後北方的部隊加入到緬甸共產黨武裝中,南方的部隊則加入坤沙的蒙泰軍,緬共及蒙泰軍解體後其中的撣族士兵又分別組建了北撣邦軍和南撣邦軍。
  • 彭家聲祖籍中國四川|彭家聲|果敢|四川|緬甸_歷史|楊振業|羅星漢
    1964年,羅星漢投靠緬甸政府,大力分化、瓦解土司部隊,致使果敢武裝在1965年紛紛投降。楊振聲感到大勢已去帶殘部南下泰國,土司政權自此結束。部隊解散後,彭家聲回到家中。摺疊起兵反抗緬軍入駐果敢後社會混亂,匪盜橫行,加之又實行大民族主義,歧視果敢民族,所以人們對緬軍非常反感。
  • 獨家詳解緬甸六大武裝:聘解放軍與臺灣教官
    在數十年的戰爭中,緬甸政府相繼擊敗眾多實力雄厚的地方武裝,現在緬甸民族武裝實力相對於70-80年代,實際已大幅度下降。早已不具備與緬軍正面對抗,乃至大規模遊擊戰的能力。
  • 果敢往事:緬甸內戰為何有華人軍隊
    在中緬邊境地區位於緬甸一側的克欽邦和撣邦,幾支少數民族的武裝組成了同盟軍,與緬甸政府軍展開了激烈的對抗。在同盟軍當中,有一支部隊格外引人關注,那就是由銷聲匿跡了四年多、有「果敢王」之稱的彭家聲領導的「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又稱「果敢軍」,英文縮寫MNDAA)。
  • 緬甸果敢現狀如何,是撣邦第一特區還是自治區,同盟軍還是邊防營
    緬甸撣邦果敢自治區成立於2011年3月25日,由2009年8月成立的緬甸撣邦第一特區臨時管理委員會改制而來,首界主席是白所成,白所成早期入伍進入緬共人民軍在果敢革命,1989年3月11日隨彭家聲脫離緬共,曾跟隨楊氏兄弟驅趕彭家聲出果敢,彭家聲二次執政果敢後長期擔任果敢同盟軍副司令,第一特區副主席,八八事件後留在果敢與緬軍合作,成立果敢臨時管委會並出任主席。
  • 揭秘緬北武裝武器來源:「山寨」中國輕武器
    《環球時報》記者在克欽邦看到,克欽獨立軍最主要的裝備是輕武器,包括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製造的AK-47衝鋒鎗、65式步槍、班用輕機槍和少數經過改動的81式步槍。這些輕武器部分是緬共武裝分離出來時的「遺產」,部分源於繳獲緬甸政府軍的裝備。
  • 緬甸的一個地區果敢,寫漢字說漢語中國供電,為何一直和緬甸對抗
    緬甸奈溫軍政府執政後一改前政府的溫和政策,重點整改東北軍區,開始計劃收復果敢的自治權,並且重點打擊楊氏家族的勢力。1965年,緬甸軍擊潰了果敢武裝,果敢楊氏家族楊振聲帶領舊部600餘人離開果敢逃到了泰國。
  • 緬甸究竟有哪些少數民族武裝?
    緬甸內戰已經持續了70多年!自1948年1月4日緬甸獨立以來,緬甸就沒有真正和平過,幾十支少數民族武裝與政府軍磕磕絆絆了幾十年,直到今天,緬甸還有不少地方三天兩頭地爆發武裝衝突,和平顯得遙不可及。緬甸一共有135個民族,民族武裝也是非常多,我們來盤點一下緬甸的少數民族武裝有哪些。
  • 記者直擊緬甸果敢戰區:和談並未帶來和平
    由這些人物發展起來的軍閥武裝,在金三角乃至整個緬北形成犬牙交錯的割據狀態,坤沙為首的撣邦,彭家聲為首的果敢,以及緬甸原本就有的兩大民族武裝勢力佤邦和克欽邦,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各自地盤的劃分上,克欽邦控制著緬甸最北部的山區,南下接壤的便是果敢,再往南則依次是佤邦和坤沙曾經的撣邦地盤。這幾大勢力彼此之間有著緊密聯繫,都曾在不同時期與緬甸中央政府開戰,這也成為困擾緬甸局勢的最大難題。
  • 果敢招募中國退伍兵? 果敢領導人:用中國人有害無利
    據《環球時報》報導,美聯社近日報導稱果敢招募中國退伍兵,與緬甸政府軍作戰。果敢同盟軍領導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否認果敢招募中國退伍兵,稱用中國籍公民會遭到來自中方執法機構的巨大壓力,有害無利。果敢招募中國退伍兵,在中國方面也不存在可能,中國有不幹涉政策,嚴禁公民參與境外武裝活動。
  • 他和坤沙、羅星漢是同學,後加入緬甸共產黨,84歲還與緬政府激戰
    相信大多數人提起金三角都不陌生,那裡有世界上最大的毒品基地,因地處緬甸、寮國和泰國交界處,盛產罌粟而聞名於世界。這裡出現過世界大毒梟坤沙、羅星漢等人。而在緬甸內部有這麼一個人,他與坤沙和羅星漢都是同期同學,後因為政見不和與羅星漢大打出手,一生都在戰鬥中度過,84歲時還與緬政府激戰。
  • 緬甸果敢現狀:昔日國門漢字被去除,緬文越來越重要
    二、緬甸果敢地區的前世緬甸果敢地區如今的狀況乃是漢字與緬文共存,其官方語言自然是以緬文為主,但實質上大街小巷之中漢字亦是極其常見的,普遍商鋪橫幅之中是以漢字、緬文雙重並存。對於果敢地區楊氏土司的統治而言,無異於瞬間支離破碎、土崩瓦解。此後的果敢地區經由緬甸內部混亂而幾度顛沛流離,終於在15年3月26日,緬甸軍方宣布已控制整個果敢地區。縱觀這一過程對應的則是漢字在果敢地區逐漸趨於沒落,形成了時至今日緬文為主漢字為輔的現狀。
  • 緬甸八支地方武裝,哪個實力最強?
    自從緬甸獨立以來,地方武裝的存在始終是緬甸政府的一塊心病,這些形形色色的地方武裝,完全是自營自管,只是表面上屬於緬甸聯邦,而事實上已經處於半獨立狀態,它們就像是緬甸境內的割據政權,讓緬甸政府看不慣,卻又幹不掉。
  • 十年前,三千果敢軍被緬甸政府軍瓦解,如今恢復到什麼程度?
    果敢同盟軍,緬甸境內的地方武裝之一,從1965年成立至今已經54年,許多同時期成立的地方武裝或已消失、或已被招安,而果敢軍依然在和政府軍對抗。 在超過半個世紀的時間之內,果敢軍並非一帆風順,他們也曾遭遇了多次巨大的磨難,兵力變化情況較大。
  • 緬甸為何戰火不斷?29支地方武裝割地為王,癥結在哪
    這就引起其它族的不滿,其他族的武裝開始鬥爭和反抗。鬥爭的焦點主要在緬北,其中實力比較強的是克欽族。後來英國長期殖民統治緬甸,果敢族也加入了緬甸,部分印度人也來到緬甸。     英國為了平衡緬甸內部,用借力打力的策略,保持自己的最高管理權。因此英國允許地方武裝的存在,後來日本發動二戰,英國敗退。此時的緬甸就徹底分化了,緬甸投靠日本軍隊,但有不少族人繼續反抗日本入侵和緬軍。
  • 「果敢王」彭家聲的人生起落
    羅星漢等人憑著年青氣盛,以及「自衛隊」武裝的權勢,擁兵自重,自立門戶。於是,果敢形成三大勢力主導天下的局面。一是楊振聲的反緬武裝,其中一部分在泰國由楊振業領導;二是羅星漢受政府扶持的「自衛隊」武裝;三是彭家聲領導的由年青人組成的反緬武裝。隨著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緬甸政府加緊了對果敢地區的控制。1958年,政府軍一個連進駐果敢大水塘。
  • 看真實的緬甸果敢:曾經國門漢字已被換掉,緬文成主流文字
    對於當下國人們來說,果敢這個地方都會比較陌生,果敢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與我們中國的雲南省緊緊挨著。如今是歸屬緬甸,但實際上在歷史時期,果敢一直都是中國的領土。
  • 金手指講:緬北風雲15德昂軍、若開軍
    德昂族現居住於撣邦高原北部一帶的13個鎮區,現行緬甸當局所設置的德昂族自治區僅為2個鎮區的領土。緬甸獨立之後,德昂族開始尋求獨立自治,1963年組建民族地方武裝,隨後便是與緬軍之間將近三十年的戰鬥。90年代雙方籤訂停火協議,一直到2005年,武裝徹底解散。
  • 克欽軍實力已不如當年:難擋緬軍統一大勢
    緬甸政府希望各少數民族武裝首先放下武裝,參加大選並進入議會,而這對少數民族武裝來說,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但是現在緬甸軍隊勢力已經今非昔比,包括克欽軍在內的各派武裝從長期看已難以阻擋緬軍的統一大勢力。
  • 果敢軍使用神器MG42機槍 緬軍上達姆彈
    果敢軍使用神器MG42機槍 緬軍上達姆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