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嘉陵江上老水手:輪渡也曾有臥鋪 聽聲看水大半輩子護得船穩

2020-12-18 慢新聞

乘坐軌道交通最早的班次到達重慶小什字,然後步行到嘉濱路,上船前,先遙望嘉陵江水,然後再觀察躉船吃水位有無變化,上船後,船頭船尾溜達一圈,就能確定錨鏈調不調整、釋放長度多少……57歲的重慶人陳建,大半輩子都在跟船隻打交道,從以前的輪渡到現在的躉船,年輕小夥變為老水手,他不僅練就了一系列「水上技能」,也見證了水上交通的發展變遷。

12月15日,他在自己守護的躉船上,向記者分享了他在嘉陵江上的那些故事。

▲輪渡86號躉船

停泊的躉船,也需要時刻守護

從嘉濱路望向嘉陵江,江邊,寫有「輪渡86躉」的躉船,就是陳建工作的地方。

記者上到躉船採訪時發現,躉船上一共3人,這當中,就包括陳建和24歲的年輕小夥雷詩強。雷詩強才到船上不久,正在熟悉情況,陳建是全職老水手,船隻安全的重擔,自然落在了他的肩上。

▲每天,陳建都守護著輪渡86號躉

對於年齡,陳建毫不掩飾:老是老,但是咱們有經驗啊。別看躉船處於停泊狀態,但他們的工作可是時時刻刻,江中水勢起伏不定,還有風力擾動,要保持船位不變,就需要通過控制一系列的錨設備來實現,其中,錨鏈的收放就是重要一環。

雷詩強將陳建看作心目中的「大神」,他看過水漲水枯時,陳建對錨鏈的精準設置調整,只要陳建一來,不管水漲多高,船隻會越來越穩,箇中精髓,他還在慢慢領悟學習。

▲陳建講述他在嘉陵江上的那些故事

「拋多了,船不穩定,拋少了,一樣不安全。這個度嘛,就是幾十年船上生活的經驗總結,一兩句話也說不清,久了,自然就會了。」習慣了靜靜與嘉陵江、船隻打交道,陳建話語並不多。

塵封的機器,曾有「嘿咗」號子圍繞

錨鏈非常重,因此,收放的時候需要用到絞纜機。

雖然現在絞纜機都是自動化,但是,在這艘躉船的另一頭,記者還看到了需要手動操作的設備,雖然設備刷上了黑色油漆,但是,從其外觀來看,仍然可以看出年代感,尤其是手動推桿,更是老物件的代表。「這艘躉船30多年了,這個設備也一樣哦,沒有自動化絞纜機的時候,就是手動操作它。」陳建說。

▲陳建記憶裡,幾十年前,水手們推手動絞纜機的情景還歷歷在目

手動絞纜機如何操作?陳建還做了示範:「需要收放錨鏈的時候,船長就會過來,大喊一聲『大家聚到一起』,幾個年富力強的水手應聲過來,雙手放在手動絞纜機的杆子上,逆時針推著杆子前進。」因為船體不平,推著杆子前進時,如何不摔倒也成了技術要領,陳建說,把著力點放在杆子上,雙腳順著移動方向,才能平穩度過。

往往這個時候,還有「嘿咗嘿咗」的號子響起,加油鼓勁聲中,大家仿佛更有力量了。陳建對這樣的號子聲很回味,以手動絞纜機為開始,講起了更多故事。

▲年輕時的陳建在渡輪上工作

無雷達,夜晚行船靠的是聽聲看水

原來,這艘躉船是陳建第二個工作的地方,工作之初,他在重慶市客輪公司,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渡輪的舵手。他從小熟識水性,又是交通技校水手班出身,上世紀80年代,到客輪公司不久,就被安排到了駕駛室,跟隨老師傅一起,負責輪渡朝天門——長壽線路。

他記得,那個時候,輪渡已經有了臥鋪,二、三、四等艙都有床鋪,二等艙甚至還有個人盥洗室,不過,二等艙那時候的票價也不菲,得50元。「那個時候,我們一個月工資才10多元,坐一次二等艙要三個月的工資。」

現代船舶在航行時,都利用雷達、GPS來導航,然而,陳建介紹,那個時候,這些現代化設備應用並不廣泛,所以,執行操舵的人就顯得尤為重要,行船時往往有經驗豐富的老水手帶路,而年輕的他們則主要貢獻良好的聽力、視力,以此來綜合判斷。

▲吃水刻度線記錄了船隻的歲月滄桑

如何綜合判斷?他舉例說,比如,看水要看三尺深,除了視力要好,看清水情,還要提前預判前方。又比如,要聽聲,船行至木洞至太洪崗,這一帶屬於峽谷地貌,就可以通過水聲來判斷,水深水淺傳回的聲響是不同的,夜晚航行中,除了聽水聲,還需要聽其他聲音,比如發動機和外界號聲。

嘉陵江上幾十年,船和他都在老去

陳建見識了輪渡的火紅,也見識了城市公共運輸的發展,隨著一座座跨江大橋建成,輪渡逐漸遠離大家視野,輪渡航線減少,公司許多人被分流到了其他崗位,他想要繼續發揮自己專長,於是,選擇來到了「輪渡86躉」。

「那個時候,想的就是如何穩住船,雖然躉船不開航,但是,同樣是在江上,作為船上的工作人員,我同樣要守護它的安全。」在陳建看來,渡輪和躉船,在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雖然耐得住寂寞,但是,陳建覺得,躉船和他一樣,都在老去,他老了可以退休,但是「除了偶爾有觀光輪渡在此停泊之外,躉船已經失去了它的功能,有遊客想通過躉船看洪崖洞夜景,但是,考慮安全問題,躉船不對外開放。」

▲躉船偶有渡輪停靠

記者從該躉船所屬的重慶市儲渝江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了解到,「輪渡86躉」已有30餘年歷史,從下水到現在,一直停泊在嘉陵江邊,不曾離開。躉船上相關負責人也告訴記者,船上隨便一處設備,比如照明的燈具外觀,都已經有30多年歷史。

▲船上的燈仍然是30年前的模樣

據介紹,曾經,這艘躉船是一艘加油船,最高峰時,船上有100多號員工,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沿江一帶多數船隻都會在這艘船前停泊。「我有印象,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還是加煤,後來,才改為加油。」陳建說,最多時,這艘躉船一個月要為附近船隻提供1000-2000噸油。

躉船已經停了30餘年,它的未來去向將是哪裡?公司透露,他們正在謀劃躉船未來的去向,也在與有關職能部門溝通,打算根據相關要求,將船隻打造為遊覽休閒打卡點,變躉船為文創項目,相關方案已經遞交給了市國資委和渝中區交通局。

重慶晚報·慢新聞爆料郵箱:3159339320@qq.com

——END——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朱婷 文 李化 圖

相關焦點

  • 嘉陵江上老水手:輪渡也曾有臥鋪 聽聲看水大半輩子護得船穩
    乘坐軌道交通最早的班次到達小什字,然後步行到嘉濱路,上船前,先遙望嘉陵江水,然後再觀察躉船吃水位有無變化,上船後,船頭船尾溜達一圈,就能確定錨鏈調不調整、釋放長度多少……57歲的重慶人陳建,大半輩子都在跟船隻打交道,從以前的輪渡到現在的躉船,年輕小夥變為老水手,他不僅練就了一系列「水上技能」,也見證了水上交通的發展變遷。
  • 嘉陵江上老水手 聽聲看水護船穩
    12月15日,他在躉船上,向記者分享了他在嘉陵江上的那些故事。重慶晚報-上遊新聞記者 朱婷 李化 攝影報導停泊的躉船也需要守護從嘉濱路望向嘉陵江,江邊寫有「輪渡86躉」的躉船,就是陳建工作的地方。記者上躉船發現,躉船上一共3人。
  • 這裡很重慶|輪渡,輪渡!驚豔山水之都
    輪渡曾是重慶人過江的交通工具。隨著城市發展,一座座跨江大橋建成,輪渡逐漸淡出人們生活。近年來,重慶已成為聞名遐邇的旅遊城市,輪渡又以觀光客輪的方式走入了人們的視野。日前,重慶市客輪有限公司開通了大竹林至朝天門新的輪渡線,朝天門至彈子石碼頭輪渡航線也正式恢復開航!
  • 朝天門至大竹林觀光輪渡航線正式開通
    沿途景點航行距離約22 公裡單程時間約70 分鐘大竹林鳳棲沱重慶佰富江景高爾夫俱樂部磁器口重慶大學重慶創業天地李子壩輕軌站黃花園長江大橋大劇院鎏嘉碼頭朝天門史無前例 嘉陵江航道載客量最大的輪渡「交運輪渡09」設有兩層甲板,一層為休息區,設有沙發軟座,二層為觀光區,有觀光木質長凳,站在二層夾板上,旅客可以360度一覽兩江美景。市客輪公司運調部經理申泰貴介紹,運行大竹林至朝天門的船舶除了「交運輪渡09」外,還有「交運輪渡06」,兩艘船均為新船,船長42米、寬10米,設計航速21公裡/小時,核定載客350人。「這兩艘船都是我們特別定製的。」
  • 坐輪渡看風景聽故事 重慶輪渡開啟城市水上導覽線路
    遊客在輪渡上打卡合影。華龍網記者 劉豔 攝華龍網消息,11月29日下午,重慶市客輪公司首條城市水上導覽線路出發,運行朝天門至大竹林觀光輪渡航線。王小遲展示老船票。華龍網記者 劉豔 攝「這是一張上世紀70年代的輪渡船票。」現場,65歲的王小遲帶來一張老船票。
  • 重慶珍檔 | 重慶老渡口的百年滄桑
    在這條路上,有著許多的老渡口,在跨江大橋還沒有建成前,重慶人們的出行,依靠的就是輪渡,它們承載著代代重慶人的記憶。有關於老渡口的傳說、歷史故事,伴隨著光陰,慢慢地推演,烙印在人們的心裡。有源於岸邊景致的,比如說海棠溪,就源自岸邊一條如詩如畫的溪流。有源於岸邊植物的,比如說,黃葛渡,源於等候渡輪的地方有黃葛樹,給乘船的客人濃蔭庇而遮得名。在渡口的名字中,也有得名古怪的,比如說野貓溪碼頭,而關於這裡為什麼叫「野貓溪」?相信很多人包括重慶人都會很好奇,難道是因為這裡的從前有許多野貓?
  • 有哪些老碼頭?了解這些你才能算得上是重慶人!
    有數據統計,重慶有各類港口碼頭400多座,其中80%屬於歷史老碼頭。碼頭就像重慶城的嘴,不停地吞吐著,重慶城也就在這樣的吞吐中發展起來。重慶城雖然有兩三千年的歷史,但真正成為一個「市」,只有幾百年的時間。而重慶能夠真正成為「市」,也全靠碼頭。如果沒有這些碼頭,也就沒有今日的重慶。朝天門碼頭。
  • 嘉陵江行走:陝南漢中陽平關,一座有老鎮老街老味道的世外桃源
    往開了說,國內大多古鎮,看一眼就有一種似曾相識的複製感,不過打個卡,到此一遊而已;有些古鎮,即便不經意間回頭望一眼,立馬讓你有心萌動,不忍離去。漢中陽平關就屬於後者。繞城而去的嘉陵江為秦蜀水路,江上千帆競過,川流不息,上行船隻可逆水行至陝西鳳縣,下行船隻順流而下,直達重慶,進入長江航道。作為嘉陵江上遊段的古渡口,陽平關曾經很繁華很富庶。據陽平關鎮上的老人講,陽平關碼頭最多可停靠三、四十艘大船。船工縴夫停船上岸,進戲院看戲的,進酒館喝酒划拳的,鑽進妓院找小姐尋歡作樂的,燈紅酒綠,紙醉金迷。
  • 一張「柒分」舊船票,留住了重慶人的江上記憶
    尤其是一個老物件,更引發了大家的集體懷舊。「嘉陵江有很多我們的故事,比如夏天遊泳,坐輪渡走親戚,那個時候坐船是幾分錢哦,都是憑票坐。」60後吳元兵也這樣說道。 像是保存珍貴的老照片一樣,老物件用軟膠袋子封存,走近細看,是一張泛黃的嘉陵江船票。接受記者採訪時,王小遲首先講述了重新尋回這張舊船票的奇妙經過。
  • 老重慶|一張「柒分」舊船票,留住了重慶人的江上記憶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朱婷 文/圖近日,在重慶市客輪公司首條城市水上導覽線路開啟現場,伴隨著朝天門到大竹林的觀光輪渡起航,一張上世紀70年代的船票出現在遊客視野裡,它的主人——65歲的文物保護志願者王小遲分享了年少時的江上記憶。在他們看來,在嘉陵江、長江上,來往的不僅是一艘艘輪渡,還有鮮活具體的生活和永遠懷念的人們。
  • 老漁民上岸,「曾經的嘉陵江回來了!」
    日前,由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主辦的「看效果·大江奔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五周年」行進式採訪報導團來到江北區,一起看江北如何講好長江故事。老漁民上岸曾經那個嘉陵江回來了在嘉陵江邊的北濱路上,有一家鮮魚館,這裡主打的高山生態魚,吸引了不少食客。餐館的老闆叫宋彬,大家都叫他老宋。老宋今年47歲,在江北城出生、長大。
  • 南下的紅嘴鷗,你讓重慶輪渡公司忙慘了,但心裡甜滋滋的
    前段時間,不知為何南下遷徙的候鳥突然對重慶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不僅在重慶多個水域「剎一腳」,而且還流連忘返大有不想走的意思,在重慶一呆就是一個多月。,因為層出不窮的新玩意兒讓重慶本地人都眼花繚亂)。
  • 沙灘 椰子 假裝在泰國 重慶這個老碼頭有個熱鬧夜市
    酒吧、小吃街、美食街、甜品店、休閒娛樂一應俱全從傍晚時分開始,就逐漸人聲鼎沸,煙火氤氳,美食雲集短短的街道上可以盡觀北碚夜生活的市井與潮流▲點擊一起欣賞航拍正碼頭北碚曾經的激蕩歲月九街的入駐它又活了這是一座非常有愛的碼頭
  • 嘉陵江側,鵝嶺崖下一條百年老巷,有重慶的獨家記憶
    去了北倉文創街區   去了李子壩、二廠去了千廝門、洪崖洞   去了皇冠大扶梯 ······一天一夜的行程很充實離開的前天傍晚   我們去吃壩壩老火鍋卻因導航誤入一條小巷正是茶飯後   鄰裡閒坐一起樹下乘涼   一對老夫妻背靠木椅挨坐一起望江水漣漪   看夕陽餘暉在這裡陪你到老
  • 嘉陵江側紀功碑(上)
    本來嘛,到任何一個城市旅遊觀光,沒必要也不可能看遍當地的犄角旮旯,只要在有標誌性的景點打了卡,日後能在人前說去過那個城市了就行。我們東北人來西南的機會不多的,老伴兒以前就沒來過重慶,這次逗留的時間再短,也算來過重慶了。再者說,旅遊的效果主要不在看到了什麼,而在於能藉助看到的景物聯想到什麼,能否和自己以往的相關知識儲備共振而產生某種精神上的快感。不然就算看得再多也相當於熟視無睹的。
  • 重慶朝天門碼頭,重慶著名的景點,長江和嘉陵江交匯點!
    「重慶十大文化符號」之一,位於重慶渝中區渝中半島的嘉陵江與長江交匯處,是兩江樞紐,也是重慶最大的水路客運碼頭。朝天門曾是重慶十七座古城門之一,三峽遊輪、觀光遊船和去洋人街的渡輪都從這齣發。朝天門是兩江交匯的地方,兩江指的是長江與嘉陵江。
  • 輪渡:從城市「生命線」到浦江「風景線」
    徐程攝昔蘇州河與黃浦江上的輪渡曾異常繁忙,一度是市民過河過江的主要交通方式,堪稱城市「生命線」。蘇州河的輪渡運輸曾十分繁忙,最多時有7個渡口、十多條渡船、200多名職工。隨著多座新橋飛跨兩岸,河上輪渡漸漸退出歷史舞臺。「我和強家角橋很有緣,因為就住在南岸離橋不遠處。前些日子陪丈人去橋上散步,喜看燈光溢彩,河水靜流,我還給他指了渡口舊址所在,講了最後一班渡船的故事。」劉珍華回憶,當年76歲的水手吉林發,曾許下心願:再過幾年,黑臭的蘇州河變清爽。
  • 大竹林至朝天門輪渡來了 單程約70分鐘 船上看輕軌穿樓
    輪渡二樓觀景臺可觀賞嘉陵江沿線風景。記者 石濤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22日11時35分訊(記者 劉豔)隨著「交運輪渡09」緩緩從大竹林鳳棲坨碼頭開出,大竹林至朝天門輪渡今(22)日正式開航,全程約22公裡,運行約70分鐘,觀光票價20元。
  • 從輪渡到索道,從深巷到茶館,9個景點2種美食我們一起穿越老重慶
    【嘉陵江輪渡:5元錢的懷舊交通】嘉陵江輪渡也是上個世紀老重慶的交通工具,10多年前,但凡有朋友來重慶看我,我都喜歡帶他們坐嘉陵江索道從洪崖洞去江北嘴,再坐輪渡到朝天門碼頭,那個時候,輪渡一趟1元錢,3分鐘就結束。
  • 細數重慶十年消失交通工具:輪渡電車今安在(圖)
    翻閱《重慶公用事業歷史資料》記載的我市交通工具,會發現近10年來,已經消失或正在消失的,遠不止嘉陵江索道。首席記者 丁香樂 實習記者 項鋒電車伴隨山城四十八年說起無軌電車,相信稍微上了點年紀的市民,都會充滿懷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