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重慶|一張「柒分」舊船票,留住了重慶人的江上記憶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朱婷 文/圖近日,在重慶市客輪公司首條城市水上導覽線路開啟現場,伴隨著朝天門到大竹林的觀光輪渡起航,一張上世紀70年代的船票出現在遊客視野裡,它的主人——65歲的文物保護志願者王小遲分享了年少時的江上記憶。在他們看來,在嘉陵江、長江上,來往的不僅是一艘艘輪渡,還有鮮活具體的生活和永遠懷念的人們。
-
嘉陵江上老水手:輪渡也曾有臥鋪 聽聲看水大半輩子護得船穩
乘坐軌道交通最早的班次到達小什字,然後步行到嘉濱路,上船前,先遙望嘉陵江水,然後再觀察躉船吃水位有無變化,上船後,船頭船尾溜達一圈,就能確定錨鏈調不調整、釋放長度多少……57歲的重慶人陳建,大半輩子都在跟船隻打交道,從以前的輪渡到現在的躉船,年輕小夥變為老水手,他不僅練就了一系列「水上技能」,也見證了水上交通的發展變遷。
-
從便捷接駁到旅遊觀光——擺渡人眼中的輪渡變遷
5點30分,第一班輪渡準時發航。過江到南岸單程需要7分鐘,加上上下船時間便是一刻鐘,一個來回大概需要半小時。 輪渡載滿乘客往返兩岸,片刻未曾停歇,一直忙到晚上10點收航,每天跑32個來回,64趟。一萬多人坐這艘船在江上往返,除了起大霧或漲水封航,日日如此。 楊建明記得,當時重慶主城只有兩座跨江大橋,公交線路也不多。
-
上海輪渡的前世今生
童年時代最奢侈的享受,就是到延安東路碼頭,化幾分錢在黃浦江上坐幾個來回的渡輪。渡輪是單向收費的,興致高的時候,可以到浦東轉一圈,不過那時的陸家嘴乏善可陳,遠不如坐在船上看江景、吹江風好玩。
-
朝天門到大竹林輪渡已開航,快來坐輪渡看輕軌穿樓
聽說最近可以坐輪渡看輕軌穿樓了?想不想去體驗一波?臨近春節,正值出行高峰,要去李子壩看輕軌穿樓的朋友,現在不僅只是在觀景臺,從朝天門到大竹林的輪渡也可以看了!作為一個重慶「土著」,肯定知道什麼叫「過河船」。
-
這裡很重慶|輪渡,輪渡!驚豔山水之都
輪渡曾是重慶人過江的交通工具。隨著城市發展,一座座跨江大橋建成,輪渡逐漸淡出人們生活。近年來,重慶已成為聞名遐邇的旅遊城市,輪渡又以觀光客輪的方式走入了人們的視野。日前,重慶市客輪有限公司開通了大竹林至朝天門新的輪渡線,朝天門至彈子石碼頭輪渡航線也正式恢復開航!
-
陶靈:重慶川江輪渡的變遷
重慶城最早的輪渡公司 1937年5月,四川省民政廳長稽祖佑和建設廳長盧作孚聯名向省政府建議,開辦重慶輪渡航線。12月15日,新任建設廳長何北衡在重慶召集川江航務處、市社會局、市駁渡事務所、民生公司等單位負責人,商議籌建重慶輪渡股份有限公司,官商合辦,省政府出資10萬元,川江航務處長何靜源為輪渡公司籌備處處長,駁渡事務所和民生公司為承辦主體,先行開闢渝中儲奇門至南岸海棠溪過江航線。
-
重慶嘉陵江上老水手:輪渡也曾有臥鋪 聽聲看水大半輩子護得船穩
乘坐軌道交通最早的班次到達重慶小什字,然後步行到嘉濱路,上船前,先遙望嘉陵江水,然後再觀察躉船吃水位有無變化,上船後,船頭船尾溜達一圈,就能確定錨鏈調不調整、釋放長度多少……57歲的重慶人陳建,大半輩子都在跟船隻打交道,從以前的輪渡到現在的躉船,年輕小夥變為老水手,他不僅練就了一系列「水上技能」,也見證了水上交通的發展變遷。
-
一張「柒分」舊船票,留住了重慶人的江上記憶
近日,在重慶市客輪公司首條城市水上導覽線路開啟現場,伴隨著朝天門到大竹林的觀光輪渡起航,一張上世紀70年代的船票出現在遊客視野裡,它的主人——65歲的文物保護志願者王小遲分享了年少時的江上記憶。在他們看來,在嘉陵江、長江上,來往的不僅是一艘艘輪渡,還有鮮活具體的生活和永遠懷念的人們。
-
再見了,陪伴汕頭人43年的廣場輪渡碼頭!
地處美麗海濱長廊的汕頭廣場—礐石航線(俗稱廣場輪渡)1976年正式開通,也是汕頭內海灣唯一過海城市輪渡,是汕頭的重要地標之一。 而後幾年,隨著達濠的8路雙層公交車經過海灣大橋開進了汕頭市區,坐輪渡的人變得相對較少……
-
老重慶|一張「柒分」舊船票,留住了重慶人的江上記憶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朱婷 文/圖近日,在重慶市客輪公司首條城市水上導覽線路開啟現場,伴隨著朝天門到大竹林的觀光輪渡起航,一張上世紀70年代的船票出現在遊客視野裡,它的主人——65歲的文物保護志願者王小遲分享了年少時的江上記憶。在他們看來,在嘉陵江、長江上,來往的不僅是一艘艘輪渡,還有鮮活具體的生活和永遠懷念的人們。
-
重慶將開通朝天門至磁器口水上觀光輪渡
今年渝中區將打造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魯祖廟老街區等15個文商旅融合示範點還將新開通朝天門至磁器口水上觀光輪渡國泰廣場打造開放式互動街區,引入多元化業態,轉型park108國泰優活城市廣場;引導協信星光廣場加強與現長江索道的聯動,實現景區與商圈的互為引流。同時優化魯祖廟—較場口片區形態及業態,形成「最重慶」旅遊消費集聚區。
-
110歲上海輪渡:見證發展記錄變遷
1月5日,上海輪渡迎來110歲生日。對今天生活在上海的人們而言,仍在運行的18條對江輪渡線,是可以帶著孩子去偶爾體驗一下的遊樂項目,外地遊客也會乘坐輪渡觀賞浦江兩岸風景。如果把時間倒回幾十年,在黃浦江上的各種隧道和大橋通車之前,輪渡是往返於浦東和浦西之間唯一的交通工具。
-
部分公交線路繞行 坐輪渡汽渡先諮詢
現在網消息本報訊(記者 徐靚麗 通訊員 張鳳華)預報今天將有大風大雨天氣,想乘輪渡汽渡過江,可提前撥打諮詢電話(輪渡:82833509,汽渡:82723967)。
-
橋隧開通五年 青島輪渡:落寞中的堅守與夢想
蕭條背後 正在消失的輪渡記憶 在外面打車去輪渡,司機有可能會問輪渡還開嗎?其實,除了極端惡劣天氣,輪渡一天也沒停過。 四川路21號,輪渡的鐵大門隱藏在街邊建築中,毫不起眼。往裡走,那幢藍綠色的小樓立在海邊,聽了30年的海浪,看了30年的風雨,已然帶了些歷史的痕跡。停車場裡沒停幾輛車,候車廳裡也不熱鬧。
-
坐著輪渡,微遊黃浦濱江!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坐著輪渡,微遊黃浦濱江!這裡是上海工人革命星星之火的歷史遺存,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源地,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最佳實踐區,是人類文明藝術和時尚的「博物館」,這份獨有的厚重與輕盈,行走期間,定要細品。趁著端午假期,逛一下黃浦江畔的幾個景點吧!
-
從武漢特有的過江輪渡與長江風景看武漢的美
武漢江心看江景入夜時分,武漢還有二十幾公裡的江灘璀璨燈光秀展示,看燈光秀最好的位置在漢口江灘或者長江大橋上,也可乘坐輪渡或兩江遊船觀看這其實是武漢土著傳統的過江方式,和城市公交一個概念,只不過他家這是水上公交而已。沒來過武漢的朋友可以來實地體會一番,絕對非常超值。
-
嘉陵江上老水手:輪渡也曾有臥鋪 聽聲看水大半輩子護得船穩
乘坐軌道交通最早的班次到達小什字,然後步行到嘉濱路,上船前,先遙望嘉陵江水,然後再觀察躉船吃水位有無變化,上船後,船頭船尾溜達一圈,就能確定錨鏈調不調整、釋放長度多少……57歲的重慶人陳建,大半輩子都在跟船隻打交道,從以前的輪渡到現在的躉船,年輕小夥變為老水手,他不僅練就了一系列「水上技能」,也見證了水上交通的發展變遷。
-
外灘邊輪渡,遊覽黃浦江新選擇
仔細看過去這個設置的如船帆形的建築就是燈塔,只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已經失去了實際的作用。但是不要小看這座燈塔,它已經有了快150年的歷史,從外灘興建開始就佇立在這,默默的記錄著變化的歷史,同時也是也是亞洲地區最早的燈塔。當到達這裡後,下平臺之後就會看到一個輪渡的標誌。輪渡作為渡江的工具,已經存在了非常久的時間。
-
海濱路七天酒店等建築拆除,汕頭廣場輪渡改遷
據汕頭市交通運輸局消息,廣場輪渡將遷往招商客運碼頭,與此同時,市交通運輸集團公司將委託設計單位對碼頭進行高規格的設計,將招商客運碼頭改造成集輪渡、客運、旅遊觀光、遊艇、水上巴士等的綜合客運樞紐碼頭>選址上看,招商客運站碼頭與廣場輪渡碼頭原址直線距離約450米左右,招商客運站碼頭位於汕頭人民廣場海濱路段西側,利安路與同益路之間,遷址後的新廣場輪渡實際上並未改變原有的出行位置而最新進展,位於海濱路和同益路交界處的七天連鎖酒店以及其他商鋪正在進行拆遷,恰好是廣場輪渡遷移後招商碼頭的選址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