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閱讀·星雲有話說】我簡單的管理學

2020-12-17 澎湃新聞

       「貧僧明年九十歲,已經老矣了! 這《『貧僧』有話要說》二十篇拙作,是在2015年的春天,我一時有感,為佛光山、也為佛教做一點表態。」
       星雲大師在最新系列文章《「貧僧」有話要說》自序中如是說道。這篇序言,是在星雲大師今年3月底參加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時口述完成的。
       星雲大師既是臺灣佛光山開山法師,也是兩岸佛教文化使者和促進兩岸和平發展的得道高僧。
       星雲大師著述甚豐,《「貧僧」有話要說》是其著述生涯中的最後一本書。該書20篇系列文章由星雲大師口述,弟子妙廣記錄,佛光山法堂書記室整理而成。
       澎湃新聞獲得授權,將陸續摘發該系列文章,以饗讀者。今天刊發的是《「貧僧」有話要說》之九:「我簡單的管理學」。

星雲大師 CFP 資料

出家人過的是「空無」的生活       

       我的出身,家父是單傳,據說他出生二十八天,我的祖父就去世了。在他十餘歲的時候,我的寡祖母也去世,只剩他孤苦伶丁一個人。我出家的生活就和他的單傳一樣,出家人都有同門、同宗,濟濟多士,但我的師父和我的師兄都早逝,尤其我人又來到臺灣,更加的孤單一人。

       感謝因緣際會,開創佛光山之後,出家的弟子就有一千三百餘人,還有入道的教士、師姑百餘人。臺灣的寺廟都很小,一時之間,有了這麼一個像叢林的大寺,就經常有人來追問我怎麼樣管理?貧僧沒有學過管理,也不懂得管理,只覺得大家志同道合,為佛教、為社會大眾奉獻服務,重視因果,在公開、公正、公平、公有之下,就會相安無事了。

       有一位出家的徒眾是香港大學管理學系畢業,在四五十年前,管理學科就已經有人注意。所謂人事管理、財務管理、學校管理、圖書管理、醫院管理、工廠管理等等,貧僧看到這位徒眾自恃高學歷畢業,心有所傲,就告訴他,管錢,錢不講話,隨你用法;管物,物也不開口,隨你搬動;管人,就難了;但管人也還不太難,最難的,是要管自己的「心」啊!你會管「心」嗎?

       貧僧童年失學,不但沒有進過學校念書,連學校都沒有看過,曾經有一次臺灣大學邀我去講「管理學」,當然我不敢應允。雖然佛教也有管理學,像叢林兩序大眾、四十八單職事、清規戒律等,這些我都沒有做過深入研究,哪敢對人講管理呢?

       後來,曾經擔任過教育部長的張其昀先生,他在陽明山創辦了中國文化大學,並且在1980年找我去擔任印度文化研究所所長。他致詞時說:「整個華崗就是一個大叢林,在此歡迎我們的住持星雲大和尚回來。」我聽了以後心有所愧,雖然在佛光山開山,但也不敢自認是住持。因為一個住持,要對叢林四十八單職事、清規戒律相當熟稔,所謂住持三寶,我想貧僧還不夠條件。

       前幾年,臺灣大學副校長湯明哲教授要來對我做一次訪問,我和他並無交往,但貧僧對別人的要求一向不願意拒絕。他來了就問:我對你們感到很奇怪,我們在家人有周休二日,有年節放假,但是我們還是希望增加休假的時日;我們在家人每個月有數萬元的收入,但仍然感到不夠,希望再增加一些薪水。聽說你們有一千多名出家人,沒有假日,沒有薪水,晚上還要加班,挑燈夜戰,有這種力量是什麼原因呢?

       像這樣的問題,過去不曾有人問過我。聽他這麼一問,忽然感覺它確實是一個問題。我回答說,你們在家人是過「有」的生活,有假期、有待遇、有財物、有家庭,有妻子兒女,有,是有窮有盡、有限有量,當然會嫌不夠;我們出家人過的是「空無」的生活,無假日、無薪水,心甘情願為社會大眾服務,沒有指望報酬,因為沒有這個欲望。因為「無」,所以無限無量、無窮無盡。他是臺灣大學的名教授,對我這樣的回答,我不知道他內心的反應是如何了。

       說起佛光山的管理學,貧僧覺得,只要肯得上下大眾同甘共苦,只要心平,又何處不能自在呢? 當然,我也經常告訴僧信弟子「不比較、不計較」,不把人我是非得失放在心上,日子就會很平安地度過。我寫過一首《十修歌》,就是希望對修道者有所勉勵,後來漸漸地也為大家所傳唱。        

       一修人我不計較;二修彼此不比較;

       三修處事有禮貌;四修見人要微笑;

       五修吃虧不要緊;六修待人要厚道;

       七修心內無煩惱;八修口中多說好;

       九修所交皆君子;十修大家成佛道;

       若是人人能十修,佛國淨土樂逍遙。
        

依止一個常住,好好安心辦道

       我也主張要有「老二哲學」的思想,所謂「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我們觀看歷史,歷朝的第一代皇太子被害的為數居多,如隋朝的太子楊勇,如唐朝的李建成等,多為了出頭遭忌而犧牲。如果每個人安於「老二」,懂得「無我」,對做人處事,也就會心安理得了。

       我也覺得佛門裡教我們的發心、忍耐,是非常有用的。發心就有力量,發心就會心甘情願,發心為佛教服務、發心要廣度眾生、發心為常住工作、發心肯吃虧耐勞……能發心,還有什麼得失計較的呢?

       忍耐,更是重要。不但做一個出家人,世間上每一個人要想生存、生活,都要能忍。能忍,就知道人我的關係,就知道情緒安定的重要。人家一句話、一件事,跟我來往,都要我去認識、接受、負責、擔當、處理和化解,都要有忍的智慧、忍的力量。

       因此,貧僧很早就寫了一首《剃度法語》,告訴要求入門的弟子,假如你要問我怎樣做一個出家人?對出家人的看法是什麼?這首《剃度法語》就不光只是唱一下而已,你必須好好思量。這是身為佛光弟子必須實踐、奉為圭臬的座右銘:

        佛光山上喜氣洋,開山以來應萬方。

       好因好緣多好事,青年入佛教爭光。

       發心出家最吉祥,割愛辭親離故鄉。

       天龍八部齊誇讚,求證慧命萬古長。

       落髮僧裝貌堂堂,忍辱持戒不可忘。

       時時記住弘佛法,莫叫初心意彷徨。

       為僧之道要正常,不鬧情緒不頹唐。

       勤勞作務為常住,恭敬謙和出妙香。

       清茶淡飯要自強,粗布衣單有何妨。

       生活不必求享受,超然物外見真章。

       善惡因果記心房,人我是非要能忘。

       深研義理明罪福,慈悲喜舍道自昌。

       朝暮課誦莫廢荒,念經拜佛禮法王。

       無錢無緣由他去,只求佛法作慈航。

       十年之內莫遊方,安住身心細思量。

       任他天下叢林好,我居一處樂無疆。

       在些法語裡,貧僧沒有更改過去傳統出家精神的意涵,一個出家人本來就要依止一個常住,好好安心辦道。

生活得非常歡喜安然

       在佛光山,因應社會結構的改變,是到最近十年,才改為五點半早覺。在此之前,全山大眾早晨四點半起床,五點禮佛做早課,六點鐘過堂,七點鐘在教室聽講學。三個小時後,聽板聲十一點半過堂用齋,飯後跑香,稍微休息一個小時,下午一點半到三點半繼續上課。然後出坡服務一小時,四點半盥洗、用藥石(晚餐)。晚上七點自修複習,九點鐘晚課拜願,晚上十點,在鐘鼓聲之下養靜睡眠。星期六、星期天,人來客去,除了上課以外,還要分班去接待客人參觀、服務三餐,為大家典座行堂分食。

       有時候,外請的老師只有在星期六、星期天才有時間前來授課。經常在教室裡,老師一來就是一整天的課程,甚至把晚上自修的時間,都用來講學。解門之外,行門修持有:抄經、打坐、朝山,二六時中,佛聲不斷。

       雖然外面也有人批評我們,但貧僧常有一個感覺,想問批評我們的人:你們能每天在教室裡面坐六到八個小時上課嗎?你們能每天三餐過堂,陳年累月的一飯一菜嗎?飯前飯後念《供養咒》、《結齋偈》,至少要花一小時吃一頓飯,你們能做到嗎?你們能每天早上四點半起床,晚上十點鐘休息嗎? 你們能每日早晚功課、隨著鐘鼓板聲作息嗎?你們能為常住出坡辛勞,不會埋怨嗎?但佛光山所有的貧僧們,每天為佛教、為大眾服務,儘管如此忙碌,忙得很開心,忙得很有意義,每個人幾乎都笑逐顏開,天天好似過年。

       如果我做貧僧的話,佛光山所有的徒眾一千餘人,他們也應該都叫貧僧。其實,你問他們有錢沒有錢,可能他說沒有,但你問他生活得歡喜不歡喜,他必然會告訴你生活得非常歡喜安然,不然,為什麼要出家做「貧僧」呢?

       不僅如此,為了樹立佛光山的宗風思想,維護山門綱常紀律,貧僧也為徒眾立下「佛光山十二條門規」,作為四眾弟子依此修道的準則。這十二條門規是:

        一、不違期剃染; 二、不私建道場;

       三、不夜宿俗家; 四、不私交信者;

       五、不共財往來; 六、不私自募緣;

       七、不染汙僧倫; 八、不私自請託;

       九、不私收徒眾; 十、不私置產業;

       十一、不私蓄金錢;十二、不私造飲食。
        

       在佛教裡,這些規矩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因為,佛光山不是個人,而是一個教團,佛光人的作為,不能只為個人求安樂。凡有所作,都要想到團體、大眾,都要顧及團隊精神,要有「大我」的觀念。大眾依共同法則、共同制度,共同所信、共同所依,共同的自由,作為行事的準則,這就是所謂「集體創作、制度領導、非佛不作、唯法所依」。

       後來,跟隨貧僧的徒眾、信徒漸漸增多,想到臺灣大學的師生都自稱「臺大人」、文化大學的華岡師生也稱「華岡人」,因此,凡與佛光山有緣的人,都應可以稱為「佛光人」。為了建立大家的共識,於是貧僧又陸續立了《怎樣做個佛光人》十八講,讓僧信大眾對於佛光山的宗旨、目標、道風、守則,有一個深切的認識。十八講的內容,可以參閱《人間佛教系·佛光與教團》。

       我也告訴徒眾,凡事要抱持著「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常住,功德歸於信徒」的精神行事。

       所謂「光榮歸於佛陀」,指的是雖然佛光山大眾人多共事,但是個人不可爭功、不可執著,要隨喜隨眾,一切的光榮都是集體創作、仗佛光明而有。

       「成就歸於大眾」指的是,佛光山創辦的佛教事業,都不是我們個人能力所及,一切都是全體大眾共成的。

       所謂「利益歸於常住」,在佛光山,一切都依佛陀建立「六和僧團」的理念而行事。「六和」是指戒和同遵(法制的平等)、利和同均(經濟的均衡)、見和同解(信仰的一致)、身和同住(和樂的相處)、口和無諍(語言的親切)、意和同悅(心意的開展)。在佛光山常住裡,雖然個人不富有,但也沒有人為生活憂心,無論衣、食、住、行,生病、旅行參學等,一切都有常住照顧,因為不私蓄、不佔有,可以說是無憂無慮的佛國淨土了。

       而「功德歸於信徒」,則是說信徒在這裡發心、修行、奉獻、護持,一切的緣分、功德都應該有他們一份。

       以上種種說來,其實說我是「貧僧」,除了金錢,這許多的思想、理念、制度,甚至三好、四給、五和、六度……都是我的財富法寶。若要問貧僧的管理學是什麼?實在說,貧僧的管理學就是在大雄寶殿的規矩裡,在禪淨法堂的法制裡,在典座齋堂的發心裡,在勞動出坡的作務裡,在人我關係的和諧裡,在佛法正信的悟道裡。我希望佛光山適當的貧窮,過清貧的生活,這就是中道的管理學。除此之外,貧僧還有什麼管理學呢?謂「有佛法就有辦法」,有了佛法,又怎麼會去怨天尤人、慨嘆自己呢?

       原來世間上不是以有錢、無錢來論貧窮富有,貧、富,還是在心理上的感受。行文至此,對於自古以來在大陸叢林裡流行的「貧僧」兩個字,貧而不貧,自然也就理所當然了。

       

       (2015.3.18口述完稿)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星雲大師有話要說:佛陀館的是非風雲
  • 星雲大師有話要說(2):佛館全免費是貧僧錯了嗎
    核心提示:臺灣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是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宗教領袖之一。他在世界各地創建200餘所道場,弘法足跡遍布全球。多年來,星雲大師始終致力於兩岸統一,推進佛教改革和民主化。有批評者們認為星雲大師是「政治和尚」,偏離傳統佛教。
  • 星雲大師:徒弟說我有3000萬存款嚇了我一跳
    [原標題]「貧僧」有話十一說我要養成「佛教靠我」的性格 編者按:臺灣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是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宗教領袖之一。他在世界各地創建200餘所道場,弘法足跡遍布全球。多年來,星雲大師始終致力於兩岸統一,推進佛教改革和民主化。有批評者們認為星雲大師是「政治和尚」,偏離傳統佛教。
  • 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閱讀帶來希望
    [原標題]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法師:閱讀帶來希望 星雲法師出席活動(圖片來源:你好臺灣) 活動現場(圖片來源:你好臺灣) 2014年11月8日,高雄「2014國際書展暨全民閱讀·蔬食博覽會」在佛光山的佛陀紀念館菩提廣場熱鬧登場,星雲法師與現場民眾分享了讀書方法。
  • 有感於臺灣高僧「有話要說」
    無論社會變遷、滄海桑田,「基因」總在那裡延續、發展、創新,「傳人」總在那裡孜孜以求,或著書立說載入史冊,或口口相傳「有話要說」。海內海外,僧俗各界,盡皆如是。   近讀臺灣高僧星雲大師新著《「貧僧」有話要說》,就可以看到這位「傳人」一生都在上下求索,尋尋覓覓,不能不對他肅然起敬。   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其實是「眾裡尋她千百度」,「就在燈火闌珊處」。
  • 臺灣佛光山夜聆星雲大師幽默話「人間佛教」(圖)
    臺灣佛光山夜聆星雲大師幽默話「人間佛教」(圖) 2015-05-08 02:00:40星雲大師表示,兩岸佛教界要為中華文化的復興助力。 楊旭 攝    5月7日晚,星雲大師與參加2015兩岸筆會的70多位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澳門的作家、書法家、畫家、攝影家在臺灣佛教名山佛光山會面座談,交流佛教與文化及星雲大師所倡導的人間佛教。
  • 睡前閱讀變成「催眠曲」?被中國父母誤解的教育,對娃傷害有多大
    閱讀的重要性如今體現的越來越明顯,很多父母都會想盡辦法讓孩子愛上閱讀,主動閱讀。這不僅對於孩子的語文能力能夠有很大的提升,而且好的閱讀書籍可以讓孩子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讓他們一生都受益無窮。然而在我們身邊,也有不少父母把閱讀當成哄娃神器,有孩子的家長應該都知道,哄娃睡覺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孩子們仿佛永遠都是精力旺盛,每天晚上不折騰到精疲力儘是不會乖乖睡覺的。於是睡前閱讀便成了催眠曲,家長覺得這種方式非常有效,而孩子也樂在其中,所以雙方一拍即合,閱讀在父母的眼裡有了新的功能。
  • 鄔書林星雲大師等聚焦全民閱讀 談閱讀如何涵養價值觀
    鄔書林:閱讀的本質在於通過閱讀去借鑑吸收和掌握前人已有的知識、智慧、經驗。一個人要明理,有本事,除了靠實踐就得靠讀書,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對中華民族來說,全民閱讀是提升國民素質的重要手段。中華民族有幾千年的輝煌歷史,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這些都是很好的閱讀資源,應該充分吸收和汲取。   星雲大師:書是人無言的老師。一本書,超越時間與空間,與世界同在。
  • 講睡前故事掌握這7個技巧,孩子不僅睡得安穩,還能愛上閱讀
    對於6歲以下的孩子來說, 睡前故事可以說是最佳教育方式之一。既能讓孩子睡得安穩,又能給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但不少家長反映,自己講睡前故事總是沒有什麼效果。睡前故事雖然簡單、易懂,但也需要講究方式方法,並不是只要家長對著讀就可以,這其中還有7個技巧需要家長熟練掌握。
  • 學誠法師:我眼中的星雲長老
    他常說,我是中國人,我有一顆中國心。赴臺近七十年來,無論是海峽的潮水,還是歷史的風雨,都從未磨蝕過長老猶如赤子的中國心。於教於國的忠誠、熱忱,於民族於文化的繫念、擔當,使長老的人生始終站在中華民族和平統一、中華佛教新生廣弘、中華文化復興昌明的大格局上。這種格局,超越了一人一寺、一宗一教、一時一地的局限,而將個人的生命與中國佛教、中華民族的命運融為一體。
  • 星雲的貴人──李決和
    青年時代的星雲法師隻身來臺,經過多年的辛勤奮鬥終於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可是,不會說臺語的星雲,是如何在臺灣鄉間立足起家的?當年廿二歲的星雲是因逃難才來到臺灣。e) 結識李決和,開拓佛教事業擺脫牢獄之災的星雲,最先在苗慄的法雲寺「看山」,他初期的作品《無聲息的歌唱》一書,便是在這段期間寫成的。不久,新竹的一些出家人在青草湖舉辦臺灣省佛學講習會,星雲在會中負責教臺灣出家人的國文,因此他也趁便學八個月的日語,從閱讀日本佛學的著作中吸收了比較生活化的佛教觀,這可說是他潛修佛學經歷上的一大收穫。
  • 海爾空氣生態抓住睡前閱讀場景
    1月4日-5日期間,海爾好空氣愛家跨界如是書店,將智慧閱讀和香薰助眠場景搬到如是書店,讓喜歡睡前讀會書的愛書一族近距離感受海爾智慧臥室場景。活動當天,到場的用戶大都有一個共同的習慣,那就是睡前通過讀書來放鬆身心,以便提高睡眠質量。進入如是書店之後,他們發現階梯大講堂中多了一個夢幻泡泡屋,跟古樸典雅的書屋形成鮮明對比。
  • 哄女朋友睡覺的睡前故事day1
    在這裡想要通知一件事情,之前的功能公眾號一直是以分享美食菜譜為主,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慮,公眾號從今天開始會改為講睡前故事為主,其他故事為輔的形式,繼續更新和存在著。之後會持續為大家帶來睡前故事,大家感興趣大可自己閱讀,或者給您的兒女閱讀或者給您親愛的另一半閱讀睡前故事,十五希望用一個個故事陪您入睡。
  • 張志軍今天參訪高雄佛光山 與星雲大師會談
    記者問表演與大陸盛行的廣場舞有何不同,張志軍回答說,大陸跳廣場舞的人年紀比較大,這裡跳韻律操的人更年輕,也更有活力。臨別時,張志軍笑著祝願她們通過運動越來越年輕,「今年20、明年18」。婦女們聞言開懷大笑。  在參觀活動中心裡的託育中心時,他又向現場的小朋友送上可愛的熊貓玩偶,讓小朋友們愛不釋手。裡民李玉娟感慨道:「張志軍真的非常有心,也很親民和藹,實在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 萬界仙蹤14話:嚴王府中星雲壁咚羽音,千年貔貅引葉星雲關注
    大家好,今天筆者要為您講解的是《萬界仙蹤》第二季第14話的故事概況。在上幾集的劇情中,葉星雲帶著部下羽音一同前往玄冥世家的「老宅」,去搭救葉星洲、葉雪雲姐弟。「嚴王府中星雲壁咚羽音」但葉星雲看著錦囊有點犯難了,畢竟錦囊上並沒有寫上數字,師傅臨終前也沒釘住錦囊打開的先後次序,但此時情況危急,葉星雲也管不了那麼多了,直接打開了一個錦囊,而後看到一張小紙條上寫著——順天地之自然,應心中之所想。
  • 訪臺灣佛界高僧星雲大師:有一顆慈悲心
    中新社太原7月5日電 題:訪臺灣佛界星雲大師:有一顆慈悲心  作者 張雲  星雲大師常對觀賞他書法作品的人們說:「我的字不是很好,可以看我的心。我要讓我的心比字更好。我有一顆誠心、一顆慈悲心、一顆中國心。」  佛教高僧星雲大師5日在山西太原剛剛開館的太原美術館展出他的「一筆字」書法藝術。
  • 星雲航線正式公布,一起衝出銀河系探索宇宙吧!
    進階超級主力艦--解鎖包括所有主力艦獎勵及以下豪華專屬特權1.立即獲得5個銀河系珍寶箱,直接前進20光年(價值3000金蘑菇)雖然成年人的快樂是我全要,但是只能二選一的話,艦長菲我當然選擇超級主力艦啦!
  • 臺灣佛光山星雲法師投書臺媒:我沒有棄藍投綠
    原標題:臺灣佛光山星雲法師投書臺媒:我沒有棄藍投綠  臺灣佛光山星雲法師日前當面稱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是媽祖婆,「一定會當選」,引發政壇震撼。星雲法師一向與藍營友好,此番做法被解讀為「棄藍投綠」,甚至有國民黨地方黨部重批其為「牆頭草」。星雲法師日前投書臺灣媒體稱,他此生既是國民黨人,就不會改變,他也希望洪秀柱當選。
  • 海波書房|星雲大師的《人生三百歲》
    「人生三百歲」的這一理念倡議,早在先前與星雲大師及佛光山寺的往來中,就常有聽聞。但是大師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並以此自勵,在讀過這本充滿人情味的傳記後,給我帶來了更多感悟和啟發。大師的執著與堅韌,及其為人處世之道、弘揚佛法的智慧,都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借鑑。何為「人生三百歲」?
  • 星雲法師盼洪秀柱能領導臺灣:大家都做中國人
    洪說,她看過很多星雲的書,但這是第一次見到星雲本人。   不會做其他政黨黨員   洪秀柱致詞時,不但大力推崇,星雲的智慧及一生對佛法奉獻,讓臺灣成為人間佛教實踐的場地,還當場秀出星雲的親筆籤名,直呼「我真的很有福氣,何其有幸!」   值得注意的是,星雲日前曾稱蔡英文是媽祖婆,被外界解讀為轉向「挺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