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海上生紅樹,鷺鳥共翩躚!蒼南打造中國北緣最大海灣紅樹林溼地

2021-01-21 瀟湘晨報

眼下正值候鳥南飛的季節,站在蒼南沿浦灣觀景臺上望去,鬱鬱蔥蔥的紅樹林間,成群結隊的候鳥上下翻飛,爭先覓食嬉戲,到處是一派鷗鷺齊飛、生機盎然的生態和諧景象。

成群結隊的水鳥在沿浦灣覓食棲息。

近年來,蒼南縣加大生態修復力度,改善沿浦灣濱海溼地生態環境,越來越多的鳥類在此棲息覓食,也有更多的候鳥儼然把這裡當成南飛北歸的「驛站」天堂,呈現出一幅山海鳥共存的美麗景象。特別是今年以來,沿浦灣穩步開展國家「藍色海灣」整治行動,致力於打造成為中國北緣最大的海灣紅樹林生態溼地,形成面積約2700畝的紅樹林溼地,構築海洋生物及候鳥的棲息聖地。

沿浦灣紅樹林生態溼地局部效果圖。

與紅樹林的「不解之緣」

紅樹林因「紅」而名,但其枝葉卻呈綠色,原來紅樹林主要由紅樹科植物構成,如木欖、秋茄、海蓮、紅樹等,這些植物群落富含「神奇」的單寧酸,一旦刮開樹皮暴露在空氣中,就會迅速氧化成紅色。而且紅樹林生長特性獨特,在我國分布的最北地帶是浙江省中南部,自然分布到福建福鼎為止。據浙江海洋大學教授水柏年介紹,紅樹林嗜熱,在福建以南沿海分布廣泛,浙江區域雖有人工引種,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而蒼南縣位於浙江最南端,具有浙江省唯一的南亞熱帶氣候特徵,是我省最適宜種植紅樹林的地域,因此致力於拓展紅樹林「最北界」的浙江科學家們多次把目光聚焦在蒼南沿浦灣。

沿浦灣灘涂圍塘養殖。

蒼南縣沿浦鎮地處浙閩交界處,這裡大部分村民靠趕海為生。據悉,早在 20 世紀 60 年代,這裡曾引種紅樹成功,建成成片 3 米多高的紅樹林約 7 公頃。然而改革開放後,受人類活動的影響,紅樹林溼地逐步被養殖塘取代。加上長期以來,圍塘養殖擠佔了灘涂空間,導致大片灘涂溼地消失,使得底棲生物、魚類等生物原始棲息地環境遭受破壞,濱海溼地生態服務功能受到嚴重影響,且灘涂生態環境處於嚴重的退化狀態,養殖業面臨嚴峻的困境,迫切需要開展整治工作。

「海上森林」染綠沿浦灣

2015 年,為了修復沿浦灣海洋生態,促進沿浦灣產業轉型升級,蒼南縣積極響應號召,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引進浙江海洋大學等專家團隊,通過退耕還溼、退養還溼、紅樹林種植修復等多種手段,陸續在沿浦灣開展濱海溼地修復與紅樹林種植工程,主要種植秋茄紅樹。經過三年多的精心種植和呵護,沿浦灣海洋生態得到極大修復,紅樹林種植面積也達到了80公頃。如今,紅樹林已長至露出灘涂1米以上。當溼潤的海風拂過,上千畝整齊排列的紅樹林枝葉隨風舞動,一片生機盎然,為海岸線築起了一道景色宜人的綠色堤壩。

鬱鬱蔥蔥的紅樹林長勢喜人。

隨著沿浦灣的紅樹林蓬勃生長,底棲動物的群落結構也得到了不斷優化,促進了灘涂生態的自我修復。通過 2015-2018 年對沿浦灣紅樹林種植區域灘涂生物量跟蹤觀測,種植後2017年春季高、中、低潮帶大型底棲動物密度平均密度較2015年增加了162.67%,平均生物量增加了367.07%。2018 年鑑定出沿浦灣海洋生物共358種,其中浮遊植物147種,浮遊動物125種,底棲生物87種,有20餘種國家二級以上保護鳥類遷徙、停留至此。紅樹林的大面積種植促進了沿浦灣生物資源的增加,提高了物種多樣性,改善了生態環境質量。

灘涂生物資源呈現多樣化。

繪就「藍色海灣」新畫卷

為了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放大生態文明效應,今年6月初,蒼南縣和龍港市兩地聯合申報了2020 年國家「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並以高分通過國家競爭性評審會,順利進入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儲備庫。該項目計劃2020年至2022年,著力實施沿浦灣海灣紅樹林溼地生態系統修復工程和鰲江河口紅樹林溼地生態系統修復工程,項目預算總經費約 2.97億元,其中中央資金 1.54 億元,地方配套資金1.43億元。項目實施後,溫州全市紅樹林溼地面積將增加 1 倍,沿浦灣和鰲江口區域將建成中國北緣最大海灣紅樹林溼地和河口紅樹林溼地。

紅樹林溼地管護廊道效果圖。

其中蒼南沿浦灣開展的海灣紅樹林生態溼地構建和海岸統籌整治與生態功能提升工程,主要通過退養還溼、海岸整治與功能提升等方式,恢復光灘生境,逐步修復已受損的濱海溼地,並在沿浦灣東側養殖塘的防潮堤鎮壓層外側開展紅樹林種植行動,新種植紅樹林 100 公頃,並構築建設濱海管護廊道約 4千米,與原有的80公頃紅樹林斑塊連成一片,形成總面積180公頃約2700畝的紅樹林溼地,同時將建設沿海岸廊道、觀海平臺、山海漁歌和海濱沙地等廊道節點配套設施,為公眾打造獨特的濱海景觀,並帶動周邊旅遊產業發展,發揮有效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觀海平臺效果圖。

蒼南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生態修復科負責人介紹:「今年中央已撥付項目資金1780萬元,目前正有序開展項目區灘面治理及生境改造,確保年內提交本底調查成果,45公頃宜林地生境改造項目開工建設。」下一步將結合陸海統籌的理念,實施沿浦灣紅樹林溼地修復工程和沿浦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綜合開展海岸整治修復與保護,營造環境整潔、生態優良的海岸空間,實現沿浦灣從傳統養殖海灣向藍色生態海灣轉變。

來源:蒼南發布

蒼南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黃衛斌

《水未來》投稿熱線

郵箱:wzsthjswl@sina.com

黃濤:0577-56988294

周材:0577-56988269

「五水共治」(河長制)舉報熱線:

1、浙江省治水辦(河長辦):0571-28059377

2、溫州市治水辦(河長辦):12345

【來源:溫州生態環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水未來論劍丨海上生紅樹,鷺鳥共翩躚!蒼南打造中國北緣最大海灣...
    近年來,蒼南縣加大生態修復力度,改善沿浦灣濱海溼地生態環境,越來越多的鳥類在此棲息覓食,也有更多的候鳥儼然把這裡當成南飛北歸的「驛站」天堂,呈現出一幅山海鳥共存的美麗景象。特別是今年以來,沿浦灣穩步開展國家「藍色海灣」整治行動,致力於打造成為中國北緣最大的海灣紅樹林生態溼地,形成面積約2700畝的紅樹林溼地,構築海洋生物及候鳥的棲息聖地。
  • 蒼南打造我國北緣最大紅樹林
    紅樹林生態溼地局部場景。日前,經過水文地質勘測,蒼南沿浦灣紅樹林生態溼地構建和海岸統籌整治工作,已進入方案設計階段。據悉,沿浦灣紅樹林今年成功入選國家「藍色海灣」整治項目以來,蒼南正在實施沿浦灣紅樹林溼地生態系統修復工程,計劃從2020年起至2022年,把沿浦灣紅樹林打造成為我國北緣(即紅樹林生長最佳地帶的北部邊緣地區)規模最大的紅樹林。自2015年以來,為助力我市進一步構築海上「綠色屏障」、優化海洋生態環境,蒼南積極引進高校專家團隊,實施沿浦灣紅樹林生態修復工程。
  • 溼地保護丨千畝紅樹林讓浙江蒼南綠了、美了、富了
    溼地成荒灘,蒼南人望洋興嘆 富源村是蒼南找準窮根、助農脫貧的成功典型。蒼南縣副縣長蔣獻生介紹,幾年前蒼南還一直是國家級的貧困縣。按照中央和省委有關扶貧開發要求,蒼南精準發力,推行「一戶一策一幹部」,找準貧根補短板。2015年12月23日蒼南縣岱嶺畲族鄉富源村最後一批42個脫貧戶將圓下山搬遷夢。村民家庭人均年收入從2000元提升到9100元。
  • 5年200公頃紅樹林,浙江開啟「海上造林」,寧波已引種
    浙江是中國紅樹林分布的最北界,海上造林難度更大。嗜熱畏寒的紅樹林,每向北挪一步,種植難度就增一分。浙江沿海灘涂養殖密布,新栽紅樹林還需要海上「退養還林」騰出空間,犧牲部分經濟利益。 人與樹、樹與海的矛盾如何化解,經濟利益與生態效益間怎麼平衡,海上造林技術難題如何攻關?帶著疑問,記者在浙江沿海走訪調查。
  • 紅樹林的「北進計劃」
    但曾經受海岸過度開發等影響,紅樹林屢遭生存危機,面積持續減少。  浙江是中國紅樹林分布的最北界,海上造林難度更大。嗜熱畏寒的紅樹林,每向北挪一步,種植難度就增一分。浙江沿海灘涂養殖密布,新栽紅樹林還需要海上「退養還林」騰出空間,犧牲部分經濟利益。  人與樹、樹與海的矛盾如何化解,經濟利益與生態效益間怎麼平衡,海上造林技術難題如何攻關?帶著疑問,記者在浙江沿海走訪調查。
  • 就在廈門邊上,有著目前地球上分布最北緣、生長最好的紅樹林區域
    道路盡頭是一座長長的堤壩,堤壩外側彌望的是翠綠的灌木,這裡應該就是九龍江口紅樹林保護區了。九龍江河口溼地自然保護區範圍涉及角美、紫泥、海澄、浮宮等四個鄉鎮二大塊的部分紅樹林溼地及水域,總面積796.6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河口溼地、紅樹林、水禽、鳥類等。
  • 這些「紅樹之最」,讓你對紅樹林有更多了解……
    眾所周知,紅樹林是最具特色的溼地生態系統,兼具陸地生態和海洋生態的特性。而紅樹植物的特性有很多,大家對此了解多少呢?一起來看看 " 紅樹之最 " 吧。●聽起來多,實際上少——面積之最地球上紅樹林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全球約 22.6% 的紅樹林分布於此。
  • 紅海灣白沙湖紅樹林溼地公園
    現轄田墘、遮浪、東洲三個街道和龜嶺島,陸地面積110平方公裡,共22個行政村、6個居民社區,人口13多萬人。區內景點眾多,各有特點,在這些景點中,有著這麼一處鮮為人知的素有「海上森林」之稱的紅樹林溼地公園。紅樹林帶一隅白沙湖紅樹林溼地公園位于田墘白沙湖圍堤鹽業水閘上遊至三坨水閘以東範圍內,以田墘大港保存完好的十裡野生紅樹林帶為核心區。
  • 生態修復之考洲洋記① | 海上生紅樹,白鷺點菸汀
    生態修復之考洲洋記① | 海上生紅樹,白鷺點菸汀 2020-11-06 09: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紅樹林的「北進計劃」 看溫州這些地方為大海造「幼兒園」
    紅樹林長於灘涂淤泥,支撐起物種多樣的沿海生態系統。但曾經受海岸過度開發等影響,紅樹林屢遭生存危機,面積持續減少。 浙江是中國紅樹林分布的最北界,海上造林難度更大。嗜熱畏寒的紅樹林,每向北挪一步,種植難度就增一分。浙江沿海灘涂養殖密布,新栽紅樹林還需要海上「退養還林」騰出空間,犧牲部分經濟利益。
  • 下潭尾紅樹林生態公園明年5月底前完工 市民可暢行4.2公裡長"海上...
    (本報記者王火炎攝)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吳曉菁 通訊員 洪鷺燕)  依海而生的秋茄、桐花樹、木欖、白骨壤、無瓣海桑等紅樹林連綿成片,滿目蔥蘢;白鷺等鳥類在紅樹林裡棲息覓食、翩躚飛舞,退潮時的招潮蟹探頭探腦,好不愜意;4.2公裡長的木棧道蜿蜒著向大海延伸,「海上森林」觸手可及……  記者昨日了解到,福建省最大的人工紅樹林公園——下潭尾紅樹林生態公園建設穩步推進
  • 下潭尾紅樹林生態公園明年5月底前完工!市民可暢行4.2公裡長「海上...
    (廈門日報記者 王火炎 攝)  依海而生的秋茄、桐花樹、木欖、白骨壤、無瓣海桑等紅樹林連綿成片,滿目蔥蘢;白鷺等鳥類在紅樹林裡棲息覓食、翩躚飛舞,退潮時的招潮蟹探頭探腦,好不愜意;4.2公裡長的木棧道蜿蜒著向大海延伸,「海上森林」觸手可及……  記者昨日了解到,福建省最大的人工紅樹林公園——下潭尾紅樹林生態公園建設穩步推進,將於明年5月底前完工。
  • 紅樹林—中國海岸的兩棲植物
    原來,組成紅樹林的主要植物是紅樹科植物,而紅樹科植物的樹皮內多含有豐富的單寧酸。該物質無色透明,遇空氣容易氧化而呈紅色,紅樹林因此得名。紅樹植物為熱帶或亞熱帶海岸樹種,主要分布在南北緯25度之間的熱帶亞熱帶無霜地區。若以分布的經度來區分,則可分為東方紅樹林群系和西方紅樹林群系。中國紅樹林分布於海南、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香港、澳門及浙江等省區。
  • 海口紅樹林紅樹植物23種 佔據全國紅樹植物種類97%
    而中國原分布真紅樹植物種類有24種、半紅樹植物12種。東寨港現有真紅樹植物23種、半紅樹植物12種,佔據了全國紅樹植物種類的97%。  東寨港的魚類有103種,除螃蟹和蝦外,現已調查記錄到的軟體動物有115種。
  • 中國最珍貴鷺鳥現身深圳紅樹林保護區
    它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易危」級,全球數量約有3000隻,中國約有1000隻。由於數量稀少,且難得一見,中國將其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據深圳市觀鳥協會常務副會長田穗興介紹,他於今年4月27日、4月28日和5月7日,在福田紅樹林保護區魚塘多次拍攝到黃嘴白鷺的美麗姿態。當時,它在淺水中歡快輕鬆地不斷追逐獵物。由於其嘴和腳趾都是黃色的,很容易和其他鷺科鳥類區分開來。 巧的是,2018年5月5日,也是田穗興在福田紅樹林保護區鳳塘河口和魚塘記錄到黃嘴白鷺。
  • 泉州灣河口溼地紅樹林 打造6000畝"城市之腎"
    這一切,皆緣於洛陽江河口紅樹林區的蔭蔽。這片面積巨大的海上綠洲,是目前我省面積最大的人工紅樹林,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東南沿海人工紅樹林面積最大  驅車進入洛江萬安街道,當汽車從平淡無奇的水泥公路上拐進泉州灣河口溼地自然保護區時,眼前豁然開朗,足以讓人暫別城市的喧囂。
  • 【國慶•大美粵西】10月2日—4日尋找被遺忘的小墾丁,拍攝灘涂鷺鳥,廣東「翡翠湖」露天礦,中國第一灘,賞紅樹林海上棧道
    ,其中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面積約2000公頃,溼地公園約420公頃,是全國最大的連片人工紅樹林種植示範基地。最大的特色有人工紅樹林生態修復,鷺鳥成群,近人居環境,便於觀賞各種鴴鷸類、鷺鳥、鷗類等,特別是鷺鳥種群數量豐富,當鷺鳥全部歸來,再現百鳥歸巢盛景。
  • 你眼中的紅樹 探秘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位於位於雲霄縣漳江入海口,面積達2360公頃,主要是以保護紅樹及其生物群落為主。這邊的紅樹植物有秋茄、桐花樹、白骨壤、老鼠簕、木欖等5種,有各種鳥類15目38科154種,還有中華白海豚、蟒蛇等國家級保護動物21種。漳江口紅樹林是我國乃至全世界都為數不多的,在北回歸線北側面積最大、種類最多、生長最好的紅樹林天然群落之一。可與海南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媲美。
  • 【魅力粵西】尋找被遺忘的小墾丁,拍攝灘涂鷺鳥,廣東「翡翠湖」露天礦,中國第一灘,賞紅樹林海上棧道3天2夜遊!
    日落時分站在山頂朝西邊海灣看去(童子灣),水面上金光閃閃,幾百艘小漁船襯託著,場面壯觀,日落後水面及沙灘在晚霞的輝映形成了一片黃金海岸,美輪美奐,所以這裡成了攝影人的天堂。中國第一灘位於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海濱二路,有"東方夏威夷"之稱,廣東省旅遊協會批准為國家AAAA景區。曾先後被評為"衛生優良景區"、"為廣東旅遊爭光先進單位"、"廣東休閒好去處"等。
  • 溼地保護丨紅樹林笑交「綠答卷」
    記錄下勺嘴鷸蹤影的梁元泉說,勺嘴鷸重現北海,說明本地生物多樣性溼地生態得到很大改善。 2018年6月起,溼地公園聘請了專業鳥類監測員,對園區內鳥的種類、數量、習性、繁育地等進行監測、記錄、統計,目前共觀察記錄到鳥類170種,比2017年前的136種增加了34種。世界各地的環志鳥,以及黑翅鳶、褐翅鴉鵑、紅隼、短耳鴞、灰臉鵟鷹、黒鳶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魅影繽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