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房企為何愛去香港上市?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內地房企為何愛去香港上市?

  11月5日,為了深入探討行業發展趨勢,深刻盤點企業企業價值,共同探尋中國地產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2013第一財經·地產匯年度峰會在香港舉行。當中國地產的「黃金十年」漸漸遠去,如何在波瀾不驚的房地產業立於不敗之地,金融與服務創新成為難以迴避的關鍵詞。在峰會當天的「地產未來:金融與服務創新」主題論壇上,專家剖析了金融創新之於地產行業模式之變的重要意義,作為國際化、市場化程度較高的香港,對於內地地產企業具備更加多元的機會。

  為何去香港上市?融資方式更多

  近些年,內地的房地產商蜂擁至香港資本市場進行融資,為什麼地產商們都積極湧到香港?禹洲地產財務總監邱於賡表示,禹洲地產在2009年香港上市前也討論過A股上市,但是在A股融資非常單調,只有一些間接融資,而境外平臺對公司幫助更大,接觸到國外的資本市場後公司融資的量會做得非常大。他告訴記者,地產公司在國內融資只有銀行貸款跟信託,別的融資工具不多,在香港選擇更多,除了發債還有可轉債和股本融資等。

  上海城開集團總裁倪建達則表示,香港的資本市場只要項目做得好、受到投資人肯定就不缺錢,因為那裡的效率很高,加上香港的市場是特別誠信的市場,所以到香港去會為更多資金進入市場提供通道,當然香港的資金要到大陸也不容易。

  對於是否考慮去香港上市,邱於賡表示房地產企業要關注兩個方面,一個是融資難度,另外一個是管理難度。其中,管理包括開發能力,對商業管理的運營能力,這樣才會比較穩定地把這種模式做得更為徹底。而在融資能力和經營能力中,管理能力是操作,經營能力是把開發和未來的經營長期的收益結合在一起,「地產企業尋求上市可能要通過這兩個等級,而不僅僅靠開發規模或者市場份額來贏得客戶的投入」。

  希望房地產信託基金可以儘快開放

  對於最希望哪一種金融產品能夠馬上在內地出現,各位地產大佬也有各自的意見。邱於賡認為是房地產信託基金的開放,地產商按比例把物業賣出去,賣完以後整個商鋪並沒有賣掉,還是在地產商的手上,這樣管理起來就比較容易,這樣不僅作為資金需求也可以達到目的,希望房地產信託基金可以儘快開放。

  星浩資本執行長趙漢忠則希望內地的房地產金融產品做到公開、透明,「整個金融政策不是走私欺壓,而是讓市場去發揮作用,房地產商能夠做生意,政府管它幹什麼?」他認為大陸的房地產在發展過程中需要的金融產品是多樣化的,希望能夠像香港、新加坡這樣比較成熟的房地產市場所一樣擁有一些產品的支持,簡單來說就是回歸市場,在資金方面也要回歸市場,在開發方面也要回歸市場。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王澤基則認為,地產商的需求仍比較傳統,因為房地產開發或者房地產投資並不是股權權益的融資方法,而應該是債務形式的融資方法。王澤基表示,中國目前很欠的兩個部分,一是項目組織主要以信託的辦法來融資,這並不是一個太好的做法,對某一個項目的風險比較高;二是對銀行融資部分比較困難,而實際上這是證券化的過程,開發商可以把項目證券化。此外,王澤基認為,實際上最重要的是要發展真正中國自己的在地產或是其他項目的債務市場,債務市場的存在對國家的金融體系來說非常重要。

相關焦點

  • 卓越香港上市失敗引發中小房企集體擔憂
    一個年銷售額十幾億元的房地產開發商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本來希望上市,打開資本市場融資渠道,可是在眾多房企擠破頭要上市之際,他對自己企業的上市之路並不樂觀。  10月27日,卓越置業再次表示,暫停上市,使其成為本年IPO重啟之後第一家上市計劃擱置的內地房企。
  • 僑福企業變身中糧置地 H股頻現內地房企借殼上市
    事實上,早在2012年7月控股中糧置地的得茂 (中糧集團間接全資子公司)要約收購僑福企業大部分股權後,有關中糧集團部分地產業務在港上市的框架就已出爐。伴隨此次收購,中糧集團旗下的地產業務就將實現在內地及香港市場雙平臺戰略。
  • 資色·深度丨慢節奏VS高周轉 從恒基看香港房企的內地生存之道
    以前,對於內地房企而言,香港房企是一個標杆性的存在,為內地房地產市場帶來經營性土地招拍掛制度、商品房預售制度、物業管理模式等先進的經驗。如今,香港企業的「慢性子」與內地房企所推崇的「高周轉」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香港房企四十年:從引領到被超越
    一批新興的地產公司就在那個年代以及之後成立,並藉助70年代香港證券市場的空前牛市掛牌上市,開始做大做強。這當中就有一些日後耳熟能詳的地產巨頭,比如在1950年成立並在1972年上市的長江實業、70年代成立並上市的新世界中國地產、以及同在1972年成立和上市的新鴻基地產(港股00016)等。
  • 內地房企大舉入港 業界預警「淘金」風險
    據《每日經濟新聞》,曾經被內地房企視為學習榜樣的港資地產商,如今卻發現自己家門口多了一幫搶生意的學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近年來內地開發商掀起了一波「進軍香港」的熱潮,萬科、保利置業、中海、越秀地產等房企陸續進入香港市場。
  • 我們還在感嘆房價攀升時,內地房企已經殺去香港,耗資272億港元買走...
    根據公司官網,截至2016年12月底,海航實業集團總資產超3500億元,年收入超520億元,旗下運營5家上市公司(海航基礎,600515.SH,航基股份,00357.HK,西安民生,000564.SZ,海航投資000616.SZ,以及香港國際建投)。
  • 終於通過聆訊,匯景將成東莞房企香港上市第一股!
    最新消息,匯景控股一波三折的上市計劃有了新進展。 在重新遞交更新招股書58天後,匯景控股正式通過香港港交所聆訊,距離上市只差臨門一腳。
  • 2016上市房企高管薪資百強榜
    2016上市房企高管薪酬百強榜  最新排名 企業 代碼 前五薪酬總和 平均薪酬(萬元) 上市地點 企業類型  1 恆大地產 03333.HK 20547.2 4109.44 香港 民企  2 九龍倉 00004.HK 7238.96 1447.79 香港 民企  3 龍湖地產00960.HK
  • 2016年7月上市房企市值排行榜TOP100:港股篇
    備註:  1、時間:截至2016年7月15日;  2、企業:以主要在內地經營房地產業務,並在香港上市的124家房地產企業為對象;  3、指標:總市值=A股收盤價*A股合計+B股收盤價*B股合計*人民幣外匯牌價+H股收盤價*H股合計*人民幣外匯牌價;人民幣兌港元按1港元=0.8616人民幣元換算;  4、資料來源
  • 香港5月成交創近3年新高 內地房企在港積極布局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對於香港樓市來說,其物業稀缺性和高端性往往決定了房價和需求量一直處於高位。房企對於香港樓市的布局,從未停止。眾多內地房企碧桂園、萬科、恆大、中海、雅居樂等,已經布局香港,也有更多內地房企對香港有布局意向。
  • 東莞匯景控股高負債赴港上市 中小房企迎降槓桿大考
    4月10日,東莞匯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景控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資料,計劃赴港上市。若最終成功掛牌交易,匯景控股將成為第七家成功在香港上市的內地房企。隨著內地融資渠道持續收緊,中小房企生存空間不斷縮小,赴港上市成為「自救」手段,一邊是多家內房股仍排隊等候上市,另一邊是香港市場對內房股的認購態度「冷淡」,港股呈現出邊破發邊排隊上市的「奇景」。
  • 房企融資:如何在香港找錢
    值得一提的是,房企在香港的融資固然火熱,但香港的大部分投資機構以及其他高淨值客戶仍舊面臨錢放不出去或者無項目可投的尷尬處境,這種情況促使香港資金與大陸的地產項目連接到了一起。 回到香港本土的房地產市場上,目前香港的房地產市場比較安靜,本土的幾個大頭房企新鴻基、新世界和太古等,其老闆年紀都比較大了,但二代們對地產行業的興趣似乎不太大,因此目前迎來了內地開發商去香港拓展市場的黃金時期,比如不久前一家大陸房企在九龍塘收購了一個舊改項目,其融資成本才4%左右。
  • 為何粵房企負債率是港房企的三倍?
    例如,廣東省市值最大的房地產上市公司恆大地產,2017年恆大地產的淨利潤為305億,資產負債率為81.66%。而在香港,市值最大的房企上市公司新鴻基地產,2017年的淨利潤為509億,資產負債率僅為23.35%。同樣是地區的房地產上市龍頭企業,資產負債率的差距竟然高達三倍之多。2018年房企財報尚未出爐,但這並不妨礙我們觀察房企負債趨勢。
  • 香港今年賣地近1300億增漲50%,內地房企搶下六成宅地
    香港大公報分析稱,這主要因香港政府推出的多幅地塊位於黃金地段,引發內地開發商與香港本土開發商之間的激烈競爭。仔細看地塊性質,近兩年在香港積極拿地的內地開發商拿地目標大都為宅地。今年香港政府已賣出的9幅宅地,內地開發商拿下其中6幅,包括2017年上半年全部5幅宅地,及8月16日雅居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03383.HK)以2.1億港元拿下的新界大嶼山長沙宅地。粗略計算,內地房企在香港拿到的宅地佔了所有宅地的66%。僅在九龍啟德區,2016年至今,香港政府共推出8幅地塊,兩幅商業用地和6幅宅地,而內地房企取得其中5幅宅地。
  • 原來內地企業去香港上市是這樣操作的!
    三、在香港上市的優點1、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香港是國際公認的金融中心,業界精英雲集,已有眾多中國內地企業及跨國公司在交易所上市集資。2、建立國際化運營平臺香港沒有外匯管制,資金流出入不受限制;香港稅率低、基礎設施一流、ZF廉潔高效。在香港上市,有助於內地發行人建立國際化運作平臺,實施「走出去」戰略。
  • 深圳房價直追香港 內地房企赴港「撿便宜」
    就在圍觀者費力解讀之時,內地一些被「限購」政策擠出的資金悄然南下,儼然將這塊一直可望而不可即的「金土地」視作了價值窪地。  在3月22日舉行的長江和記實業業績會上,長和系主席李嘉誠向記者表示,香港是開放的城市,「歡迎內地人來港買樓」,香港的土地供不應求,房屋供不應求,除本地人買樓自住外,還有內地人在香港買樓投資,這令香港房價持續有支持。
  • 小房企天保集團赴港上市 認購不足背後估值偏高
    來源:財聯社財聯社(北京,記者 李潔)訊,又一家區域型小房企登陸香港資本市場。11月11日,天保集團(01427.HK)在港交所上市,首次掛牌開報2.5港元/股,盤中一度破發,最終以2.57港元/股收盤。而在12日其股價出現下跌,收盤價為2.50港元/股,與發行價持平。
  • 房企融資 | 如何在香港找錢?香港的錢很缺項目
    從房企的海外發債來看,目前百強房企中前50強走公募債形式多一些,50-100強的房企走私募債形式多一些。2019年是很多開發商償債的高峰期,原以為今年新增的美元債會賣不動,但卻還是意外地賣完了。當前由於香港區域資金太多,項目太少,因此經常出現一個項目過來後十幾家券商都在競爭的局面,如何打通香港資金跟境內資產端的投資銜接,這個問題便是接下來要討論的關鍵。
  • 許昌知名房企恆達集團在香港鳴鑼上市
    恆達集團在香港鳴鑼上市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杜文育李思遠    11月12日,許昌市知名房地產企業——恆達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鳴鑼上市,股票代碼03616HK,成為許昌市第六家上市企業、河南省第四家登陸香港資本市場的房企。
  • 高毛利高負債匯景控股衝擊「東莞上市房企第一股」
    為借力資本市場實現進一步發展,中小房企的赴港上市潮在2019年繼續上演,名不見經傳的匯景控股正在向「東莞本土房企上市第一股」發起衝擊。匯景控股超過50%的毛利率已遙遙領先頭部房企,據各家房企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恆大2018年的毛利率為36.2%,碧桂園為27%,萬科為29.7%,而一向有「利潤之王」之稱的中海地產也只達到37.8%。為何一家小房企能達到如此高的毛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