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為了深入探討行業發展趨勢,深刻盤點企業企業價值,共同探尋中國地產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2013第一財經·地產匯年度峰會在香港舉行。當中國地產的「黃金十年」漸漸遠去,如何在波瀾不驚的房地產業立於不敗之地,金融與服務創新成為難以迴避的關鍵詞。在峰會當天的「地產未來:金融與服務創新」主題論壇上,專家剖析了金融創新之於地產行業模式之變的重要意義,作為國際化、市場化程度較高的香港,對於內地地產企業具備更加多元的機會。
為何去香港上市?融資方式更多
近些年,內地的房地產商蜂擁至香港資本市場進行融資,為什麼地產商們都積極湧到香港?禹洲地產財務總監邱於賡表示,禹洲地產在2009年香港上市前也討論過A股上市,但是在A股融資非常單調,只有一些間接融資,而境外平臺對公司幫助更大,接觸到國外的資本市場後公司融資的量會做得非常大。他告訴記者,地產公司在國內融資只有銀行貸款跟信託,別的融資工具不多,在香港選擇更多,除了發債還有可轉債和股本融資等。
上海城開集團總裁倪建達則表示,香港的資本市場只要項目做得好、受到投資人肯定就不缺錢,因為那裡的效率很高,加上香港的市場是特別誠信的市場,所以到香港去會為更多資金進入市場提供通道,當然香港的資金要到大陸也不容易。
對於是否考慮去香港上市,邱於賡表示房地產企業要關注兩個方面,一個是融資難度,另外一個是管理難度。其中,管理包括開發能力,對商業管理的運營能力,這樣才會比較穩定地把這種模式做得更為徹底。而在融資能力和經營能力中,管理能力是操作,經營能力是把開發和未來的經營長期的收益結合在一起,「地產企業尋求上市可能要通過這兩個等級,而不僅僅靠開發規模或者市場份額來贏得客戶的投入」。
希望房地產信託基金可以儘快開放
對於最希望哪一種金融產品能夠馬上在內地出現,各位地產大佬也有各自的意見。邱於賡認為是房地產信託基金的開放,地產商按比例把物業賣出去,賣完以後整個商鋪並沒有賣掉,還是在地產商的手上,這樣管理起來就比較容易,這樣不僅作為資金需求也可以達到目的,希望房地產信託基金可以儘快開放。
星浩資本執行長趙漢忠則希望內地的房地產金融產品做到公開、透明,「整個金融政策不是走私欺壓,而是讓市場去發揮作用,房地產商能夠做生意,政府管它幹什麼?」他認為大陸的房地產在發展過程中需要的金融產品是多樣化的,希望能夠像香港、新加坡這樣比較成熟的房地產市場所一樣擁有一些產品的支持,簡單來說就是回歸市場,在資金方面也要回歸市場,在開發方面也要回歸市場。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王澤基則認為,地產商的需求仍比較傳統,因為房地產開發或者房地產投資並不是股權權益的融資方法,而應該是債務形式的融資方法。王澤基表示,中國目前很欠的兩個部分,一是項目組織主要以信託的辦法來融資,這並不是一個太好的做法,對某一個項目的風險比較高;二是對銀行融資部分比較困難,而實際上這是證券化的過程,開發商可以把項目證券化。此外,王澤基認為,實際上最重要的是要發展真正中國自己的在地產或是其他項目的債務市場,債務市場的存在對國家的金融體系來說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