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測試,是一項由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統籌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主要對接近完成基礎教育的15歲學生進行評估,測試學生們能否掌握參與社會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
該項測試因為評估方式極為科學,而被各國政府重視。2006年日本就因為該項測試指標全面下降,在2011年全面廢除了中小學生寬鬆教育制度。
2009年4月,根據OECD的技術標準要求,上海152所學校的5115名學生,代表全市各類中學約10萬名15歲在校生參加測試,參與率和覆蓋率分別達到97.8%和98.6%。
測試結果顯示,在全球約47萬名接受測試的15歲學生中,上海學生的閱讀素養得分為556分,高出第二位的韓國學生17分;數學素養和科學素養得分為600分和575分,分別高出第二位38分和21分。
2013年12月,經合組織公布了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的2012年PISA測試結果,上海學生同樣在三個科目中均排名第一。且各項指標均比2009年有不同程度提高。
但在2015年中國由北京,江蘇,上海和廣東組成的中國聯隊位居第10,比越南都低了一頭。很多人都說這次測試,上海是被豬隊友坑了。
縱觀上面組隊的幾個省份,北京應該沒大問題,江蘇也還行,只有廣東了,於是廣東背鍋了,妥妥的豬隊友。
但要知道,這種測試排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從排名找出我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升全國整體教育質量才是關鍵。
上海作為單個城市參加測試,本來就不公平,上海是中國教育資源最好的城市之一,再加上上海的城市化已經到了86%,完全不能代表中國整體教育的水平。
在2015年測試中,即使是上海本身的數據也不能完全代替上海。比如,上海15歲學生總體中,農村學生佔2%,縣鎮學生佔12%,城市佔86%。
但是在PISA2015樣本中,上海抽到的農村學生佔21%,縣鎮學生佔19%,城市學生佔60%,並不代表上海實際的城鄉結構。
在這次測試中,城市地區和農村地區的差別極其明顯,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現象完全在測試過程中暴露無遺,分數相對較低也是確實反映了目前我國教育的實際情況。
但在2015測試中,科學成績達到高水平的四省學生佔13%,且在科學,閱讀,數學至少有一個達到高水平的佔27.7%,也就是4個學生中就有一個高水平的。
我國人口基數大,如果都能達到這個水平,那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
另外一個現象就是日本,日本從2002年開始實施寬鬆教育制度,2003,2006,PISA測試成績直線下降,因此,在2009,日本僅排在第8的位置。
但從日本2011廢除寬鬆教育後僅4年,日本的排名就飆升到第2,這個現象說明了什麼不言而喻。
PIAS測試,不但折射出我國目前教育資源極其不平衡的事實,更反映了廣大農村地區教育資源極其缺乏的事實。
2018年 PISA測試,據說要加大參與測試的樣本選擇範圍,大概率排名還要繼續下降,提升落後地區特別是邊遠農村地區孩子的教育資源,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