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網
日前,在證券時報第14屆中國上市公司價值評選評審暨投資策略研討會上,鵬華基金總裁助理、權益投資總監、董事總經理冀洪濤分析,現在的市場有它的理性空間,還沒有到最後泡沫化的階段,存在一些結構性機會,投資者可以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向做一些產品的配置和選擇,但要立足於長遠布局。
市場結構性特徵明顯全球產業鏈面臨重構
冀洪濤指出,一是結構性特徵非常明顯,一群好公司越來越貴,雖然有一定的業績基礎,但確實估值溢價比較明顯。自2019年以來上證綜指上漲不足30%,但創業板指數從底部算起漲幅已翻番,所體現的結構性特徵非常明顯,也能看到高成長的預期。但作為投資「老兵」遇到這種情況會有些謹慎,因為中國股市擺脫不了長期的周期性問題。按照歷史規律,如果市場上基金普遍火爆發行,加之市場普遍上漲,以老兵的經驗,一旦市場瘋狂,也擋不住機構投資者拿著巨額資金建倉的衝動。這一輪新一代基金經理的投資偏好充分體現在他們的核心持倉上,實際上差異化不大,集中在消費、科技及細分行業的龍頭上,部分業績優異的公司股價越來越高。
從市場結構的變化分析,長期比較看好市場未來的上漲空間,還遠未到臨界點,現在還處在資金買資產的過程,長期走好的支持因素是長期資金的進入及大類資產配置的轉移。這跟美國的發展史一樣,他們通過401K養老計劃個人的資金委託給機構投資者,不斷買好公司,將好公司的估值拉高,實際美國股市的長牛,結構性分化也很明顯。如我們以後也有類似的「養老計劃」,那龐大的23萬億的理財資產以及更大的老百姓的儲蓄資產會慢慢變成優質股權資產,這是長期的利好,對優質的股票有持續的資金供應,也有高估的理由。
市場短期最大的影響因素在於經濟的過快恢復和疫情的有效控制,這會引起市場對寬鬆的財政貨幣政策存在邊際上調整的預期,而產生對高估值的恐慌。如果經濟過快恢復,反而對短期的資本市場不算是好消息,政策一旦偏緊,對強勢股的投機或者博弈就會有影響。臨界點在於市場繼續大幅上漲,各類資產開始補漲,熱點開始輪動、轉化,這就進入下一階段,形成一輪市場周期的變化。從目前看短期的因素還未觸發,估計要觀察一個季度,所以市場現在還處於周期的中間階段,沒有到臨界點,機會還很多。
冀洪濤認為,現在面臨的矛盾是大量財富增長的需求對應著少數優質股的股權價值,因為好公司確實不多。以後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如某些行業的龍頭,業績增長穩定在20%左右,但市場給予了市盈率50倍以上或更高的溢價。從這個角度看,好的公司確實有一定的稀缺性,很多個人投資者通過機構投資者借道進入股市,這部分資金也體現了機構特徵。
二是產業鏈的重構,整個世界格局已經發生重大改變。冀洪濤指出,從中美以及對外環境看,目前我國製造業產業鏈面臨重新布局的考驗,要努力自力更生或者各自建群,為了生存或活得更好,必須自建體系,對某些產業有較大的影響。疫情方面,加速了新經濟對舊經濟的衝擊,加速傳統產業科技化、數位化的進程,改變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經營模式,產生了新需求,但國內外對疫情影響的預判還遠遠不夠,部分新行業、新模式具有重大的發展機遇。
註冊制助推新興產業誕生明日之星改革方向利於資本市場發展與成熟
科創板的開創和創業板試點註冊制,是我國資本市場制度改革最大的紅利。冀洪濤認為,制度的改革可能會成為非常好的支撐,不能走退坡路,很多新興產業公司可以通過註冊制上市,獲得資金能得到很好的發展,或成為明日之星,給市場和企業提供非常好的選擇。
註冊制的改革,是推動資本市場繁榮的重要因素,腳步不能停,未來一周十幾、二十家IPO也可能會出現,供給的大幅增加一定會給市場帶來波動的壓力,但也給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一定不能因為市場出現大幅波動而中斷了註冊制改革的重大方向。即使市場出現大的波動,還能堅持改革創新,註冊制就一定非常有前途,將推動資本市場的成熟和進步。
冀洪濤指出,大浪淘沙,優質資產和好公司畢竟是少數,市場確實對部分行業和個股有些過於樂觀,因為市場假想他們都會成功,無論創新藥、疫苗、半導體等科學研究參與的所有公司都能成功,這本身是不現實的,一旦沒達預期,價值毀滅也是很大的,但這也是我們必須經歷的風險,投資者也要保持謹慎、冷靜,畢竟只有少數的企業最終能取得成功,需要時間和市場波動來檢驗我們的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