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船溝 | 秦嶺深處有人家

2021-02-17 幸福藍田

  這幾年,工作之餘,我尋訪了周邊十多個傳統村落,鄉村記憶一次又一次衝擊著我,尤其是那些精美絕倫的民間建築深深感染了我。葛牌鎮石船溝村列入全國第四批傳統村落名錄,是西安市僅有的兩個傳統村落之一,處於秦嶺深處,也是藍田縣最邊遠的貧困山村,這更增添了我踏訪石船溝村的欲望。

住戶依山勢分布在溪水兩岸

  沿京昆高速上滬陝轉福銀,從葛牌口出,經藍葛路上米鐵路不久就看到了去石船溝的廣告牌,順著一條溪流進了石船溝村。多虧了如今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村村通上了硬化道路,天塹變通途,出入秦嶺如入平地,全沒有了過去「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感覺。歷史上藍關古道也是翻越秦嶺一條非常艱險的古道,唐代詩人韓愈的那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如猶在耳: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葛牌鎮石船溝村,屬秦嶺山系造山運動過程中形成的一條自然溝,呈東西走向,長7.5公裡,俗稱西溝。溝不深,住戶依山傍水就勢散亂分布在溪水兩岸半坡,屋門都向著溝道,屋前一塊平地做場院,沒有院牆。往溝裡走,沒有碰到年輕人,幾位老人向著陽光悠閒地蹲在一戶場院一側拉著閒話。我們上前打了個招呼。院子晾曬著剛淘洗過的蕎麥,一旁的老人說,這是苦蕎,用來做涼粉的。靠山吃山,這裡經濟主要依賴山中雜果,糧食作物並不多。眼前的民居,經過了政府的傳統村落項目保護維修,一座三間兩坡的土木結構拱脊廈房,青瓦白牆,簷下四根過梁突出簷牆支撐著屋簷,簷牆較高,簷下偏上有倒窗抵到屋簷橫檁,便於屋內閣樓取光亮。簷牆有3米5到4米高的樣子,也算氣派。普通老百姓的五門門當戶對沒有那麼嚴格講究,不過戶對方木圓心、彩繪鮮豔,經過了精心收拾。走進裡屋,中廳寬暢空闊,迎面靠牆橫放著紅漆貼花的大板櫃,上面供奉著祖宗遺像。屋子一側有新修的木樓梯直通上面閣樓,登上去有廊道凌空通到對面閣樓,閣樓裡設置有簡單的床鋪,有民宿的意思。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

  石船溝村共有5個組,120戶人家,全村現有460人,95%以上祖籍在安徽,有齊、張兩大姓,齊家現存家譜22本,現在還保持著家「六月六」曬家譜的傳統。清嘉慶年間,因老家發生水、蟲災害,齊姓家族由安徽宿松逃難至此,歷經13代200餘年。張姓人老家在安徽霍邱。

  據資料介紹,村子始建於元代以前,主要建築風格為土木結構,建築結構為進深較淺、開間較小、出簷較遠,使用時間長,一般百年以內不用翻修,而且冬暖夏涼。現有的傳統建築有祠堂,始建於同治;藥王廟,始建於清代;張氏祖屋,始建於清代。

  我們繼續往裡走,就看到了半坡已經撤離的小學,還掛著教學點的牌子,與原村委會在一起,路旁樹立著《呂氏鄉約》的牌子。北宋時期藍田「四呂」兄弟制定的《呂氏鄉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成文鄉約,「開關中風氣之先」。鄉約分四部分,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對鄉村治理和民風教化都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上百年來,這裡村民相安而居、辛勤勞作、民風淳樸、用度有節,保持了良好的秩序。齊氏家譜我們沒能看到,我相信,家譜也一定撰述了幾代先民的良好風尚。

山村民居相對獨立又錯落有致

  關於石船溝的來歷,這裡留下了一個傳奇的傳說:在石船溝北面的藍橋鄉獅峰,有塊石頭經過億萬年風吹雨打日頭曬,和孫悟空一樣修煉成精,變成了一個能興風作浪的石船精。石船精乘風飛到了石船溝村北邊大西溝上的山頂,計劃晚上在「雞不叫,狗不咬」的時候,乘洪水沿大西溝漂下去。石船精的想法被觀音菩薩發覺,菩薩擔心洪水淹了溝裡的百姓,決定阻止石船精,便學大公雞叫。石船精剛發起洪水行走不遠,聽到公雞叫,以為天要亮了,急忙收水停船,慌亂中石船翻倒在溝裡,散了精氣,再走不了了。如今在西溝的盡頭還橫臥有一巨石,形狀如大船,長約12米、寬4米、高約2米,因此起名為石船溝村。

  這裡的民居建築沒有已經考察過的那些傳統村落的典雅氣派和獨特風格,更沒有那些巧奪天工、精美絕倫的雕刻藝術構建,但簡樸實用,周邊環境的清幽靜謐,加之東向採陽半封閉的溝道走向,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於世的風貌,為村民數百年繁衍生息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陽光鋪灑在那些一間間相對獨立又錯落有致、依勢而建的山村民居上,明快有致,仿佛有一種儒雅大方的氣度,不張揚、不造作,就那麼完完全全呈現給陽光,也盡情地享受著陽光。溝底清澈溪流歡快地流淌著,發出悅耳的聲響,給山溝增添了活潑潑的生機。陽光,溪流,山居,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山居圖。(來源:西安日報)

相關焦點

  • 藍田石船溝村入選省級傳統村落名錄,你可能還不知道它?一起來看看!
    7月7日,夏曆六月初七,雨過天晴,秦嶺深處天堆白雲、層巒疊翠,藍田縣葛牌鎮石船溝村56歲的齊長徵和族人將珍藏了100多年的家譜,從祖宗牌位後的箱子裡取出,在院子裡晾曬。  家譜顯示,他們的祖籍在安徽。   安徽人在陝西許多地方都有,但相對集中的在秦巴山區東部一帶,石船溝村就是其中一個安徽人聚居的村莊。
  • 秦嶺深處有人家
    前幾天,可巧四弟從陝北下來,我就陪四弟到西安周至縣古樓觀臺逛了一趟,從秦嶺終南山腳下「天下第一福地」逛起,直至爬上終南山頂煉丹爐,頓覺神清氣爽,爬山腿上都有勁了!我們除遊覽了道教勝地老子仙境和一攬終南山上山下美景外,下山時在煉丹爐山頂背面老山林中偶然碰到了一戶人家,並且院中只有一位剝玉米的老山民。我看他外貌好像年令挺大的,一問才知道他今年才五十六歲了。山裡艱辛的歲月真是熬人老!從老山民口中得知:他的玉米就是在山林坡坬上種出來的,院子裡掛曬很多玉米棒。他養的幾隻鴨子在林間小道上覓食。老山民院子裡擺放有很多老樹盤根,有的還進行了根雕,看起來還挺有藝術感的。
  • 走秦嶺小壩溝巧遇企業訓練營
    小壩溝位於秦嶺灃峪口內。我們知道,灃峪口是秦嶺一條著名的峪口,它位於我們西安長安區(灤鎮街道)城區南邊約35公裡處的秦嶺北麓,因灃河從這裡流出而得名,灃河最終流入渭河,灃河是八水繞長安之一,210國道從這裡駛入,在西康高速沒有建成通車以前,這裡是通往陝南、四川的要道。
  • 秦嶺人文故事|春色滿山歸不去,桃花深處屋三間——尋訪千柏樹溝
    在百度和高德地圖裡,搜索「柏樹溝」這個地名,會有不少結果。但如果加一個「千」字,搜索「千柏樹溝」,結果卻是唯一的,這個地方位於陝西省安康市寧陝縣。寧陝縣已經是秦嶺南坡腹地。但這條千柏樹溝卻很短,只有2.5公裡深,也就是5裡路。5裡山路,獨路進去,獨路出來,裡面只有10來棟房子,住著10來戶人家,不過大多數人家都搬走了。千柏樹溝是深山中的深山,這個地方更詳細一點的位置是:寧陝縣北溝村猴子坪。
  • 秦嶺深處有人家,女媧山麓的康養勝地
    近日,借著難得的五一假期,終於有閒暇時間可以到遠方自駕旅行的好機會,老鷹特意約了幾位朋友一起到秦嶺深處的安康市平利縣來探尋一番女媧生活的痕跡。在秦嶺深山中尋找女媧的足跡女媧山位於秦嶺南端、大巴山北麓,位於陝、鄂、渝三省交界處,傳說是當年女媧鍊石補天的所在地。
  • 藏在秦嶺深處的小山村,濃縮了最詩意的鄉野秋景
    國道邊崖壁上的觀音廟 △在陝南留壩秦嶺腹地深處,偶然邂逅一座關中特色古村落。古村藏於大山深處,需要過河、爬山才能抵達,絕對能稱得上現代意義上的世外桃源了。遠眺許家山△許家山因最初是一戶姓許的人家在這裡生活而得名,後來隨著張姓人家的遷移並在這裡繁衍生息,村子裡張姓人家越來越壯大,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張貢老爺了,同治年間的進士,朝廷還親授了
  • 秦嶺人文故事|在家歡樂辭家苦,顧盼老小皆團圓——尋訪千柏樹溝
    山裡的一戶戶人家,進城務工的務工,在家務農的務農,無論四散開去,還是聚在一起,各自都勤勤懇懇,老實本分地過著日子。尋訪秦嶺千柏樹溝時,就碰到這麼兩戶人家。其中一戶很孤單,男主人在家種天麻,女主人和孩子進城打工去了,另外一戶則鬧熱些,家中有慈祥的老人,也有兩個正值壯年的年輕人。- 1 -三裡地後,千柏樹溝深處,山中的景致,仿佛是另一個世界。飛鳥在天空盤旋,時而低飛,時而高掠,時而啾啾啼鳴。
  • 秦嶺深處,天然氧吧之中的青岔火車站
    青岔是長安區南五臺街道辦秦嶺深處的一個村子,從西安城到青岔約50多公裡,自駕也得1個多小時,乘坐公交可能更長點。按百度導航推薦路線,9點多乘坐2號地鐵到韋曲南終點站下車,然後倒乘729路公交,經過24站到太乙宮鎮西安翻譯學院,再找個汽車進山。
  • 秦嶺深山一戶人家,大嬸從兩道梁外嫁過來,一生從未離開過一條溝
    時間是2020年9月6日11時57分,地點是秦嶺柞水小嶺鎮西小路的棟梓溝溝堖,這是本次尋訪秦嶺的第六篇圖文,也是最後一篇。為了減少回來後整理寫作的工作量,我現在尋訪一條秦嶺山溝,只會用相機記錄入溝時的場景,返程時不再拍攝任何照片,寫作時只需要按照片順序描述即可。
  • 陝西秦嶺深處不為人知的村落,進村必須過吊橋,只有十幾戶人家
    晚秋,秦嶺深處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磨坪村素有「漢中北大門」之稱,許家山就是磨坪村的一個村小組,這裡的村莊都散落在秦嶺之中,很分散,我看到有的很廣闊的地方,甚至只有一戶人家,許家山藏在隱蔽的半山腰上,需要過橋,走二十分鐘才可以看到。
  • 封面深處有人家
    而位於秦嶺東南麓的鹿城商南,歷史悠久,風景如畫,被譽為「陝南明珠」「大秦嶺的封面」。今年五月,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成為一名支教教師,有幸邂逅了「中國天然氧吧」美譽的商南,結識了好多當地厚道淳樸的同事朋友。七月初的周末,同事李主任約我和他的幾個「驢友」去封面深處看一看,我很感動,十分高興地隨他們前往。
  • 秦嶺深處隱秘村落,十幾戶人家自給自足,嘆「外面吃東西不放心」
    留壩是陝西漢中的一個縣,整個縣域都在秦嶺深處。之所以去探訪徐家山,一是我希望去走訪一些傳統村落,再者當地的朋友剛剛去過徐家山,說是簡直就是一片原始的世外桃源。我還真不信,這年頭,即便秦嶺號稱「秘境」,但也不至於有什麼世外桃源吧。
  • 秦嶺無人山溝,像極了陶淵明筆下桃花源!密林深處竟藏著如此秘境
    前文提要: 如果沒有嚮導領路,我們怎麼也想不到,一條看似沒有路的秦嶺山溝溝,竟然在穿越一公裡的森林之後,突然豁然開朗,仿佛進入了另一重秘境。無人居住的廢棄房屋、隨處可見的神秘木頭、長了蘑菇的木頭長桌……這裡,究竟是什麼地方呢?
  • 秦嶺深處探洛源
    秦嶺深處探洛源——洛河簡介洛河,又稱南洛河,古稱雒水。源出兩處,一處為陝西藍田縣東北與渭南、華縣交界的秦嶺海拔2028.4米的龍鳳山東南側箭峪嶺側木岔溝(岔溝腦),另一處為洛南縣洛源鎮的草鏈嶺。如今,秦嶺深處的洛源鎮——兩岔河,早已「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山青青,水清清,小鎮的街道上也一片寧靜。來自灞源鎮的西源落差大,形成一條狹長的小河谷,沿河的房屋倚河而建,有的就像南方河邊常見的吊腳樓。兩條河的交匯處,清流相激,翻起一簇簇白色的浪花,淙淙譁譁的水聲就像它們互相熱情的問候。從洛陽到洛南縣,公路基本上都是沿著河走。不僅是這裡,山間的公路大都如此。
  • (大美秦嶺)東坪溝高山萬畝草甸:秦嶺深藏的"大草原"
    ,《史記》中有記載:秦嶺天下之大阻也!第四條是從東佛溝進山,這條線路徒步難度不大,但是要繞行一段路程,徒步的距離要多一些。如果初次去的驢友,建議走東平溝上下,難度相對簡單。如果是有經驗的強驢,就選擇分水嶺、雞窩子、東坪溝、東佛溝中任意兩個走穿越線路。登頂草甸,南為長江流域,北為黃河流域。初夏,草甸被大片青草所覆蓋,站在頂端,一望無際。還有些許杜鵑盛開,登頂可感受廣闊秦嶺。
  • 秦嶺人文故事|屋舍門外山水長,林間野徑穿雲入——尋訪小壩溝
    在記憶深處,這些果子永遠發紅髮紫,多汁味美。- 3 -當秦嶺山裡別的果子都還沒有成熟的時候,有一種果子卻已經熟透了,那就是櫻桃。路邊有一株櫻桃樹,它長得並不高,果子伸手可及。雖然如此易得,不過枝頭上卻掛滿了果,晶瑩剔透,如紅色的小珍珠般。
  • 秦嶺秘境新發現——留壩棗樹溝,人少景美還能採摘
    十月底的留壩,五彩斑斕的秦嶺吸引了各地大量的遊客前來賞秋,主要的觀賞點集中在紫柏山-太子嶺、最美鄉村公路兩個片區,因為這兩個片區確實聲名在外,而且秋景絕佳。作為「秦嶺秘境」的留壩,除了這兩個區域,其實還有很多地方適合賞秋而且人少幽靜,還能體驗到秦嶺人家的別樣鄉情。
  • 隱匿在秦嶺深處的高顏值小城,自帶撩人風光,美食、秋色一網打盡
    大秦嶺,宛如綿延一千六百公裡的巨龍橫亙在西起甘肅、東達河南的大地上。源源不斷的高峰峻岭,遼闊雄渾的溝谷隱川,隱秘了無數迥異的風光。,在這得天獨厚的秘境裡,紅葉盛宴的絕美樂章就此拉開帷幕……自駕去秦嶺深處,關於秋的所有喜悅,一併收入囊中!
  • 秦嶺深處避暑聖地--夏日炎炎,留壩超甜
    涵子悄悄的告訴你哦,有這麼一個小眾悽涼之地可以解決你的一切煩惱,它就是位於大秦嶺之下的樓房溝景區。先來介紹一下這個小眾之地吧:莽莽雲霧,巍巍高峰秦嶺,中國版圖上一條非比尋常的山脈,氣勢巍峰,橫貫東西,綿延1600公裡,而留壩,是深藏於秦嶺山下的一方淨土小小的山城幾千年來一直保留著原來的樣子被驢友稱為「秦嶺十大驚世美景之首
  • 坐落在秦嶺深處的世外桃源,你可曾聽說過它的故事?
    《老縣城》我躡手躡腳與百年孤獨的城牆做伴微微擦拭晨霧老縣城緩緩綻露尊容像極了一位發須花白的老者意猶未盡著大山深處的安詳秦嶺人家的雞鳴朗朗方知這個黎明恍如隔世周公啊熟睡中的人兒請您多留片刻只想靜靜的像現在這樣沒有腳印的叨擾大山老樹人家阡陌漸行漸遠我與城牆雞鳴與犬吠豈不更好…………——行走的旅行與攝影今天帶大家走一趟周至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