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人文故事|春色滿山歸不去,桃花深處屋三間——尋訪千柏樹溝

2020-12-12 專業行走

在百度和高德地圖裡,搜索「柏樹溝」這個地名,會有不少結果。但如果加一個「千」字,搜索「千柏樹溝」,結果卻是唯一的,這個地方位於陝西省安康市寧陝縣。

寧陝縣已經是秦嶺南坡腹地。導航顯示,從西安市出發,駕車前往需要3-5個小時,但不管怎麼選擇道路,也至少得走100公裡左右山路。

產柏樹的山溝被命名為柏樹溝,並不足為奇,為何單單此處的地名中,會多一個「千」字?

- 1 -

寧陝縣,南北長130多公裡,東西寬110多公裡,總面積3678平方公裡,是安康土地面積最大的一個縣。但這條千柏樹溝卻很短,只有2.5公裡深,也就是5裡路。

5裡山路,獨路進去,獨路出來,裡面只有10來棟房子,住著10來戶人家,不過大多數人家都搬走了。

千柏樹溝是深山中的深山,這個地方更詳細一點的位置是:寧陝縣北溝村猴子坪

這是我第二次尋訪猴子坪,上一次去還是2018年秋天的時候,那一次我們尋訪了位於千柏樹溝西邊的腰竹溝。

尋訪腰竹溝的那段經歷,收錄進了我的書《遠村行走》中,題目叫做《紀年猶古法,衣裳無新制——尋訪腰竹溝》

- 2 -

千柏樹溝所在的猴子坪不簡單。1935年時,紅七十四師曾在猴子坪建立過蘇維埃政府。這地方一直都很窮,1940年因為天災和人禍頻繁,1/3的居民曾遷走搬離。

如今,作為秦嶺最深處的村莊,猴子坪仍然是寧陝縣裡最窮的地方之一。

尋訪千柏樹溝這一天,清明剛過,天藍藍的,沒有一朵雲,四周靜靜的,大多數樹木還沒有發芽,烈烈的陽光,把人曬得懶洋洋的。

溝口有一條小河溝,這是旬河支流的支流。河溝中磨盤大的一塊卵石上,站著一隻尖嘴白脖、通體發黑的白脖子烏鴉。如果你夠細心,其實還會發現在其頭頂上方,另一隻正展翅飛翔。

這白脖子烏鴉,學名叫白頸鴉,常常棲息於平原、耕地、河灘、城鎮及村莊,以種子、昆蟲、垃圾、腐肉等為食,常單獨或成隊活動,很少集群,不太受人待見。

寧陝縣這個地方,是飛禽走獸的樂園,常見的鳥類有130多種。僅僅鴉科,除了白頸鴉外,就還有松鴉、紅嘴藍鵲、喜鵲、星鴉、禿鼻烏鴉、寒鴉、大嘴烏鴉等等。

- 3 -

小河溝邊的一戶人家,坐落在山腳腳,白牆灰瓦。這戶人家的大門敞開著,院子裡晾曬著兩三件衣服。院子旁邊,紅色的桃花開得正豔,白色的梨花也嬌羞迷人。

每每發布這種老房子的照片,總有住慣了城裡高樓大廈的朋友,認定這就是他夢中的桃花源,希望我能提供聯繫方式,甚至是房子的租住價格,盼著牽線搭橋,實現隱居夢想。

其實,對於久居於此的當地人來說,群山只是樊籠,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般美好!

過了岸邊的這戶人家,沿著去年才修通的土路,我們繼續深入千柏樹溝。沒走多久,就在路上碰到了兩位老大娘。

第一位老大娘,頭髮凌亂,面無表情,身著一件紫色的外套,背著一個竹製的背簍,拄著一根細細的木棍,腳上穿著一雙藍色的水膠鞋。

第二位老大娘,肩上扛著兩塊木板,手裡拿著一把鐵鍬。我們向其打聽千柏樹溝的情況,老人回答說,溝裡面沒幾戶人家了,路不好走,都搬出來了。

這兩位老人的衣著打扮,真切地告訴我們,千柏樹溝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美好的桃花源。理想和現實,總是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 4 -

進溝的道路兩側,全是挖掘機留下的痕跡。這痕跡還是新的,上面尚未長出新草,在陽光下顯得明晃晃的。但在不遠處的河溝兩邊,此時此刻卻是另一幅生機勃勃的模樣。

山裡的這些野桃花,正恣意地開放著,在溝底、在路邊、在山上,全然不顧有沒有人去欣賞它。

這些花,一年中難得三五日的燦爛,更多的時候只是默默無聞、靜靜生長,在春夏秋冬的四季輪迴中,於枝幹裡悄悄寫下一個年輪。

很多朋友都有進山賞花的雅興,可惜卻難以把握時間節奏。

其實,海拔1000米以下的秦嶺山地,清明前後的三五天,就是山花盛開的時候。如果只想看桃花紅、梨花白,只能是在村莊。有了人有了村莊,人們才會種下桃樹、梨樹。

照片是無聲的,不過我拍攝照片的時候,耳邊卻儘是蜜蜂的嗡嗡聲。

《寧陝縣誌》裡說,當地的蜜蜂以中華蜜蜂為主,多分布在高山區,從1961年起先後對土蜂進行多次改良,至1984年時,中華蜂的種群已經達到5242群。現在當然更多了。

- 5 -

進入千柏樹溝二裡地後,遠遠瞧見半山坡上有一棟老房子。這棟老房子普普通通的,但它院子門口的那樹桃花,卻花枝招展、分外嬌豔。

這種純淨喜慶的桃紅色,會讓人禁不住想起剛剛過門的新媳婦,幹練、純潔,充滿了美好的日子才剛剛開始的喜悅。

我順著入戶小逕往上走,腳步走得很慢很慢。因為只有通過這種緩慢的節奏,靜下心來細細去品味,才能讓人真切體會到山中春色的美。

住在山野裡,春光明媚,房子四周開滿了桃花梨花,花叢中蜂飛蝶舞,空氣裡瀰漫著花香,這就是我記憶中童年的模樣。

那時候我還在我的家鄉貴州生活。每當春天來臨時,我們村子就是這個模樣,紅的花、白的花、粉的花,開滿了村頭村尾。

長大了進了城,長期在城裡生活,偶爾也能見到桃花梨花,在公園裡、在校園中,有時候甚至比家鄉還集中,但卻已經沒有了那個味道。

- 6 -

這棟老房子的牆是土坯牆,屋頂的瓦剛剛翻蓋過。一門兩窗,十分簡陋。廚房在左邊,屋頂傾斜,低低矮矮。

大門兩邊堆滿了柴禾,大門上的對聯和門神的顏色並不鮮豔。看得出,這戶人家的日子,過得並不像對聯寫的那樣,「越過越好越吉祥,添財添福添如意」。

對著這樣一扇大門,總讓人無限遐想。每一天清晨,主人會在幾時打開大門,讓光線射進屋內去?每一次離開,主人會把鑰匙隨身攜帶,還是會放置在某個隱蔽的角落?

目光從大門往上移,那個小小的白熾燈泡,夜裡會發出怎樣昏暗的光芒?

主人不在家,不過這戶人家的情況,卻清楚地寫在了這張「連心卡」上面。

主人姓高,家裡有三口人,家庭類別上寫著「一般戶」。不過,「連心卡」早已泛黃髮白,想必貼上去已有好幾年時間了,從眼前的情況看,也許時過境遷,家裡已經有了變化。

細細地去看這扇門的底部,門檻的木板紋理清晰,甚至能夠數得清上面的年輪。大門旁邊的門墩上,有一把舊剪刀和一把舊鎖。剪刀柄上包裹的黑色塑料,已經開裂破損。

山中的生活平靜而無波瀾,日子緩慢而悠長。

- 7 -

移步走到另一側,站在去往後山的小路上,我換了個角度去看這棟老房子。

這一次,因為是順光,眼前的桃花更紅了,梨花更白了,甚至連地上的蔥,都一根根看得清清楚楚。更遠處的秦嶺,樹木還沒有發芽,不過陽光很溫暖,山裡靜悄悄的。

老房子屋簷下,餵養了幾箱土蜂,不過卻看不見蜜蜂進出,也不知道裡面究竟有沒有。

抬頭再往屋頂看去,卻看見了瓦片。千柏樹溝這個地方的老房子,瓦片是直接放置上去的,下面並不像其它秦嶺地方一樣,會鋪蓋一層泥草混合物做底。

站在梨樹下面,我伸手輕輕拽下來一枝梨花,看這花兒細細碎碎,簇擁著一片潔白,上面的花蕊、花瓣清晰可見,背景的藍天朦朦朧朧。

再過不了多少時間,這些花兒凋謝之後,青澀的小果子將掛滿枝頭,然後被秦嶺溫暖的陽光照耀,滿樹的果子慢慢成熟,最終變得可口香甜。

- 8 -

老房子不遠處,細如絲線一樣的山泉,緩緩地從後山上面流了下來。主人在此圍合出了一個小小的水池,裡面此刻積滿有一池子清水

讓人驚訝的是,這小水池中竟然還有十多尾小魚。不過,聽到我的腳步聲後,小魚隨即鑽進了旁邊的石縫之中,再也沒有探出頭來。

千柏樹、千柏樹,走到這裡時,我們路過了兩三戶人家,卻尚未見到一棵柏樹,只見到了好多桃樹、梨樹。

主人不在家,無法打聽到溝裡的故事,我們只得繼續尋訪其他人家。

離開這棟老房子時,我又看了看那一樹桃花和梨花,歲月靜好,它們仍然寂寞地綻放著。

順著這桃樹、梨樹,我朝著對面的小山望了過去,山上的喬木都還沒有發芽,不過松樹的松針卻是青的。

松柏、松柏,許多人是不分的,有人也稱松柏為松樹,千柏樹溝的這個柏樹,會不會和這松樹有關?

作者簡介

專業行走,著有散文集《#遠村行走#》,賈平凹老師、比爾·波特先生傾情推薦。

相關焦點

  • 秦嶺人文故事|在家歡樂辭家苦,顧盼老小皆團圓——尋訪千柏樹溝
    山裡的一戶戶人家,進城務工的務工,在家務農的務農,無論四散開去,還是聚在一起,各自都勤勤懇懇,老實本分地過著日子。尋訪秦嶺千柏樹溝時,就碰到這麼兩戶人家。其中一戶很孤單,男主人在家種天麻,女主人和孩子進城打工去了,另外一戶則鬧熱些,家中有慈祥的老人,也有兩個正值壯年的年輕人。- 1 -三裡地後,千柏樹溝深處,山中的景致,仿佛是另一個世界。飛鳥在天空盤旋,時而低飛,時而高掠,時而啾啾啼鳴。
  • 秦嶺人文故事|短籬誰家小桃梨,雖復幽陋亦可人——尋訪千柏樹溝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千柏樹溝最好看的一棟老房子。- 1 -千柏樹溝只有10來戶人家,不過路邊卻出現了兩個大碾盤。石碾和石磨不一樣,論個頭,碾大、磨小,論用處,碾一般公用,磨屬於家用。也就是說,石碾一般出現在那些稍微大一些的村莊,像千柏樹溝這樣的小山村,理論上應該用不上。友人Y見了這兩個碾盤,便停住了腳步,傻傻地看著,仿佛若有所思,若有所想。這石碾已經廢棄了,從碾米、磨麵、打漿用的工具,到被扔在這路邊,它經歷了戲劇性的一生。
  • 石船溝 | 秦嶺深處有人家
    這幾年,工作之餘,我尋訪了周邊十多個傳統村落,鄉村記憶一次又一次衝擊著我,尤其是那些精美絕倫的民間建築深深感染了我。葛牌鎮石船溝村列入全國第四批傳統村落名錄,是西安市僅有的兩個傳統村落之一,處於秦嶺深處,也是藍田縣最邊遠的貧困山村,這更增添了我踏訪石船溝村的欲望。
  • 秦嶺人文故事|漢家宮闕來天上,武帝旌旗在眼中——尋訪關帝廟
    正式尋訪秦嶺正溝村前,我們在一個名為羅家莊的地方歇腳,就關帝廟隨口詢問村民,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肯定地告訴我們:有!往正溝村走3裡就有一個!修建在一塊大石頭上!險得很!- 1 -兩山陡峭,中間是一條窄窄的溝。溝中有一條新修的路,路深處就是秦嶺正溝村。入村的這條水泥路,僅四五米寬,只能一車通行。偶爾有車交會,雙方不得不停下來小心錯讓。
  • 秦嶺人文故事|尋人不遇空歸去,返程路中巧相逢——尋訪桃家山
    是什麼樣的人,會費陣大的勁,去修這麼一條路出來?帶著一連串的疑問,我們決定尋訪這個叫「桃家山」的小山村。石頭自然是被用炸藥炸開的,但山體上的道路並不是使用利劍砍開的。這道路還比較新,是用挖掘機硬生生從山體上一下一下削挖出來的。
  • 尋訪秦嶺光頭山:路封了上不去?但在雞窩子,還有一條細路可上山
    三五年之後,第二次、第三次去了光頭山,這兩次雖走到了頭,也登上了頂,還拔了幾棵野蔥,見了滿山濃霧,不過卻是開車自駕上去的,少了一點壯美,留下更多遺憾。秦嶺人文故事|屋舍門外山水長,林間野徑穿雲入——尋訪小壩溝
  • 秦嶺人文故事|屋舍門外山水長,林間野徑穿雲入——尋訪小壩溝
    在記憶深處,這些果子永遠發紅髮紫,多汁味美。- 3 -當秦嶺山裡別的果子都還沒有成熟的時候,有一種果子卻已經熟透了,那就是櫻桃。路邊有一株櫻桃樹,它長得並不高,果子伸手可及。雖然如此易得,不過枝頭上卻掛滿了果,晶瑩剔透,如紅色的小珍珠般。
  • 秦嶺人文故事|荒村入徑斜,窺戶無一人——尋訪滴水巖
    每每西安重度汙染,遠望已經看不見高樓大廈,吸一口空氣入肺,估計有一百種味道的時候,秦嶺南坡的空氣品質卻是優。我們尋訪滴水巖的這一天,就是西安城的一個重度霧霾天。- 1 -秦嶺以北,西安城內,霧霾鎖城。秦嶺南坡,分水嶺南,空氣清新。一道秦嶺,隔絕出了兩重不一樣的天。穿越亞洲最長的秦嶺終南山隧道,從西康高速營盤出口下來,往牛背梁附近走。夏天裡熙熙攘攘的遊客不見了,道路上空無一人,沒有一輛私家車,偶爾碰到的人,也只是三五個本地人。
  • 秦嶺人文故事|萬影奔朝市,歸山見一人——尋訪大寨子
    行走秦嶺是孤獨的,只有與人的交流,才能讓這旅程變得有些溫暖。- 3 -在大寨子,我們一直往前走,遇見的一棟房、兩棟房、三棟房、四棟房、五棟房,全都空空如已。這些老房子的房門上著鎖,窗戶都緊閉著。之前說過,這個叫大寨子的秦嶺高山村莊,約有10來戶人家,但只有兩三戶還住著人。今天,會不會很湊巧,留守的主人都出門了?我們還能碰到人麼?當然,即便是那些已經無人居住的老房子,也並不是說這房子沒有主人,他們只是搬走了而已。
  • 藏在秦嶺深處的小山村,濃縮了最詩意的鄉野秋景
    穿行在大山深處,抬頭遠山白雲繚繞,腳下溪水潺潺,路邊柿子正紅,因前一天剛下過雨,四周還散發著植物的香氣,讓人不由想起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景象。誰也不知道這棵樹矗立於此多少年了,但它已經成了許家山的標誌,像很多村裡人說的那樣:「看見它,就像看到了回家的路」。
  • 秦嶺人文故事|荒山十室九已空,他獨孤身居其中——尋訪鐵佛寺
    一次次放大之後,高清衛星地圖上的秦嶺朱家灣村,峰谷清晰、細節豐滿,漸漸開始出現道路、樹叢、老房子。直到地圖顯示比例被放到不能再擴大,終於在村中的任家溝深處,出現一個地名:鐵佛寺。有寺必有故事,於是決定前往尋訪。- 1 -下西康高速,上省道102,在牛背梁景區入口處,過橋繼續行4裡路,往東是牛背梁景區,往西過終南山寨,走到底就是任家溝。
  • 秦嶺人文故事|漉珠磨雪溼霏霏,煉作瓊漿起素衣——尋訪陳興村
    如今,溝裡只剩下5戶還有人常住。- 2 -與中年漢子辭別,我們繼續朝著山上走去,陳興村還得翻過上面的山梁。冬山,遠看是孤寂蕭瑟的,近聽卻並不寂靜,蕭條之中藏著勃勃的生機。我們本次尋訪的陳興村,是古時候秦嶺峪谷道上的一個小村莊。在長達18公裡的秦嶺終南山隧道沒通之前,這裡是連接著古長安和古商州眾多翻山細路之一。隨著時光流逝,古道寂靜下來,如今這裡恢復了本初的寂靜。
  • 秦嶺人文故事|山中歲月那知得,但見李花又一年——尋訪塔兒溝
    石老漢說,塔兒溝是一個落後了外界幾十年時光的窮地方。當我們翻過山梁,最終到達這個秦嶺小山村時,春日的陽光明媚豔麗,正靜靜地溫暖著這個20多戶人家的小地方。秦嶺並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個巨大的山脈。這片山脈裡面,有崇山峻岭,有溝壑縱橫,也到處散落著塔兒溝這樣的小山村。- 3 -我們尋訪的這一天這一刻,塔兒溝村中心並沒有多少人,大概是因為這是春耕時節的緣故吧。繼續往前走不遠,前面這戶人家人氣開始旺起來。
  • 秦嶺人文故事|山腰細路如絲直,三兩漁樵行落日——尋訪山居人
    按理,應該還有人,你看這路,不像是已經荒廢了的,應該還經常有人走動。但如今即便是在農村,真正的山居人其實已經不多了,這一戶有可能也沒有人常住。去還是不去?走到這裡的時候,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好在腦袋裡一直閃現著一句話,那就是我們常說的:來都來了,這就是緣分呀,還是上去看看吧,免得留下遺憾!
  • (大美秦嶺)東坪溝高山萬畝草甸:秦嶺深藏的"大草原"
    秦嶺就像一位歷史老人,矗立在關中平原的南側,高大身軀呵護著關中平原。 著名文學評論家肖雲儒先生曾經評價秦嶺:秦嶺的自然美獨一無二,秦嶺的人文美更是天下無雙,甚至人文美比自然美還美。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 隱匿在秦嶺深處的高顏值小城,自帶撩人風光,美食、秋色一網打盡
    ,在這得天獨厚的秘境裡,紅葉盛宴的絕美樂章就此拉開帷幕……自駕去秦嶺深處,關於秋的所有喜悅,一併收入囊中!此時正是樂遊其山水間的好時節。這條寬5米、全長39公裡的道路,起於高橋鋪,止於江西營,綿延在秦嶺深處。
  • 秦嶺人文故事|秦樹千年空老大,漢碑終古不消磨——尋訪古榔樹
    南派三叔所著的《盜墓筆記》就是其中的代表,《秦嶺神樹》尤其如此。這山、這樹,這房屋、這土地,應景得很,與我們行走秦嶺尋訪千年古樹的意境,十分相符!- 3 -陳興村有千年古樹,這是我們事先就知道的事情。關於這棵古樹的地理位置,論文裡只有簡簡單單五個字「營盤鎮嶺溝」。仔細查過地圖,柞水縣營盤鎮只有一個地方叫嶺溝,也就是陳興村所在地。雖然大致方向是正確的,但樹木的準確位置我們卻並不知道,亟待向留守的村人打聽。
  • 秦嶺人文故事|誰知綠林盜,長佔朝陽溝——尋訪土匪寨
    - 1 -秦嶺怎麼玩?絕對不是大家印象中去吃吃農家樂、池塘邊釣釣魚、開著汽車溜一圈這麼簡單,秦嶺的玩法有很多種,穿越密林,探秘大山中被遺忘的土匪寨就是其中之一。為什麼秦嶺裡面會有土匪寨?就這樣,大山深處漸漸出現了許多土匪窩,又因為這些土匪窩大多是石頭築成的山寨,一般也被稱作土匪寨。- 2 -當年遺留下來的土匪寨,到底有什麼看點,有什麼值得我們去看的呢?一是地勢險要。
  • 忽然,就想去秦嶺了
    陳倉古道,上演了「漢高祖」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經典故事。最美鄉村公路這條寬5米,全長35公裡的公路起於鳳縣高橋鋪,止於留壩江西營村,綿延在秦嶺深處乾淨的柏油路兩旁,行道樹遮天蔽日,車行樹下感覺特別清新,樹種以杉樹、法國梧桐、金絲柳、銀杏、刺槐、櫻花樹為主,四季景色變幻,一路一景
  • 秦嶺人文故事|炊煙一點孤村遠,雪屋夜寒燈火暗——尋訪牧豕人
    但是地並不滑,雪地徒步,踩上去反而很舒服。行走秦嶺這麼多年了,春夏秋冬、風霜雪雨,都已經歷過多次,沒什麼可以難倒我的。許多朋友詢問,你為什麼要行走秦嶺?秦嶺禁伐,木材禁運。山裡面的樹木,是運不到外面去的,只能就地消耗。好在如今留守的秦嶺人並不多,砍伐山林這樣的事情,已經越來越少了。即便偶爾有,也不至嚴重到破壞生態。大門右側,木梯子斜靠在屋簷下。我數了數,木梯的橫條,總共是13根。梯子都是單數,這既有迷信的成分,也是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