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洗東王府,誅殺東王餘黨,韋昌輝為何如此痛恨楊秀清?

2020-12-14 縱橫國史

1856年9月某日深夜,正當楊秀清進入夢鄉之時,憋了一肚子氣的韋昌輝星夜兼程從江西前線回師靖難。在丞相陳承瑢的配合下,韋昌輝順利進入天京城,然後直奔東王府,手起刀落,一舉解決楊秀清,並將東王府全部人馬屠戮殆盡。不久,韋昌輝以接受「天父杖責」為名,在東王餘黨前來觀看之時,北殿人馬突然殺出,將其一網打盡。此為震驚中外的「天京事變」,天國由盛轉衰。

李秀成在《自述書》中對此次事變也有所涉及,說的是「北王與翼王謀,誅殺東王一人」。也就是說,此次靖難行動僅限於誅殺東王楊秀清一人,其餘人等則一概不究。但是,韋昌輝卻大開殺戒,不但殺了楊秀清,連同其家人和餘黨一萬餘人也全部血洗。韋昌輝為何要這麼做,其原因自然很多,但其痛恨楊秀清則無疑是主要原因之一!那麼,為何韋昌輝如此痛恨楊秀清呢,以致讓其大開殺戒,使天京血流成河,秦淮河由此而染紅?

其實,認真究其原因也很簡單,即是楊秀清屢次欺壓地位僅次於自己的韋昌輝,經常借點小事杖責他,讓其下不了臺面。實話說,無論是誰,若你是韋昌輝的話,估計也會痛恨楊秀清。在此,一起來看看,楊秀清是如何欺負韋昌輝的!

因地產糾紛,楊秀清要殺韋昌輝哥哥,但卻讓其親自動手。1853年3月,太平天國定都南京,並在此以東王楊秀清之名義頒布《天朝田畝制度》,作為天國土地分配的依據。按照該制度,全天下的土地不分男女平均分配,土地上的收入,留足口糧和種子後,其餘則一律上交聖庫。事實證明,《天朝田畝制度》太過理想化,根本就無法實行。1854年,石達開經略安徽,在安慶推行改革,實行糧食稅,鼓勵工商業,這實際上是廢除了《天朝田畝制度》,史稱「安慶易制」。不久,楊秀清下令向安慶學習,宣布廢除《天朝田畝制度》,一律徵收租稅!

在土地私有條件下,兼併之風盛行,富者連阡陌之地,貧者無立錐之足。在太平天國,這種情況也不可避免,當然,能搞兼併的一般都是皇親國戚之類的高級官員及其家屬。為了爭奪天京郊外一塊肥美的田產,楊秀清小舅子與韋昌輝的兄長發生了矛盾,甚至一度動起手來。小舅子覺得很委屈,於是到東王處告狀,讓其為自己出一口惡氣。聽說小舅子被別人欺負,老婆又在旁邊哭哭滴滴的,楊秀清一怒之下就要殺了韋昌輝的哥哥。不過,為了給韋昌輝下馬威,楊秀清讓韋昌輝親自來審判其兄長。韋昌輝知道楊秀清殺心已起,於是便狠下心來將自己的兄長五馬分屍,還說「不如此,不能服眾」,其實內心相當不滿。

處決了韋昌輝的哥哥,楊秀清還覺得不過癮,想再次找機會懲罰他,讓其永遠對自己服服帖帖。不久,機會來了。在水營訓練期間,韋昌輝部將張子朋因一時衝動而毆打水兵,致使一人當場死亡,水營由此而大鬧不休。不久,此事傳到東王楊秀清哪裡,這是一個處罰韋昌輝的絕佳機會,豈能錯過。楊秀清的處理方式很簡單,但也很粗暴,張子朋直接被斬首示眾;北王韋昌輝則要接受五十大板的杖責,而且是當眾執行,因為部屬犯錯,領導也要承擔責任。這一打可不得了,韋昌輝躺在床上好幾天都不能動,因為這是真的打,不是過過場面這麼簡單。後來,楊秀清要杖責洪秀全,也是韋昌輝去頂替,不是一般的倒黴。

楊秀清如此欺負韋昌輝,自然也知道北王對自己是恨之入骨。為了以防萬一,楊秀清將原屬於韋昌輝職務範圍內的天京城防工作轉交給石達開,北王府的塔樓、炮臺、軍用裝備等也一同移往翼王府。楊秀清這麼做,既是出於拉攏石達開之需要,更多的是在打壓韋昌輝,減少他對自己的威脅。不久,楊秀清藉口前線軍務緊急,將韋昌輝調往江西督師,其實是為了剝奪他處理政務的權力。要知道,太平天國實行的是「軍師負責制」,全國政務一律交給五大軍師處理。隨著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相繼陣亡,韋昌輝一躍而成為天國掌權的二號人物,地位僅次於楊秀清。

從上述可知,楊秀清是處處在欺負韋昌輝,而且還要剝奪他的權力。所以,韋昌輝對楊秀清是一肚子的怨氣,只要一有機會爆發,其後果將不堪設想;血洗東王府、誅殺東王餘黨,將「天京事變」擴大化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本文由「縱橫國史」原創,歡迎關注 ,帶你漲知識。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血洗東王府,殺了2萬多人,韋昌輝為何如此痛恨楊秀清?
    在太平天國權 利架構中,韋昌輝和楊秀清曾經是好哥們,都封王了。但是,後來發生了天京事變,韋昌輝血洗東王府,誅殺楊秀清的親友,那麼韋昌輝為何如此痛恨楊秀清?當時,在南京外有一塊肥地,楊秀清的小舅子相中了,韋昌輝的哥哥也相中了,結果兩人就幹起來了。楊秀清小舅子感覺挺委屈,就找姐夫來告狀,當時楊秀清就想殺了韋昌輝的哥哥。但是,楊秀清沒有這樣做,而是找來韋昌輝,讓他來處理這件事。結果,韋昌輝下令殺了哥哥,還說不這樣做,不足以服眾。話雖然這樣說,但是內心相當不滿。
  • 韋昌輝害了楊秀清後,為什麼還要把整個東王府的人一個不留呢?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我的百家號「冬暖講歷史」1856年9月4日上午,北王韋昌輝率領3000名精兵突襲東王府,殺死了沒有時間逃跑的東王楊秀清,然後殺死了東王宮數千人。那麼韋昌輝為什麼要殺楊秀清呢?楊秀清控制著軍權和中和政權。
  • 楊秀清要杖責洪秀全40大板,為何3天後主動登門道歉?
    洪秀全是天王,但楊秀清也不放過,他「上帝下凡」,讓士兵抬去天王府,威脅要杖責天王40大板。對此,洪秀全不但不敢反對,還要「主動」接受。楊秀清達到目的後,收回成命,卻活生生羞辱天王一番。但是,3天過後,楊秀清卻「主動」登門道歉,這又是為何呢?
  • 洪秀全沒有直屬部隊,為何能活捉有3000精銳的韋昌輝?
    沒兵、沒權、沒人,洪秀全卻能在天京事變時,活捉手中掌握3000精銳勤王兵的北王韋昌輝,這又是為何呢?要知道,此時韋昌輝已經控制了天京,且殺氣騰騰,還圍攻天王府呢?佔據道義優勢,贏得軍心、民心李秀成在《自述書》中說:「北王、翼王密議,殺東王,殺兄弟仨,其餘皆不得多殺。」
  • 南京|太平天國天京事變的幕後黑手不是楊秀清,不是洪秀全而是他
    一是這裡邊把誅楊的決定推到天王身上不妥,二是楊秀清很可能沒有逼封萬歲,三是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並非是得到天王密詔而返京,而是東王軍事戰略的調動。四是既然洪秀全沒有下達誅楊的密詔,那誅殺楊秀清的計劃,策劃誅楊的核心可能是陳承瑢,只是天王也默認了。
  • 太平天國的軍事奇才楊秀清:上帝要滅亡你,會先讓你瘋狂一回
    楊秀清確實是打仗的一把好手,全局觀強,眼光獨到,靈活用兵,執行力強,是晚清一大軍事奇才。不過,楊秀清卻不懂得做人,太過囂張跋扈;隨著各條戰線接連獲勝,楊秀清越來越猖狂,不但欺壓各大實力派,連洪教主都不放在眼裡。 藉口小事誅殺韋昌輝兄長,杖責北王,讓其難堪。
  • 天京事變的禍首,助韋昌輝殺楊秀清部眾兩萬多人,自己也被誅殺
    1856年秋,東王楊秀清威逼天王洪秀全到東王府封其為萬歲,忍無可忍的天王洪秀全密令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等率兵入城對抗楊秀清。9月4日,北王韋昌輝率三千精兵趕回天京,當夜在城外與燕王秦日綱會合,眾軍在凌晨突襲東王府,東王被殺,東王府內數千男女被殺盡,東王部眾被殺者兩萬多人。
  • 揭秘:把太平天國天京事變引爆的楊秀清「逼封萬歲」事件
    畢竟,整個過程太匪夷所思、太殘忍了,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佐天侯陳承瑢這三王一侯喪命,東王、北王、翼王三個王府被血洗,翼王石達開被逼走而差不多半廢了,另外還有兩萬餘精銳力量被屠殺。 這場事變其實也就是一場內訌。很多人也許有過疑問,為什麼這場內訌會一時失控而產生那麼嚴重的後果呢?
  • 太平天國的失敗,起因僅是因為一件小事,最終導致東王府被屠淨
    陳承瑢得到了楊秀清的賞識以後,成為了東王府的一份子。有一天,一位僕人在王府前睡覺,剛好遇到楊秀清的叔父,這位僕人只是一個身份低微僕人而已,哪裡會知道楊秀清的那些親戚呢?對於這位「大人」,僕人自然也是不認識的,所以,並沒有向他行膜拜之禮。原本也只是小事,卻偏偏傳到了楊秀清的耳朵裡,楊秀清為人殘暴,直接要處死這位僕人。
  • 太平天國戰爭:水兵「譁變」,楊秀清杖責韋昌輝數百大板
    此時,楊秀清為平息眾怒,表演「天父下凡」,在公眾場合杖責北王韋昌輝數百大板,讓他幾天走不了路。韋以成《天國志》記載:「東王杖北王數百以謝唐正才(水兵將領),至不能起。」可知,楊秀清下手非常狠,韋昌輝很痛苦,也很沒面子。 韋昌輝,上帝「第五子」,冊封北王六千歲,地位僅次於東王楊秀清。水兵「譁變」,主管水兵工作的韋昌輝應當負責,但不一定非要杖責不可。
  • 「北王」韋昌輝究竟是怎樣一個人,為何能兩個月殺楊秀清2萬人?
    這個起義裡面有個領導人叫做韋昌輝,後人對他的評價都很不好,認為他是導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重要原因,但是真的是這樣嗎?韋昌輝的家境比較富裕,出生在一個地主家,韋昌輝的父親雖然比較摳門,但是很願意給韋昌輝良好的教育,所以韋昌輝從小讀了很多書,曾經還想考取功名,但是因為才疏學淺,一直考不進也就放棄了這條路。
  • 洪秀全將楊秀清滅門後,為何又為他平反?天國神話還得編
    「天京事變」也稱作「天京變亂」,指的是太平天國的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先後被殺,翼王石達開負氣出走這件事。隨著太平天國定都天京,諸王之間的矛盾開始激化,其中以天王洪秀全與東王楊秀清之間的矛盾最為激烈。洪秀全雖然名義上是最高的統治者,但處處受到楊秀清的限制。
  • 天國的內訌,東王楊秀清造反之謎
    楊秀清也是如此,在他兒時的時候就遭遇了父母雙亡的悲劇,由伯父收養,過著沒有田地只能看燒炭維持生計的日子,可以說楊秀清是當時那個年代社會底層最具代表性的一類人。同情之心也說不上,畢竟那是他們時代的共性,在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環境中,楊秀清也逐漸深諳世態炎涼,在山林田野間將自己的人脈網撒得廣廣的。
  • 天京事變持續3個月,諸王自相殘殺,清軍為何袖手旁觀?
    李秀成在《自述書》中提到:「北翼兩王不服,君臣不別,東欲專尊,後北與翼計殺東王。翼與北王密議,殺東一人,殺其兄弟三人,原清輔而已,除此以外,俱不得多殺。後北王殺東王之後,盡將東王統下親戚屬員文武大小男婦盡行殺盡,是以翼王畏之。後翼王在湖北洪山,知到京城害殺許多之人,在湖北洪山營中,同曾錦謙、張遂謀狼狽趕回京都,計及免殺之事。不意北王頓起他心,又要將翼王所殺。」
  • 天京事變時,楊秀清集大權於一身,為什麼輕而易舉就被殺了?
    楊秀清、石達開等人被封了王。不過楊秀清居於諸王之首,掌管兵權。沒多久就攻破了南京,佔據了南方半壁江山。這個時候,洪秀全定都改名後的天京,正式開啟了與清政府長達十年分庭抗禮的時代。洪秀全開始墮落了,他修建了天王府,整日貪圖享樂,十幾年裡,甚至很少出宮。至於政務早就交給了東王楊秀清。
  • 楊秀清看上天王府中兩個女官 為了得到她們差點打洪秀全一頓板子
    【太平天國系列209,小佛說史原創作品,請勿轉載】洪秀全是一個十分矛盾的人,他多次考試不第,非常的痛恨孔子和儒家,對書籍也是十分的憎惡,他和楊秀清等人認為讀書無用,便開始在自己控制的土地上大勢焚燒書籍,根據洪天貴福的口供,洪秀全把古書稱為「妖書
  • 東王掌控實權,為啥鬥不過「徒有虛名」的洪秀全?網友:自己作的
    公元1856年,在中國大地上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對當時統治清朝的滿族,對當時太平天國實際意義上的首領楊秀清、洪秀全,以及對當時東王府慘遭殺害的幾千人,都是哀痛欲絕。可惜的是,東王楊秀清死後,北王韋昌輝掌管太平天國大局,誰知道北王比楊秀清更囂張跋扈,在天京城大開殺戒,直接導致石達開與北王韋昌輝決裂,石達開負氣出走。
  • 中國歷史上的5位「九千歲」,為何結局迥然不同?
    平素楊秀清目中無人,「常以小事而任意折辱韋昌輝」,這就為日後韋昌輝血洗東王府的悲劇埋下伏筆。1856年9月2日,「秀清招飲,昌輝戒備以往,即席刺之,乃令於眾曰:『東王謀反,吾陰受天王命誅之。』」 天京事變 東王府被毀就這樣,想做「東王第二」的北王韋昌輝乘夜率三千兵眾突襲東王府。楊秀清及其家屬、部眾約2萬人,在10天內慘遭屠殺。
  • 洪秀全無權,為何還能扳倒楊秀清,原來是他留了這手
    洪秀全作為太平軍起義的領導人物,為何會有無權的說法?而同夥楊秀清又是怎麼把控住實權的?為何洪秀全無權無勢,最後卻還能扳倒對方? 這事要從領軍起義那會兒說起。 在這裡我不得不先感嘆一下,果然是領導人物,至少在操縱平衡之術上還是很厲害的,早在洪秀全封王的時候,他就為自己今後頹靡的生活設好了安全保障,洪秀全在將大權交給楊秀清負責的同時,要求了楊秀清將軍政事務也向韋昌輝匯報,這相當於在楊秀清身邊放一顆制約他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