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後的多湖商務區停車場 韓東儒 攝
市區背街小巷停車秩序井然 胡肖飛 攝
金華開發區智慧停車平臺 陳芮 攝
近年來,隨著金華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機動車保有量迅速增長,停車泊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解決「停車難、停車亂」問題已成為提高群眾獲得感最明顯的實事之一。改善城區停車條件被列為2020年我市十大民生實事,今年以來,市區施劃路面停車泊位6708個、人行道停車泊位12753個,共投放共享單車16345輛,施劃共享單車停放點位1774個(含臨時點位)。
金華日報《市民問政》欄目多次關注我市停車難題,10月29日,欄目邀請市交通運輸局、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做客金報融媒體演播室,就如何破解我市「停車難」與市民在線交流。
一個多月過去,民生實事工程有何進展?城區停車條件有哪些亮點?連日來,我們進行了走訪調查。
無人值守停車 便捷但繳費率需提高
很多市民都有在路邊停車的經歷,路邊停車是不少有車一族的難點和痛點。通常在車主駕車離場的時候,如果沒有收費員在路邊收費,停車費會被暫時擱置,等到下一次停車時,系統會自動加單補繳,額外多出的費用給不少車主帶來困惑,也容易造成混淆。如何有效解決此問題?11月,金開城投集團啟用路面無人值守停車收費模式,車主離場後通過二維碼結算費用,避免收費金額混淆。
無人值守是真的沒有收費員嗎?12月3日上午,我們來到金華開發區四聯路路邊停車泊位了解情況。該停車泊位一側立有一塊收費公示牌,除了收費標準,上面還寫著此路段為無人值守停車路段。現場,我們看到不少進場車輛,車主離開後,收費員用掃碼機掃描車牌號,設備自動跳出該車進場時間等信息。信息核對無誤後,收費員打出停車小票,小票上面標有車輛信息、進場時間和繳費二維碼。車輛離場時,若收費員不在現場,車主只要掃一掃二維碼付款,方便快捷。
「無人值守並不是沒有收費員在現場管理,智能化設備代替了人工手動記錄車輛的停車時長。」收費員高師傅說,高峰期多車進出時,來不及人工登記,會有遺漏、信息不準確等情況,無人值守系統不僅減少了收費員來回跑,也為車主停車繳費帶來了極大便利。「我們從收費員變為巡邏員了。」高師傅笑著說。
採訪間隙,市民方女士辦完事準備取車離場。此時,收費員不在周邊巡邏,方女士看到駕駛室門把手塞有一張小票,便麻利地拿出手機掃一掃付款。
談及無人值守停車帶來的高效率,方女士深有體會。「之前我在同個路段停車,離場時收費師傅不在,我急著接女兒放學,就先把車開走了。師傅登記了我的車牌信息,逃單怕影響個人徵信,第二天一大早我特意開車到這裡,補繳了停車費。」方女士說,以往的人工收費還存在車主討價還價情況,與收費員打好交道可少繳一元兩元,「掃碼支付公開、透明,作為車主,更願意為停車買單。」
無人值守停車泊位是如何抓取停車信息的?原來每個停車泊位中間都裝有地磁,地磁通過感應接收是否有車輛駛入。從金開城投集團了解到,無人值守收費模式於10月試運營,11月20日正式接入金華開發區智慧停車平臺。金開城投集團工作人員介紹,截至11月,轄區路面停車泊位已安裝地磁6267個,涉及亞峰路、雙馨路、碧雲路、南苑路、雙溪西路、環城南路等路段。
新收費模式帶來新難題,洪燕透露,11月轄區內停車繳費率僅為75%。停車場有「一車一桿」制約,繳費率較好,無人值守路面停車路段則有待提升。金開城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提高收繳率一方面要提高車主文明、自覺付費意識,另一方面要完善監管平臺和系統。「目前,金華開發區轄區停車收費由統一平臺管理,車主在開發區內停車未繳費,第二次在開發區停車,系統會提示補繳上一次費用,但車主到別的區域停車,系統無法監測逃單信息。」該負責人說,如何實現市域統一、場庫聯動是下一步亟待突破的難題。
老舊小區改造 停車難題得到緩解
12月2日,我們再次來到市區丹溪花園東區。雖然小區改造尚未完成。不過,停車泊位的輪廓已經成形。居民小鄭說,經過改造,小區停車泊位從原來40個增加到80多個,緩解小區「停車難」。
「我覺得政府進行老舊小區改造,尤其是增加停車泊位這一項做得特別好,因為小區的停車泊位增加,對緩解市區『停車難』有直接作用。」小鄭說,對於現代人來說,不買汽車是不現實的,但少開車、多坐公交車還是能做到的,前提是車子要有可停之處。以前,小區停車位特別緊張,晚上回來只能加塞應付一下。為此,第二天一早就要把車開到單位裡去,不然就可能接到挪車電話。如果小區的停車泊位多了,就可以安心把車停家裡,自己坐公交或騎自行車去上班。
我們採訪了江南多個小區,多位居民的說法與小鄭不謀而合,認為對老舊小區進行改造增加停車泊位,可以說是改善城區停車條件的重要一環。有居民說,現在大家都注意養生,喜歡走路,如果小區可以停車,只要不下雨,很多人都是願意走路或騎公共自行車上班,就連接送小孩上學也一樣。
不過,不管如何改造,老舊小區停車泊位肯定不能滿足所有居民的停車需求。那麼,如果晚上小區的停車泊位都停滿了怎麼辦?居民蔣志宏說,那只能停在外面道路上的停車泊位,有時候為了找一個停車泊位,要沿著小區周邊道路轉幾個圈,甚至要走路20多分鐘才能回家。當天下午3時多,我們在金髮豪園小區邊的丹溪路上看到,雖然人行道上能停車的地方都劃了停車泊位,但已找不到幾個空位。可以預見,到了下班時間,這裡停車泊位會少之又少。
據了解,2019年12月16日,我市實施《金華市區住宅小區停車管理指導意見》,並利用老舊小區改造和雨汙分流改造契機,在提升人居環境的同時,施劃增加停車泊位。截至2019年底,市區老舊小區累計已改造完成94個,受益居住戶數達10792戶。
「2020年,金華開發區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涉及18個老舊小區,總投資6630萬元,涉及小區佔地面積約18萬平方米,惠及2378戶居民7400餘人。」金開城投老舊小區改造相關負責人吳晨說,18個老舊小區共改造停車泊位709個,較未改造前增加296個,增長71.67%。截至目前,申華花園、人行宿舍、西京花園、青青家園等小區已完成改造,改造完成停車泊位300餘個,其他小區到月底前基本完成改造。到時候,這些老舊小區的停車條件將得到極大改善。
另一個讓小區居民高興的是,考慮到居民的實際停車需求,我市推出開放部分路段夜間限時停車措施,充分利用道路通行錯峰的特性,開發夜間車位資源,方便周邊小區居民錯峰停車。
智慧停車 大數據支撐有效管理
無人值守停車是金華開發區智慧停車的一個部分,實現道路停車管理、停車收費數據分析,少不了智慧停車平臺支撐。12月3日上午,我們來到金華開發區智慧城市管理中心一探究竟。
金開城投集團工作人員介紹,智慧停車平臺於6月試運營,截至目前,國際友誠公園停車場,湖海塘公園1號、2號、3號、4號停車場,和悅公園停車場,和信公園停車場,金華開發區管委會停車場,蔣馬山背停車場,環城西路停車場等10餘個停車場已接入平臺,金華賓館停車場、永盛地面停車場、西關停車場、東萊停車場、美保龍停車場、新農貿停車場已達成合作運營。
在中心大屏上,我們看到智慧停車大數據云平臺界面包括今日停車熱度排行、實施停車動態累計停車次數、累計收費總額等實時數據,工作人員通過數據對轄區內停車情況進行分析,為後續管理提供依據。大屏另一邊,顯示已接入平臺停車場各出口監控畫面。該工作人員說,這些停車場接入平臺後實現現場無人值守、後臺24小時監控,後臺工作人員通過監控了解車輛出入情況。若發生因設備故障引起崗亭抬杆不及時等情況,工作人員只要在中心點點滑鼠便能實現遠程抬杆,減少車輛擁堵。
除了智慧平臺,在市區一些停車場裡我們看到不少智慧停車元素。和悅公園停車場於6月建成,共有218個停車泊位。場內設有基於視頻識別的車位誘導系統,從入口的剩餘車位顯示到場內的區域引導,再到車位上的指示燈,系統可以準確地引導車主把車開到空餘車位上。牆上還貼有24小時客服電話,遇到突發問題車主可以撥通電話,值班人員遠程操控解決。
離場時找不到愛車,是令不少車主頭疼的問題,和悅公園停車場尋車機幫你解決此難題。尋車機具備反向尋車功能,在場內的查詢機上輸入車牌號或者車位號,系統能顯示車輛停放位置,並計算出一條從查詢機位置到車輛位置最短距離的路徑,引導車主尋車。和悅公園項目建設方負責人姜凱介紹,該停車場系統接入了金華開發區智慧停車平臺,指揮中心統一監管。
金義新區多湖商務區停車場位於萬達商圈,約有550個車位, 2019年12月通過公開競拍外包給私人管理。在外包管理期間,該停車場存在亂收費、服務態度欠缺、雜草叢生、環境衛生差、相關設施設備陳舊、交通標線不規範等問題。
為提供良好的停車環境,8月31日該停車場收回由市城投資產公司自營。「收回自營後,我們對停車場進行改造提升,重新施劃標識標線,增加直行加轉彎箭頭、直行箭頭、車位框、圍欄等配套設施;重建收費道閘智慧系統及場內監控系統,實現崗亭少人值守、車主自助繳費、辦公室遠程監控管理,提升了自動化管理水平、減少了管理成本。」市城投資產公司副總經理方略介紹。
多樣執法 監控智能化抓拍+路面巡查
12月2日,在市區東陽街上,一輛小汽車靠邊停在人行道上,坐在副駕駛室的乘客下車走進附近洗衣店。這時,邊上一家菸酒店的經營者走到車邊,指著頂上的監控探頭告訴駕駛員,在人行道上臨時停車只能停5分鐘,別忘了看好時間。駕駛員聽了後連聲表示感謝。
當天下午,我們沿著東陽街、八一南街,直到江北人民東路一帶,發現人行道亂停車現象大為好轉。這主要得益於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推出的「監控智能化抓拍+路面巡查」監管新方式。在大力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市民採用公共運輸方式出行,減少停車需求,養成文明出行習慣的同時,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加大對車輛違停行為的監管力度,特別是對城市主次幹道、易堵路段、商圈周邊等嚴重妨礙正常通行的違停車輛嚴格處罰。
為了增加停車泊位,向地面、地下要空間,做好停車資源供給加法題。近三年來,我市共新增各類泊位11萬個。由規劃部門編制市區公共停車場、臨時停車場專項規劃,形成以配建停車場為主體、路外公共停車場為輔助、路邊停車泊位為補充,與城區整體交通系統相協調、供需和諧的靜態交通格局。各區政府(管委會)對拆遷閒置地塊、廢舊廠區全面排摸,開展拆除「假圍牆」行動,全面盤活閒置土地建設臨時停車場。
對道路和居民小區停車泊位,2018年提出「應劃盡劃」,2019年進行規範提檔,2020年提出全面優化。在滿足道路通行條件的前提下,全面優化所有停車泊位,主次幹道兩側隔離設施,做到「減量、提質」。目前,市區道路停車泊位保有量約5.1萬個,居民小區道路停車泊位保有量約2萬個。非機動車泊位線11萬米。
同時,市綜合行政執法局重點規範核心商圈、農貿市場周邊、背街小巷停車管理,商圈周邊規範設置一批快遞運營車輛停車區域,允許其在不影響交通安全和暢通的情況下,臨時停靠裝卸快件。
為了緩解「停車難」,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積極協同市治堵辦,鼓勵市民乘坐公交和騎公共自行車、共享單車等綠色出行方式,減少對公共停車泊位的需求。
一方面,完善手機租車系統,金華公共自行車服務公司開發建設了「綠暢行」微信小程序租車系統,並優化租車押金充值、返退流程,手機租車使用量增加明顯。目前,除義烏外,我市已全面實現租車一卡通。截至10月底,市區租車卡辦卡量累計22.48萬張,使用量累計5596.44萬次,日均使用量2.61萬次。另一方面,加大共享單車管理力度,引導共享單車有序停放、規範經營,建立共享單車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及共享單車監管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