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看停車!深圳為停車難斥資超200億,建首個城市智慧停車雲平臺

2020-12-20 億歐網

「停車難」一直困擾著各大城市的交通。深圳發改委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07年至2017年,深圳市交警部門備案的經營性停車場泊位從50萬個增至111.3萬個,但截至今年6月,全市小汽車保有量為331.5萬輛,停車泊位與小汽車保有量之比為0.58:1,換句話說,平均每2輛汽車爭奪1個車位。

針對現狀,日前深圳市發改委發布《深圳市停車設施建設專項規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深圳將啟動停車設施「百千萬工程」,到2020年推動10萬個以上泊位建設(不含配建類35萬個),重點緩解醫院、公園、學校、機關、交通樞紐、旅遊景區等公共設施集中區以及老舊居住(小)區停車難問題。

本次規劃有四大亮點值得關注。一是政府方面明確指出要在建設過程中引入社會資本;二是將打造6個智慧停車信息化項目,率先構建全國首個城市級智慧停車雲平臺;三是重點改造老舊居住小區停車設施;四是推進智慧路邊停車管理信息系統。這些亮點能給經營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乃至智慧停車業務的企業哪些啟示?本文將逐一剖析。

社會資本引入,大企業更需注意風險

深圳市發改委相關負責表示,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政府部門主要採取自上而下政府主導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模式,大包大攬地推動停車建設,但長期實踐下來的效果並不理想,設施建設追不上需求增長的速度,缺口日益增大

面對巨大的車位建設缺口,引入社會資金顯得尤為重要。據了解,本次規劃近期優先實施的項目共337個,投資規模約206.02億元。其中公共停車場項目將分三類實施:第一類採用市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共113個項目,提供約5.35萬個泊位,投資約98.24億元;第二類採用市政府直接投資模式,共25個項目,提供約0.60萬個泊位,投資約9.04億元;第三類採用區政府投資模式,共43個項目,提供約1.17萬個泊位,投資約30.93億元。

大家對PPP模式都不陌生。PPP模式是指在公共服務領域,政府採取競爭性方式選擇具有投資、運營管理能力的社會資本,雙方按照平等協商原則訂立合同,由社會資本提供公共服務,政府依據公共服務績效評價結果向社會資本支付對價。政府與企業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全程合作」的夥伴合作關係,利於政府減少財政支出,企業承擔更少的風險。

據了解,一個標準車位的建設成本至少10萬元,回收卻需要十年以上。建設成本高,回報周期長,這對企業而言無異於「賠本買賣」。但通過PPP模式,停車場建設的風險由企業和政府共同承擔,對企業而言,建設項目後還能夠獲得長期且穩定的收入。除了政府購買外,也有用戶直接付費的方式。

可以預見的是,能夠通過PPP承接下公共停車建設項目的,都是資金實力較為雄厚的大企業,但大企業在建設項目中還需要意識到以下問題。第一,區域選擇問題。公共區域眾多,要選擇需求最強烈的區域,如醫院、寫字樓、大型交通樞紐,需求旺盛意味著使用率高,同時也意味著收入能更有保障。第二,停車費價格管制問題。目前PPP模式下建立的公共停車場如何收費問題尚未有定論,雖然公共停車場具有公益性質,但企業也要堅持停車費要能體現不同區位空間價值的原則。

對於廣大中小企業而言,由於缺乏大項目的整體規劃能力和資金實力,一般無法直接承接項目。但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不直接接觸項目意味著不需要承擔過大的風險,中小企業只需以自身的業務和技術實力深耕某一領域,通過與大企業合作即可在龐大的蛋糕中分得一杯羹。

不僅是智慧停車,還要建智慧停車雲平臺

2017年3月,深圳市被列為全國推進城市停車場建設第一批五個試點示範城市之一,要求在公共設施集中區停車設施建設和停車信息平臺建設兩個重點方向先行先試。對此,規劃提出,至2020年,組織實施6個停車信息化項目,率先構建全國首個城市級智慧停車雲平臺,推進存量停車場智慧停車技術驗證及接入標準試點,逐步鋪開全市公共停車場智慧化改造工作。對標國際先進城市,結合公共停車場增建工程,設置國際一流標準的公共停車設施標誌標牌系統。合理選擇周轉量大的停車場及交通擁堵片區,依託智慧停車雲平臺,開展分級停車誘導系統應用示範,加快構建具有全國示範引領意義的城市級智慧停車誘導體系。

據悉,規劃中的將智慧停車聯網項目由市政府直接投資建設,投資約8.86億元。主要包括:智慧停車雲平臺系統建設項目約0.46億元;智慧化標準化試點項目改造約0.22億元;公共停車場標誌標牌系統項目約0.18億元;全市公共停車場智慧化改造項目包預留資金約8.0億元。

造成「停車難」的原因,一是泊位不足,二是欠缺引導。泊位不足的問題通過建設停車場解決,欠缺引導的問題則需通過智慧停車來解決。智慧停車通過對停車大數據的掌握,實現停車智慧化、管理可視化和運營高效化,能夠為車主提供電子支付、車位查詢、車位預訂、車位導航、周邊信息推送等體驗。目前,智慧停車主要包括車位引導、停車場管理、反向尋車等主要功能,一些智慧停車場還新增了特殊車輛管理功能,利用車位感知、視頻識別、智能讀卡等技術手段,為特殊車輛提供專屬權限,自動引導進入專屬車位。

政府將智慧停車項目建設寫入規劃,並預留8億元資金,智慧停車企業無疑將從中受益。但仔細查看規劃內容,深圳政府想做的,不僅是單個點上公共停車場的智慧化改造,而是想打造智慧停車聯網項目,建設全國首個城市級智慧停車雲平臺。深圳在城市級智慧停車雲平臺建設中,走在全國前列,日後很可能成為全國複製的項目,因此能抓住這次機會的企業不僅能收穫更大的品牌知名度,也能得到更多的項目機會。

老舊居住區停車設施改善大有空間

規劃提出至2020年向社會資本推介1157個有停車設施建設需求的老舊居住(小)區,優先實施建設條件較好、建設需求迫切的147個老舊居住(小)區停車項目,提供約3.11萬個泊位。利用小區內部臨時停車場、邊角地塊、建築退線空間及單側靠牆通道等空間新建停車項目50個;對現有平面停車設施進行機械式立體化改造項目97個。

停車設施改造項目主要由社會資本投資建設,投資約57.45億元。投資主體按各區出臺的《社會資本建設停車設施投資補助實施細則》,申請項目投資補助。

停車泊位是小區的剛需,特別是老舊居住區,早期小區建設沒有考慮到日後汽車數量猛增的問題,規劃的停車位極其有限,因此停車難的問題十分突出。對企業而言,承接老舊居住小區停車項目,一方面需求旺盛,定價相對自由,能保證後期收益;另一方面,政府方面給予較大支持,不僅直接向社會資本推介項目,省去企業尋找項目的麻煩,還在資金上予以補助。

對中小企業而言,老舊居住區停車項目改造是最好的選擇。除了老舊小區對停車位的需求旺盛、政府在資金上給予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小區的情況相對可控,人員和機動車數量,以及工作日的出入時間都相對固定,中小企業能較輕鬆做出規劃。

同時,老舊小區停車項目周期長,能分為多個階段進行,比如第一個階段是改善硬體設施、第二個階段實現出入收費無人化……換句話說,改造老舊小區停車設施的項目,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個周期較長的過程,企業能從中獲得較穩定的業務以及收入。

路邊泊位智能化必成趨勢

規劃指出,至2020年,組織實施3個路邊停車項目,提供約1.65萬個路邊臨時停車泊位。同步推進智慧路邊停車管理信息系統和智慧路邊停車標識系統建設。

據介紹,路邊泊位建設由市政府直接投資,投資約1.50億元,主要包括:智慧路邊停車管理信息系統工程項目0.58億元;智慧路邊停車管理工程——路邊停車標識系統項目0.16億元;基於射頻識別技術智能停車管理項目0.76億元。

路邊停車能給車主提供方便,但卻面臨著許多問題。一是車位信息不共享,車主無法馬上找到停車位;二是收費方式傳統,效率低下;三是缺乏監管,無法主動追繳逃費、欠費。路邊停車佔據了城市寶貴的車道,如果不嚴加監管,停車的問題還會影響道路交通。

可見路邊停車對智慧化改造同樣存在強烈的需求。路邊停車智慧改造主要體現在收費的智能化上,停車位能自動判斷車輛停入和駛出,隨之開始或結束收費,車主能通過手機完成繳費。智能化改造後的車位還能檢測出車輛是否按停車位標線、停車類型停放,有效監管違規行為。

與上述三點相比,深圳路邊泊位建設及智慧化改造的需求相對較小,政府的資金支持也相對較少,主要是因為深圳路邊泊位大部分已經實現了智能繳費,改造空間較小。路邊泊位智能化必定是趨勢,深圳走在了前面,企業能將深圳的經驗如法炮製,在其他城市必定能找到相似項目。

結語

在智慧交通領域,各種震撼的大新聞總是層出不窮,比如百度推出無人駕駛,阿里、滴滴等企業相繼推出「交通大腦」,但媒體卻鮮少關注智慧停車這個智慧交通下的細小領域。事實上,對市民而言,停車難的痛點不比堵車的痛點輕,這也意味著智慧停車蘊藏的機會不比軌道交通的要少。還需要了解的是,「停車難」越來越受到政府重視,除了一線城市如深圳外,吉首、大良等相對欠發達地區政府也在大力推進智慧停車項目建設,並給予政策和資金的支持。

此外,對企業而言,實現智慧停車比實現道路交通智能調度要簡單得多。企業在關注智能交通時,不妨多將目光放在諸如智慧停車這樣的細小領域中,從小的點入手,參與到大的智慧交通項目建設中。

相關焦點

  • 深圳羅湖試點「錯峰共享停車」 破解城市「停車難」
    原標題:羅湖試點「錯峰共享停車」   「車位已滿」,這大概是車主最討厭的詞彙之一了。為破解城市「停車難」問題,深圳交警在羅湖區率先試點推行「錯峰共享停車」,讓停車更實惠、更智慧。   據了解,目前深圳機動車保有量353.2萬,備案經營性停車場6400家,全市停車泊位250.8萬。
  • 深圳城市級智慧停車平臺
    目前深圳智慧停車狀態有封閉式停車場、立體停車場、路邊停車這三種主流的停車狀態。封閉式停車場顧名思義就是需要一個封閉式的空間加上出入閘道閘這種停車形式稱為路外停車。立體停車場指利用空間資源,把車輛進行立體停放,節約土地並最大化利用的停車形態。
  • 隴南建智慧停車平臺:盤活臨時停車位 解"停車難"
    中新網甘肅新聞1月6日電 (通訊員 張卓寧)隴南市智慧停車平臺上線發布,八縣一區現有的9500多個公共臨時停車位將實現智能停車,通過智能誘導、信息發布、停車導航、無感支付等方式,緩解停車矛盾,解決停車難問題。這不僅是一項惠民工程,也是該市打造智慧城市體系的重要舉措。
  • 東莞橫瀝5809個停車位智慧化升級!12個鎮街順利落地智慧停車
    12月9日下午,東莞市橫瀝鎮與東莞交投集團在橫瀝鎮政府舉行智慧停車項目籤約儀式,5809個停車泊位實施智慧化升級改造。隨著橫瀝成為全市第12個項目落地的鎮街,東莞交投集團順利達成市品質交通千日攻堅行動總指揮部辦公室關於年內完成12個鎮街路內停車設施統籌整合的任務目標。
  • 納入全市停車「一張網」建設 東莞大嶺山4369個車位智能化升級
    繼東莞市茶山鎮後,大嶺山鎮成為松山湖片區第二個與東莞交投集團合作開展智慧停車項目的鎮街。截至目前,東莞全市由市屬國企統籌整合路內路外停車資源鎮街達11個。為切實提高區域交通發展平衡性、協調性,緩解鎮內停車難和停車秩序問題,大嶺山鎮與東莞交投集團緊抓「三區疊加」機遇,按照市委市政府及市品質交通千日攻堅行動要求,積極推進智慧停車項目合作,聯合參與城市靜態交通品質建設,推進東莞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發展。
  • 橫瀝鎮與東莞交投集團籤訂智慧停車項目 合作協議
    12月9日下午,橫瀝鎮與東莞交投集團在橫瀝鎮政府舉行智慧停車項目籤約儀式。標誌著橫瀝正式成為全市第12個項目落地的鎮街,東莞交投集團順利達成市品質交通千日攻堅行動總指揮部辦公室關於年內完成12個鎮街路內停車設施統籌整合的任務目標。
  • 智慧停車 城市更從容—— 2020深圳國際智慧停車設備與技術博覽會...
    8月25日,以「智慧停車 城市更從容」為主題的2020深圳國際智慧停車設備與技術博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8號館盛大開幕!本屆展會由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政府指導,深圳市公安局交警警察局支持,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停車設備工作委員會、中國城市公共運輸協會城市停車分會、深圳市智慧安防行業協會、深圳市停車行業協會共同主辦。
  • 將智慧停車「大蛋糕」做大做厚,城市準備好了嗎?
    論壇上,來自廣州、深圳等城市的政府相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以及停車設備企業代表們齊聚一堂,為根治停車難頑疾開出了藥方。「據公安部交管局透露,截至2017年6月底,全國汽車保有量達2.05億輛,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其中23個城市保有量超過200萬輛,49個城市保有量超過100萬輛。我國停車行業發展起步晚,停車位遠低於實際需求量。」在中國城市靜態交通論壇上,廣東省政協原常委周義透露。城市停車難究竟是怎樣產生的?
  • 大嶺山與東莞交投集團合作開展智慧停車項目 4369個車位智能化升級
    原標題:大嶺山與東莞交投集團合作開展智慧停車項目4369個車位智能化升級   繼茶山鎮後,大嶺山鎮成為松山湖片區第二個與東莞交投集團合作開展智慧停車項目的鎮街。
  • 麗江古城智慧停車項目啟動儀式,開啟城市交通發展新篇章
    本次發布會邀請了雲南省財政廳副廳長楊昆,麗江市副市長、古城區委書記肖忠萬,麗江市財政局局長解學慶,古城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李貢山等省市區政府領導、合作夥伴、新聞媒體及社會各界人士齊聚一堂,億車科技作為該項目的技術服務提供方也一併受邀,200餘人共同見證了麗江古城區智慧停車項目的上線啟動。
  • 深圳福田召開共享停車改革會,推動商居錯峰緩解停車難
    為解決居民停車難、道路違停亂象多、群眾投訴多等城市治理的難點痛點,根據《福田區交通綜合治理百日行動方案》要求,福田區道路交通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決定從12月起,推動停車場智慧管理模式改革,建設"智慧福田"。
  • 深圳布吉舉辦智慧共享停車項目推進會,深信投、捷停車等單位出席
    為加快推進深圳市停車場智慧管理模式改革,緩解布吉片區"停車難"問題,12月4日下午,布吉街道辦作為主辦方,聯合深圳交警、特建發、深信投等單位,特召開布吉街道智慧共享停車項目推進會,並舉行智慧共享停車平臺籤約儀式。
  • 松立集團:「慧停車」讓你「會停車」
    這款名為「慧停車」的「停車神器」是坐落於青島市市南區軟體園內的松立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松立集團」)的扛鼎之作。如今,越來越多的城市從城市級智慧停車方面進行頂層設計,著手構建真正意義上打通路內路外、線上線下停車資源的城市級智慧停車雲平臺,以更宏觀的思維和視角來破解城市「停車難」。
  • 社會資本建立體停車庫 每個車位最高補2萬元
    原標題:社會資本建立體停車庫 每個車位最高補2萬元深圳晚報訊 (記者 劉雲惠裡 通訊員 趙麗娜)為緩解「停車難」問題,近日,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光明管理局出臺了《光明區社會資本建設機械式立體停車設施投資補助實施細則(試行)》,擬對在轄區自主投資建機械式立體停車設施的單位給予每個車位最高
  • 東贏集團·美天科技發力智慧停車 多城市布局智慧停車項目
    中新網重慶新聞5月18日電(記者 肖江川)國家發改委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近日與重慶東贏集團通過座談會的形式,研討在國家新基建政策支持下,如何加快落實智慧交通停車生態暢通工程和新經濟數字生態產業。圖為座談會現場。
  • 貴陽觀山湖區搭建智慧平臺 破解「停車難」
    出發之前,謝曉寧先使用「掌上車秘」,查到該區域停車場還剩餘247個停車位,停車費每小時2元。「世紀城停車比較難,找停車位要花很長時間。使用『掌上車秘』APP,可以直接查看目的地周邊的停車情況和收費情況,並可導航到停車場入口,很方便。」謝曉寧說。「通過盤活城市現有停車泊位資源,實現停車管理智能化、信息化,破解『停車難』問題,是我們創業至今一直努力探索的方向。」
  • 破解「停車難」還需多方智慧
    金華開發區智慧停車平臺 陳芮 攝近年來,隨著金華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機動車保有量迅速增長,停車泊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解決「停車難、停車亂」問題已成為提高群眾獲得感最明顯的實事之一。智慧停車 大數據支撐有效管理無人值守停車是金華開發區智慧停車的一個部分,實現道路停車管理、停車收費數據分析,少不了智慧停車平臺支撐。12月3日上午,我們來到金華開發區智慧城市管理中心一探究竟。
  • 全力破解停車難 蘇州吳中開啟社會停車「智慧化」管理新紀元_新華...
    據了解,為進一步優化停車資源配置,有效緩解城市停車難的問題,區城管局近年來加快推進「停車便利化」項目研究,明確了全區停車設施建設管理目標思路和工作任務,制定了《吳中區關於加強全區停車設施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按照規劃調控
  • 綜述:重慶「賦智」交通 將建智慧機場和停車平臺
    綜述:重慶「賦智」交通 將建智慧機場和停車平臺 2018-08-24  以「智能化: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為主題的智博會23日至25日在重慶舉行,參會嘉賓覆蓋政、產、學、研、經等領域。  智慧的數字世界是當前熱點話題。業內人士梳理軟體發展歷史認為,軟體經歷計算機、網際網路、萬物互聯3個時代演變,分別發揮賦值、賦能、賦智三大功能。其中,在萬物互聯時代,軟體與網絡、數據、硬體、內容深度結合,將具備智能思考和自我創造能力。
  • 好停車,日照市區1.2萬個泊位實施智能化管理
    「五一」前夕,「日照好停車」——智慧停車雲平臺已接入萬平口1—6號停車場,七彩活力園停車場等7個停車場,泊位數3075個,其中2號停車場採用了ETC無感支付。經過一周的測試,系統運營穩定,車輛出場效率大幅提升,車主體驗良好。